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13
1
作者 曾建学 尚希福 覃小华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302-304,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按Evans分型,顺粗隆间骨折II型12例,III型24例,IV型9例;逆粗隆间骨折(V型)3例,其中,观察随访45例,随访时间3~3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按Evans分型,顺粗隆间骨折II型12例,III型24例,IV型9例;逆粗隆间骨折(V型)3例,其中,观察随访45例,随访时间3~35个月,平均21.5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5个月内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除2例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所有患者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均无骨折再移位、髋内翻畸形、内固定失败及股骨头坏死现象。根据Harris标准评分得出优21例,良21例,差3例;优良率90%。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简单有效方法 ,尤适合后内侧骨皮质连续性不佳或内侧骨块移位较大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舟状骨骨折不愈合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曾建学 陈伟健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754-756,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舟状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59例腕舟状骨骨折不愈合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行带血管蒂骨移植术的29例为对照组,行腕关节融合术的30例为观察组。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腕关节疼...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舟状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59例腕舟状骨骨折不愈合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行带血管蒂骨移植术的29例为对照组,行腕关节融合术的30例为观察组。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腕关节疼痛程度及腕关节功能,比较两组骨愈合时间和愈合率。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两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0.00%和83.33%。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3.11±0.54)个月,术后3个月X摄片检查均可见骨性愈合,愈合率为100.00%;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3.84±0.61)个月,术后3个月27例可见骨性愈合,愈合率为90.00%。观察组拆除石膏时间(5.17±0.73)w明显早于对照组(6.42±0.44)w(P<0.05)。结论腕关节融合术可有效缓解舟状骨骨折不愈合患者术后腕关节疼痛,改善腕关节功能,有利于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融合 舟状骨 骨折 带血管蒂 骨移植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黄素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诱导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尚希福 路玉峰 +5 位作者 张文志 张梅 贺瑞 姚刚 胡飞 曾建学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茶黄素对体外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成骨诱导作用及其能力。方法将第二代人BMSCs分为茶黄素组、对照组,茶黄素组加入浓度为10 mmol/L茶黄素,对照组不干预。对比观察两组干预后细胞形态,钙结节、碱性磷酸酶(ALP)、Ⅰ型... 目的探讨茶黄素对体外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成骨诱导作用及其能力。方法将第二代人BMSCs分为茶黄素组、对照组,茶黄素组加入浓度为10 mmol/L茶黄素,对照组不干预。对比观察两组干预后细胞形态,钙结节、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及骨钙素(OC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并检测各组4、8、12、16 d各时点ALP、OCN活性。结果茶黄素组钙结节、ALP、Ⅰ型胶原及OCN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茶黄素组各时点ALP、OCN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茶黄素可促进人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基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诱导 茶黄素 骨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原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路玉峰 尚希福 +5 位作者 胡飞 赵其纯 姚刚 贺瑞 曾建学 段丽群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41-143,22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264髋行全髋关节置换的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综合X片、CT、MRI、术中观察及术后病理,有33例40髋在术前误诊为缺血性股骨头坏... 目的探讨原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264髋行全髋关节置换的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综合X片、CT、MRI、术中观察及术后病理,有33例40髋在术前误诊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期,误诊率为15.15%所有患者X线片、CT有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硬化、囊性变及骨赘形成,有13例18髋表现为轻度髋臼发育不良,MRI有2例股骨头骨髓水肿,术中观察及术后病理明确排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对影像学检查进行仔细分析,结合术中观察及术后病理,可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股骨头坏死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彬 孔荣 曾建学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对18例足背及足跟外侧外伤感染后致软组织坏死缺损伴骨及肌腱外露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17例Ⅰ期愈合,1例Ⅱ期愈...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对18例足背及足跟外侧外伤感染后致软组织坏死缺损伴骨及肌腱外露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17例Ⅰ期愈合,1例Ⅱ期愈合。经过2~8个月随访,所有皮瓣质地、色泽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背及足跟外侧软组织缺损骨及肌腱外露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性环境下维纳模型的随机变分贝叶斯学习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切 李俊豪 +2 位作者 王浩 曾建学 柴毅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5-1198,共14页
多重不确定性环境下的非线性系统辨识是一个开放问题.贝叶斯学习在描述、处理不确定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已在线性系统辨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在非线性系统辨识的应用较少,且面临概率估计复杂、计算量大等难题.针对上述问题,以典型维纳(... 多重不确定性环境下的非线性系统辨识是一个开放问题.贝叶斯学习在描述、处理不确定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已在线性系统辨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在非线性系统辨识的应用较少,且面临概率估计复杂、计算量大等难题.针对上述问题,以典型维纳(Wiener)非线性过程为对象,提出基于随机变分贝叶斯的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首先对过程噪声、测量噪声以及参数不确定性进行概率描述;然后利用随机变分贝叶斯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后验估计.在估计过程中,利用随机优化思想,仅利用部分中间变量概率信息估计模型参数分布的自然梯度期望,与利用所有中间变量概率信息估计模型参数比较,显著降低了计算复杂性.该方法是首次在系统辨识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利用一个仿真实例和一个维纳模型的Benchmark问题,证明了该方法在对大规模数据下非线性系统辨识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系统辨识 随机优化 变分贝叶斯 维纳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骨载距突螺钉固定治疗移位性关节内跟骨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多玉 刘彬 +2 位作者 鹿亮 曾建学 杨家赵 《安徽医学》 2020年第10期1151-1154,共4页
目的探讨跟骨载距突螺钉固定治疗移位性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10月36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载距突有无螺钉固定,分为载距突固定组与载距突无固定组,每组18例。比较两... 目的探讨跟骨载距突螺钉固定治疗移位性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10月36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载距突有无螺钉固定,分为载距突固定组与载距突无固定组,每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学会(AOFAS)评分、贝氏角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半年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载距突固定组患者优良率为94.44%,载距突无固定组优良率为88.89%。两组患者术后贝氏角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的推移贝氏角大小有逐渐减小趋势,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贝氏角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方式和时间对术后贝氏角大小有交互作用(P<0.05)。载距突固定组患者术后6个月AOFAS评分为(88.92±7.21)分,高于载距突无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AOFAS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载距突置钉可以有效提高术后AOFAS评分,有利于骨折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载距突 贝氏角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小切口双津下缝合法治疗急性跟腱断裂 被引量:5
8
作者 鹿亮 刘彬 +5 位作者 尚希福 张雨 杨家赵 曾建学 陈伟健 李多玉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3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双津下缝合法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小切口双津下缝合法治疗27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记录手术相关指标、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6个月采用Arner-Lindholm跟腱功能和AOFAS踝-后足功...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双津下缝合法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小切口双津下缝合法治疗27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记录手术相关指标、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6个月采用Arner-Lindholm跟腱功能和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在术后3、6个月均获得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均无二次断裂、切口感染及腓肠神经损伤发生。Arner-Lindholm跟腱功能评分优良率:术后3个月为74.1%(20/27),术后6个月为92.6%(25/27)。AOFAS踝-后足评分:术前1 d为28~46(32.2±12.5)分,术后3个月为75~94(84.2±8.4)分,术后6个月为92~100(95.2±5.1)分。结论改良小切口双津下缝合法修复急性跟腱断裂可减少术后切口皮缘坏死和跟腱粘连的发生,踝关节活动恢复好,创伤小,康复快,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断裂 双津下缝合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模板原位回植治疗甲床裂伤 被引量:4
9
作者 陈伟健 刘彬 +2 位作者 鹿亮 杨家赵 曾建学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6期752-754,共3页
目的探讨自行制作的甲模板原位回植治疗甲床裂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使用5 ml注射器针筒或原甲板制作甲模板。对30例末节外伤伴甲床裂伤患者(34指)彻底清创后,原位复位甲床裂伤,将自制甲模板用交叉“8”字缝合固定于甲床,观察指甲生长... 目的探讨自行制作的甲模板原位回植治疗甲床裂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使用5 ml注射器针筒或原甲板制作甲模板。对30例末节外伤伴甲床裂伤患者(34指)彻底清创后,原位复位甲床裂伤,将自制甲模板用交叉“8”字缝合固定于甲床,观察指甲生长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0个月。甲床裂伤均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李宝山等指甲再生疗效评估标准评定:优25指,良6指,可2指,差1指,优良率91.18%(31/34)。结论使用5 ml注射器针筒制作的甲模板取材方便,甲模板回植治疗甲床裂伤方法简单,预防术后指甲畸形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床裂伤 注射器针筒 甲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全向移动自平衡机器人的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江华 张莉 曾建学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9-85,138,共8页
球形全向移动自平衡机器人模型源于倒立摆,是一个典型的多变量、非线性、高阶次、强耦合和静态不稳定系统。对传统飞控系统进行改进,提出一套适用于球形全向移动自平衡机器人的串级PID控制设计方法,完成机器人的定点直立与全向移动等控... 球形全向移动自平衡机器人模型源于倒立摆,是一个典型的多变量、非线性、高阶次、强耦合和静态不稳定系统。对传统飞控系统进行改进,提出一套适用于球形全向移动自平衡机器人的串级PID控制设计方法,完成机器人的定点直立与全向移动等控制任务。通过对机器人的IASMP模型分析,确定机器人内部电机控制参数,使用SimMechanics工具箱建立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并在Simulink中设计控制器的仿真模型,对控制算法进行仿真验证。依据仿真模型设计控制器,并在Ballbot机器人上进行实物验证,结果表明,机器人定点直立过程中各方向欧拉角变化均控制在3°以内,机器人全向移动过程实际航向偏差在2°以内,并能自主完成圆周运动。仿真和实物验证结果证明了机器人的直立控制与运动控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并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向移动 自平衡 串级PID IASMP模型 Ballbot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与传统L形入路治疗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曾建学 尚希福 陈伟健 《现代医学》 2018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跗骨窦入路和传统L形入路手术治疗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64例患者根据采用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跗骨窦入路的跗骨窦组和传统扩张式L形入路的传统入路组两组各32例,比... 目的:分析比较跗骨窦入路和传统L形入路手术治疗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64例患者根据采用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跗骨窦入路的跗骨窦组和传统扩张式L形入路的传统入路组两组各32例,比较两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前后行走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矫形外科脚踝学会(AOFAS)评分、B?hler角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跗骨窦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入路组(P=0.04)。术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跗骨窦组(6.3%)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的31.2%(P=0.01)。两组术后6个月时VAS评分、AOFA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均P<0.05),两种手术入路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不同时间点的B?hler角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跗骨窦入路较之传统L形入路,降低了伤口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术前等待时间,而临床和影像学结果与传统L形入路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内跟骨骨折 传统入路 跗骨窦入路
原文传递
定制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成人下肢近关节骨肿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贺瑞 尚希福 +8 位作者 朱亚林 史国光 张文志 许翔 胡业丰 胡飞 姚刚 曾建学 程鹏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9年第6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定制型人工关节在下肢近关节处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2007年接受定制型人工关节置换进行保肢治疗的下肢近关节处肿瘤患者46例,其中髋臼处肿瘤8例,股骨上段7例,股骨下段14例,胫腓骨上段17例。其中骨... 目的探讨定制型人工关节在下肢近关节处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2007年接受定制型人工关节置换进行保肢治疗的下肢近关节处肿瘤患者46例,其中髋臼处肿瘤8例,股骨上段7例,股骨下段14例,胫腓骨上段17例。其中骨巨细胞瘤7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5例,骨折2例),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骨母细胞瘤1例;恶性肿瘤37例,分别是成骨性骨肉瘤18例,转移性肿瘤6例(骨折2例),软骨肉瘤9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骨折1例),纤维肉瘤1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国产定制型假体。术前化疗1~2个疗程。结果术后46例中41例获12~65个月随访。术后3例皮下积液,2例局部皮肤坏死行皮瓣转位后治愈;1例外伤后股骨上段假体折断,行翻修术后可行走。2例术后分别于17、24个月局部复发行截肢术。术后肺转移6例,脑转移4例,恶性肿瘤最终保肢率91.6%。参照Enneking骨骼肌肉肿瘤术后肢体功能评定标准,优15例,良19例,可4例,差3例。术后2年生存率85.3%(35/41),3年生存率73.1%(30/41),5年生存率58.6%(24/41)。2年局部无复发87%,3年为73.5%,5年为64.7%。结论辅以围手术期综合治疗,人工假体置换术是下肢近关节恶性骨肿瘤解除疼痛、保肢、重建功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原文传递
可埋头加压螺钉治疗中节指骨基底部掌侧撕脱骨折一例
13
作者 陈伟健 刘彬 +2 位作者 鹿亮 曾建学 马庆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4,共2页
患者男,41岁,在同时搬运多个圆柱体管样器材时,其中一根管材滑落,右手紧急抓握,在对抗管材重量时小指猛然过伸,当即感觉小指撕裂般疼痛,随后出现小指肿胀不适,患者自认为是软组织拉伤未予以特殊处理,2周后发现小指仍肿胀疼痛不能缓解,... 患者男,41岁,在同时搬运多个圆柱体管样器材时,其中一根管材滑落,右手紧急抓握,在对抗管材重量时小指猛然过伸,当即感觉小指撕裂般疼痛,随后出现小指肿胀不适,患者自认为是软组织拉伤未予以特殊处理,2周后发现小指仍肿胀疼痛不能缓解,并伴有明显屈伸受限,遂来我院就诊。X线摄片提示右手小指中节指骨基底部掌侧撕脱骨折(图1、2)。入院检查:右手小指软组织肿胀,近指间关节处压痛明显,小指主动屈伸活动受限,末梢血运及感觉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撕脱骨折 软组织肿胀 基底部 中节指骨 屈伸活动 末梢血运 X线摄片 屈伸受限
原文传递
Lauge-Hansen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的CT影像解剖学特点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20
14
作者 鹿亮 刘彬 +7 位作者 张雨 尚希福 洪浩 曾建学 董凯旋 陈伟健 李多玉 俞光荣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9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目的总结Lauge-Hansen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的CT影像解剖学特点,为临床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骨科2014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6例Lauge-Hansen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 目的总结Lauge-Hansen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的CT影像解剖学特点,为临床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骨科2014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6例Lauge-Hansen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19~56岁;左踝21例,右踝15例。所有患者行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术,8例合并骨缺损者予一期植骨。应用人体三维可视化手术规划与仿真系统软件(V1.0.0)对患者术前骨折CT影像学资料进行处理,测量以下指标:内踝骨折面与胫骨纵轴的夹角(α)、胫骨远端关节面塌陷的最大深度(d)、塌陷面积(S)、塌陷体积(V)和腓骨骨折线与胫骨远端关节面穹隆顶点的距离(L),分析d、V与α的相关性,总结Lauge-Hansen旋后-内收型踝关节骨折的影像解剖学特征。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踝关节-后足评分标准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前CT影像测量结果显示,本组36例患者α为4.5°~15.5°(9.85°±4.05°),其中20例胫骨远端关节面塌陷患者α为5.04°±1.49°,明显小于16例未塌陷患者α(12.83°±2.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47, P<0.05);20例胫骨远端关节面塌陷患者d、S、V分别为(8.86±3.69)mm,(47.69±13.95)mm^2和(680±620)mm^3,关节面塌陷集中在前内侧,且d、V与α角无明显相关性(rs=0.309、0.389, P值均>0.05)。36例患者腓骨骨折线主要发生在胫骨穹隆最高点以上,L为1.27~12.55(5.50±5.54)mm。所有术后随访时间10(6~15)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并完全愈合,愈合时间10.5(9~16)周,术后AOFAS评分和VAS分别为(85±8)分和(2.1±0.9)分。结论Lauge-Hansen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内踝骨折线与胫骨的夹角较小,骨折线与胫骨纵轴越接近平行,提示合并胫骨远端内侧关节面塌陷的可能性越大;该型骨折剪切力较大,手术治疗以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为主,缺损较大处常规行一期植骨以恢复关节面高度和力学支撑功能;腓骨骨折块较大或合并关节面塌陷时,建议采用钢板牢固固定,对维持踝关节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旋后内收型踝关节骨折 放射解剖学
原文传递
注射器针头联合甲模板治疗末节指骨开放性骨折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伟健 刘彬 +1 位作者 鹿亮 曾建学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报告治疗末节指骨开放性骨折伴甲床损伤方法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对我院急诊收治的28例34指末节指骨开放性骨折伴甲床损伤的患者,彻底清创后使用1~2枚7号注射器针头自末节指端甲床下方或侧方旋入,直视下髓内... 目的报告治疗末节指骨开放性骨折伴甲床损伤方法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对我院急诊收治的28例34指末节指骨开放性骨折伴甲床损伤的患者,彻底清创后使用1~2枚7号注射器针头自末节指端甲床下方或侧方旋入,直视下髓内固定骨折端。裂伤甲床原位复位后不缝合,使用5 ml注射器针筒制作甲模板(若原甲板完好可修剪后备回植使用)覆盖于甲床表面,并缝线固定,术后3周拆除甲模板,术后4~6周拔除注射器针头,观察骨折愈合和指甲生长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所有创面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和骨不连发生;指甲再生结果评定:优25指,良6指,可2指,差1指;优良率91.2%。手指屈伸功能结果:优26指,良4指,可3指,差1指;优良率88.2%。结论注射器针头固定末节指骨骨折方法可靠,注射器针筒制作的甲模板覆盖裂伤的甲床对预防术后指甲畸形方法简单、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骨 骨折 甲床 注射器针头 甲模板
原文传递
甲弧影以远弧形切口联合甲模板回植在治疗甲下血管球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伟健 刘彬 +2 位作者 鹿亮 曾建学 李多玉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66-272,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甲弧影以远弧形切口联合甲模板回植治疗甲下血管球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治疗的甲下血管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拔除指甲后,采用甲弧影以远弧... 目的:探讨采用甲弧影以远弧形切口联合甲模板回植治疗甲下血管球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治疗的甲下血管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拔除指甲后,采用甲弧影以远弧形切口入路切开甲床,暴露瘤体后完整切除,切开的甲床瓣原位复位,不予缝合,选择使用5 ml注射器针筒或原甲板制作甲模板,戳引流孔,回植覆盖于甲床表面,三点缝合加压固定,常规换药,3周后拆除甲模板。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并随访观察甲床愈合、疼痛改善、指甲生长及肿瘤复发等情况。手术前后VAS评分以M(Q1,Q3)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37例患者,男5例,女32例;年龄18~67岁,平均39岁。术后病理均确诊为甲下血管球瘤,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换药均无明显痛感,拆除甲模板后见甲床平整干燥,无明显瘢痕形成,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新生指甲平整光滑、外观满意,疼痛症状均消失,随访期间无复发。术前VAS评分为5.0(4.5,6.0)分,术后1个月VAS评分为0.0(0.0,0.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57,P<0.001)。结论:甲弧影以远弧形切口治疗甲下血管球瘤,能有效保护甲床生发基质,瘤体暴露充分,可彻底切除,复发率低,同时结合甲模板回植可显著减轻甲床瘢痕形成,有效预防术后指甲畸形,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指甲 指甲疾病 甲床 甲弧影 甲模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