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研究体验为基础 以教学实践为目标——以《比较文学教程》为个案谈比较文学教材建设 被引量:4
1
作者 曾绍义 邹建军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0-135,共6页
近 2 0年来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比较文学教材建设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 ,但并不是不存在问题 :比较文学研究主要侧重于学科理论的探讨 ,呈现出一种“空洞化”的倾向 ;比较文学教材的编撰则呈现出一种“抽象化”的倾向... 近 2 0年来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比较文学教材建设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 ,但并不是不存在问题 :比较文学研究主要侧重于学科理论的探讨 ,呈现出一种“空洞化”的倾向 ;比较文学教材的编撰则呈现出一种“抽象化”的倾向。本文从具体的教材文本分析出发 ,认为教材的编撰应以作者自己的科研体验为基础、以高校的教学实践为目标 ,对学术概念要有理性的审视并具有前沿性 ,对文本的分析要有比较的视野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基础性、长期性和实用性是比较文学教材建设应当追求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研究 倾向 中国比较文学 呈现 文本 追求 审视 应当 具体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金研究的新突破——评《百年巴金》和《走进巴金的世界》 被引量:1
2
作者 曾绍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0-191,共2页
关键词 巴金研究 作家协会 文学活动 创作研究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新价值 研究员 研究生院 四川文艺出版社 学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们为什么要丑化郭沫若──从“政敌”的污蔑说到“乡梓”的辱骂 被引量:5
3
作者 曾绍义 《郭沫若学刊》 2000年第2期71-77,共7页
关键词 郭沫若 评价 人格丑化 '政敌' '乡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中国的“现代文学”史,还是“现代中国”的文学史——关于中国“现代文学”治史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4
4
作者 曾绍义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3-16,20,共5页
由于长期以来将"新文学"(现当代文学)规定为革命文学、社会主义文学,此类史著即不列入台湾、香港、澳门文学,诸如少数民族文学、通俗文学、民间文学、翻译文学、旧体诗词等文学现象也被排除在外,是不符合进入现代社会后中国... 由于长期以来将"新文学"(现当代文学)规定为革命文学、社会主义文学,此类史著即不列入台湾、香港、澳门文学,诸如少数民族文学、通俗文学、民间文学、翻译文学、旧体诗词等文学现象也被排除在外,是不符合进入现代社会后中国真实的文学历史的。朱德发先生提出的"现代中国文学"的新观念不仅可以避免这些缺失,更是对至今仍在影响我们的非科学的治史观念的校正,应当引起广泛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 文学史 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劼人历史小说与巴蜀文化新说 被引量:4
5
作者 曾绍义 邓伟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70-73,共4页
李劫人的历史小说既是继承巴蜀文化传统的结果,同时又是对现代巴蜀文化的重要贡献;无论是其历史内容的极大真实,还是准确展示西蜀古都的地域特色、极富表现力地运用四川方言,以及"摆龙门阵"叙事方式所取得的艺术成就,都是这... 李劫人的历史小说既是继承巴蜀文化传统的结果,同时又是对现代巴蜀文化的重要贡献;无论是其历史内容的极大真实,还是准确展示西蜀古都的地域特色、极富表现力地运用四川方言,以及"摆龙门阵"叙事方式所取得的艺术成就,都是这种贡献的具体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劼人历史小说 巴蜀文化 新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巴金的真实世界——巴金研究新著述评 被引量:1
6
作者 曾绍义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40-42,共3页
在近两年出版的巴金研究著作中最具学术创新阶值的有《百年巴金》、《走进巴金的世界》及《一个世纪的巴金》、《晚年巴金》等。它们或以最新的学术观点启迪读者,或以最新的材料使我们更加真实地了解巴金、认识巴金、学习巴金,无疑都... 在近两年出版的巴金研究著作中最具学术创新阶值的有《百年巴金》、《走进巴金的世界》及《一个世纪的巴金》、《晚年巴金》等。它们或以最新的学术观点启迪读者,或以最新的材料使我们更加真实地了解巴金、认识巴金、学习巴金,无疑都为新世纪的巴金研究起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小说研究 小说新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人格”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曾绍义 《郭沫若学刊》 2001年第2期6-7,共2页
关键词 郭沫若 文化人格 艺术品格 从政 革命家 思想品格 战士 逝世 悼词 追悼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山不老 沫水长流——朱子奇同志谈郭沫若及郭沫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曾绍义 《郭沫若学刊》 1991年第3期26-27,共2页
一九九○年五月。常州。江南春宾馆。 我有幸见到了专程前来这里参加“当代散文发展趋向国际研讨会”的中国作家协会顾问朱子奇同志。由于我刚刚读完朱老新出版的散文集《飞向世界》,又由于散文集中有《随郭老出访的一段回忆》,特别是... 一九九○年五月。常州。江南春宾馆。 我有幸见到了专程前来这里参加“当代散文发展趋向国际研讨会”的中国作家协会顾问朱子奇同志。由于我刚刚读完朱老新出版的散文集《飞向世界》,又由于散文集中有《随郭老出访的一段回忆》,特别是那帧作者与郭老摄于黑海边的照片上,一边是郭老的严肃沉思,一边是朱子奇同志的开怀笑容,给我印象极深——我们的,便由此拉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研究 当代散文 朱子 中国作家协会 青山不老 江南春 王锦厚 五十年代 一九 姚雪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林非现象”到“林非理论”——20世纪后20年中国现代散文理论批评研究之一 被引量:2
9
作者 曾绍义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2-15,共4页
经过 2 0年的总结与积累 ,散文研究中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林非理论”。科学性与深刻性 ,普适性与有效性 ,这既是林非散文理论本身表现出来的特点 ,也是与其他种种散文理论比较后得出的结果。由于“林非理论”将对新世纪散文的发展发挥更... 经过 2 0年的总结与积累 ,散文研究中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林非理论”。科学性与深刻性 ,普适性与有效性 ,这既是林非散文理论本身表现出来的特点 ,也是与其他种种散文理论比较后得出的结果。由于“林非理论”将对新世纪散文的发展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理论批评 1980-2000年 散文 发展 林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金晚年思想的再思考——重读《随想录》和《再思录》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绍义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36-40,50,共6页
巴金晚年的思想集中表现在《随想录》和《再思录》中,其核心是对"人"的呼号与探索。无论是坚持"反封建"、提倡"讲真话",还是"寻找理想"、"愿化泥土",都是旨在"做一个更好的人&q... 巴金晚年的思想集中表现在《随想录》和《再思录》中,其核心是对"人"的呼号与探索。无论是坚持"反封建"、提倡"讲真话",还是"寻找理想"、"愿化泥土",都是旨在"做一个更好的人"。即使是说"我不是文学家"、"我不追求技巧"等等,其实质也是在讲"做好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晚年思想 做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愈全集校注》的学术特点
11
作者 曾绍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1-143,共3页
《韩愈全集校注》的学术特点曾绍义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大家,对后人影响深远;对韩愈诗文的整理、研究也源远流长,宋代即有五百家注韩之说,但由于各种原因,也留下不少问题。今由四川师范大学著名文学史家屈守元教授及其助手常... 《韩愈全集校注》的学术特点曾绍义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大家,对后人影响深远;对韩愈诗文的整理、研究也源远流长,宋代即有五百家注韩之说,但由于各种原因,也留下不少问题。今由四川师范大学著名文学史家屈守元教授及其助手常思春副教授共同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全集校注》 《校注》 韩愈研究 《韩集举正》 朱熹 学术价值 《考异》 学术特点 方崧卿 学术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就是高山 低谷就是低谷”——简评《郭沫若人格》的贡献
12
作者 曾绍义 范水平 《郭沫若学刊》 2005年第2期71-73,共3页
郭沫若人格研究既是郭沫若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回击一些海内外诬郭倒郭者的实际需要,因此研究专著《郭沫若人格》的出版不仅填补了学术空白,也极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 郭沫若人格 历史贡献 里程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发现之美——周闻道散文谈片
13
作者 曾绍义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6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散文 审美价值 创造艺术 艺术表现 艺术构思 创作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金与现代人学——《随想录》新论
14
作者 曾绍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34,共5页
巴金创作始终探索的是“怎样做人”的大问题,《随想录》更是以“人”为中心,既通过反思“文革”呼喊人的尊严与权利,又通过自审自剖宣示“独立思考”、“敢讲真话”对于避免“文革”重演、堂堂正正“做人”具有现实意义。继续“大反封... 巴金创作始终探索的是“怎样做人”的大问题,《随想录》更是以“人”为中心,既通过反思“文革”呼喊人的尊严与权利,又通过自审自剖宣示“独立思考”、“敢讲真话”对于避免“文革”重演、堂堂正正“做人”具有现实意义。继续“大反封建”、“为理想献身”,以及“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等主张,都是巴金百年人生经验的科学总结,为丰富现代人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随想录》 现代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西族当代散文家杨世光及其创作
15
作者 曾绍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狙犷与精致互动,古典与现代互动,让散文变得更随意些、潇洒些,也更为文化些,透出大散文的别类美丽。这就是纳西族当代散文家杨世光散文的独特魅力和艺术追求。
关键词 纳西族 当代散文家 创作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念吴定宇兄
16
作者 曾绍义 《郭沫若学刊》 2021年第3期75-76,共2页
中山大学吴定宇教授与我虽非同窗同乡(他是四川岳池人,六七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俄语系,我是四川阆中人,六九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但我由衷地称他为兄--学兄、仁兄、大兄,因为他本来就比我年长几岁,更重要的则是他的学识、人品,特... 中山大学吴定宇教授与我虽非同窗同乡(他是四川岳池人,六七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俄语系,我是四川阆中人,六九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但我由衷地称他为兄--学兄、仁兄、大兄,因为他本来就比我年长几岁,更重要的则是他的学识、人品,特别是他一丝不苟、坚持不懈、抱病著书立说的精神,都为我做出了表率,敬他为兄长千该万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外语学院 著书立说 四川大学 中山大学 坚持不懈 同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下历史的真相——贺《郭沫若学刊》100期
17
作者 曾绍义 《郭沫若学刊》 2012年第2期4-4,共1页
走过风风雨雨的25年,《郭沫若学刊》创刊100期了!在我看来,最值得祝贺和纪念的是她一身正气,坚持真理,敢于直面“郭研”中的歪风邪气并进行了令人信服而拍手称快的回击!这是当今学界最为宝贵也最为需要的品格。
关键词 100期 郭沫若 学刊 真相 历史 坚持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幅画·一团火·一柄剑——再读《随想录》的随想
18
作者 曾绍义 《郭沫若学刊》 2016年第3期21-23,共3页
《随想录》真真切切、彻彻底底地展现了一个伟大作家、一位慈祥长者的"巴金形象",也让我们我们看到了一名战士、一个"川人"的特点。这部大书的思想核心是如何"做好人",所有"讲真话"、反"... 《随想录》真真切切、彻彻底底地展现了一个伟大作家、一位慈祥长者的"巴金形象",也让我们我们看到了一名战士、一个"川人"的特点。这部大书的思想核心是如何"做好人",所有"讲真话"、反"奴性"、"寻理想"都是"做好人"的条件,前提则是人人必须具备的爱国主义。对于种种否定《随想录》、攻击巴金的"敌人"必须给予有力回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战士 长者 爱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始终代表着20世纪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纪念郭沫若诞辰110周年暨郭沫若与20世纪先进文化学术座谈会”纪要
19
作者 曾绍义 《郭沫若学刊》 2002年第3期2-5,共4页
关键词 郭沫若 20世纪 中国 先进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样的“新解”——谈郭沫若、闻一多先生对几首国风诗的不同理解
20
作者 曾绍义 《郭沫若学刊》 2016年第2期8-11,共4页
在郭沫若的题画诗中,有四首国风诗特别值得一提。作者不仅将原诗抄录,又以跋文作出新解,且皆书写于画幅之中,构成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崭新艺术形式;而新解又是由谈论闻一多先生诗经研究相关内容引出,或赞同或异议,或补充或匡正,都有... 在郭沫若的题画诗中,有四首国风诗特别值得一提。作者不仅将原诗抄录,又以跋文作出新解,且皆书写于画幅之中,构成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崭新艺术形式;而新解又是由谈论闻一多先生诗经研究相关内容引出,或赞同或异议,或补充或匡正,都有益于读者对原诗作出更全面更准确的理解与欣赏,也是郭沫若先生对诗经研究做出的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风四首 不同理解 新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