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S注射液联合营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CK-MB、APN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洁 曾桂馨 刘闪闪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42-444,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Sulfotanshinone Sodium,STS)注射液联合营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60 mg ...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Sulfotanshinone Sodium,STS)注射液联合营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60 mg STS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营养治疗。分析治疗2 w后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血液流变仪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指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CK-MB)及脂联素(Adiponectin,APN)水平并对比两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C、TG、LDL-C、血浆黏度、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及血细胞、CK-M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AP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TS注射液联合营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S注射液 营养治疗 冠心病 心绞痛 临床观察 CK-MB AP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ECMO联合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难治性心源性休克中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闪闪 张蓓 曾桂馨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1期5-7,共3页
目的分析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并发难治性心源性休克中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难治性心源... 目的分析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并发难治性心源性休克中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86例)纳入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单双数抽签法分组,43例单数者入对照组,仅采取IABP治疗;另外43例双数者入研究组,采取VA-ECMO联合IABP治疗。对比两组存活率、ICU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存活率(95.35%)高于对照组(79.07%),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O、LVEF、SV水平高于对照组,左室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ECMO、IABP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升患者存活率,促进心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 难治性心源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通口服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徐培霞 周张瓅 曾桂馨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20期9-11,29,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通口服液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接受治疗的86例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包括吸氧、抗...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通口服液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接受治疗的86例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通口服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实验室指标[血清中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肌钙蛋白T(TnT)及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和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心肌损伤和心力衰竭标志物水平、生活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量表(SGRQ)评分]。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较优(P<0.05);观察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均较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心肌损伤和心力衰竭标志物水平均较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SGRQ评分较低(P<0.05)。结论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通口服液治疗能够降低实验室指标、血清心肌损伤和心力衰竭标志物水平,改善其心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心通口服液 重组人脑利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胺培南联合氨溴索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曾桂馨 周张瓅 《临床研究》 2023年第4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联合氨溴索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ICU收治的92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样本,组别划分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常规组划入46例,同时接受氨溴索及莫西沙星联合治疗...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联合氨溴索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ICU收治的92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样本,组别划分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常规组划入46例,同时接受氨溴索及莫西沙星联合治疗,研究组划入46例,使用氨溴索及亚胺培南联合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均给予吸氧,调节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常规对症治疗。评价两组治疗的有效性,比较两组治疗后各项体征恢复时间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白细胞介素6(IL-6)],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免疫功能变化,评价两组治疗的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3.48%)高于常规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退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部X线阴影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组,ICU住院时间比常规组短,病灶吸收率比常规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CT、hs-CRP、IL-6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aO_(2)、PaCO_(2)、PAP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O_(2)水平高于常规组,PaCO_(2)、PAP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CD3^(+)、CD4^(+)水平及CD4^(+)/CD8^(+)值均高于常规组,CD8^(+)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亚胺培南联合氨溴索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重症肺炎患者机体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与免疫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治疗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培南 氨溴索 重症肺炎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曾桂馨 张蓓 《临床研究》 2023年第5期76-79,共4页
目的探究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72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氯吡格雷治疗)和试验组(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 目的探究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72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氯吡格雷治疗)和试验组(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各36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纤维蛋白原和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表(ADL)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患者各炎性因子指标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试验组血清中各炎性因子指标浓度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试验组血清中FIB、S100β浓度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加快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改善炎性因子,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氟伐他汀 生存质量 氯吡格雷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12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晓贺 崔燕 曾桂馨 《抗感染药学》 2022年第9期1317-1320,共4页
目的:探究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患者血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4例I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血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和主要病... 目的:探究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患者血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4例I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血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和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征。结果:124例IE患者血液标本共分离出13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88株(占67.18%,以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37例(占28.24%,以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主)、真菌6株(占4.58%);药敏结果显示,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头孢呋辛的耐药率较低(<5.00%),对青霉素G、红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30.00%);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15.00%),对庆大霉素和头孢哌酮的耐药率较高(>30.00%)。结论:IE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药敏结果显示其存在较强的耐药性,临床治疗时应充分考虑细菌的耐药特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原菌分布 耐药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洁 曾桂馨 刘闪闪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4期93-96,共4页
目的:分析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22年2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 目的:分析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22年2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与氧化应激指标、心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可有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可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美托洛尔 胺碘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1、Mcl1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癌分期、转移因素的关系
8
作者 王晓贺 崔燕 曾桂馨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2年第1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Notch1蛋白、Mcl1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癌分期、转移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集的手术后结肠癌组织60例、对应的癌旁组织60例,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两组标本中的Notch1蛋白、Mcl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不同...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Notch1蛋白、Mcl1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癌分期、转移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集的手术后结肠癌组织60例、对应的癌旁组织60例,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两组标本中的Notch1蛋白、Mcl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不同病灶直径、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不同TNM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Notch1蛋白、Mcl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结肠癌组织中的Notch1蛋白、Mcl1蛋白相对表达强度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Ⅲ期+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中的Notch1蛋白、Mcl1蛋白相对表达强度高于TNM分期(Ⅰ期+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P<0.05);不同分化程度、不同病灶直径的结肠癌组织中的Notch1蛋白、Mcl1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正常结肠组织相比,结肠癌组织中的Notch1蛋白、Mcl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且Notch1蛋白、Mcl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NOTCH1蛋白 Mcl1蛋白 肿瘤分期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BP、IL-10、TNF-α、CRP水平与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9
作者 徐培霞 张雪 曾桂馨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20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抽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炎患者89例纳... 目的探讨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抽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炎患者89例纳入为A组,重症肺炎患者81例纳入B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6例纳入C组。按照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入院28 d后的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25例)和存活组(51例)。比较三组(A、B、C组)血清HBP、IL-10、TNF-α、CRP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指标。应用Pearson检验分析血清HBP、IL-10、TNF-α、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指标的相关性,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HBP、IL-10、TNF-α、CR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三组(依次为A、B、C组)血清因子(HBP、TNF-α、IL-10、CRP)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指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呈升高趋势(P<0.05)。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血清HBP、IL-10、TNF-α、CRP水平与SOFA及APACHEⅡ呈正相关(r=0.58、0.42,0.45、0.39,0.40、0.37,0.34、0.54,P均<0.05)。存活组血清HBP、TNF-α、CRP水平低于死亡组,IL-10水平高于死亡组(P均<0.05)。HBP、IL-10、TNF-α、CR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的AUC分别为0.718、0.736、0.742、0.772、0.921,敏感性分别为68.00%、84.00%、72.00%、80.00%、88.00%,特异性分别为70.59%、64.71%、66.67%、60.78%、92.16%,联合检测的相应值较高。结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HBP、TNF-α、CRP、IL-10水平升高,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呼吸衰竭 肝素结合蛋白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 病情严重程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