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亏虚型老年性便秘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李双霜 谭天颖 +2 位作者 曾兴琳 胡文婷 陈小朝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第2期173-182,共10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亏虚型老年性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TCMID、SwissTargetPrediction获取药物的活性成分并筛选,在Genecards、OMIM、TTD、DisGeNET数据库检索与该疾病相关的主要靶点...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亏虚型老年性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TCMID、SwissTargetPrediction获取药物的活性成分并筛选,在Genecards、OMIM、TTD、DisGeNET数据库检索与该疾病相关的主要靶点;运用韦恩图获取六味地黄丸与老年性便秘的交集靶点。将以上数据通过STRING获得交集靶点的蛋白网络,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对药物有效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58个有效活性成分和675个对应靶点,主要有效成分有槲皮素、羟基芫花素、泽泻醇B等;药物-疾病交集靶点296个,包括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 (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等。GO功能富集共有3175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得到215条通路,主要有癌症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蛋白聚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该药物主要有效成分和核心靶点蛋白有较好的结合力。结论:该研究在总体上预测了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亏虚型老年性便秘的活性成分、靶点和信号通路,表明了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便秘 肾阴亏虚证 六味地黄丸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对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可视化分析
2
作者 李双霜 谭天颖 +2 位作者 曾兴琳 岳廷会 陈小朝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第4期127-133,共7页
目的:了解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中医药治疗STC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03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18日,利用VOSviewer 1.6.19软件及CiteSpace 6.2.R2软件对作者、机构、... 目的:了解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中医药治疗STC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03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18日,利用VOSviewer 1.6.19软件及CiteSpace 6.2.R2软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604篇文献,文献发文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该领域形成了以于永铎、钱海华、夏旭婷等为代表的核心研究团队,以辽宁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为主要的研究机构,但跨团队、机构及地域的合作较少;关键词“肠道菌群”“胃肠激素”“自噬”等是近年中医药治疗STC的研究热点,亦是未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结论:STC的中医药治疗逐渐受到领域学者的重视。肠道菌群、胃肠激素、自噬等是未来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但跨团队、跨机构、跨地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仍需加强,以共同开展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明确STC的发病机制,从而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中医药治疗 文献研究 VOSviewer CITESPACE
原文传递
陈明岭运用甘草泻心汤治疗皮肤病治验举隅 被引量:2
3
作者 曾兴琳 何佳 陈明岭 《山西中医》 2019年第4期38-39,共2页
陈明岭教授系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皮肤病医、教、研多年,治疗皮肤科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基础上,吾师将甘草泻心汤广泛运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中,屡见奇效。现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1典型病例1.1银... 陈明岭教授系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皮肤病医、教、研多年,治疗皮肤科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基础上,吾师将甘草泻心汤广泛运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中,屡见奇效。现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1典型病例1.1银屑病景某,男,22岁,2018年6月3日初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明岭 甘草泻心汤 皮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向东教授“内外并治”便秘经验
4
作者 曾兴琳 朱联军 +4 位作者 杨桃 刘闪 杨阳 蒋玥 杨向东 《四川中医》 2023年第10期14-18,共5页
介绍杨向东教授基于“内外并治”理论辨治便秘经验。在便秘的治疗中,杨教授主张“内外并治”,外治方面使用承气通便锭。内治方面,具体辨证可分为肠燥津亏证,治以增水行舟,滋阴润肠,方选玄参汤;气滞血瘀证,治以行气化瘀,降逆通便,方选开... 介绍杨向东教授基于“内外并治”理论辨治便秘经验。在便秘的治疗中,杨教授主张“内外并治”,外治方面使用承气通便锭。内治方面,具体辨证可分为肠燥津亏证,治以增水行舟,滋阴润肠,方选玄参汤;气滞血瘀证,治以行气化瘀,降逆通便,方选开胃散;肾虚津亏证,治以温肾益精,润肠通便,方选济川通腑汤;阳虚寒凝证,治以温肾暖肝,理气通便,方选肠胃康;气血两虚证,治以益气养血,润肠通便,方选十全大补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向东 内外并治 便秘 直肠给药
原文传递
混合痔术后便秘和排粪失禁的常见原因分析及防治建议
5
作者 朱联军 曾兴琳 +2 位作者 樊文彬 刘闪 杨向东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4年第5期527-531,共5页
混合痔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排粪功能异常,其中术后便秘和排粪失禁给手术的总体疗效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了解混合痔术后出现排粪功能异常的原因、做好围术期的预防措施、及时予以个体化的治疗并进行有效的临床管理是改善此... 混合痔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排粪功能异常,其中术后便秘和排粪失禁给手术的总体疗效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了解混合痔术后出现排粪功能异常的原因、做好围术期的预防措施、及时予以个体化的治疗并进行有效的临床管理是改善此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升其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围绕混合痔术后便秘和排粪失禁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与同道交流,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粪功能异常 便秘 排粪失禁 混合痔 手术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秘临床分型与病因分类探讨 被引量:10
6
作者 曾兴琳 杨向东 +2 位作者 杨桃 黄晓丽 刘闪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20-1125,共6页
便秘的病因极为复杂,至今仍未完全明确,除了器质性和药物等继发性因素外,便秘还可能与遗传、饮食、肠道菌群、年龄和性别等因素有关。目前,国内外指南一致按病因,将慢性便秘分为原发性便秘和继发性便秘,但对于原发性便秘的临床分型,各... 便秘的病因极为复杂,至今仍未完全明确,除了器质性和药物等继发性因素外,便秘还可能与遗传、饮食、肠道菌群、年龄和性别等因素有关。目前,国内外指南一致按病因,将慢性便秘分为原发性便秘和继发性便秘,但对于原发性便秘的临床分型,各指南仍存在着较大差异。部分指南将原发性便秘分为结肠慢传输型(STC)、出口梗阻型(OOC)和混合型;有指南将原发性便秘分为STC、排粪障碍型(DD)、混合型和正常传输型(NTC);更有指南提出了与上述不一样的分型。且各指南对功能性便秘(FC)与原发性便秘关系的理解及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归属不一致。通过查阅国内外便秘指南及相关文献,得出以下结论:原发性便秘可分为IBS-C和FC,FC又可分为STC、OOC和混合型;不应将原发性便秘与FC相混淆,也不应将IBS-C归属于F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便秘病因 临床分型
原文传递
艾儒棣基于“内外并治”分型辨治湿疹经验 被引量:26
7
作者 宋玮 周水涵 +4 位作者 王欢欢 曾兴琳 何佳 余倩颖 陈明岭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449-4452,共4页
介绍艾儒棣教授基于"内外并治"理论运用中药药浴疗法辨治湿疹经验。在治疗中,艾儒棣主张"内外并治"。根据病程分阶段整体辨证结合外用中药药浴辨治湿疹可获良效。内治方面,具体辨治可分为湿热蕴肤证,治以清热祛湿止... 介绍艾儒棣教授基于"内外并治"理论运用中药药浴疗法辨治湿疹经验。在治疗中,艾儒棣主张"内外并治"。根据病程分阶段整体辨证结合外用中药药浴辨治湿疹可获良效。内治方面,具体辨治可分为湿热蕴肤证,治以清热祛湿止痒,方选湿疹1号方(马齿苋汤合简化消风散加减);脾虚湿蕴证,治以健脾祛湿止痒,方选湿疹2号方(异功散加减);血虚风燥证,治以祛风养血止痒,方选湿疹3号方(当归饮子加减)。外治方面,湿疹急性期中药药浴重在清热凉血、祛风止痒;湿疹亚急性期重在清热解毒、祛湿止痒;湿疹慢性期重在养血滋阴、润燥止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儒棣 内外并治 中药药浴 湿疹
原文传递
四川文氏皮外科流派论治黄褐斑特色 被引量:9
8
作者 宋玮 刘闪 +3 位作者 曾兴琳 肖敏 艾儒棣 陈明岭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75-1478,共4页
四川文氏皮外科流派发轫于清代,薪火相传已历经百余年,是我国当代中医皮肤科最为重要的学派之一。四川文氏皮外科流派医家注重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临证治疗黄褐斑有独到的用药经验,重视滋补肝肾、健脾化湿、疏肝活血、调理冲任。临证中善... 四川文氏皮外科流派发轫于清代,薪火相传已历经百余年,是我国当代中医皮肤科最为重要的学派之一。四川文氏皮外科流派医家注重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临证治疗黄褐斑有独到的用药经验,重视滋补肝肾、健脾化湿、疏肝活血、调理冲任。临证中善用药对:菟丝子、泽泻,桔梗、淫羊藿,女贞子、墨旱莲,郁金、丹参,黄芪、制何首乌等。文章经过文献梳理和医案回顾性整理,对四川文氏皮外科流派治疗黄褐斑学术思想进行总结,有助于推动四川文氏皮外科流派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文氏皮外科流派 黄褐斑 辨治特色 经验 药对 学术流派
原文传递
以六经-方证辨证体系论治痤疮 被引量:6
9
作者 宋玮 焦亮 +2 位作者 曾兴琳 王瑷 陈明岭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922-3925,共4页
文章以六经-方证辨证体系论治痤疮。通过解读方药及配伍,先辨六经,再辨方证,整体与局部相结合,从三阴三阳论治痤疮。太阳痤疮用葛根汤、五苓散化裁;阳明痤疮用葛根芩连汤、小陷胸汤、茵陈蒿汤、栀子厚朴汤、桂枝茯苓丸化裁;少阳痤疮用... 文章以六经-方证辨证体系论治痤疮。通过解读方药及配伍,先辨六经,再辨方证,整体与局部相结合,从三阴三阳论治痤疮。太阳痤疮用葛根汤、五苓散化裁;阳明痤疮用葛根芩连汤、小陷胸汤、茵陈蒿汤、栀子厚朴汤、桂枝茯苓丸化裁;少阳痤疮用四逆散、柴胡桂枝干姜汤化裁;太阴痤疮用理中汤、半夏泻心汤、当归芍药散化裁;少阴痤疮用真武汤化裁;厥阴痤疮用乌梅丸化裁,并附验案3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六经-方证辨证 痤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