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以研究体验为基础 以教学实践为目标——以《比较文学教程》为个案谈比较文学教材建设 |
曾绍义
邹建军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2
|
巴金研究的新突破——评《百年巴金》和《走进巴金的世界》 |
曾绍义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3
|
他们为什么要丑化郭沫若──从“政敌”的污蔑说到“乡梓”的辱骂 |
曾绍义
|
《郭沫若学刊》
|
2000 |
5
|
|
4
|
是中国的“现代文学”史,还是“现代中国”的文学史——关于中国“现代文学”治史的一点思考 |
曾绍义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4
|
|
5
|
李劼人历史小说与巴蜀文化新说 |
曾绍义
邓伟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4
|
|
6
|
百年巴金的真实世界——巴金研究新著述评 |
曾绍义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1
|
|
7
|
郭沫若“人格”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
曾绍义
|
《郭沫若学刊》
|
2001 |
1
|
|
8
|
青山不老 沫水长流——朱子奇同志谈郭沫若及郭沫若研究 |
曾绍义
|
《郭沫若学刊》
|
1991 |
1
|
|
9
|
从“林非现象”到“林非理论”——20世纪后20年中国现代散文理论批评研究之一 |
曾绍义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
|
10
|
巴金晚年思想的再思考——重读《随想录》和《再思录》 |
曾绍义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
11
|
《韩愈全集校注》的学术特点 |
曾绍义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2
|
“高山就是高山 低谷就是低谷”——简评《郭沫若人格》的贡献 |
曾绍义
范水平
|
《郭沫若学刊》
|
2005 |
0 |
|
13
|
艺术发现之美——周闻道散文谈片 |
曾绍义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0 |
|
14
|
巴金与现代人学——《随想录》新论 |
曾绍义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5
|
纳西族当代散文家杨世光及其创作 |
曾绍义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6
|
怀念吴定宇兄 |
曾绍义
|
《郭沫若学刊》
|
2021 |
0 |
|
17
|
留下历史的真相——贺《郭沫若学刊》100期 |
曾绍义
|
《郭沫若学刊》
|
2012 |
0 |
|
18
|
一幅画·一团火·一柄剑——再读《随想录》的随想 |
曾绍义
|
《郭沫若学刊》
|
2016 |
0 |
|
19
|
郭沫若始终代表着20世纪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纪念郭沫若诞辰110周年暨郭沫若与20世纪先进文化学术座谈会”纪要 |
曾绍义
|
《郭沫若学刊》
|
2002 |
0 |
|
20
|
别样的“新解”——谈郭沫若、闻一多先生对几首国风诗的不同理解 |
曾绍义
|
《郭沫若学刊》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