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eepLabCut算法的小鼠步态分析系统建立及对衰老所致运动功能的评价
1
作者 李至宏 盛益华 +5 位作者 李由 彭治香 曾星铫 谷新丽 田嘉怡 李思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92-1799,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DeepLabCut(DLC)算法用于评价老年小鼠运动功能的步态分析系统。方法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中的DLC算法,采用跑台装置和全封闭设计,构建系统软硬件;应用本系统评价不同运动模式下衰老所致小鼠的步态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DeepLabCut(DLC)算法用于评价老年小鼠运动功能的步态分析系统。方法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中的DLC算法,采用跑台装置和全封闭设计,构建系统软硬件;应用本系统评价不同运动模式下衰老所致小鼠的步态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体质量与体长对步态指标的影响。结果本系统实现特定步速下小鼠三维立体步态(侧面和腹平面)的同步分析,自动量化47项步态指标。应用本系统发现,步行时(15 cm·s^(-1)),相比2月龄、8月龄和15月龄小鼠体转角标准偏差下降,前肢摆动时长、膝关节(Knee)角度标准偏差、左后爪和右后爪向外角度平均值增加;15月龄小鼠还出现步频降低,步幅、双支撑总时长、Knee伸展和收缩距离增加。小跑时(20 cm·s^(-1)),15月龄小鼠无法稳定行走,相比2月龄,8月龄小鼠左后爪向外角度平均值和双支撑总时长增加。相关性分析发现,步频、步幅、前肢摆动时长、后爪向外角度平均值、双支撑总时长、Knee角度标准偏差、Knee伸展和收缩距离等指标均未受到体质量和体长变化的影响。结论基于DLC算法的小鼠步态分析系统实现了对老年小鼠步态更加敏感、准确、全面的评价,区分出老年小鼠为维持步态稳定性所表现的步态特征,并筛选出更能反映老年小鼠步态变化的行为指标。为今后更有效评估抗衰老、抗运动协调功能下降药物的药效与副作用提供方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分析系统 人工智能 DeepLabCut 衰老 运动功能 步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山碱盐斑马鱼胃肠道毒性及其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思迪 叶祖光 +5 位作者 曾星铫 周明高 谭晓文 范泰平 谭欣欣 盛益华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5期56-63,共8页
为了分析常山碱盐的胃肠道毒性,并探寻适合此类毒性药物的模式动物,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测定常山碱盐对斑马鱼的10%致死浓度(LC_(10),以质量浓度计)和最大非致死浓度(MNLC,以质量浓度计),并应用斑马鱼肠蠕动抑制作用评价模型对常山碱盐... 为了分析常山碱盐的胃肠道毒性,并探寻适合此类毒性药物的模式动物,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测定常山碱盐对斑马鱼的10%致死浓度(LC_(10),以质量浓度计)和最大非致死浓度(MNLC,以质量浓度计),并应用斑马鱼肠蠕动抑制作用评价模型对常山碱盐的肠道毒性作用进行评价,包括肠蠕动抑制评价、肠道表型和肠道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常山碱盐对斑马鱼的LC_(10)和MNLC约为10 mg/L和5 mg/L.在0.50,1.67,5.00,10.00 mg/L质量浓度常山碱盐处理条件下,斑马鱼肠道内容物含量明显增加,肠蠕动抑制率分别为27.78%,61.11%,77.11%,80.89%,常山碱盐对斑马鱼肠蠕动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肠道毒性表型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在0.50,1.67,5.00,10.00 mg/L质量浓度常山碱盐处理条件下,斑马鱼肠道褶皱减少或消失,肠道黏膜细胞变性,肠道黏膜破坏,肠腔模糊,肠腔变窄,且严重程度和发生率与常山碱盐质量浓度呈较明显的正相关性.常山碱盐存在明确的胃肠道毒性,斑马鱼可作为模式动物应用于消化道毒性药物的致毒作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山碱盐 胃肠 毒性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酸二铵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盛益华 周明高 +4 位作者 范泰平 谭晓文 曾星铫 李萍 李思迪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52-57,共6页
为探究甘草酸二铵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外周血炎症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诱导复合结肠黏膜组织致敏UC大鼠模型.将100只大鼠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给药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甘草组(给药甘草酸二铵),... 为探究甘草酸二铵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外周血炎症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诱导复合结肠黏膜组织致敏UC大鼠模型.将100只大鼠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给药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甘草组(给药甘草酸二铵),分别于0,2,4周动态观察4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第2,4周采用流式细胞术动态观察大鼠淋巴细胞(LPL)及中性粒细胞(PMN)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HE染色后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结肠湿重及肠重指数升高;与模型组相比,第2,4周甘草组与西药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均有所减轻,第4周甘草组大鼠结肠湿重及肠重指数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造模后第2周模型组大鼠血外周LPL及PMN凋亡呈延迟现象,甘草酸二铵、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均可促进LPL及PMN凋亡;第4周模型组大鼠LPL凋亡率仍低于对照组,凋亡呈延迟现象,西药组、甘草组的LPL凋亡率高于模型组,说明甘草酸二铵、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仍能提高LPL凋亡率.LPL及PMN凋亡的减慢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系,甘草酸二铵可能通过对LPL与PMN凋亡的调控,达到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甘草酸二铵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