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岸带蜿蜒性与植被密度对潜流驻留时间的复合效应 被引量:8
1
作者 夏继红 窦传彬 +2 位作者 蔡旺炜 曾灼 余根听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3-440,共8页
潜流驻留时间是反映潜流交换、溶质迁移转化、生物组成、生态过程的重要特征变量。应用双循环可控式河岸带模型,以NaCl为示踪剂,深入研究了河岸带蜿蜒性与植被密度对潜流驻留时间的复合效应;应用量纲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探析了潜流驻留... 潜流驻留时间是反映潜流交换、溶质迁移转化、生物组成、生态过程的重要特征变量。应用双循环可控式河岸带模型,以NaCl为示踪剂,深入研究了河岸带蜿蜒性与植被密度对潜流驻留时间的复合效应;应用量纲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探析了潜流驻留时间的关键影响因子及其作用程度和敏感性。结果表明:①河岸带植被密度对潜流驻留时间具有促进作用,但存在一定的阈值。②潜流驻留时间分布与河岸蜿蜒形态呈类镜像效应;潜流驻留时间在河岸带蜿蜒波不同位置差异明显,迎水面平均驻留时间约为背水面的1/2。③河岸带蜿蜒性与植被密度是影响潜流驻留时间的关键因子,总作用程度达91.07%。潜流驻留时间对蜿蜒性最敏感,对植被密度敏感性较弱,对复合因子的敏感性介于两者之间;迎水面内组合因子对潜流驻留时间具有共同促进效应,背水面内组合因子对潜流驻留时间具有抑制和促进双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蜿蜒河岸带 植被密度 潜流驻留时间 复合效应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济南南部山区土地利用优化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冯宝平 梁行 曾灼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1-128,共8页
【目的】维护南部山区水源补给区良好的水循环条件和功能并建设济南水生态文明城市。【方法】应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选择Re、Ens和R2三项指标进行模型率定分析,再以20 km^2为步长模拟土地利用变化与径流和泥沙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 【目的】维护南部山区水源补给区良好的水循环条件和功能并建设济南水生态文明城市。【方法】应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选择Re、Ens和R2三项指标进行模型率定分析,再以20 km^2为步长模拟土地利用变化与径流和泥沙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以水文、水保和经济为目标的多目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结果】SWAT模型3项率定指标均满足要求,模型对研究区的径流和泥沙模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年径流变化量和年泥沙变化量与土地利用转化面积关系可以用二次函数式表示,单位面积林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时,径流和泥沙流失量增加最大,草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和耕地对径流影响最小,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对泥沙流失影响最小;现状年和规划年的土地利用结构还应该进一步优化,林地、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370.70、158.35、375.92和45.21 km^2,为最优土地利用结构。【结论】模型在济南南部山区适用性良好,能为南部山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证济南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部山区 SWAT模拟 土地利用结构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数研究进展(2015~2019) 被引量:2
3
作者 吴传清 周西一敏 曾灼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50-54,共5页
目前学术界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主要聚焦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数、经济发展指数、创新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空间尺度主要涉及省域、地级市。长江经济带经... 目前学术界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主要聚焦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数、经济发展指数、创新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空间尺度主要涉及省域、地级市。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指数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指标体系相对成熟;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数、创新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是当前研究热点,但指标体系尚有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发展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型饮用水源浊度时空变化及分区识别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秀君 夏继红 +4 位作者 曾灼 蔡旺炜 窦传彬 董旭 夏志昌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0-63,共4页
饮用水源水体清澈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要求,连续监测水源地水体浊度可为饮水安全提供有力数据参考。实地监测浙江省温州市饮用水源珊溪水库、赵山渡水库及入库支流2017~2019年的全区域水体浊度,应用层次聚类分析法研究了水体浊度时... 饮用水源水体清澈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要求,连续监测水源地水体浊度可为饮水安全提供有力数据参考。实地监测浙江省温州市饮用水源珊溪水库、赵山渡水库及入库支流2017~2019年的全区域水体浊度,应用层次聚类分析法研究了水体浊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珊溪水源水体浊度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性;赵山渡水库水体浊度夏季>冬季>秋季>春季;珊溪水库全年浊度低于5 NTU,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入库河流除秋季低于5 NTU外,其他季节都超过5 NTU。2017~2019年间玉泉溪和赵山渡水库浊度始终较高,三插溪近年出现浊度异常情况。总体来说,水源地年度水体浊度变化特征为赵山渡水库库区入库河流≥赵山渡水库库区>飞云江>珊溪水库库区入库河流>珊溪水库库区。珊溪水源水体浊度层次聚类分析表明,时间上将监测时间划分为高浊期(2018年7月)和低浊期(其他监测季节);空间上将浊度监测水域分为高浊区(赵山渡水库及其入库支流玉泉溪、泗溪)、中浊区(飞云江)和低浊区(珊溪水库及其入库支流三插溪、黄坦坑、峃作口溪、莒江溪、洪口溪),分类大致符合各断面的地理位置分布;需对高浊区与高浊期及浊度异常区加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 水体浊度 时空分布 层次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研究新进展
5
作者 曾灼 周西一敏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7期32-34,共3页
2019年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研究取得新进展,长江经济带整体创新发展研究聚焦于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创新与绿色协同发展、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等议题;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研究聚焦于创新关联网络格局、创新发展影响因素等议题;长江中上游... 2019年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研究取得新进展,长江经济带整体创新发展研究聚焦于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创新与绿色协同发展、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等议题;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研究聚焦于创新关联网络格局、创新发展影响因素等议题;长江中上游地区创新发展研究聚焦于创新发展时空格局、创新驱动城市协同发展等议题.研究尺度以城市为主,研究方法以空间计量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为主.未来可进一步深入探讨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约束壁垒、创新关联网络格局形成机制、创新与绿色协同发展实践路径等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创新发展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