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信任困惑及其破解 |
曾琰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2
|
“理性制度”与“德行”之间——现代社会调适的逻辑分析 |
曾琰
张卫伟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3
|
从权利获取到责任承担:治理视域下社会自主性困惑解析及破解 |
曾琰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9
|
|
4
|
自由或是规范?——网络文化视域下德育创新的反思 |
曾琰
张卫伟
|
《甘肃理论学刊》
|
2009 |
3
|
|
5
|
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三维向度及其启示 |
曾琰
|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6
|
双向规约:在公共生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 |
曾琰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7
|
自我评价视域中的榜样文化建设 |
曾琰
|
《前沿》
|
2013 |
6
|
|
8
|
公共精神培育的逻辑路径和现实基点——志愿精神价值内涵及反思 |
曾琰
|
《当代青年研究》
|
2012 |
4
|
|
9
|
印度IT产业集群的特点及其社会资本效用探析 |
曾琰
|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0
|
自我评价视域中的榜样文化建设 |
曾琰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1
|
在“人本”与“物本”之间:系统信任的价值分野及融合 |
曾琰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2
|
大学生闲暇德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
曾琰
|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
2009 |
3
|
|
13
|
融合注意力机制和Bi-LSTM网络的车辆辅助桥梁损伤评估 |
曾琰
冯东明
黎剑安
|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4
|
论印度特有的社会流动模式——一“梵化” |
曾琰
|
《南亚研究季刊》
|
2004 |
1
|
|
15
|
基于制度环境的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研究 |
曾琰
|
《财会通讯(下)》
|
2013 |
3
|
|
16
|
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经济学反思--以印度经济为例 |
曾琰
|
《南亚研究季刊》
CSSCI
|
2008 |
1
|
|
17
|
董事会特征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
曾琰
|
《商业会计》
|
2013 |
1
|
|
18
|
生态足迹视角的中印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
曾琰
方雯
|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
2008 |
0 |
|
19
|
志愿精神之于公共精神培育的逻辑与价值反思 |
曾琰
|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2012 |
1
|
|
20
|
并非在伯仲之间——马克思与阿伦特关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比较 |
曾琰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