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学习法优化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治疗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费俊梁 马成 +5 位作者 王黎明 蒋纯志 李旭祥 王思娜 赵杨 曾逸文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29-236,共8页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法建立预测模型,探讨其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输血和进入ICU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患者500例的临床资料,建立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预测...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法建立预测模型,探讨其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输血和进入ICU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患者500例的临床资料,建立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预测模型和进入ICU的预测模型,并且评估不同模型的预测效能。探讨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治疗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和F1得分来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获得预测性能最佳的模型预测变量的重要性评分。结果:以输血为结局变量,平衡数据前随机森林的AUC值、准确率及特异度均是4个模型中最高的;平衡数据后支持向量机的AUC值、准确率、特异度以及F1得分均是最高的。以是否进ICU为结局变量,平衡数据前随机森林算法的AUC值最高,随机森林算法表现较好;平衡数据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AUC值和F1得分最高,表现最好。以是否输血为结局变量,预测变量重要性评分结果显示,术前血红蛋白和术前肌酐具有较高的重要性。以是否进ICU为结局变量,预测变量重要性评分结果显示,平衡数据前术前血红蛋白、年龄和术前肌酐具有较高的重要性;而平衡数据后术前肌酐和术前白蛋白具有较高的重要性。结论:围手术期重点关注患者的年龄、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肌酐、术前白蛋白,加强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管理,有助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输血 ICU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充填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曾逸文 许建安 +1 位作者 桂鉴超 马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8期1465-1472,共8页
背景: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多发生于骨质钙丢失严重的老年人群,轻微的外力就可以引起椎体骨折,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效果较好。目的:探讨骨水泥充填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材料的特... 背景: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多发生于骨质钙丢失严重的老年人群,轻微的外力就可以引起椎体骨折,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效果较好。目的:探讨骨水泥充填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材料的特性。方法:采用骨水泥充填材料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32例,共158个椎体。治疗后复查X射线、CT等辅助检查,了解骨折椎体复位情况、椎体的容量变化、骨水泥分布及外漏情况,用CT容量分析法检测治疗前后椎体的容积变化,观察疼痛强度评价的目测类比评分变化,分析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原因。结果与结论:纳入结果分析32例,158个椎体。注射骨水泥后无神经根及脊髓损伤,无肺栓塞及心脑血管系统急性反应。①治疗后随访6-16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和椎体塌陷。②治疗前椎体体积为(22.2±8.6)cm3,治疗后增至(24.8±6.9)cm3,体积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6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分别为椎管内硬膜外2个、椎旁静脉4个,可能与椎体后缘爆裂、骨水泥黏度过低以及注射速度过快有关。④治疗后48h目测类比评分为(2.2±3.7)分,较治疗前(8.3±1.6)分显著下降(t=25.2,P<0.05)。作者认为,对于多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采用充分的治疗前准备和恰当的方法,选择合适的骨水泥充填材料,一期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治疗中操作要注意防止骨水泥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学术探讨 骨水泥充填材料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 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渗漏 椎体容积 目测类比评分 硫酸钙骨水泥 磷酸钙骨水泥 珍珠母 石珊瑚 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外固定支架结合微创可注射型人工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8
3
作者 曾逸文 王大林 +4 位作者 王黎明 桂鉴超 徐杰 王钢锐 郑圣鼐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11期883-885,共3页
目的探讨动力外固定支架结合微创可注射型人工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此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6例,男8例,女18例;年龄53~78岁,平均56.6岁。按AO/ASIF分型:A3型6例,Q型16例,C3型4例。结果随... 目的探讨动力外固定支架结合微创可注射型人工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此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6例,男8例,女18例;年龄53~78岁,平均56.6岁。按AO/ASIF分型:A3型6例,Q型16例,C3型4例。结果随访4~21个月,平均10个月。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定:优10例,良13例,可3例。结论动力外固定支架结合微创可注射型人工骨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一种较好的方法,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 粉碎性骨折 外固定器 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中的骨水泥分期注射 被引量:7
4
作者 曾逸文 许建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2116-2122,共7页
背景:对于椎体骨皮质不完整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可能会发生骨水泥外漏压迫、损伤周围脆弱的神经、脊髓、血管组织而被视为临床禁忌。目的:观察骨水泥分期注射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应用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 背景:对于椎体骨皮质不完整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可能会发生骨水泥外漏压迫、损伤周围脆弱的神经、脊髓、血管组织而被视为临床禁忌。目的:观察骨水泥分期注射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应用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椎体骨皮质不完整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6例,全部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随机选择12椎体采用骨水泥单侧椎弓根注射,14椎体采用骨水泥双侧椎弓根注射。治疗前后了解骨折椎体复位情况、椎体的容量变化、骨水泥分布及外漏情况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变化。结果与结论:26个椎体无骨水泥外漏及神经根及脊髓受损情况,无肺栓塞及心脑血管系统急性反应,无手术中死亡。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椎体体积、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采用骨水泥分期注射经扩大了皮椎体成形手术适应证,能有效防止骨水泥外漏,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骨材料 骨水泥 渗漏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分期注射 应证 骨皮质 椎体复位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钙骨基质治疗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 被引量:1
5
作者 曾逸文 王大林 +4 位作者 王黎明 桂鉴超 徐杰 王钢锐 郑圣鼐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11期654-655,共2页
目的:探讨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 bone matrix,DBM)治疗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疗效。方法:长骨延迟愈合、骨不连共57例,男45例,女12例;年龄21~65岁,平均42岁。开放性骨折17例,闭合骨折40例。骨折延迟愈合32例中,肱骨... 目的:探讨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 bone matrix,DBM)治疗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疗效。方法:长骨延迟愈合、骨不连共57例,男45例,女12例;年龄21~65岁,平均42岁。开放性骨折17例,闭合骨折40例。骨折延迟愈合32例中,肱骨4例,股骨10例,胫骨18例;骨不连25例中,肱骨5例,股骨4例,胫骨16例。全部采用DBM于骨断端处和骨缺损区植入治疗。结果:5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37个月,平均7.8个月。骨折延迟愈合32例中骨折愈合31例,1例胫骨骨折未愈合;骨不连25例中骨折愈合23例,2例未愈合,其中胫骨1例、肱骨1例。愈合时间3~6.6个月,平均4.7个月。结论:DBM治疗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其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不愈合 脱钙骨基质 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被引量:1
6
作者 曾逸文 王大林 +4 位作者 王黎明 徐杰 王钢锐 郑圣鼐 王强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8期45-47,共3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实验于2004-01/2006-03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骨科完成。本组共42例50椎,男10例,女32例,年龄52~81岁,平均69.7岁。术前均经体格检查结合影像学表现确诊为疼痛性... 目的:观察和分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实验于2004-01/2006-03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骨科完成。本组共42例50椎,男10例,女32例,年龄52~81岁,平均69.7岁。术前均经体格检查结合影像学表现确诊为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临床检查除疼痛、腰背部后凸畸形等症状外,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CT及MRI检查确认椎体后壁完整,脊髓无压迫,为单纯压缩骨折。实验室及全身检查证实均无明确手术禁忌证。临床检查症状持续时间0.1~0.8个月,平均0.3个月。本组中单椎体压缩骨折34例,两椎体骨折6例,三椎体骨折2例。累及节段:T82椎,T92椎,T104椎,T117椎,T1212椎,L17椎,L29椎,L32椎,L43椎,L52椎。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4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50个病椎,均经两侧椎弓根穿刺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术后平卧至少1h,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活动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平卧2h后自由翻身,X射线片检查了解骨折椎体复位情况,骨水泥分布情况。结果:42例50个椎体,所有椎体均双侧穿刺成功,手术时间每例25~65min,平均31.5min。每个椎体平均注射骨水泥4.6mL。1例骨水泥沿椎体上终板渗漏至椎体间隙少许,无神经症状。术后所有病例疼痛缓解显著,术前、术后第3天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显著[(9.2±1.3),(3.5±2.1)分,P<0.05]。经1~3个月随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为(2.9±1.0)分。术后压缩椎体高度明显增加。术前、术后骨折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比较,差异显著(16.31,20.62mm,P<0.05);术前、术后中线平均高度比较,差异显著(15.33,19.51mm,P<0.05);术前、术后后缘平均高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5个月,平均7.8个月,未发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出现。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缓解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所引起的疼痛,改善椎体高度。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放射摄影术 疼痛/病理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纠纷典型案例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曾逸文 王大林 +2 位作者 王黎明 桂鉴超 蒋纯志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21期3321-3322,共2页
近几年我国医疗纠纷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而外科领域发生的医疗纠纷。约占整个医疗纠纷的56.2%-67.1%。而骨科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因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几年来,笔者正确应用典型案例于骨科教学之中。对培养学生的高度责任心... 近几年我国医疗纠纷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而外科领域发生的医疗纠纷。约占整个医疗纠纷的56.2%-67.1%。而骨科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因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几年来,笔者正确应用典型案例于骨科教学之中。对培养学生的高度责任心和良好医德,强化学生记忆,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法律意识,预防医疗差错事故。防患医疗纠纷于未然,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纠纷 骨科教学 典型案例 医疗差错事故 外科领域 教学效果 法律意识 责任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关节囊切开复位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胫骨外骨果骨折22例
8
作者 曾逸文 马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16-316,共1页
胫骨外骨果骨折是膝部严重的创伤之一,治疗不当,将导致膝关节不稳、疼痛、关节功能受限,以及促发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自1992—1997年我们对胫骨外骨果骨折骨折块移位严重或合并压缩畸形但无半月板损伤者,行保留关节囊切开... 胫骨外骨果骨折是膝部严重的创伤之一,治疗不当,将导致膝关节不稳、疼痛、关节功能受限,以及促发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自1992—1997年我们对胫骨外骨果骨折骨折块移位严重或合并压缩畸形但无半月板损伤者,行保留关节囊切开复位内固定配合术后中药治疗2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髁骨折 保留关节囊 胫骨骨折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ümmell病的诊断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大林 王黎明 +3 位作者 徐杰 郑圣鼐 曾逸文 王钢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29-1131,共3页
Kammell病又称“创伤后椎体骨坏死”、“椎体假关节”、“陈旧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椎体迟发性塌陷”等,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一种特殊类型。国内外报道不多㈣。由于对... Kammell病又称“创伤后椎体骨坏死”、“椎体假关节”、“陈旧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椎体迟发性塌陷”等,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一种特殊类型。国内外报道不多㈣。由于对该病认识不够,易被漏诊或误诊,使其成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慢性腰背痛和致残的原因。2005年6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临床资料完整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662例,其中Kfimmell病16例,总结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治疗 诊断 椎体骨坏死 骨折不愈合 迟发性塌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4
10
作者 杨建平 王黎明 +3 位作者 孙强 徐杰 曾逸文 桂鉴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38-841,共4页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6年12月采用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3例共72个椎体,其中18例19个椎体行PVP;45例53个椎体行PKP,24例30个椎体行球囊...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6年12月采用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3例共72个椎体,其中18例19个椎体行PVP;45例53个椎体行PKP,24例30个椎体行球囊扩张成形术(球囊-PKP),21例23个椎体行Sky膨胀式椎体成形术(Sky-PKP)。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伤椎前中部高度丢失百分比(%)及后凸畸形Cobb角等指标来评估三组疗效。结果:三组术后VAS评分都有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VAS降低值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后凸畸形及椎体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与PKP组在矫形效果上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Sky-PKP组和球囊-PKP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3个椎体(15.8%)、球囊-PKP组2个椎体(6.7%)及Sky-PKP组1个椎体(4.3%)出现骨水泥渗漏,但均无神经症状。结论: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都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但对于恢复伤椎高度PKP组优于PVP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大林 徐杰 +3 位作者 王黎明 曾逸文 郑圣鼐 王钢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评估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 :2006年3月-2010年10月采用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60~79岁,平均63.6岁。退变性滑脱9例,峡部裂性... 目的:评估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 :2006年3月-2010年10月采用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60~79岁,平均63.6岁。退变性滑脱9例,峡部裂性滑脱11例;Ⅰ度滑脱4例,Ⅱ度滑脱12例,Ⅲ度滑脱4例。单节段滑脱14例,其中L3 3例、L4 2例、L5 9例;双节段滑脱6例,其中L4、L5滑脱4例,L3、L4滑脱2例。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隙撑开复位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钉道手术。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脱距离、滑脱率及滑脱角,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随访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3例,但术中及术后无任何不适。术中硬脊膜撕裂2例,1例裂口较小,术中未予处理;1例裂口较长,术中缝合后以明胶海绵覆盖,术毕紧密缝合腰背筋膜及皮肤切口,术后采取头低脚高位、脱水等治疗,未见脑脊液漏出。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3例,予以脱水、营养神经治疗,均症状消失。术后滑脱均有不同程度复位,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术后3个月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脱距离、滑脱率、滑脱角及OD1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7~49个月,平均30.5个月,末次随访上述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ODI评分疗效判定,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优良率分别为89.2%及91.3%。随访期间矫正程度无明显丢失,钉道无松动。融合成功18例,融合率90%。结论:采用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脊柱融合术 椎体强化术 老年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万古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治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慢性骨髓炎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钢锐 王大林 +4 位作者 王黎明 曾逸文 徐杰 蒋纯志 沈海琦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902-1904,共3页
[目的]探讨带万古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21例MRSA感染的慢性骨髓炎患者,病程3-12个月,平均8个月。将病灶部位彻底清创,填入带万古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配合全身使... [目的]探讨带万古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21例MRSA感染的慢性骨髓炎患者,病程3-12个月,平均8个月。将病灶部位彻底清创,填入带万古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配合全身使用抗生素。[结果]21例患者全部治愈,随访18-54个月,平均25.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带万古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是治疗MRSA感染的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MRSA 人工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方式对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孙强 徐杰 +3 位作者 邹雪琴 王黎明 曾逸文 王钢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评估2种不同麻醉方式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组OVCF86例(110椎),随机分成2组:A组43例(54椎),男12例,女31例,年龄56—76岁,平均65.8岁。胸腰段后凸17°-... 目的评估2种不同麻醉方式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组OVCF86例(110椎),随机分成2组:A组43例(54椎),男12例,女31例,年龄56—76岁,平均65.8岁。胸腰段后凸17°-39°(25.5±6.4°),局麻下行PKP。B组43例(56椎),男12例,女31例,年龄58~78岁,平均67.4岁。胸腰段后凸19°~36°(27.6。±5.9。),全麻下行PKP。术前骨密度检查示,均存在中、重度骨质疏松。两组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术后均予密盖息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2组手术前后椎体前、中份高度,脊柱后凸角度,术中神经并发症发生率,骨水泥渗漏率,术中出血量,主观满意度(VAS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评估2种麻醉方法对PKP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构成,术前胸腰段后凸角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A组椎体前、中份高度分别为原高度的(58.2±15.3)%和(53.4±18.5)%,术后为(83.2±22.4)%和(76.3±24.3)%(P〈0.01)。术前B组椎体前、中份高度分别为原高度的(56.5±16.3)%和(54.6±17.2)%,术后为(88.3±20.7)%和(83.5±21.6)%(P〈0.01)。B组椎体复位效果优于A组(P〈0.05)。A组后凸矫正至术后的17.5°±6.3°(P〈0.01)。B组后凸矫正至术后的13.2°±6.8°(P〈0.01)。B组后凸改善优于A组(P〈0.05)。A组无1例发生神经并发症,骨水泥渗漏4椎(7.4%),手术时间(32.5±7.5)min/椎,住院时间(5.2±1.6)d,术中出血量(26.5±4.3)ml,术前VAS评分(8.5±2.3)分,术后2d降低到(2.4±1.3)分。B组发生神经并发症2例(4.7%),骨水泥渗漏4椎(7.1%),手术时间(42.3±8.2)min/椎,住院时间(7.1±2.1)d,术中出血量(27.2±5.2)ml,术前VAS评分(8.3±2.5)分,术后2d降低到(2.5±1.5)分。B组神经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A组(P〈0.05)。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渗漏率、主观满意度与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麻下行PKP与局麻相比,前者可获得更为满意的椎体复位效果,但神经并发症发生风险较后者增多,且手术、住院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渗漏率、主观满意度与后者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麻醉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结合可注射硫酸钙(MIIG X3)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被引量:11
14
作者 赵磊 王黎明 +3 位作者 王钢锐 徐杰 曾逸文 徐燕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24-428,共5页
目的总结2003年4月-2006年6月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结合可注射硫酸钙(MIIGX3)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经验和体会。方法本组33例患者,男20例,女13例;年龄55-82岁,平均66.4岁;在“C”臂机引导下,采用经皮穿刺方法,经... 目的总结2003年4月-2006年6月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结合可注射硫酸钙(MIIGX3)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经验和体会。方法本组33例患者,男20例,女13例;年龄55-82岁,平均66.4岁;在“C”臂机引导下,采用经皮穿刺方法,经椎弓根将一中空管道置入伤椎建立工作通道,利用球囊膨胀的张力将伤椎椎体松质骨向四周挤压,使伤椎恢复高度并产生空腔,经“C”臂机确认伤椎复位满意后记录球囊压力及容量,取出球囊,将同等量MIIGX3人工骨注入空腔内,通过“C”臂机确认MIIGX3人工骨充满空腔后完成手术。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伤椎高度测定及胸腰椎后凸畸形角度测量等指标评估PKP术的近期疗效。结果全部病例疼痛完全解除或者有明显缓解,经X线检查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4°(10°-22°),无手术并发症。随访6个月以上,患者恢复伤前生活方式,无疼痛,伤椎高度无丢失。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结合可注射硫酸钙(MIIGX3)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手术,能够迅速地改善临床症状,重建脊柱稳定性,具有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可注射硫酸钙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孙强 徐杰 +4 位作者 邹雪琴 王黎明 曾逸文 王钢锐 郑圣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820-824,843,共6页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本组OVCF共468例,采用单球囊双侧扩张PKP治疗,累及T6~L5共608个椎体。其中男性93例120椎,女性375例488椎,年龄54~94岁,平均68.2岁。单椎体360例,双椎...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本组OVCF共468例,采用单球囊双侧扩张PKP治疗,累及T6~L5共608个椎体。其中男性93例120椎,女性375例488椎,年龄54~94岁,平均68.2岁。单椎体360例,双椎体76例,三椎体32例。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止痛药使用评分,活动能力评分,伤椎高度测定及胸腰段脊柱后凸角度等指标评估PKP术的疗效,同时观察并发症。结果412例(540椎)术后得到6个月~5年随访,平均3.6年。本组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前VAS评分(8.26±0.98)分,术后2天降低到(1.63±0.83)分,末次随访时(1.85±0.89)分(P<0.01)。止痛药使用评分由术前的(1.62±0.94)分下降到术后2天的(0.18±0.45)分,末次随访时(0.21±0.54)分(P<0.01)。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的(3.15±0.83)分改善到术后2天的(1.41±0.56)分,末次随访时(1.47±0.62)分(P<0.01)。术后X线检查,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前椎体前、中份高度分别为(19.39±2.22)mm、(19.19±2.06)mm,术后2天改善到(24.47±2.04)mm、(24.38±1.93)mm,末次随访时(23.88±2.25)mm、(23.57±2.12)mm(P<0.01)。胸腰段脊柱后凸Cobb角术前20.28°±4.64°,术后2天12.2°±4.36°,末次随访时13.12°±3.38°(P<0.01)。本组73椎(12%)发生骨水泥渗漏,除2例术后出现神经损害表现经对症治疗缓解外,其余均无不适主诉。末次随访时,18例(4.4%)出现疼痛复发或出现新的疼痛,16例(3.9%)出现邻近椎体骨折,再次行PKP治疗。结论PKP治疗OVCF,是一种安全、复位可靠、止痛效果确切的脊柱微创外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Zero-P系统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系统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磊 祁义民 +2 位作者 曾逸文 王钢锐 郑圣鼐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12-219,共8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rofile intervertebral fusion system,Zero-P)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onventional cage-plate intervertebral fusion system,CCP)应用于颈椎病多节段(≥2个节段)减压融合... 目的:探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rofile intervertebral fusion system,Zero-P)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onventional cage-plate intervertebral fusion system,CCP)应用于颈椎病多节段(≥2个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因颈椎病行颈椎前路多节段减压融合术的4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Zero-P组21例,CCP组21例。分别记录两组手术一般状况及围术期参数,颈部手术前后VAS、JOA评分及吞咽困难发生率。测量患者在术后1周、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椎前软组织厚度。同时测量融合节段脊柱功能单位Cobb角,观察颈椎整体曲度的改变情况。于术后1周,1、3、12个月追踪临床疗效并复查颈椎正侧位X线片,评价内固定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手术节段、平均随访时间及住院日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Zero-P组分别为(4.37±0.72)cm、(50.9±7.98)ml、(84.4±8.18)min、(76.2±10.13)ml,CCP组分别为(6.50±0.71)cm、(108.6±9.25)ml、(118.6±8.55)min、(130.1±9.4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JOA改善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整体生理曲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及末次随访椎前软组织厚度Zero-P组分别为(11.6±1.9)、(9.8±1.4)、(9.5±1.6)mm,CCP组分别为(12.5±2.6)、(11.1±2.4)、(11.0±1.9)mm,两组间各随访时间点椎前软组织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Zero-P组无一例诉吞咽困难,CCP组有3例发生吞咽困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病多节段减压融合中,不论是传统CCP系统还是新型的Zero-P系统均为有效治疗手段,但Zero-P系统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操作方便的优点,且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恢复佳,术后发生吞咽困难的可能性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颈椎病 吞咽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骨折不愈合微创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煜明 孙强 +2 位作者 王黎明 徐杰 曾逸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73-976,980,共5页
目的评估2种微创手术方式(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组24例(24椎)椎体骨折不愈合患者,均为女性。分成2组:A组12例(12椎),局麻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B组12例(12椎),局麻下行... 目的评估2种微创手术方式(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组24例(24椎)椎体骨折不愈合患者,均为女性。分成2组:A组12例(12椎),局麻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B组12例(12椎),局麻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前骨密度检查示:A、B组均存在重度骨质疏松。A、B组手术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术后予密固达及密盖息行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2组手术前后患者主观满意度,骨水泥充填量及渗漏率,椎体前、中份高度,脊柱后凸角度等指标。结果 A、B组年龄、术前胸腰段后凸角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椎体复位效果优于A组(P<0.05);B组后凸改善优于A组(P<0.05);A组骨水泥渗漏7椎(58.3%),B组骨水泥渗漏3椎(25%),A组骨水泥渗漏率显著高于B组(P<0.01);A、B组患者的主观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胸腰背部疼痛。但前者术中骨水泥渗漏率发生风险较高,后者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椎体复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折不愈合 微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入型椎间融合器在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大林 曾逸文 +7 位作者 王黎明 吴小涛 蒋纯志 桂鉴超 徐杰 王钢锐 郑圣鼐 费俊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1-426,共6页
目的:评估插入型椎间融合器在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06年2月应用全椎板减压、插入型椎间融合器撑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补充复位和固定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60~72岁... 目的:评估插入型椎间融合器在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06年2月应用全椎板减压、插入型椎间融合器撑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补充复位和固定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60~72岁,平均64.7岁。所有病例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对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脱距离、滑脱率、滑脱角及临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进行测量和评估,并观察椎间融合情况。结果:21例置入融合器后达到复位或基本复位,15例通过提拉螺钉进行补充复位。术中硬脊膜撕裂3例,1例裂口较小,术中未予处理;2例裂口较长,术中缝合后以脑棉片覆盖,紧密缝合腰背筋膜及皮肤切口,术后采取去枕头低脚高位,未见脑脊液漏出。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2例,予以脱水、营养神经治疗,均恢复满意,未遗留神经症状。术后所有患者滑脱节段生理曲度恢复,椎间隙高度由术前4.5±0.6mm增加至术后9.8±1.5mm,椎间孔高度由术前9.9±1.0mm增加至术后13.2±1.2mm,滑脱角由术前25.1°±8.2°改善至术后15.8°±2.5°,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5~76个月,平均34.5个月,矫正程度无明显丢失。33例融合成功,融合率91.7%。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35.4±5.2分降至术后19.5±4.8分,术后优良率及末次随访优良率分别为87.3%及92.5%。结论: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时应用插入型椎间融合器可发挥撑开复位和融合的双重作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椎滑脱症 脊柱融合术 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样钙质沉着症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樊克武 李广荣 +2 位作者 曾逸文 李嘉荣 宋华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9-159,共1页
瘤样钙质沉着症系病因不明的罕见病症,Duret于1899年论述,称内皮钙化。1943年Inlan命名瘤样钙质沉着症。文献可查者不过数十例。我院1987年10月~1991年3月收治2例。例1,男,53岁。右大腿外上方肿块,渐增大伴胀痛及腰酸痛3年。体检:右股... 瘤样钙质沉着症系病因不明的罕见病症,Duret于1899年论述,称内皮钙化。1943年Inlan命名瘤样钙质沉着症。文献可查者不过数十例。我院1987年10月~1991年3月收治2例。例1,男,53岁。右大腿外上方肿块,渐增大伴胀痛及腰酸痛3年。体检:右股外上方可及15cm×10cm×5cm肿块,境界清楚,轻度压痛,能推移,稍有囊性感,腰椎明显后凸畸形,活动受限。X线片示右股外上方软组织内有18cm×10cm×10cm块影,内见钙化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样 钙沉着症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建立早期退变腰椎活动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5
20
作者 姚庆强 王黎明 +8 位作者 桂鉴超 蒋纯志 徐杰 曾逸文 郑圣鼐 孙强 徐燕 殷信道 姜闻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84-1087,F0002,共5页
目的:基于CT建立了脊柱L4-5活动节段早期退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方法:选择1名39岁慢性下腰部疼痛的中国女性志愿者作为模拟对象,对其脊柱L4-5节段进行层厚0.75mm的连续扫描,共获得CT断层图像138幅,获取用于建立... 目的:基于CT建立了脊柱L4-5活动节段早期退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方法:选择1名39岁慢性下腰部疼痛的中国女性志愿者作为模拟对象,对其脊柱L4-5节段进行层厚0.75mm的连续扫描,共获得CT断层图像138幅,获取用于建立三维模型的相关数据。将CT扫描的腰椎图像结合人体解剖学数据通过mimics10.0软件建模形成L4-5运动节段的三维模型后,结合CAD软件CATIA对该活动节段进行数据优化,并形成实体模型。将模型数据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Patran转换成有限元模型。模拟中立位该节段的受力环境,将4个100N力以结点负荷形式分别施加于L4椎体旋转轴等距离的内前外后部椎体结点,以观察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建立了腰椎早期退变的L4-5节段的有限元模型,模型总节点数为27130个,单元数113834,其中包括Solid单元113153个,Area161个,Link单元520个,力学测试显示负荷在椎间盘分布不均,薄弱的纤维环后部受力增加。结论:通过CT断层扫描、图像数字化处理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可以以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方法建立腰椎早期退变活动节段的高精度三维有限元模型,用于脊柱生物力学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图像 腰椎活动节段 三维可视化 有限元模型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