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黔西北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的几点不同认识 被引量:8
1
作者 曾道国 张应文 刘开坤 《矿产与地质》 2007年第4期410-414,共5页
阐述了前人对黔西北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床的控矿构造、矿体产出特征及深部找矿前景的地质认识。通过对该铅-锌矿区的F2断层的走向延伸及规模、榨子厂的采矿情况、猫猫厂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的产状等问题的重新认识和研究与分析,结果认... 阐述了前人对黔西北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床的控矿构造、矿体产出特征及深部找矿前景的地质认识。通过对该铅-锌矿区的F2断层的走向延伸及规模、榨子厂的采矿情况、猫猫厂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的产状等问题的重新认识和研究与分析,结果认为,矿区NE与NW向断裂构造是两个独立的控矿系统;猫猫厂浅部铅-锌矿体产于F1断层下盘,F1断层应为导矿构造,而非容矿构造;与滇东北矿山厂、麒麟厂铅-锌矿的对比而具有共性,但个性更明显;对猫猫厂—榨子厂矿区的找矿前景不应盲目乐观,但也不应放弃深部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找矿方向 地质特征 断裂 猫猫厂-榨子厂 黔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含铝岩系中稀土元素富集规律及赋存形式
2
作者 苏永虎 杜蔺 +6 位作者 金中国 衮民汕 郑明泓 曾道国 向明坤 薛洪富 巩鑫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6,共13页
务川-正安-道真(务-正-道)地区是贵州省重要的铝土矿集区,提交铝土矿石资源储量超过7亿吨。区内铝土矿含铝岩系为下二叠统大竹园组,其中广泛富集稀土元素,由于这类稀土元素富集规律和赋存形式尚存在较大争议,综合利用和地质勘探依然缺... 务川-正安-道真(务-正-道)地区是贵州省重要的铝土矿集区,提交铝土矿石资源储量超过7亿吨。区内铝土矿含铝岩系为下二叠统大竹园组,其中广泛富集稀土元素,由于这类稀土元素富集规律和赋存形式尚存在较大争议,综合利用和地质勘探依然缺少实际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该区铝土矿含铝岩系的地质特征及其中伴生稀土元素研究,以总结分析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富集规律,并讨论其赋存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务-正-道地区含铝岩系中稀土元素基本呈右倾的配分模式,LREE表现为明显富集,Eu负异常明显。该套含铝岩系中上部样品普遍具有Ce正异常,而底部绿泥石泥岩则为Ce负异常。总体而言,稀土元素在研究区北西部和南东部向斜中的含量相对较高,而在中部向斜含铝岩系中相对较低。稀土元素主要赋存在底部的绿泥石泥岩中。其赋存形式可能主要以离子吸附或类质同象置换的形式赋存于铝矿物和黏土矿物表面或晶格中,也存在稀土元素的独立矿物。本研究为该类资源地质勘探和综合利用提供地质地球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富集规律 赋存形式 铝土矿含铝岩系 务-正-道地区
原文传递
黔西北筲箕湾铅锌矿床闪锌矿中的成矿流体特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胡晓燕 蔡国盛 +2 位作者 苏文超 曾道国 王蝶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2-307,共6页
选取黔西北筲箕湾铅锌矿床作为研究对像,勘测其地质构造和矿体产出等特征,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矿石组构特征。利用红外显微镜对闪锌矿中的包裹体的类型、形态、盐度、均一温度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闪锌矿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主要是富... 选取黔西北筲箕湾铅锌矿床作为研究对像,勘测其地质构造和矿体产出等特征,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矿石组构特征。利用红外显微镜对闪锌矿中的包裹体的类型、形态、盐度、均一温度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闪锌矿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主要是富液相包裹体,气液比小,测得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15.4~169.9℃,平均温度为140℃;冰点-0.5~-13.7℃,盐度0.88%~17.52%(eq.NaCl wt%),密度为0.92~1.06 g/cm3,流体的压力为1×105~5×105Pa。筲箕湾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为浅成低温流体,盐度主要有低盐度流体和中等盐度两个端元,成矿机制可能是低盐度大气降水与携带矿质的中高盐度流体混和使铅锌产生沉淀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北 铅锌矿 闪锌矿 成矿流体
原文传递
黔西北水潮堡-白马厂地区垭都-蟒洞断层对铅锌成矿的空间控制 被引量:3
4
作者 曾道国 蔡国盛 +1 位作者 杜蔺 叶霖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5-482,共8页
黔西北是贵州省重要铅锌资源基地,近年找矿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在贵州发现超大型铅锌矿床。水潮堡—白马厂地区是黔西北代表性铅锌成矿带,该区铅锌矿床(点)地质特征综合对比结果表明,区内铅锌矿床(点)具有相似的地质特征,其矿物组合简单,... 黔西北是贵州省重要铅锌资源基地,近年找矿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在贵州发现超大型铅锌矿床。水潮堡—白马厂地区是黔西北代表性铅锌成矿带,该区铅锌矿床(点)地质特征综合对比结果表明,区内铅锌矿床(点)具有相似的地质特征,其矿物组合简单,具低温矿物组合特征,主要金属矿物以闪锌矿为主,含少量方铅矿及黄铁矿,成矿元素以Zn为主,围岩蚀变较弱。垭都-蟒洞逆冲断层是该区最重要控矿构造,区内铅锌矿床(点)沿该断裂带成群成带展布,铅锌矿体主要产于该断层下盘及其破碎带内,矿体与该断层垂距0~200 m范围是最有利赋矿空间,断层产状由陡变缓、破碎带由窄变宽、次级断层和褶皱发育地段是铅锌富集重要地段。综合近年找矿勘查成果,本研究认为垭都—蟒洞断裂带尚有较大找矿空间,现有矿床(点)深部与边部垭都—蟒洞断层下盘400m范围内应是今后铅锌地质勘探重点区域,虽然栖霞-茅口组碳酸岩地层是区内铅锌重要赋矿层位,但多层位赋矿特征在今后地质勘探中不应忽视。此外,研究区南东部的亮岩-窝绷地段与猪拱塘超大型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相似,找矿潜力大,是有望新发现中-大型铅锌矿床的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垭都—蟒洞断层 空间关系 找矿方向 黔西北地区
原文传递
隐伏铅锌矿的找矿预测技术方法探讨——以黔西北丫都铅锌矿床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曾道国 金中国 +2 位作者 罗洪远 赵俭文 卢卯 《矿产勘查》 2018年第6期1197-1204,共8页
黔西北地区是上扬子铅锌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MVT铅锌成矿区。铅锌矿床沿区域性断裂成带状分布,矿体产出主要受断裂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多为地表矿化蚀变、标志不明显,倾向延深大于走向延长,矿石品位富、经济价值高的隐... 黔西北地区是上扬子铅锌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MVT铅锌成矿区。铅锌矿床沿区域性断裂成带状分布,矿体产出主要受断裂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多为地表矿化蚀变、标志不明显,倾向延深大于走向延长,矿石品位富、经济价值高的隐伏铅锌矿体。文章通过对黔西北丫都铅锌矿床隐伏矿体发现过程的总结,概括了地质测量在找矿预测中的重要作用、工作的基本目的和需解决的关键地质基础问题,指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是直接揭示找矿信息的重要依据,地球物理测量是探寻隐伏铅锌矿常用技术方法,集成了地质+地球化学测量研究圈定成矿有利地段→地球物理测量定位低阻场源体位置→钻探工程验证探寻隐伏铅锌矿体的有效技术方法、手段组合,验证结果表明是有效和可行的,可在相邻铅锌矿区攻深找盲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铅锌矿 地球物理测量 地球化学测量 工程验证 赫章丫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丫都铅锌矿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曾道国 吴昭阳 《矿产与地质》 2009年第3期214-218,共5页
通过对丫都矿床区域成矿条件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矿床深部有很好的成矿条件,深部矿石品位富于浅部,并且会有硫化铅锌矿出现。
关键词 铅锌矿床 成矿条件 找矿潜力 断裂 丫都 黔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铝土矿含矿岩系中锂的分布特征及富集机理 被引量:19
7
作者 金中国 郑明泓 +5 位作者 刘玲 黄智龙 叶霖 吴莎 曾道国 谷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81,共13页
锂是我国关键矿产和高新产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之一。贵州铝土矿资源丰富,含铝岩系分布广,勘查发现铝土矿(岩)中伴生大量的锂资源。研究认为,全省含铝岩系中Li含量高,变化范围大(0.55×10^(-6)~2725.03×10^(-6)),平面上Li含量... 锂是我国关键矿产和高新产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之一。贵州铝土矿资源丰富,含铝岩系分布广,勘查发现铝土矿(岩)中伴生大量的锂资源。研究认为,全省含铝岩系中Li含量高,变化范围大(0.55×10^(-6)~2725.03×10^(-6)),平面上Li含量总体呈北东(务正道成矿区)、南西(修文-清镇成矿区)高,中间(播州-瓮安成矿区)低的分布态势;剖面上Li主要富集在矿系上部的致密状铝土岩(矿)中,Li含量一般>500×10^(-6),矿系中土状铝土矿(岩)Li含量一般<30×10^(-6);气候温湿、风化及淋滤作用强的陆相湖泊沉积环境,有利于高岭石为主的黏土矿物形成及Li+与Al^(3+)、Mg^(2+)、Fe^(3+)、Fe^(2+)发生类质同象,或被吸附进入黏土矿物层间构造同迁移同富集,Li与Al2O3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成岩成矿后的次生改造阶段,古地磁测量及CIA显示为炎热潮湿的氧化环境,随着风化作用及脱硅富铝作用增强,大量Li、SiO_(2)流失,呈现Li与Al2O3含量呈负相关、与SiO_(2)含量呈正相关关系,Li的富集与其地球化学性质、古沉积环境及后生改造作用密切相关;Li主要来源于高背景的下伏地层,与铝土矿成矿母岩一致,部分还可能来源于上覆富Li地层;含铝岩系中Li富集特征显示,锂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资源 含铝岩系 分布特征 富集机理 找矿潜力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西北部江子山—蟒硐构造带两类铅锌矿床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大 黄智龙 +5 位作者 张伦尉 龙汉生 蔡国盛 曾道国 吴林锋 刘玲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2-442,共11页
贵州西北部江子山—蟒硐铅锌成矿带,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之菱形断块北东边界断裂南东段,经历了加里东—印支期裂陷作用和燕山期褶皱造山过程,以及海西—印支期、燕山期两次岩浆活动。铅锌成矿特征显示,本区矿化层位较多,根据矿化特征分... 贵州西北部江子山—蟒硐铅锌成矿带,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之菱形断块北东边界断裂南东段,经历了加里东—印支期裂陷作用和燕山期褶皱造山过程,以及海西—印支期、燕山期两次岩浆活动。铅锌成矿特征显示,本区矿化层位较多,根据矿化特征分析并差异分辨,矿床类型划分为受上司组和摆佐组主控的矿床、受垭都—蟒硐断裂主控的矿床2种,成矿金属主要来源于下伏D-C铁质、炭质、泥质碎屑岩类,但硫的来源有所不同,其中第一种类型形成机制差别在于赋矿的上司组和摆佐组地层沉积了成矿主要的硫源,并在印支期和燕山期发生富金属流体上行与地层中富硫酸盐热液的混合成矿和二次叠加,矿床成因类型为层控类型;第二种类型成矿过程为构造驱动富金属成矿流体上行至构造空间,与断裂穿层逆冲过程中下行之硫酸盐流体混合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类型;两种类型的划分对深入研究本区铅锌成矿作用和找矿实践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北 蟒硐 构造带 矿床特征 形成机制
原文传递
贵州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容矿机理 被引量:10
9
作者 金中国 黄智龙 +5 位作者 郑明泓 刘玲 张伦尉 曾道国 唐永永 周家喜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6-355,共10页
贵州铅锌矿床主要集中成群成带分布于东部和西部,查明的铅锌矿产地中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占82%,探明资源储量占总量的90%以上。贵州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赋矿层位多,自新元古界震旦系灯影组至上古生界二叠系栖霞-茅口组均有产出。年代学研究... 贵州铅锌矿床主要集中成群成带分布于东部和西部,查明的铅锌矿产地中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占82%,探明资源储量占总量的90%以上。贵州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赋矿层位多,自新元古界震旦系灯影组至上古生界二叠系栖霞-茅口组均有产出。年代学研究表明,铅锌成矿时代明显晚于赋矿地层时代,后生成矿特征显著,矿床成因应属MVT矿床。在区域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及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基础上,剖析碳酸盐岩的形成、特性及其与铅锌成矿的内在联系,揭示富铅锌成矿流体在碳酸盐岩中的迁移、富集、成矿是受区域构造活动及构造发育程度、流体来源及组成特征、物理化学条件、水岩反应、深部热卤水与赋矿层位中富S流体混合等多种因素控制。通过区域铅锌成矿规律的总结,将对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碳酸盐岩 容矿机理 贵州
原文传递
黔西北峨眉山玄武岩顶部Fe-Al岩系钪、铌、稀土分布特征与富集规律 被引量:9
10
作者 苏之良 薛洪富 +10 位作者 金中国 曾道国 叶霖 向明坤 杜蔺 衮民汕 蔡国盛 张安 忙是材 曾凡祥 黄智龙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0-530,共11页
在黔西北峨眉山玄武岩顶部与上覆宣威组(P_(3)x)/龙潭组(P_(3)l)不整合接触界面附近,常分布一套Fe-Al岩系,近年发现其中Sc、Nb和REE等关键金属富集特征显著,对这套铁铝岩系中Sc、Nb、REE的分布特征、富集规律和赋存形式研究。结果表明:1... 在黔西北峨眉山玄武岩顶部与上覆宣威组(P_(3)x)/龙潭组(P_(3)l)不整合接触界面附近,常分布一套Fe-Al岩系,近年发现其中Sc、Nb和REE等关键金属富集特征显著,对这套铁铝岩系中Sc、Nb、REE的分布特征、富集规律和赋存形式研究。结果表明:1)Fe-Al岩系中富集的Sc、Nb和REE等关键金属,多数已达到综合利用标准,具有较好成矿前景;2)宣威组(P_(3)x)Fe-Al岩系中,Sc、Nb和REE分布均匀、差异较小,Sc主要富集于下部,Nb主要富集于上部,REE主要富集于中下部,主要赋存岩性分别为含凝灰质铁质粘土岩、豆鲕状铝土质粘土岩和铝质粘土岩;3)龙潭组(P_(3)l)Fe-Al岩系中,Sc主要分布于中部和南西部,Nb和REE主要分布于北部、南西部,Sc主要富集于下部,Nb和REE主要富集于上部及上覆煤系地层底部,主要赋存岩性分别为凝灰质粘土岩、植物屑粘土岩和碳质粘土岩;4)Sc和Nb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呈分散状态赋存于粘土矿物、独居石、金红石等中,REE以离子吸附态、类质同象和独立矿物等多种赋存;5)Sc、Nb、REE富集经历了风化作用初始富集,后期成岩改造作用再次富集过程,此外,还与Fe-Al岩系完整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矿产 Fe-Al岩系 富集规律 黔西北地区
原文传递
大兴安岭中北段二道河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2
11
作者 衮民汕 吕新彪 +4 位作者 曾道国 李杰 陈超 李建阳 王华建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0-162,共13页
二道河矿床是近年来大兴安岭中北段新发现的一处大型矽卡岩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矿床成矿作用经历了早矽卡岩阶段、晚矽卡岩阶段、磁黄铁矿-黄铁矿-石英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等5个阶段的演化。为探讨矿床成矿物质来... 二道河矿床是近年来大兴安岭中北段新发现的一处大型矽卡岩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矿床成矿作用经历了早矽卡岩阶段、晚矽卡岩阶段、磁黄铁矿-黄铁矿-石英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等5个阶段的演化。为探讨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本文对矿床主要金属硫化物、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斑岩、闪长岩、中生代火山岩开展了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矿床主要金属矿物δ34S分布范围为5.8‰~8.9‰,呈"塔式分布",与典型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及区域典型铅锌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相近,与花岗质岩石较相似,表明该矿床硫主要来自于深部岩浆热液体系,热液演化过程中与奥陶系海相地层进行了硫同位素交换。矿床硫同位素组成表现为δ34Spy>δ34SSp>δ34SCcp>δ34SGn,暗示主成矿阶段硫同位素分馏达到了平衡,计算得到各共存矿物对的平衡温度范围为227~382℃。该矿床矿石矿物具有高放射性壳源铅的特征,而花岗斑岩及闪长岩、中生代火山岩铅同位素则具低放射性铅特征,铅同位素数据均落入造山带演化线附近,构造图解中具有明显线性分布特征,表明其具有相同铅源及铅同位素演化特征,在Δγ-Δβ图解中均落入与岩浆作用有关的上地壳与地幔混合俯冲带铅源区。综上表明,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多元组分的贡献,而矿石矿物与花岗斑岩及闪长岩铅同位素组成、μ值和Th/U比值都较为接近,综合矿床铅锌矿体主要产出于花岗斑岩、闪长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空间关系,反映其主要物质来源为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b同位素 大兴安岭中北段 铅锌矿床 成矿物质
原文传递
论固体矿产绿色勘查的重要意义——以新民绿色勘查示范为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杜蔺 曾道国 +3 位作者 李阳 苏永虎 巩鑫 文愿运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6-268,共13页
固体矿产勘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传统固体矿产勘查因经常采用探槽、浅井、坑道、钻孔等探矿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为深入探讨固体矿产绿色勘查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谐勘查等方面的作用... 固体矿产勘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传统固体矿产勘查因经常采用探槽、浅井、坑道、钻孔等探矿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为深入探讨固体矿产绿色勘查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谐勘查等方面的作用,以贵州省道真县新民铝土矿绿色勘查示范为例,详细介绍示范区的生态环境与资源情况,并将传统固体矿产勘查与绿色勘查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通过科学的工程布置,调整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勘查设备,运用先进的勘查技术手段,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地质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合理的钻机场地分区布置、建设,环保型冲洗液的应用,科学规范的钻孔封闭,可减少对环境的扰动,保护地下水环境。通过环境恢复治理,可短期内恢复破坏的生态环境,使地质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绿色勘查实施可增加当地收入,助推脱贫攻坚战略,构建和谐地勘环境。综上所述,固体矿产绿色勘查能实现节能减排的良好效果,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能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态环境,构建和谐共赢的地勘环境,实现地质找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意义 绿色勘查 固体矿产 新民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威宁县玉龙地区Nb-REE富集层Nb赋存状态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宪国 衮民汕 +6 位作者 吴林 向震中 薛洪富 叶霖 曾道国 黄智龙 杜蔺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7-848,共2页
铌(Nb)是我国“被别人卡脖子”的战略性关键金属,对外依存度超过95%[1-2]。黔西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顶部与二叠系宣威组和(或)龙潭组底部不整合接触界面普遍分布Nb-REE富集层[3-8],富集层岩性为Fe-Al岩系,除Nb、REE富集外,Sc、Ga、Zr等... 铌(Nb)是我国“被别人卡脖子”的战略性关键金属,对外依存度超过95%[1-2]。黔西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顶部与二叠系宣威组和(或)龙潭组底部不整合接触界面普遍分布Nb-REE富集层[3-8],富集层岩性为Fe-Al岩系,除Nb、REE富集外,Sc、Ga、Zr等关键金属也明显富集,潜在资源和经济价值巨大[6-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接触 峨眉山玄武岩 龙潭组 赋存状态 宣威组 贵州省威宁县 岩系 潜在资源
原文传递
贵州西部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顶部古风化壳钪-铌-稀土矿化富集层的发现与意义 被引量:17
14
作者 衮民汕 蔡国盛 +6 位作者 曾道国 金中国 杜蔺 向明坤 薛洪富 沈其俊 黄智龙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1-547,共17页
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顶部与上覆龙潭组不整合面广泛发育区域性古风化壳,该类古风化壳在川滇黔地区广泛分布,具有产出层位稳定,厚度大,多元素富集特点。目前,总体上对该类古风化壳的成矿和资源潜力研究程度不高,本次在水城—纳雍地区开展... 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顶部与上覆龙潭组不整合面广泛发育区域性古风化壳,该类古风化壳在川滇黔地区广泛分布,具有产出层位稳定,厚度大,多元素富集特点。目前,总体上对该类古风化壳的成矿和资源潜力研究程度不高,本次在水城—纳雍地区开展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调查发现该层位具有明显的钪、铌、稀土矿化。矿化富集层中w(Sc_(2)O_(3))介于40×10^(-6)~133×10^(-6),平均73×10^(-6),w(Nb_(2)O_(5))介于30×10^(-6)~392×10^(-6),平均229×10^(-6),w(ΣRE_(2)O_(3))介于0.052%~0.214%,平均0.093%。钪、铌、稀土具有较明显的"分异"和"分层"富集特征,钪主要富集于中下部含铁质粘土岩系,形成于弱还原环境,铌、稀土主要富集于上部铝质、碳质粘土岩系,形成于氧化-还原转换环境,稀土元素为LREE富集型,在含碳质粘土岩、碳质页岩中富集程度最高,暗示有机质在稀土元素的迁移、富集过程中可能起到了重要的介质作用。稀土配分、La/Yb-ΣREE图解及Eu异常特征指示物源主要为峨眉山玄武岩,可能有少量中酸性火成岩的贡献。本文研究表明川滇黔地区的这类古风化壳中的钪、铌、稀土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未来有望成为古风化壳型(古风化-沉积型)钪、铌、稀土矿床的重要产出层,具有巨大的勘查、评价及综合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钪-铌-稀土 峨眉山玄武岩 古风化壳 贵州西部
原文传递
激发极化法在黔西北洗线沟铅锌矿床找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卢卯 黄凯 +3 位作者 蒋海民 曾道国 蒲庆隆 唐永永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2-509,共8页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的勘查已经进入攻深找盲阶段,常用物探方法在该区是否可以发现300~1000 m或更深的铅锌矿致异常,是很多贵州物探工作者正在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问题的解决与否对于该区目前及今后的找矿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的勘查已经进入攻深找盲阶段,常用物探方法在该区是否可以发现300~1000 m或更深的铅锌矿致异常,是很多贵州物探工作者正在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问题的解决与否对于该区目前及今后的找矿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根据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测深的理论,认为在使用大功率、合适的装置和延时等参数条件与深部隐伏盲矿耦合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发现大于300m深部铅锌矿致异常。为证实该方法深部应用的可行性,作者在黔西北赫章洗线沟已知铅锌矿体上开展了不同装置、不同供电周期的大功率激发极化法测深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加密等比装置测量方式,选择合适的极距,在采用供电周期为32 s,延时为200 ms,采样宽度200 ms时,可以发现较好的深部铅锌矿异常,等比对称四极测深MN/AB=1/10,取深度校正系数为0.41进行反演,可以准确确定异常位置,值得在该区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 加密等比装置 深度校正 洗线沟铅锌矿
原文传递
黔西北垭都—蟒洞铅锌成矿带铅锌产出特征与控矿因素 被引量:5
16
作者 蔡国盛 衮民汕 +2 位作者 杜蔺 曾道国 叶霖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6-384,共9页
垭都—蟒洞铅锌成矿带是川滇黔矿集区内重要铅锌成矿带,近年来随着猪拱塘超大型铅锌矿床的发现,逐渐成为地质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综合分析前期累积各类地质矿产勘查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最新找矿勘查和研究成果,通过对比区内铅锌矿体... 垭都—蟒洞铅锌成矿带是川滇黔矿集区内重要铅锌成矿带,近年来随着猪拱塘超大型铅锌矿床的发现,逐渐成为地质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综合分析前期累积各类地质矿产勘查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最新找矿勘查和研究成果,通过对比区内铅锌矿体的产出特征及其就位空间,总结其铅锌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为区内铅锌地质勘探深入提供实际依据。结果表明,区内铅锌矿体产于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之下的碳酸盐岩地层中,铅锌矿床(点)沿垭都—蟒洞主干断裂带成群成带分布,多数铅锌矿(化)体与主控断裂平面距离小于1 km,主干断裂(垭都—蟒洞断层F1)和前峰"冲-褶"体系及次级断裂带为铅锌富集成矿有利地段,其中"褶皱+轴向断层"构造体系、"主干断裂+同向次级断裂"体系、"层间断裂、破碎带、溶洞"等控制了铅锌矿体的产出。此外,区内铅锌矿体主要产于主断裂破碎带内及其下盘,受硅钙界面控制明显,主要赋存于靠碳酸盐岩一侧,而与地层层位无关,仅部分为层间断裂控矿,其中,"高碳泥质挤压蚀变带"和"铁锰碳酸盐化"是区内铅锌矿体主要的近—中近矿围岩蚀变。该区已知矿床的深部一定构造岩性组合空间内找矿潜力较大,如垭都、筲箕湾和亮岩等铅锌矿深部,以及F1南段半边街一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垭都-蟒洞断裂带 主断层 黔西北铅锌成矿特征 硅-钙界面 控矿因素 找矿标志
原文传递
深穿透地球化学在黔西北隐伏铅锌矿找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明泓 金中国 +3 位作者 刘玲 唐永永 衮民汕 曾道国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0-517,共8页
黔西北是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矿床沿区域性断裂呈带状分布,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和岩性的双重控制,且多为高品位的隐伏矿。由于常规化探方法在寻找深部隐伏矿方面存在短板,本文在黔西北杉树林、洗线沟和青山铅... 黔西北是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矿床沿区域性断裂呈带状分布,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和岩性的双重控制,且多为高品位的隐伏矿。由于常规化探方法在寻找深部隐伏矿方面存在短板,本文在黔西北杉树林、洗线沟和青山铅锌矿床开展了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法(土壤吸附烃和地电提取法)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研究发现,有机烃(甲烷、乙烷、丙烷、乙烯等)异常和地电提取离子(Pb、Zn、As、Sb和Hg)异常与深部隐伏铅锌矿体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在青山矿床外围利用地电提取法成矿预测了深部隐伏矿体,有机烃异常也为杉树林矿床下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找矿 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法 矿床地质 铅锌成矿区 黔西北
原文传递
贵州普定县金坡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浅析
18
作者 曾道国 达伟 +1 位作者 陈旭 张昌成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9年第11期172-175,179,共5页
普定县金坡矿区铅锌矿,矿体呈层状产出,局部为囊状,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根据在金坡矿区的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围岩蚀变及矿石结构构造认识的基础上,对区内铅锌矿的控矿因素进行浅析,认为区内矿体主要产于瘤状白云岩中,矿... 普定县金坡矿区铅锌矿,矿体呈层状产出,局部为囊状,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根据在金坡矿区的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围岩蚀变及矿石结构构造认识的基础上,对区内铅锌矿的控矿因素进行浅析,认为区内矿体主要产于瘤状白云岩中,矿区内的矿体严格受地层岩性、构造等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地质特征 控矿条件 金坡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道真新民铝土矿床成矿机理 被引量:7
19
作者 杜蔺 郑明泓 +2 位作者 曾道国 衮民汕 巩鑫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6-1133,共18页
为深入探讨贵州道真新民铝土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及成矿地质作用,并建立成矿地质作用模型,本文对研究区地质特征及含铝岩系、底板黄龙组、韩家店组岩(矿)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铝土矿Al 2 O 3、TiO 2、Ga/Al... 为深入探讨贵州道真新民铝土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及成矿地质作用,并建立成矿地质作用模型,本文对研究区地质特征及含铝岩系、底板黄龙组、韩家店组岩(矿)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铝土矿Al 2 O 3、TiO 2、Ga/Al 2 O 3含量与韩家店组泥页岩非常接近,含铝岩系稀土元素总量、配分曲线及δEu与韩家店组泥页岩最为接近,Zr-Cr-Ga三角图解显示该矿床含铝岩系与韩家店泥页岩分布位置接近,均落于中性或泥质母岩区;含铝岩系MnO/TiO 2比值低,Ga含量高,Sr/Ba值低,显示矿床形成于陆相沉积环境,V/Zr值显示矿床具有海相沉积特征;含铝岩系具Ce正异常,Th/U值介于2~7之间,Be含量低,表明研究区铝土矿经历了风化作用、沉积作用;研究区铝土矿中的一水铝石是由三水铝石演化而成,经历了成岩后生压实脱水作用;通过研究区地表矿石与深部矿石主要化学成分对比,说明铝土矿经历后期表生淋滤作用。综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新民铝土矿成矿物质来源于下伏韩家店组泥页岩;成矿环境为陆相河湖环境,其沉积时曾有海水侵入;母岩演化为铝土矿的过程经历风化作用、搬运沉积作用、成岩后生作用、后期表生作用等一系列成矿地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环境 成矿地质作用 新民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瓮福磷矿含磷岩系层序特征及黔中古陆控矿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宋小军 曾道国 +8 位作者 巩鑫 刘波 杜蔺 李光春 曾凡祥 苏永虎 郭东杭 张能 罗勇军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1年第1期19-28,共10页
新元古代末期震旦系陡山沱阶和早古生代早期寒武系梅树村阶是全球两大成磷时期。贵州瓮福磷矿含磷岩系—早震旦世陡山沱组磷矿a矿层与b矿层,是震旦系陡山沱阶成磷事件的典型代表。瓮福磷矿含磷岩系为在浅水陆棚地区沉积的一套与磷矿有... 新元古代末期震旦系陡山沱阶和早古生代早期寒武系梅树村阶是全球两大成磷时期。贵州瓮福磷矿含磷岩系—早震旦世陡山沱组磷矿a矿层与b矿层,是震旦系陡山沱阶成磷事件的典型代表。瓮福磷矿含磷岩系为在浅水陆棚地区沉积的一套与磷矿有成因联系的岩石组合,属于浅海台地相型;含磷岩系具备早期准备阶段、磷质富集阶段及晚期磷质贫化消失阶段的沉积特征,在纵向上呈三段式递变;以陡山沱组内三段(Z_(1)d^(3))与四段(Z_(1)d^(4))侵蚀间断面分隔,两次海侵旋回造成两次磷质的富集,经生物化学、机械破碎簸选及后期改造形成a、b两层工业磷矿体。瓮福磷矿陡山沱期构造位置位于上扬子陆块东南部,雪峰运动结束冒地槽沉积造就了黔中古陆以及东部半封闭的海湾浅滩。瓮福磷矿陡山沱期处于黔中古陆东缘,东临大海,整体地势西高东低;以黔中古陆为中心,从西到东、由陆向海形成古陆—滨岸—浅海—深海的古地理格局。黔中古陆在陡山沱期两次海侵旋回中,一方面其边缘海湾浅滩为磷质富集提供有利的沉积环境,另一方面其遭受剥蚀和夷平作用后为磷块岩矿床的形成提供含石英、长石、白云石、黏土等矿物的陆源碎屑。通过典型岩相剖面分析,黔中古陆边缘海湾浅滩的沉积环境及岩相直接控制了瓮福磷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其具有重要的控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磷岩系 层序特征 黔中古陆 控矿意义 瓮福磷矿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