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产地及树龄厚朴“发汗”过程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变化
1
作者 刘亚萍 周桂生 +1 位作者 严辉 曹雨诞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23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厚朴“发汗”过程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变化趋势。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彭州20年树龄及雅安20年、40年树龄厚朴“发汗”过程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色谱柱为Wonda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 目的探讨厚朴“发汗”过程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变化趋势。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彭州20年树龄及雅安20年、40年树龄厚朴“发汗”过程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色谱柱为Wonda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94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061~0.1940 mg/mL、0.0018~0.0560 m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8,n=6);检测限分别为0.00097,0.00224 mg/mL,定量限分别为0.01210,0.00350 m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2.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9%,99.29%,RSD分别为1.71%,1.20%(n=6)。彭州和雅安20年树龄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在“发汗”第7天达峰值,分别为3.48%,3.83%;雅安40年树龄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在第5天达峰值,为12.14%。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快速高效、准确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测定。树龄是厚朴“发汗”过程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厚朴 “发汗” 厚朴酚 和厚朴酚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笑散化学成分分析
2
作者 王清 魏星 +1 位作者 陈佩东 曹雨诞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2期55-60,共6页
目的分析失笑散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法,色谱柱为Cortecs UPLC T3柱(100 mm×2.1 mm,1.6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 目的分析失笑散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法,色谱柱为Cortecs UPLC T3柱(100 mm×2.1 mm,1.6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2μL;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结果共解析出53个化学成分,其中组方药材蒲黄中23个,五灵脂中14个,其余16个为两者共有。蒲黄独有成分及其与五灵脂共有成分均以黄酮类成分为主,而五灵脂独有成分以萜类成分为主。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为进一步研究失笑散的效应-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笑散 蒲黄 五灵脂 化学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大戟醋制前后对正常大鼠毒性的研究
3
作者 邵霞 曹睿贞 +2 位作者 姚芳 张丽 曹雨诞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306-1312,共7页
目的比较京大戟醋制前后对正常大鼠肝、胃、肠、肾毒性的差异。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京大戟低、中、高剂量组和醋京大戟低、中、高剂量组。给药组大鼠分别灌胃0.253 g/kg、0.506 g/kg、1.012 g/kg京大戟、醋京... 目的比较京大戟醋制前后对正常大鼠肝、胃、肠、肾毒性的差异。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京大戟低、中、高剂量组和醋京大戟低、中、高剂量组。给药组大鼠分别灌胃0.253 g/kg、0.506 g/kg、1.012 g/kg京大戟、醋京大戟粉末,空白组灌胃等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连续7天。考察给药后各组大鼠各脏器的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测定血清中的肝肾功能指标及血清和组织中的氧化损伤指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肝、胃、肠病理切片可见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京大戟各剂量组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与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活性显著升高(P<0.01,P<0.05),肌酐(creatinine,CRE)与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活性略有升高;血清和肝、胃、肠组织中的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明显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与京大戟组比较,醋京大戟组的大鼠肝、胃、肠组织损伤较轻,血清中AST、ALT活性显著降低;血清和肝、胃、肠组织中的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和GSH含量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京大戟对正常大鼠肝、胃、肠毒性明显,对肾无明显损伤,醋制后毒性均下降,其毒性作用与氧化损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大戟 醋制 正常大鼠 毒性 病理变化 肝肾功能 氧化损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烛香蒲与无苞香蒲化学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检测分析
4
作者 巢蕾 张兴永 +1 位作者 陈佩东 曹雨诞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941-1947,I0004,共8页
目的对水烛香蒲花粉和无苞香蒲的花粉和茎叶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期探讨香蒲属植物化学成分差异。方法于2022年5—10月,对从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采集到的两种蒲黄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扫描电镜对两种蒲黄花粉进行显微鉴定,其次采用超高... 目的对水烛香蒲花粉和无苞香蒲的花粉和茎叶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期探讨香蒲属植物化学成分差异。方法于2022年5—10月,对从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采集到的两种蒲黄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扫描电镜对两种蒲黄花粉进行显微鉴定,其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进行分析,色谱条件为ACQUITYTM UPLC HSS T3柱(100 mm×2.1 mm,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30℃,进样量4μL。通过已知对照品、质谱及文献对化合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鉴定出来的两种香蒲分别是水烛香蒲和无苞香蒲。花粉及茎叶中共解析出58个化合物,包含黄酮类27个,有机酸类19个,有机酮类3个,有机酯类3个,聚酮类1个,氨基酸类1个,酰胺类1个,有机醇类1个,苯类1个以及核苷类1个,其中的21个化合物在两种香蒲之间有差异,花粉与茎叶之间也有明显差异,但花粉中黄酮类成分差异不大。结论UPLC-Q-TOF-MS/MS测定方法简便、重现性好,为蒲黄的临床用药与质量标准的建立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蒲属 扫描电镜 成分差异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黄酮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柏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5
作者 曹雨诞 曾祥丽 +1 位作者 单鸣秋 丁安伟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6-88,共3页
侧柏叶性味苦涩、性寒,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各种出血症。其炮制方法主要为单制和辅料制两类,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黄酮、鞣质、无机元素等,药理研究发现侧柏叶除止血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抗肿瘤活性等... 侧柏叶性味苦涩、性寒,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各种出血症。其炮制方法主要为单制和辅料制两类,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黄酮、鞣质、无机元素等,药理研究发现侧柏叶除止血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抗肿瘤活性等作用。今后研究需进一步深入,以明确侧柏叶炒炭炮制工艺及作用机理,深入揭示炒炭共性技术的科学内涵,建立科学规范的炒炭饮片炮制工艺,提出国内外均能接受的中药材炒炭饮片质量标准及先进的检测手段,为国家药典制定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叶 炮制 质量标准 中药化学 药理学 治疗应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制降低京大戟细胞毒性部位对小鼠肝脏氧化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曹雨诞 陈海鹰 +1 位作者 张丽 丁安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5-296,共2页
京大戟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干燥根[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峻下逐水药。其性寒,味苦,有毒。由于其生品毒性较大,故采用醋制法降低京大戟的毒性,缓和其泻下作用[2]。... 京大戟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干燥根[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峻下逐水药。其性寒,味苦,有毒。由于其生品毒性较大,故采用醋制法降低京大戟的毒性,缓和其泻下作用[2]。本课题组前期实验已经证实京大戟的细胞毒性部位为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3],但有关醋制降低京大戟毒性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尚缺乏明确的揭示。因此,本实验拟采用整体动物模型,通过多次给予小鼠京大戟生品和醋品细胞毒性部位提取物,比较醋制前后对小鼠的肝组织形态和氧化损伤的影响,初步探讨醋制降低京大戟对小鼠肝毒性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京大戟醋制减毒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大戟 醋制 细胞毒性部位 肝毒性 氧化损伤 减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制降低京大戟对正常小鼠胃肠道氧化损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曹雨诞 张楷承 +1 位作者 张丽 丁安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1-293,共3页
京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adix)为大戟科(Euphorbiaceace)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干燥根,性苦、寒,有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关键词 京大戟 醋制 小鼠 胃肠道 氧化损伤 减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大戟醋制前后大戟二烯醇和甘遂甾醇的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曹雨诞 耿欣欣 +1 位作者 陈海鹰 张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79-1981,共3页
目的比较京大戟醋制前后大戟二烯醇和甘遂甾醇的含有量变化,为京大戟醋制减毒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RP-HPLC法,以Agilent XDB C8(4.6 mm×150 mm,5μm)为固定相,流动相为乙腈-水(93∶7),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21... 目的比较京大戟醋制前后大戟二烯醇和甘遂甾醇的含有量变化,为京大戟醋制减毒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RP-HPLC法,以Agilent XDB C8(4.6 mm×150 mm,5μm)为固定相,流动相为乙腈-水(93∶7),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结果大戟二烯醇和甘遂甾醇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24 4~10.4880μg(r=0.9999)和0.2132~4.264μg(r=0.999 8),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36%和98.72%,RSD分别为1.07%、0.77%(n=6)。大戟二烯醇和甘遂甾醇经醋制后在乙酸乙酯超声提取液中的含有量降低较多。结论京大戟经醋制后,大戟二烯醇和甘遂甾醇含有量降低,为进一步研究京大戟醋制减毒机理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HPLC 京大戟 醋制 大戟二烯醇 甘遂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制剂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0
9
作者 曹雨诞 张丽 +2 位作者 文红梅 单鸣秋 包贝华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10期1327-1328,共2页
采用PBL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途径,对现行的中药制剂分析课程进行改革。实践证明,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教学效果,更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 中药制剂分析 PBL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一体化加工与传统工艺对血虚模型大鼠补血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雨诞 钱岩 +1 位作者 丁安伟 张丽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7-98,共2页
目的考察比较一体化加工和传统工艺的白芍对慢性失血性血虚模型大鼠补血的作用。方法利用SD大鼠血虚模型考察传统工艺和一体化工艺加工的白芍对血虚大鼠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数、Na^+-K^+-ATP酶和Ca^(2+)-Mg^(2+)... 目的考察比较一体化加工和传统工艺的白芍对慢性失血性血虚模型大鼠补血的作用。方法利用SD大鼠血虚模型考察传统工艺和一体化工艺加工的白芍对血虚大鼠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数、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力及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重量的影响,比较不同剂量对血虚大鼠的补血作用。结果一体化加工和传统工艺产品均能显著增加血虚大鼠的RBC、HGB、HCT、PLT,增高大鼠红细胞膜上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力,降低脾脏指数,增加胸腺指数。结论白芍一体化加工产品与传统工艺产品均有补血作用,与传统工艺相比,一体化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一体化加工 血虚模型 补血作用
原文传递
碱性基团在介孔分子筛上的表面功能化反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雨诞 贾雪平 杨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34,共7页
采用3种硅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M)、γ-乙二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ED)和γ-哌嗪丙基三乙氧基硅烷(PZ)分别与分子筛表面的硅羟基反应,对六方和类六方纯硅介孔分子筛SBA-3和HMS进行了表面功能化。系统地考察了功能化条件,如偶... 采用3种硅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M)、γ-乙二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ED)和γ-哌嗪丙基三乙氧基硅烷(PZ)分别与分子筛表面的硅羟基反应,对六方和类六方纯硅介孔分子筛SBA-3和HMS进行了表面功能化。系统地考察了功能化条件,如偶联剂用量、样品含水量、功能化反应温度、功能基团的大小等对功能分子的负载量及其表面联接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硅偶联剂用量的增加、反应温度的升高以及母体样品含水量的加大都有利于功能分子的表面锚接。反应条件相同时,SBA-3和DDA-HMS上不同功能分子负载量的顺序为:ED>AM>PZ;而ODA-HMS上AM的负载量却与ED的负载量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偶联剂 表面功能化 六方介孔分子筛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γ-乙二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荆芥饮片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雨诞 张丽 +1 位作者 杨梅 丁安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27-1829,共3页
关键词 荆芥穗 RP-HPLC法 齐墩果酸 饮片 熊果酸 《神农本草经》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12
13
作者 曹雨诞 张丽 文红梅 《安徽医药》 CAS 2009年第10期1300-1301,共2页
药物分析实验是药物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针对药物分析学科的特点和基本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从双语教学、PBL教学、仪器仿真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药物分析 实验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雨诞 程芳芳 +2 位作者 包贝华 单鸣秋 张丽 《大学教育》 2016年第9期146-147,159,共3页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针对传统总结性评价的不足,应在中药分析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将诊断性评价、形成...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针对传统总结性评价的不足,应在中药分析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者相结合能有效提高中药分析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中药分析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的介孔分子筛碱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雨诞 杨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0-25,共6页
以苯甲醛与氰乙酸乙酯的Knoevenagel缩合为模型反应 ,研究了用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γ 乙二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功能化的纯硅介孔分子筛HMS (Hexagonalmesoporoussilica)的碱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除个别碱基负载量高的样品外 ,功能化... 以苯甲醛与氰乙酸乙酯的Knoevenagel缩合为模型反应 ,研究了用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γ 乙二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功能化的纯硅介孔分子筛HMS (Hexagonalmesoporoussilica)的碱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除个别碱基负载量高的样品外 ,功能化样品对反应显示很高的催化活性 ,反应的初期活性不仅取决于催化剂上活性中心的密度 ,而且与载体的孔道结构有关。大孔径载体有利于反应物、产物的扩散 ,故在高负载量时 ,大孔径样品比小孔径样品有更高的活性。此外 ,还考察了反应温度、溶剂、反应物配比和催化剂用量等条件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情况。结果表明 ,反应可在低于 10 0℃的温和条件下进行 ,有明显的溶剂效应 ,反应物配比和催化剂用量存在一最佳值 ;随使用次数的增加 ,催化剂逐渐中毒而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S 功能化 催化性能 KNOEVENAGEL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国内 放眼国际——对中药国际化的反思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雨诞 张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8期1689-1690,共2页
目前,国内中药界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观点:中药要有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快速实现中药国际化。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们提出了组织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重组中药国际化业务工作流程等一系列措施来推动中药的出口,但从国内中药行业的实践来看,这... 目前,国内中药界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观点:中药要有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快速实现中药国际化。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们提出了组织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重组中药国际化业务工作流程等一系列措施来推动中药的出口,但从国内中药行业的实践来看,这些措施收效甚微。中药国际化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现阶段实现中药快速发展,关键是立足国内、放眼国际,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切实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最终实现中药国际化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国际化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性实验室的网络化管理初探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雨诞 包贝华 于生 《广州化工》 CAS 2009年第5期230-231,共2页
拥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现代观念的管理群体是构建网络化开放性实验室的必要条件。本文在介绍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开放性实验室运行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和存在问题,并从打造实验室管理系统和构... 拥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现代观念的管理群体是构建网络化开放性实验室的必要条件。本文在介绍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开放性实验室运行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和存在问题,并从打造实验室管理系统和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两个方面,提出了加快建设网络化开放性实验室的主要措施和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实验室 网络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分子筛HMS上碱性基团功能化的条件探索
18
作者 曹雨诞 杨春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80-81,87,共3页
关键词 介孔分子筛 HMS 碱性基团 表面功能化 催化活性中心 合成 反应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遂醋炙前后对脾淋巴细胞活力和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的量效关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颜晓静 李璘 +5 位作者 李征军 李媛 高兰 曹雨诞 唐于平 张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9-632,共4页
目的比较甘遂醋炙前后对脾淋巴细胞活力和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的量效关系,初步探讨甘遂醋炙减毒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分析脾淋巴细胞活力和Griess法分析大鼠腹腔巨噬细胞NO释放情况,比较甘遂生品、清炒品、醋润品和醋炙品的致炎毒性及量... 目的比较甘遂醋炙前后对脾淋巴细胞活力和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的量效关系,初步探讨甘遂醋炙减毒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分析脾淋巴细胞活力和Griess法分析大鼠腹腔巨噬细胞NO释放情况,比较甘遂生品、清炒品、醋润品和醋炙品的致炎毒性及量效关系比较。结果在9.5~4750 mg·L-1浓度范围内,甘遂生品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能够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和腹腔巨噬细胞NO的释放(P<0.01),药物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甘遂清炒组、醋润组和醋炙组与甘遂生品组比较,均能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和腹腔巨噬细胞NO释放(P<0.05),其抑制顺序为醋炙品>醋润品>清炒品,且抑制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在9.5~4 750 mg·L-1浓度范围内,甘遂清炒品、醋润品和醋炙品均能降低甘遂的致炎毒性,且降低毒性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并提示在甘遂醋炙过程中加热和醋润两个炮制程序能够起到降低甘遂致炎毒性的协同作用,从而为探讨甘遂醋炙减毒机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醋炙甘遂 致炎毒性 醋炙减毒 脾淋巴细胞 腹腔巨噬细胞 量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冠花对致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凉血止血效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包贝华 赵显 +3 位作者 曹雨诞 单鸣秋 张丽 丁安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57-1461,共5页
目的研究鸡冠花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的药理作用,初步探讨其止血机制并筛选其凉血止血活性部位。方法建立大鼠致热复合出血模型,监测10 h内大鼠直肠温度变化,测定大鼠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 目的研究鸡冠花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的药理作用,初步探讨其止血机制并筛选其凉血止血活性部位。方法建立大鼠致热复合出血模型,监测10 h内大鼠直肠温度变化,测定大鼠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24 h内全血黏度的变化,观察对胃、肺、肝及子宫等脏器组织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鸡冠花生品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组均能明显降低干酵母所致大鼠体温升高(P<0.01);鸡冠花炭品、鸡冠花乙酸乙酯及正丁醇部位能不同程度缩短模型大鼠TT、PT、APTT时间(P<0.01或0.05);鸡冠花生品及乙酸乙酯部位组和炭品组均能明显升高大鼠FIB含量(P<0.01)。鸡冠花生品组和炭品组均能降低模型大鼠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P<0.05),鸡冠花正丁醇部位能降低模型大鼠全血的高、中及低切黏度(P<0.05)。结论鸡冠花生品及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具有凉血止血功效,鸡冠花炭品具有止血功效,鸡冠花和鸡冠花炭通过不同环节而发挥止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冠花 鸡冠花炭 活性部位 血热出血动物模型 凉血止血作用 止血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