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程度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肝叶切除患者区域脑氧饱和度的影响
1
作者 曾春陆 黄格 +1 位作者 胡瑞婷 周少坦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4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对肝叶切除患者术中区域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肝叶切除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低中心静脉压组(L1组)、较低中心静脉压组(L2组),每组20例。术前行右颈内静脉穿...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对肝叶切除患者术中区域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肝叶切除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低中心静脉压组(L1组)、较低中心静脉压组(L2组),每组20例。术前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接监测中心静脉压,前额监测区域脑氧饱和度(rSO_(2))。术中C组维持中心静脉压(CVP)在6~10cmH_(2)O,L1、L2组切肝前10min进行CLCVP,L1组维持CVP在3~5cmH_(2)O,L2组维持CVP在0~3cmH_(2)O,记录麻醉前、麻醉后、切肝前、切肝中、切肝后30min、术毕各时间点HR、MAP、CVP、rSO_(2),统计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rSO_(2)最低值、rSO_(2)基线下10%和20%的时间面积(AUC),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L1组和L2组术中出血量和输液量明显减少,两组出血量和输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切肝前、切肝过程、切肝后30min的血流动力学,L1组和L2组出现HR增快、MA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HR、MAP无明显差;三组术中不同时间点rSO_(2)、术中rSO_(2)最低值、rSO_(2)基线下10%AUC、rSO_(2)基线下20%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L1组、L2组间比较,两组进行CLCVP各时间点rSO_(2)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2组rSO_(2)指标值比L1组明显降低;三组术毕麻醉苏醒延迟、术后燥动、恶心呕吐、术后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LCVP能减少肝切叶除术中出血量,CLCVP影响rSO_(2)指标下降,控制CVP在3~5cmH_(2)O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和维持区域脑氧饱和度的安全范围,而较低的VCP(0~3cmH_(2)O)并不能进一步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有脑氧供需失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CVP 区域脑氧饱和度 肝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预注参附注射液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
作者 曾春陆 黄格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参附注射液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支架栓塞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参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6例,参附组术前预注参附注射液1 ml/kg,对照组输注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术中监测并...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参附注射液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支架栓塞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参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6例,参附组术前预注参附注射液1 ml/kg,对照组输注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术中监测并记录入室、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 min、股动脉插管时、动脉瘤栓塞时、术毕时的血压、心率和中心静脉压,以及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的情况。[结果]参附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优于对照组(P<0.05);参附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的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注参附注射液有利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动脉瘤栓塞术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或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胃肠肿瘤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阮浩神 付杨 +4 位作者 冯燕春 陈峻 曾春陆 李传优 黄格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3期1445-1448,共4页
目的 探究依托咪酯或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胃肠肿瘤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85例老年胃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托咪... 目的 探究依托咪酯或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胃肠肿瘤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85例老年胃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托咪酯组(n=43)和丙泊酚组(n=42)。依托咪酯组予以依托咪酯0.2~0.3 mg/kg麻醉诱导,术中予以依托咪酯6~8μg·kg^(-1)·min^(-1)持续输注;丙泊酚组予以丙泊酚1~2 mg/kg麻醉诱导,术中予以丙泊酚2~4 mg·kg^(-1)·h^(-1)持续输注。两组麻醉维持均予以瑞芬太尼0.2μg·kg^(-1)·min^(-1)输注。记录两组手术一般情况,评估两组患者术后30 min、1 h、3 h、6 h、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自控静脉镇痛(PCIA)按压次数及镇痛补救率,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时皮质醇、醛固酮、丙二醛、T淋巴细胞、CD4+/CD8+、NK细胞水平。结果 依托咪酯组VAS评分在术后30 min、1 h、3 h时分别为(2.83±0.82)、(3.32±1.22)、(3.74±1.20)分,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3.61±1.28)、(4.04±1.05)、(4.83±1.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48 h时两组VAS评分及PCIA按压次数、镇痛补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皮质醇、醛固酮、丙二醛水平均较术前升高,而依托咪酯组皮质醇、醛固酮、丙二醛水平分别为(368.69±18.24) ng/mL、(343.34±16.87) ng/mL、(4.08±1.07) pg/mL,均显著低于丙泊酚组[(394.54±19.11) ng/mL、(377.95±18.64) ng/mL、(6.12±1.14)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丙泊酚组T淋巴细胞、CD4+/CD8+、NK细胞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依托咪酯组T淋巴细胞、CD4+/CD8+、NK细胞水平则无明显变化(P>0.05),且依托咪酯组分别为(67.32±4.85)%、1.76±0.47、(16.73±2.75)%,显著高于丙泊酚组[(65.36±3.97)%、1.53±0.44、(14.82±2.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咪酯麻醉相较于丙泊酚可减轻腹腔镜胃肠肿瘤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应激反应较轻,且对免疫功能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丙泊酚 腹腔镜 疼痛 应激反应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输液负荷对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产妇中心静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格 谭冠先 +3 位作者 陈峻 黄金绘 曾春陆 何艺 《广西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不同输液负荷对产妇中心静脉压(CVP)的影响。方法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产妇6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预负荷组(P组)和预负荷/共同负荷组(P/C组),每组30例。P组麻醉前以复方乳酸钠溶液10 ml/kg+6%羟乙基淀粉1...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不同输液负荷对产妇中心静脉压(CVP)的影响。方法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产妇6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预负荷组(P组)和预负荷/共同负荷组(P/C组),每组30例。P组麻醉前以复方乳酸钠溶液10 ml/kg+6%羟乙基淀粉130/0.4(6%HES 130/0.4)溶液10 ml/kg快速输注;P/C组麻醉前以复方乳酸钠溶液10 ml/kg快速输注,硬膜外给药同时6%HES 130/0.4 10 ml/kg快速输注。记录输液负荷前后及硬膜外麻醉后CVP、SBP、HR和低血压发生率。结果 P组和P/C组产妇输入复方乳酸钠溶液和6%HES 130/0.4溶液后CVP均显著升高(P<0.05),P组高于P/C组(P<0.05)。两组产妇硬膜外麻醉后SBP、HR均低于麻醉前(P<0.05)。硬膜外麻醉后两组SBP值、HR及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33.3%和26.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产妇以10 ml/kg复方乳酸钠溶液预负荷联合6%HES130/0.4共同负荷可有效提升和保持产妇CVP水平,硬膜外麻醉后SBP及低血压发生率与预负荷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硬膜外麻醉 预负荷 共同负荷 复方乳酸钠溶液 6%羟乙基淀粉103 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和丙泊酚闭环靶诱导用于合并高血压的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效果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冯燕春 黄格 +2 位作者 阮浩神 曾春陆 唐海萍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2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和丙泊酚闭环靶诱导用于合并高血压的全麻气管插管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按有无高血压病史将患者分为高血压观察组(G组)和无高血压对照组(W组),每组30例。患者均连接麻醉深度闭环控制...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和丙泊酚闭环靶诱导用于合并高血压的全麻气管插管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按有无高血压病史将患者分为高血压观察组(G组)和无高血压对照组(W组),每组30例。患者均连接麻醉深度闭环控制注射系统,先启动B通道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控2 ng/mL,达效应室浓度后,快速静注依托咪酯0.15 mg/kg,予林格液间隔后启动A通道丙泊酚血浆靶控1.5μg/mL。两组均待患者呼之不应和睫毛反射消失,确认CSI在60以下后,推注维库溴铵0.1 mg/kg。在气管插管前2 min,设定B通道瑞芬太尼5 ng/mL靶浓度。两组均于维库溴铵推注3 min后行气管插管。插管均1次完成。插管完成后将瑞芬太尼靶浓度调至2 ng/mL。麻醉后1 h再次行血气分析检测。连续监测基础生命体征及诱导过程一般情况、不良反应(肌阵挛、注射疼痛、呛咳等)。分别记录两组入室后基础(T0)、意识消失时(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气管插管后5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采用血气分析法测量两组术前和麻醉后1 h血糖(Glu)、乳酸(Lac)。结果所有患者入睡快、无注射疼痛、肌阵挛少、呼吸抑制轻。两组诱导过程SBP、DBP和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组各时点MAP较基础压有不同程度下降(P均<0.05),其中T2较T0下降约28%;W组中仅T2和T4的血压较基础压下降(P均<0.05),其中T2较T0下降约20%。插管后,G组T3和T4的MAP较T2升高(P均<0.05);W组中仅T3较T2升高(P<0.05)。两组诱导过程的HR和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Glu和La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诱导前后Glu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前后La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 ng/mL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和丙泊酚闭环靶诱导用于合并高血压的全麻气管插管患者,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且用药量少,呼吸抑制轻,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瑞芬太尼 复合麻醉 闭环靶控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复合依托咪酯和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诱导对高血压患者插管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冯燕春 黄格 +2 位作者 阮浩神 曾春陆 唐海萍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1年第12期1209-1213,共5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复合依托咪酯和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诱导对高血压患者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需接受全麻气管插管腔镜手术的高血压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瑞芬太尼4 ... 目的探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复合依托咪酯和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诱导对高血压患者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需接受全麻气管插管腔镜手术的高血压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瑞芬太尼4 ng/ml组(R1组)、瑞芬太尼5 ng/ml组(R2组)和瑞芬太尼6 ng/ml组(R3组),每组30例。连接双通道麻醉深度闭环控制注射系统,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达2 ng/ml后,快速静注依托咪酯0.15 mg/kg并启动丙泊酚1.5μg/ml血浆靶控闭环回路。三组均待麻醉深度指数(CSI)达60以下后推注维库溴铵0.1 mg/kg。在气管插管前2 min,分别设定瑞芬太尼靶浓度:R1组4 ng/ml、R2组5 ng/ml、R3组6 ng/ml。三组均于维库溴铵推注3 min后行气管插管,插管完成后将瑞芬太尼靶浓度调至2 ng/ml。比较三组入室时(T_(0))、意识消失时(T_(1))、气管插管时(T_(2))、气管插管后1 min(T_(3))、气管插管后5 min(T_(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三组意识消失时间及T_(1)、T_(2)时间点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及用量。记录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情况。结果三组意识消失时间以及T_(1)、T_(2)时间点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和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观察时间点内,三组MAP随瑞芬太尼剂量的增大呈下降趋势,三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1组插管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R2组和R3组(P<0.05);R3组血压降低发生率显著高于R1组(P<0.05)。三组血压增高、硝酸甘油应用、去氧肾上腺素应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复合依托咪酯和三组剂量的瑞芬太尼诱导镇静效果均理想,5 ng/ml瑞芬太尼更适合用于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镇静效果好,血流动力学平稳,插管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闭环靶控 高血压 复合麻醉 插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妇科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传优 黄格 +2 位作者 陈峻 曾春陆 付杨 《益寿宝典》 2020年第25期152-152,共1页
总结小剂量舒芬太尼结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方式应用于妇科宫腔镜的效果。 方法:选择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6 月我院接受妇科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 120 例进行研究,以麻醉方式为依据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芬太尼进行静脉滴注麻醉,实验... 总结小剂量舒芬太尼结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方式应用于妇科宫腔镜的效果。 方法:选择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6 月我院接受妇科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 120 例进行研究,以麻醉方式为依据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芬太尼进行静脉滴注麻醉,实验组应用小剂量舒芬太尼结合丙泊酚的靶控输注方式进行麻醉。 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指标。 结果:实验组的麻醉效果指标平均值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结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方式可以有效应用于妇科宫腔镜,麻醉效果更加稳定,有利于疼痛感的控制,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舒芬太尼 丙泊酚 靶控输注 宫腔镜 手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