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在新生儿胸部床旁摄影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曾小涛 郭元星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9年第2期81-81,83,共2页
目的:探讨CR在新生儿胸部床旁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0人的210张新生儿胸部床旁CR片图像并进行评价。结果:210张新生儿胸部床旁CR片中,甲类片201张,甲片率95.7%;乙类片9张,乙片率4.3%;废片0张,废片率为0。结论:CR系统在新生... 目的:探讨CR在新生儿胸部床旁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0人的210张新生儿胸部床旁CR片图像并进行评价。结果:210张新生儿胸部床旁CR片中,甲类片201张,甲片率95.7%;乙类片9张,乙片率4.3%;废片0张,废片率为0。结论:CR系统在新生儿床边摄影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实现了影像的数字化并直接进入PACS,阅片速度快,X线照射剂量低,图像质量高,成功率高,为临床提供了影像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摄影(CR) 新生儿 床旁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2型全基因组DNA芯片的研制及基因表达谱技术平台的建立 被引量:2
2
作者 曾小涛 袁媛 +3 位作者 郑玉玲 周冬生 姜永强 陈福生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9年第5期658-661,共4页
目的:研制猪链球菌2型(SS2)全基因组DNA芯片,建立SS2基因表达谱技术平台。方法:利用SS2全基因组序列,挑选出2194条基因,经PCR扩增出2156条基因并将产物纯化,点样制备芯片;将芯片用于表达谱研究,采用实时定量PCR验证表达谱结果,对芯片进... 目的:研制猪链球菌2型(SS2)全基因组DNA芯片,建立SS2基因表达谱技术平台。方法:利用SS2全基因组序列,挑选出2194条基因,经PCR扩增出2156条基因并将产物纯化,点样制备芯片;将芯片用于表达谱研究,采用实时定量PCR验证表达谱结果,对芯片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芯片杂交数据与实时定量PCR验证显示了较高的相关性,二者相关系数r=0.87。结论:研制了一批SS2全基因组DNA芯片,并建立了基于DNA芯片的表达谱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DNA芯片 芯片杂交 基因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64层CT诊断布加综合征 被引量:6
3
作者 郭元星 欧陕兴 +2 位作者 曾小涛 周春生 钱民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0期1494-1497,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64层CT(dual source 64slices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DSA或手术证实的布加综合征双源64层CT影像特点。血管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 目的:探讨双源64层CT(dual source 64slices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DSA或手术证实的布加综合征双源64层CT影像特点。血管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结合多角度旋转及切割功能,下腔静脉应侧重于冠状及矢状位观察,肝静脉及肝内侧支血管侧重于轴位及冠状位的显示。结果:肝脏体积增大8例(72.7%),尾叶增大7例(63.6%)。平扫肝脏密度不均6例(54.56%),增强扫描7例肝脏密度不均,尾叶、肝门附近的肝实质呈现斑片状强化,延迟扫描肝脏呈等密度改变。肝静脉未显示者10例(90.9%),肝后段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以下下腔静脉扩张8例(72.7%)。明显的肝外侧支血管8例(72.7%),腹腔或腹膜后静脉明显曲张5例(45.5%),腹壁静脉曲张3例(27.3%),食管静脉曲张3例(27.3%)。其它脾肿大7例(63.6%),胆囊增大、壁增厚6例(54.5%),腹腔积液5例(45.5%),肝硬化2例(18.2%)。结论:DSCT具有扫描速度快,连续扫描能力强,大范围及薄层扫描的优势,能准确直观反映布加综合征阻塞的性质、部位、范围、侧支血管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关系,能从形态学及功能上反映肝脏损害程度,在诊断布加综合症上有较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双源64层CT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胸腺瘤的CT诊断 被引量:7
4
作者 郭元星 欧陕兴 +2 位作者 钱民 曾小涛 柏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6期596-596,599,共2页
关键词 胸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边大曲中酵母菌的分离、筛选及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彩丽 曾小涛 +2 位作者 查凡 果然 杨亚珍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4-307,共4页
以白云边中温大曲为菌种来源,通过平板分离纯化得到4株酵母菌。对所得4株酵母菌通过测定菌体数量、酸度、液化酶活力、糖化酶活力、蛋白酶活力和发酵力,从中筛选出一株糖化力高、液化能力强、蛋白酶活力旺盛的酵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该... 以白云边中温大曲为菌种来源,通过平板分离纯化得到4株酵母菌。对所得4株酵母菌通过测定菌体数量、酸度、液化酶活力、糖化酶活力、蛋白酶活力和发酵力,从中筛选出一株糖化力高、液化能力强、蛋白酶活力旺盛的酵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该酵母菌在30℃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2%、(NH4)2SO42%、pH 5.5、接种量4%,此条件下酒曲质量最好,活菌数可达到2.12×1015个/mL,比优化前菌体产量提高7.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边大曲 酵母菌 筛选 最佳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64层双能量CT在诊断颈动脉体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郭元星 郝晓东 +2 位作者 曾小涛 李汝锐 陈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2177-2181,共5页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血管造影(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DECTA)在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6年3月8例疑有颈动脉体瘤颈部血管CTA血管成像检查资料...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血管造影(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DECTA)在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6年3月8例疑有颈动脉体瘤颈部血管CTA血管成像检查资料。根据临床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的性质及其与颈动脉的关系,评估手术的风险及可行性。结果 CT平扫瘤体直径范围约为4-6cm,形态不规则、边缘较清楚,无钙化,咽旁间隙受压、变形;动脉期肿块呈斑片状明显强化,可见迂曲的肿瘤血管影;静脉期瘤体呈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明显高于动脉期。CTA表现颈动脉体瘤位于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外动脉移位,分离、分叉角增大。所有病例形成“抱球状”或“高脚杯”状改变。3例可见颈外动脉异常小分支的肿瘤供血血管。结论 DECTA具有检查方便、迅速无创的优点,能多方位显示颈动脉体瘤大小及其血管、血供情况,而且可以不受下颌骨及椎骨伪影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具有肯定价值和明显优势,可做为临床颈动脉体瘤首选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颈动脉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瑞DigiEye 560型DR机在特殊环境下的保养与使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元星 李向东 +3 位作者 曾小涛 李汝锐 李敏 郝晓东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2期129-130,共2页
南海地区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气温在27-32℃,年平均气温达28℃;夏季地表温度高达60℃,空气湿度80-95%,海水含盐度达30%,广州总医院在该地区使用DigiEye 560型DR机(深圳迈瑞公司)负责全岛患者X光的摄影与诊断。由于该地区与内陆相比... 南海地区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气温在27-32℃,年平均气温达28℃;夏季地表温度高达60℃,空气湿度80-95%,海水含盐度达30%,广州总医院在该地区使用DigiEye 560型DR机(深圳迈瑞公司)负责全岛患者X光的摄影与诊断。由于该地区与内陆相比较,具有上述高温、高湿、高盐等特殊环境特点,设备保养与使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将在工作中积累的对该设备维护保养经验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环境 数字化X射线摄影 保养 海洋性气候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急诊双能量CTA对自发性脑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力鹏 郭元星 +3 位作者 曾小涛 欧陕兴 钱民 陈莹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血管造影(dual-energycomputed tomographyangiography,DECTA)在夜间急性自发性脑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9例夜间急性自发性颅内出血病人的DECTA影像学资料,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手术所见进...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血管造影(dual-energycomputed tomographyangiography,DECTA)在夜间急性自发性脑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9例夜间急性自发性颅内出血病人的DECTA影像学资料,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手术所见进行对比。结果 DECTA发现脑出血继发于单纯脑血管病变142例(57.0%,142/249)。122例进行DSA复查(85.9%,122/142),发现动脉瘤100例,动静脉畸形18例,烟雾病4例。与手术和DSA结果比较,122例DSA复查病人中,DECTA漏诊动脉瘤2例,误诊动脉瘤及烟雾病各1例。结论夜间急诊DECTA是自发性脑出血早期病因诊断的首选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自发性 双源CT 双能量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05ZYH33转录调控因子Rgg基因敲除突变体与野生株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中胜 曾小涛 +3 位作者 袁媛 尉研 郑玉玲 姜永强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0年第6期812-817,共6页
目的:为了解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05Z33转录调控因子Rgg的调控作用,用基因芯片方法分析野生株与rgg基因敲除突变体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用猪链球菌2型全基因组序列点样制备芯片,将芯片运用于rgg敲除株与野生株的基因表达差异研究,采... 目的:为了解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05Z33转录调控因子Rgg的调控作用,用基因芯片方法分析野生株与rgg基因敲除突变体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用猪链球菌2型全基因组序列点样制备芯片,将芯片运用于rgg敲除株与野生株的基因表达差异研究,采用定量real-time PCR(qRT-PCR)验证表达谱结果。结果:在突变体中共发现45个基因表达量变化在2倍以上,其中19个基因表达上调,26个基因表达下调。这些基因在细菌毒力、免疫抗原、DNA合成和修复、基础代谢和ABC转运系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结论:转录调控因子Rgg是一个全局调控因子,但rgg敲除后并不影响猪链球菌的毒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基因芯片 转录调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S.suis 05ZY和弱毒株S.suis 1940的比较转录谱分析
10
作者 尉研 袁媛 +4 位作者 曾小涛 江华 郑玉玲 周冬生 姜永强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2年第1期11-14,22,共5页
目的:比较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S.suis 05ZY和弱毒株S.suis 1940毒力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强毒株S.suis 05ZY毒力增强的原因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分别提取S.suis 05ZY和S.suis 1940的RNA,反转录成cDNA并纯化,用Cy5或Cy3标记... 目的:比较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S.suis 05ZY和弱毒株S.suis 1940毒力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强毒株S.suis 05ZY毒力增强的原因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分别提取S.suis 05ZY和S.suis 1940的RNA,反转录成cDNA并纯化,用Cy5或Cy3标记,与猪链球菌全基因组DNA芯片进行杂交,扫描芯片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二者在转录水平上的差异基因。结果:编码溶血素、精氨酸氨基肽酶的基因分别上调4.4和6.0倍,参与荚膜多糖合成的相关基因cps2H、cps2I、cps2J和一些可能的毒力相关基因ofs、dpr、SSU05_0196、SSU05_0272、SSU05_1408-1409均发生转录水平的上调。结论:溶血素、荚膜多糖、精氨酸氨基肽酶及一些可能的毒力因子在转录水平的上调很可能与S.suis 05ZY的毒力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DNA芯片 比较转录谱 毒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2型05Z33强毒株转录调控因子Rgg基因敲除突变体的构建及毒力分析
11
作者 王中胜 袁媛 +3 位作者 尉研 曾小涛 郑玉玲 姜永强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0年第5期705-710,共6页
目的:构建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05ZYH33转录调控因子Rgg的基因敲除突变体,观察其生物学性状,并在动物感染实验中比较敲除株与野生株的毒力差异,为进一步研究猪链球菌转录调控因子在致病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分别以猪链球菌2型05ZYH3... 目的:构建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05ZYH33转录调控因子Rgg的基因敲除突变体,观察其生物学性状,并在动物感染实验中比较敲除株与野生株的毒力差异,为进一步研究猪链球菌转录调控因子在致病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分别以猪链球菌2型05ZYH33基因组和pSET1质粒为模板,扩增基因SSU05_1997两侧各约500 bp的片段为上下游同源臂,氯霉素(Cm)抗性基因为中间片段,采用重叠PCR方法连接3个片段;连接产物先克隆到T载体上,再经过酶切克隆到温度敏感自杀载体pSET4S上;将构建的基因敲除载体pSET4S-1997电转化入05ZYH33感受态细胞,通过改变培养温度筛选出基因敲除突变体05Z33△rgg;对敲除株和野生株的生物学性状及小鼠和猪的致病性进行了初步比较。结果:PCR分析和测序结果均显示基因SSU05_1997完全被Cm抗性基因所替代,基因敲除突变体构建成功;05ZYH33△rgg对小鼠和猪的致病性与野生株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转录调控因子Rgg可能和猪链球菌2型的毒力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转录调控因子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提取物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PKD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杨雷 毛秉豫 +3 位作者 徐国昌 叶松山 卞华 曾小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5-539,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提取物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蛋白激酶D1(PKD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功构建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提取物3个不同剂量组,每组8只大鼠,另设假手术组8只。术后48 h,黄芪提取物组分别给予低、中、高10,2... 目的探讨黄芪提取物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蛋白激酶D1(PKD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功构建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提取物3个不同剂量组,每组8只大鼠,另设假手术组8只。术后48 h,黄芪提取物组分别给予低、中、高10,20,40 mg.(kg.d)-1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20 ml.(kg.d)-1灌胃。8周后测定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应用HE染色分析左心室心肌细胞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Masson染色法检测左心室心肌胶原纤维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分析左心室心肌组织PK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表明,和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各治疗组心脏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曲线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均明显升高(P<0.05),左室舒张末压(LVEDP)均明显降低(P<0.05)。HE染色分析,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坏死严重,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伴有炎症细胞浸润;黄芪提取物低、中剂量组大鼠心肌细胞淡染,界限欠清晰,部分细胞核肥大,伴有成纤维细胞增生和少量炎症细胞浸润;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较清晰,成纤维细胞和炎症细胞少见。Masson染色表明,模型组大鼠心肌以胶原组织为主,各治疗组大鼠以红色心肌组织为主,间杂以胶原组织。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分析表明,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胞质中PKD1蛋白的表达明显;和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心肌细胞胞质中PKD1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但仍清晰可见。结论黄芪提取物可明显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组织病变及胶原纤维构成比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心肌组织PKD1蛋白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提取物 心肌梗死 胶原纤维 蛋白激酶D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提取物对大鼠心肌梗塞后心肌组织PKD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雷 毛秉豫 +3 位作者 徐国昌 叶松山 卞华 曾小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67-2070,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提取物对大鼠心肌梗塞后心肌组织PKD1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功构建大鼠心梗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丹参提取物3个不同剂量组,每组8只大鼠,另设假手术组8只。术后48 h,丹参提取物组分别给予低、中、高10,20,40 mg/(kg·d)... 目的探讨丹参提取物对大鼠心肌梗塞后心肌组织PKD1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功构建大鼠心梗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丹参提取物3个不同剂量组,每组8只大鼠,另设假手术组8只。术后48 h,丹参提取物组分别给予低、中、高10,20,40 mg/(kg·d)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20 ml/(kg·d)灌胃。8周后应用HE染色分析左心室心肌细胞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Masson染色法检测左心室心肌胶原纤维变化;反转录PCR(RT-PCR)法测定蛋白激酶D1(PKD1)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分析左心室心肌组织PK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分析,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出现大片坏死,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伴明显炎性细胞浸润;丹参提取物低、中剂量组大鼠,心肌细胞淡染,轮廓较为模糊,部分细胞核肥大,排列较为杂乱,伴有老化的肉芽组织和少量炎症细胞浸润;丹参提取物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较清晰,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减轻。Masson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心肌中大片的胶原组织取代了正常的心肌组织,丹参提取物各剂量组大鼠以红色心肌组织为主,间杂以胶原组织。RT-PCR结果表明,和模型组相比,丹参提取物各剂量组PKD1 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组心肌组织胞浆中PKD1蛋白的表达十分丰富;和模型组相比,丹参提取物各剂量组心肌组织胞浆中PKD1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丹参提取物可能通过下调PKD1的表达而改善心肌梗塞后的心肌组织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提取物 心肌梗塞 蛋白激酶D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究
14
作者 曾小涛 《真情》 2020年第12期116-116,共1页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并且小学数学是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基础阶段,而作业作为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设计方面普遍存在...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并且小学数学是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基础阶段,而作业作为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设计方面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针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问题 解决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压缩机振动故障的分析与处理研究
15
作者 俞惠琦 曾小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11期124-126,共3页
在工业生产领域,离心压缩机是较为关键的一项设备。工业技术水平发展的同时,离心式压缩机的型号及规格也趋于多元化。振动故障是其运行时常见故障类型之一,将对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生产安全产生影响。为规避振动故障问题,保证设备高效运转... 在工业生产领域,离心压缩机是较为关键的一项设备。工业技术水平发展的同时,离心式压缩机的型号及规格也趋于多元化。振动故障是其运行时常见故障类型之一,将对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生产安全产生影响。为规避振动故障问题,保证设备高效运转,本文首先分析其基本结构和运行原理,结合生产实际阐述导致振动故障的原因和处理措施,并结合实际案例论述系统性振动故障分析和处理方案,以期可因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压缩机 振动故障 转子失衡 油膜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和丹参提取物配伍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0
16
作者 杨雷 毛秉豫 +3 位作者 徐国昌 叶松山 卞华 曾小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和丹参提取物配伍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成功构建大鼠心梗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组、丹参组、黄芪-丹参配伍组,每组8只大鼠,另设假手术组8只。术后48 h,黄芪、丹参及黄芪-丹参配伍组大鼠,均按... 目的:探讨黄芪和丹参提取物配伍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成功构建大鼠心梗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组、丹参组、黄芪-丹参配伍组,每组8只大鼠,另设假手术组8只。术后48 h,黄芪、丹参及黄芪-丹参配伍组大鼠,均按20 mg·kg-1灌胃,其中黄芪-丹参配伍组,黄芪、丹参提取物按照1∶1配伍;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20 mL·kg-1灌胃。8周后测定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应用HE染色分析左心室心肌细胞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Masson染色法检测左心室心肌胶原纤维;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蛋白激酶D1(PKD1)的表达情况。结果: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黄芪组-丹参组及黄芪丹参配伍组心脏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曲线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均显著升高(P<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均显著降低(P<0.01),与丹参组相比,黄芪丹参配伍组LVSP,±dp/dt均明显升高(P<0.05)。HE染色分析,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坏死严重,成纤维细胞增多,伴有炎症细胞浸润;黄芪、丹参单体组,细胞形态略显模糊,核肥大,成纤维细胞轻度增生,炎症细胞减少;黄芪-丹参配伍组细胞形态较清晰,成纤维细胞和炎症细胞少见。Masson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心肌以胶原组织为主,各治疗组大鼠以红色心肌组织为主,间杂以胶原组织。免疫组化分析表明,模型组心肌组织胞浆中PKD1蛋白的表达极其明显(P<0.01);和模型组相比,黄芪-丹参组心肌组织胞浆中PKD1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但仍清晰可见;和黄芪、丹参单体组相比,黄芪-丹参配伍组心肌组织胞浆中PKD1蛋白的表达进一步下调(P<0.05)。结论:黄芪-丹参配伍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组织的病理学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心肌组织PKD1蛋白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丹参 配伍 心肌梗死 蛋白激酶D
原文传递
双能量CT血管造影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郭元星 欧陕兴 +3 位作者 曾小涛 钱民 刘海凌 陈莹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40-943,共4页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血管造影术(DECTA)在头颈部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放射科自2009年2月至2009年8月应用DECTA检查疑有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146例,结果阳性患者中16例接受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DE...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血管造影术(DECTA)在头颈部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放射科自2009年2月至2009年8月应用DECTA检查疑有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146例,结果阳性患者中16例接受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DECTA和DSA检查的影像资料及诊断结果.结果 DECTA检查表现正常69例,显示头颈部血管疾病77例(77/146,52.74%).其中15例患者DSA检查显示头颈部血管疾病,与DECTA检查相符(15/16,93.75%),包括动脉瘤8例,颅内动脉、椎动脉局限性狭窄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并狭窄、颜面部血管畸形和颅内血管畸形各1例.另1例患者CTA检查发现2个小动脉瘤,而DSA检查未发现.结论 DECTA能清晰地显示头颈部血管病变及肿瘤供血动脉,与全脑DSA结果符合率高,对于诊断颈部和颅内血管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术 双能量CT成像 头颈部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双能量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附六例报告)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元星 欧陕兴 +2 位作者 曾小涛 柏瑞 陈莹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50-1154,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放射科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西门子双源CT、头颈部血管疾病的双能量成像技术成功诊断颅内DAVF患者6例,并全部行全脑血...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放射科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西门子双源CT、头颈部血管疾病的双能量成像技术成功诊断颅内DAVF患者6例,并全部行全脑血管造影(DSA)证实.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资料。结果颅脑双能量CT血管造影(DECTA)检查发现6例DAVF中所有患者增粗的供血动脉、扩张的引流静脉及硬膜窦可清晰显示,所有患者引流到脑表或颅内静脉形成静脉网,并行全脑血管造影(OSA)证实,DECTA和DSA两者之间符合率100%。头颅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内血肿2例。结论DECTA能较好地显示因DAVF所致的颅内继发性病变、异常增粗的供血动脉及扩张的引流静脉、硬膜窦及颅骨的三维立体结构,并可任意角度重建图像,与全脑DSA有很好的符合率,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它。可作为疑有DAVF的患者介入栓塞治疗和手术切除前非创伤性筛查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双源CT 双能量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副溶血性弧菌全基因组DNA芯片的研制和质量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海红 曾小涛 +3 位作者 殷胜骏 杨瑞馥 刘秀梅 周冬生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8-553,共6页
【目的】研制副溶血性弧菌全基因组芯片,建立芯片杂交方法,并对芯片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利用副溶血性弧菌全基因组序列,挑选出4770条基因,PCR扩增各基因并将PCR产物纯化,点样制备芯片;设计了两个质控杂交组合,采用双色荧光杂交策略,... 【目的】研制副溶血性弧菌全基因组芯片,建立芯片杂交方法,并对芯片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利用副溶血性弧菌全基因组序列,挑选出4770条基因,PCR扩增各基因并将PCR产物纯化,点样制备芯片;设计了两个质控杂交组合,采用双色荧光杂交策略,对芯片质量进行评价;PCR方法验证部分芯片结果。【结果】芯片杂交与理论预期结果以及PCR验证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成功的研制了一批质量良好的副溶血性弧菌全基因组DNA芯片,并建立了基于DNA芯片的副溶血性弧菌比较基因组学技术平台,建立了一套系统的芯片数据分析的标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DNA芯片 比较基因组学 进化基因组学 功能基因组学
原文传递
丹参提取物对血管紧张素Ⅱ致培养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毛秉豫 杨雷 +3 位作者 徐国昌 黄显章 叶松山 曾小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3-266,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提取物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致心肌肥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抑制心肌肥大的作用机制。方法: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复制AngⅡ致心肌细胞肥大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10-6g.L-1AngⅡ),缬沙坦(10-4,10-3,10-2g.L-1Val... 目的:研究丹参提取物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致心肌肥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抑制心肌肥大的作用机制。方法: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复制AngⅡ致心肌细胞肥大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10-6g.L-1AngⅡ),缬沙坦(10-4,10-3,10-2g.L-1Val)对照组,丹参提取物10-4,10-3,10-2g.L-1组的丹参提取物。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心肌细胞计数和直径测定,Bradford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质含量,反转录PCR(RT-PCR)法测定蛋白激酶D1(PKD1)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细胞数量上变化不大,心肌细胞直径、总蛋白质含量及PKD1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和模型组相比,Val对照组心肌细胞直径、总蛋白质含量及PKD1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丹参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心肌细胞直径、总蛋白质含量及PKD1 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丹参提取物能显著抑制Ang II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可能与对PKDl mRNA的表达调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提取物 心肌梗死 血管紧张素Ⅱ 蛋白激酶D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