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熟甘蓝型油菜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尧锋 余华胜 +4 位作者 曾孝元 林宝刚 华水金 张冬青 傅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8-266,共9页
随着油-稻-稻三熟制种植模式的推进和油菜机械化生产的要求,早熟性状已经成为油菜理论研究和品种选育的关键性状。本文从油菜早熟性状的理论研究、品种选育以及生产应用的层面开展了综合论述。首先介绍了早熟油菜的界定标准及其生长特... 随着油-稻-稻三熟制种植模式的推进和油菜机械化生产的要求,早熟性状已经成为油菜理论研究和品种选育的关键性状。本文从油菜早熟性状的理论研究、品种选育以及生产应用的层面开展了综合论述。首先介绍了早熟油菜的界定标准及其生长特性和选择依据。随后从早熟性状的遗传特性、早熟基因的定位等层面介绍了早熟性状的理论研究现状。在品种选育和应用层面,从早熟品种选育的必要性、早熟品种的选育途径、育种现状以及早熟油菜品种生产应用现状和前景等方面开展了论述。最后针对油菜早熟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了简要概述。本文将为我国早熟油菜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早熟 理论研究 育种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分蘖成穗规律及产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俞爱英 林贤青 +2 位作者 曾孝元 吴增琪 朱贵平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68,85,共4页
以杂交稻II优818为材料,通过对水稻不同灌溉方式下分蘖成穗规律的定点考察,明确了水稻好气灌溉的高产原理及其分蘖组成与常规灌溉有很大差异。水稻好气灌溉带3叶以上的分蘖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灌溉,而3叶以上的分蘖成穗率高,成穗数多,形成... 以杂交稻II优818为材料,通过对水稻不同灌溉方式下分蘖成穗规律的定点考察,明确了水稻好气灌溉的高产原理及其分蘖组成与常规灌溉有很大差异。水稻好气灌溉带3叶以上的分蘖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灌溉,而3叶以上的分蘖成穗率高,成穗数多,形成的穗型大,构成了水稻好气灌溉的高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好气灌溉 成穗规律 高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东南地区优质稻产量与品质对不同播期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7
3
作者 马义虎 曾孝元 +2 位作者 何贤彪 周奶弟 陈剑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6-751,共16页
为明确浙东南地区不同类型优质稻的适宜播期,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和杂交籼稻泰两优217为材料,开展大田分期播种试验,研究5个不同播期(Ⅰ~Ⅴ期)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育期、秧苗素质、分蘖特性、群体生长率、干物质积累和稻米品质... 为明确浙东南地区不同类型优质稻的适宜播期,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和杂交籼稻泰两优217为材料,开展大田分期播种试验,研究5个不同播期(Ⅰ~Ⅴ期)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育期、秧苗素质、分蘖特性、群体生长率、干物质积累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并分析水稻产量、品质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甬优1540和泰两优217产量先增后减,分别以第Ⅱ期和第Ⅲ期最高,其对应的产量潜力分别为11.54和9.47 t·hm^(-2);其构成因素的变化趋势与产量变化基本一致。生育时期随播期推迟而相应顺延,播种齐穗期缩短,齐穗成熟期延长,全生育期变化因品种而异。随播期推迟,秧苗素质、干物质积累和收获指数先提高后降低,分蘖数上升而成穗率下降,群体生长率和茎叶输出率因品种、生育阶段不同而存在差异。播期主要影响稻米的加工和外观品质,其品质总体随播期推迟呈变优的趋势。产量与齐穗成熟期的温光资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品质与齐穗20 d至成熟期的温光资源关系密切。综上,在该地区甬优1540高产与优质同步的播期为5月7日至5月26日;泰两优217高产且相对优质的播期为5月16日至5月22日,而优质且相对高产的播期为5月23日至5月27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东南 优质稻 产量 品质 播期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机插缺丛条件下自然补偿能力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祥田 何贤彪 +1 位作者 王旭辉 曾孝元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1期70-74,共5页
为了提高机插水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通过田间模拟缺丛试验,研究缺丛对产量造成的影响及其自然补偿能力。结果表明,在缺丛率为0%(CK)、5%、10%、15%、20%五个处理中,水稻产量随着缺丛率增加而下降,减产幅度为2.5%-6.3%... 为了提高机插水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通过田间模拟缺丛试验,研究缺丛对产量造成的影响及其自然补偿能力。结果表明,在缺丛率为0%(CK)、5%、10%、15%、20%五个处理中,水稻产量随着缺丛率增加而下降,减产幅度为2.5%-6.3%,缺丛率达10%以上,减产达显著水平。缺丛四周植株分蘖增强,而成穗率下降不太明显,有效穗数增加,单丛产量增加,从而对缺丛起到补偿作用,补偿作用随着缺丛率提高而增强。但仍不能完全弥补因缺丛所带来的穗数损失,导致减产。同时每穗总粒和实粒数、千粒重也随着缺丛率提高而相应有所降低。因此,机插水稻缺丛在所难免,缺丛率要控制在5%以下,当缺丛率达到10%以上时,应适当进行人工补缺,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水稻 缺丛 自然补偿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连作稻机插产量900kg/667m^2以上栽培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杨祥田 曾孝元 +2 位作者 林采舜 王旭辉 何贤彪 《中国稻米》 2013年第4期111-113,共3页
为了提高连作早、晚稻机插产量,通过2010-2012年的水稻机插试验与大田示范,提出连作早稻机插单产500 kg/667 m2、连作晚稻机插单产400 kg/667 m2,双季连作稻机插产量900 kg/667 m2以上的栽培技术,即早稻选择中早39、台早733,晚稻选择嘉... 为了提高连作早、晚稻机插产量,通过2010-2012年的水稻机插试验与大田示范,提出连作早稻机插单产500 kg/667 m2、连作晚稻机插单产400 kg/667 m2,双季连作稻机插产量900 kg/667 m2以上的栽培技术,即早稻选择中早39、台早733,晚稻选择嘉优2号、甬优9号等高产抗病品种(组合),采取"基质育秧,适龄早栽,插足苗数,提早搁田,配方施肥,增施穗肥,实地病虫防治"等配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晚稻连作 机插 高产栽培 技术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早粳稻在浙东南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贤彪 尹先龙 +7 位作者 蒋海凌 欧阳由男 曾孝元 齐文 何豪豪 陈剑 王旭辉 马义虎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544-550,共7页
在浙江省东南部台州市部分县(市、区)引进21个寒地早粳稻品种,进行试种示范,通过考察秧苗素质、生育期、田间抗性、结实率、产量、米质等指标,初步筛选出6个较适宜在浙江省东南沿海台州市种植推广的品种,分别为珍宝岛1号、通35、空育13... 在浙江省东南部台州市部分县(市、区)引进21个寒地早粳稻品种,进行试种示范,通过考察秧苗素质、生育期、田间抗性、结实率、产量、米质等指标,初步筛选出6个较适宜在浙江省东南沿海台州市种植推广的品种,分别为珍宝岛1号、通35、空育131、龙粳18、龙粳31、龙粳16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早粳稻 耐低温性 特征特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居县“贝母-单季稻”轮作模式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8
7
作者 周奶弟 曾孝元 +1 位作者 应林友 周建华 《上海农业科技》 2014年第6期142-144,共3页
贝母是浙江省传统"浙八味"之一,在仙居县栽培历史悠久。根据贝母的植物学特性及在当地的生长特性,在平原单季稻区发展了"贝母-单季稻"轮作模式,利用冬闲田种植元胡、贝母以减少冬季抛荒,增加绿色过冬面积,促进生态... 贝母是浙江省传统"浙八味"之一,在仙居县栽培历史悠久。根据贝母的植物学特性及在当地的生长特性,在平原单季稻区发展了"贝母-单季稻"轮作模式,利用冬闲田种植元胡、贝母以减少冬季抛荒,增加绿色过冬面积,促进生态环境发展。现重点介绍"贝母-单季稻"轮作模式的茬口安排、贝母栽培及加工关键技术和绿色稻米生产关键技术等,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单季稻 轮作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早粳稻品种萌发期和幼苗期的耐盐性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段敏 谢留杰 +2 位作者 潘晓飚 黄善军 曾孝元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794-797,共4页
本试验对14个北方早粳稻品种进行萌发期及幼苗期的耐盐性鉴定,以盐敏感品种越光(CK1)、耐盐品种ST1050(CK2)为对照。结果显示,10 g·L^(-1)浓度NaCl盐胁迫对水稻种子的萌发起到明显抑制作用,能较好反映不同品种在萌发期的耐盐性差异... 本试验对14个北方早粳稻品种进行萌发期及幼苗期的耐盐性鉴定,以盐敏感品种越光(CK1)、耐盐品种ST1050(CK2)为对照。结果显示,10 g·L^(-1)浓度NaCl盐胁迫对水稻种子的萌发起到明显抑制作用,能较好反映不同品种在萌发期的耐盐性差异;除沪旱6220表现中等耐盐外,包括CK1、CK2在内的15个品种均表现出强耐盐性,其中新粳4号、新稻1号、新稻11号表现尤其突出,10 g·L^(-1)NaCl盐胁迫下的相对盐害率分别为0、1.33%、2.68%。盐胁迫对水稻幼苗的生长也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从8 g·L^(-1)浓度NaCl胁迫的枯叶率来看,新稻56号(36.00%)的幼苗生长较好,具强耐盐性,与耐盐对照ST1050(36.66%)相仿;新稻11号(46.26%)、新粳4号(48.62%)、沪旱6220(49.21%)、中农粳11(51.12%)、新稻1号(56.96%)、沪旱3032(57.20%)、新稻36号(57.88%)等7个品种的枯叶率均低于60%,具中等耐盐性。因此,综合2个时期的耐盐性表现,适合在台州市围垦涂地盐田进行早稻直播栽培试验的品种有新粳4号、新稻1号、新稻11号、新稻56号、沪旱3032和中农粳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萌发期 幼苗期 耐盐性 枯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以下农技人员在农作制度创新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奶弟 曾孝元 朱贵平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6期20-21,共2页
根据新时期下农作制度创新的要求,分析了仙居县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四个问题,针对农技人员在农作制度创新中的作用,提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在农作制度创新过程中的工作重点和奋斗目标。
关键词 农作制度 创新 农技人员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插密度对单季杂交稻甬优12号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孝元 杨祥田 +1 位作者 何贤彪 王旭辉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1期18-19,共2页
研究单季杂交稻甬优12号在机插行距30 cm条件下,不同株距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以30 cm×21 cm处理的为最高,其次是30 cm×17 cm,每667 m2产量均达700 kg,其主要原因是有效穗数与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基之间协调较好,每667... 研究单季杂交稻甬优12号在机插行距30 cm条件下,不同株距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以30 cm×21 cm处理的为最高,其次是30 cm×17 cm,每667 m2产量均达700 kg,其主要原因是有效穗数与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基之间协调较好,每667 m2总颖花数达3 200万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 甬优12号 机插 株距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免疫失败的原因调查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7
11
作者 曾孝元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1年第4期98-99,共2页
在生产实践中,畜禽接种疫苗后免疫效果不佳或出现免疫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给畜禽疫病防控带来一定的困难。主要从疫苗质量、疫苗稀释过程、免疫程序、接种途径、免疫操作、疫苗间的干扰作用及药物干扰等方面分析了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 在生产实践中,畜禽接种疫苗后免疫效果不佳或出现免疫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给畜禽疫病防控带来一定的困难。主要从疫苗质量、疫苗稀释过程、免疫程序、接种途径、免疫操作、疫苗间的干扰作用及药物干扰等方面分析了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为有效预防免疫失败的发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失败 原因分析 应对措施 畜禽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兰花茬口早稻乳苗抛播(直播)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曾孝元 王旭辉 王宏辉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3期177-178,共2页
针对西兰花茬口早稻生产季节宽松和早稻直播生育期相对偏迟的特点.为了考虑早稻提早播种受4月上中旬阴雨低温天气影响,早稻直播秧苗发生烂秧现象;迟播受7月高温、多晴少雨和8月台风多发天气影响,导致早稻灌浆期有高温逼熟现象和早... 针对西兰花茬口早稻生产季节宽松和早稻直播生育期相对偏迟的特点.为了考虑早稻提早播种受4月上中旬阴雨低温天气影响,早稻直播秧苗发生烂秧现象;迟播受7月高温、多晴少雨和8月台风多发天气影响,导致早稻灌浆期有高温逼熟现象和早稻倒伏减产。由此我们在生产实践中进行了有关直播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早稻谷种经浸种催芽,摊放5~7d长出乳苗(一般种子芽长1~2cnl、根长3~5cm),可实行早稻乳苗延后抛播。这种做法不仅可以降低早稻苗期遭遇早春低温机率和抽穗成熟期受高温及台风影响,从而实现早稻稳产、高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缓解种粮大户早稻生产季节安排的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西兰花 茬口 乳苗抛播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稻中早39机插促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孝元 王旭辉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1期178-179,共2页
经过近几年的早稻生产试验总结,中早39可塑性强,通过早播、控肥、控水可提早成熟,促高产,有利于双季稻连作种植;而早稻机插秧技术在本地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晚,没有一套完整的早稻机插秧促早熟栽培技术,由此我们对此项技术与生产实际进... 经过近几年的早稻生产试验总结,中早39可塑性强,通过早播、控肥、控水可提早成熟,促高产,有利于双季稻连作种植;而早稻机插秧技术在本地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晚,没有一套完整的早稻机插秧促早熟栽培技术,由此我们对此项技术与生产实际进行结合,提出适合本地的一套早稻机插促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早39 早稻机插 早熟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牛瘤胃胀气的防治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孝元 《畜禽业》 2012年第2期89-89,共1页
瘤胃胀气是指牛羊(反刍动物)贪食大量容易发酵的饲料.导致瘤胃迅速积聚大量气体.瘤胃过度臌胀、嗳气受阻、呼吸困难及黏膜发绀等症。如不及时治疗.由于瘤胃过度膨大.使膈位前移,导致呼吸、循环障碍,因而呈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 瘤胃胀气是指牛羊(反刍动物)贪食大量容易发酵的饲料.导致瘤胃迅速积聚大量气体.瘤胃过度臌胀、嗳气受阻、呼吸困难及黏膜发绀等症。如不及时治疗.由于瘤胃过度膨大.使膈位前移,导致呼吸、循环障碍,因而呈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进而引起窒息或心脏麻痹.而导致病畜死亡.给广大农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多年来在临床中医治好不少病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胀气 牛羊 防治 呼吸困难 反刍动物 经济损失 总结报告 过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稻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增产效果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家和 蔡行明 +2 位作者 朱德峰 吴明国 曾孝元 《中国稻米》 2004年第3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糯稻 产量 强化栽培技术 增产效果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好畜产品检疫工作的几项措施
16
作者 曾孝元 《养殖技术顾问》 2011年第9期144-144,共1页
1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公众防疫意识 为加强动物检疫工作专项整治行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疫病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各相关部门要加强产地检疫工作的宣传,使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都知道产地... 1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公众防疫意识 为加强动物检疫工作专项整治行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疫病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各相关部门要加强产地检疫工作的宣传,使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都知道产地检疫工作的重要意义。产地检疫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畜产品消费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为此,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短信、宣传资料、横幅等开展大力宣传,在每个村、规模养殖场张贴《关于全面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通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检疫工作 畜产品 产地检疫工作 自我保护能力 动物防疫工作 动物疫病 人畜共患病 规模养殖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喷直播栽培技术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祥田 曾孝元 +1 位作者 王旭辉 罗三镯 《中国稻米》 2001年第2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整地 播种 田间管理 机械直播技术 生育特点 配套栽培技术 优良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施CO_2对大棚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8
作者 曾孝元 叶文华 陈林松 《长江蔬菜》 2002年第9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大棚栽培 二氧化碳气体肥料 辣椒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昭通市盐津乌骨鸡遗传资源调查 被引量:5
19
作者 覃兴合 李星丛 +2 位作者 凤其友 曾孝元 周万超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55,共4页
盐津乌骨鸡是云南省昭通市的地方品种,是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相对稳定的优质药肉蛋兼用型良种。该鸡具有野外觅食能力强,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色乌黑、肉质细嫩、肉味鲜美的特点。本文详细介绍了盐津乌骨鸡的产区概况、品种来源与发展方... 盐津乌骨鸡是云南省昭通市的地方品种,是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相对稳定的优质药肉蛋兼用型良种。该鸡具有野外觅食能力强,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色乌黑、肉质细嫩、肉味鲜美的特点。本文详细介绍了盐津乌骨鸡的产区概况、品种来源与发展方向、品种外貌特征、体尺体重、生产性能、饲养管理等,最后对盐津乌骨鸡的保种提出了几点建议,对全面认识这一品种提供了基本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津乌骨鸡 遗传资源 调查 昭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油油菜新品种浙油50的种植效益及直播栽培技术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贵平 张惠琴 +4 位作者 周奶弟 应林友 应俊杰 吴增琪 曾孝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7期10935-10937,共3页
浙油50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育成的双低(低芥酸、低硫苷)、双高(高产、高油)油菜新品种,在浙江省仙居县种植表现生育期适中,耐寒、耐湿性好,抗倒、抗裂荚性强,观赏性佳,油菜籽产量、含油量高;仙居县引进浙油50种植... 浙油50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育成的双低(低芥酸、低硫苷)、双高(高产、高油)油菜新品种,在浙江省仙居县种植表现生育期适中,耐寒、耐湿性好,抗倒、抗裂荚性强,观赏性佳,油菜籽产量、含油量高;仙居县引进浙油50种植4年来,采用免耕直播和机械收割技术,种植效益好,推广速度快,累计种植面积已超8 000 hm2,成为继浙油18后仙居县举办"浙江省油菜花节"的主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油50 含油率 种植效益 直播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