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理论阐析与运行机理——基于“结构-过程-功能”分析框架 被引量:1
1
作者 曹胜亮 闫昊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0-36,共7页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乡村治理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党建引领是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关键机制。基于“结构-过程-功能”分析框架,从概念、属性与特征三个...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乡村治理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党建引领是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关键机制。基于“结构-过程-功能”分析框架,从概念、属性与特征三个方面阐释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理论内涵,从结构、过程与功能三个维度明晰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内在逻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法治化展现了“结构塑造-过程动员-功能复归”的完整运行机理:党组织嵌入而塑造“一核多元”的乡村法治共同体结构,党组织动员而引领乡村治理法治化过程,并最终复归于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要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乡村治理 乡村治理法治化 结构-过程-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回顾与未来展望
2
作者 曹胜亮 闫昊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44-54,共11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的重大创新成果与理论总结,深刻揭示了新的文化使命,是目前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学界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逻辑、科学内涵、理论特质和价值意蕴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诸多理...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的重大创新成果与理论总结,深刻揭示了新的文化使命,是目前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学界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逻辑、科学内涵、理论特质和价值意蕴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诸多理论成果。但是,这一创新理论命题意蕴深邃且提出的时间较短,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研究过程中,学界需要进一步拓展学科研究界限、深化学理研究内容、创新学术研究方法,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础领域和关键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以进一步丰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辩证法审视
3
作者 曹胜亮 闫昊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时代课题。因此,全面、科学地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渊源、实践基础与价值蕴含,便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历程中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角度科学...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时代课题。因此,全面、科学地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渊源、实践基础与价值蕴含,便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历程中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角度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之间的逻辑关联与整体性质,从可能性与必然性的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得以“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内在机理及其现实根基,从规律性与能动性的角度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规律及其重大意义,是运用历史辩证法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命题的题中之义,也是新时代有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历时性与共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文明形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4
作者 曹胜亮 杨怡然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9,共12页
马克思文明形态思想的出场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世界历史时代的到来、资本主义文明的悖论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是其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与傅立叶的文明批判思想、德国古典哲学中康德的世界公民思想和黑格尔的... 马克思文明形态思想的出场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世界历史时代的到来、资本主义文明的悖论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是其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与傅立叶的文明批判思想、德国古典哲学中康德的世界公民思想和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是其产生的主要理论来源。马克思以生产方式的发展程度、人的解放程度和地域的差异作为划分文明形态的根本依据,揭示了文明的社会形态、历史形态、地域形态的主要特征与文明成就。这三种文明形态的划分都蕴含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表征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体现了人类对文明形态的不断创新与不懈追求,彰显出马克思文明形态思想深厚的价值底蕴。在新时代,其理论价值在于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提供理论遵循,为透视资本主义文明本质提供重要视角和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其实践价值在于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道路指明方向,为通过“两个结合”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提供思想方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文明形态思想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异化劳动到人的解放——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个考察
5
作者 曹胜亮 张文强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30-38,共9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现有的国民经济事实出发,洞察到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状态,阐释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他借助费尔巴哈的感性原则批判了黑格尔哲学中的自我意识,他将对象性活动看作是人的本质,并由此揭示了...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现有的国民经济事实出发,洞察到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状态,阐释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他借助费尔巴哈的感性原则批判了黑格尔哲学中的自我意识,他将对象性活动看作是人的本质,并由此揭示了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同时,马克思反对将扬弃仅视为思维范围内的活动,他将对私有财产的扬弃作为实现人的解放的关键,将人的感觉的全面解放作为实现人的解放的重要表现。基于对私有财产主体本质的科学认识,马克思批判了当时各种虚假的共产主义思想,开启了真正的人类解放之路。把握从异化劳动到人的解放的总体线索,有助于我们科学认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主题思想与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 对象性活动 私有财产 共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
6
作者 曹胜亮 魏秋然 《领导科学论坛》 2025年第3期4-7,共4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组成部分。新时代文化建设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守正创新。以守正...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组成部分。新时代文化建设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守正创新。以守正引领创新,才能开拓时代。在守正创新的过程中,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坚持党的领导,积极融入现代元素,从多个维度推动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守正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与我国农村生态保护 被引量:16
7
作者 曹胜亮 黄学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72,共5页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阶段,也是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然而,盲目推进城镇化却让我们陷入了一种价值悖论,即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恶性互动,使我们从"富饶的贫困"逐...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阶段,也是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然而,盲目推进城镇化却让我们陷入了一种价值悖论,即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恶性互动,使我们从"富饶的贫困"逐渐走向"贫困的富饶"。本文试图以农村生态保护为例,运用盖多.卡拉布雷西的悲剧性选择理论以及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探析解决农村生态保护问题的合理合法的制度模式。解决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农业生态环境负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采取对严重环境污染的直接管制措施,此外,基于市场的经济激励和自愿协商也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环境负外部性问题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KC曲线 城镇化 农村生态 悲剧性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治理:经济法治理范式新选择之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曹胜亮 段葳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92-195,共4页
公共治理强调作为元治理作用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企业、公民等多元主体形成互动性的治理网络,以共同参与、平等对话、民主协商、互动合作的方式来应对和处理社会公共事务,以期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和公共利益最大化。公共治理与社会整体利... 公共治理强调作为元治理作用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企业、公民等多元主体形成互动性的治理网络,以共同参与、平等对话、民主协商、互动合作的方式来应对和处理社会公共事务,以期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和公共利益最大化。公共治理与社会整体利益存在的勾连关系表现为:公共治理实质上是政府让渡部分权力给公民社会,联合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等具有多元利益需求的互动性的治理网络,通过"共治"的网络合作管理模式,促成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公共治理提供了两种层面上的思维性资源,一是实现主体上的多元化,二是干预手段上的柔化。将公共治理引入经济法价值目标的实现过程,其目的是为实现经济法的价值目标——社会整体利益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框架和全新的治理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治理 经济法 契合 积极意义 理论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法对策 被引量:3
9
作者 曹胜亮 毛淑琴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01-106,共6页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究其原因,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种因素。其中,法律因素涉及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法律。目前,我国未充分发挥经济法中的税法调节作用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税法失...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究其原因,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种因素。其中,法律因素涉及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法律。目前,我国未充分发挥经济法中的税法调节作用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税法失范的表现、原因和后果,介绍国外税法调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关经验,以及在论证了国外做法在我国的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税法失范 税收基本法 税法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视阈下经济法价值的实现理路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曹胜亮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7-146,共10页
社会转型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转型,对经济法价值目标的传统实现理路提出了挑战,也为经济法价值目标实现理路的重构提供了契机。作为回应社会转型的经济法调适,应将经济法价值的实现路径导向定位为调整政府权力作为,促成利益均衡... 社会转型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转型,对经济法价值目标的传统实现理路提出了挑战,也为经济法价值目标实现理路的重构提供了契机。作为回应社会转型的经济法调适,应将经济法价值的实现路径导向定位为调整政府权力作为,促成利益均衡分配。规范政府权力要求现时掌握最多社会资源的政府打破"全能政府"的路径依赖,放松对整个社会利益的过度强控制,将权力作为更多投入于宏观经济政策指导,培育多元利益主体中。促成利益均衡分配不仅要求扩大社会整体利益,而且更加重视社会整体利益的均衡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经济法 价值目标 利益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开放、金融安全与涉外金融监管 被引量:9
11
作者 曹胜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9-84,共6页
中国现有涉外金融监管制度难以满足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监管要求,导致了法律制度滞后于金融改革开放进程、监管手段不足、分业监管体制造成的不同监管机构之间难以协调以及国际合作形式单一化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现有的监管模式... 中国现有涉外金融监管制度难以满足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监管要求,导致了法律制度滞后于金融改革开放进程、监管手段不足、分业监管体制造成的不同监管机构之间难以协调以及国际合作形式单一化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现有的监管模式难以平衡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的关系,亦无法满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涉外金融监管方面的改革要求。应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采取综合性、国际性的监管策略,加强对金融风险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开放 金融安全 涉外金融监管 分业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计算环境下《著作权法》的困境与纾解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胜亮 严郁洁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2-118,共7页
一、云计算的内涵界定与特征述析众所周知,知识产权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而著作权的客体和内容更是由技术发展作为主导。数字网络环境下作品的无序传播给著作权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云计算技术作为继计算机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之后数字... 一、云计算的内涵界定与特征述析众所周知,知识产权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而著作权的客体和内容更是由技术发展作为主导。数字网络环境下作品的无序传播给著作权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云计算技术作为继计算机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之后数字网络技术的第三次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法》 计算环境 困境 数字网络环境 数字网络技术 第三次革命 互联网时代 计算机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法价值目标实现理路重构的诱因、基础及取向 被引量:7
13
作者 曹胜亮 《政法论丛》 CSSCI 2014年第3期30-38,共9页
在社会转型的语境下,沿用经济法价值目标传统实现理路范式(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无法实现经济法的应然理想,现有经济法价值目标的实现理路与转型中国的社会环境产生背离与张力,难以实现经济法的价值目标——社会整体利益。只有回到"... 在社会转型的语境下,沿用经济法价值目标传统实现理路范式(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无法实现经济法的应然理想,现有经济法价值目标的实现理路与转型中国的社会环境产生背离与张力,难以实现经济法的价值目标——社会整体利益。只有回到"转型中国"语境之下,以我国经济法价值目标即社会整体利益实现理路重构的诱因作为问题的逻辑起点,从宏观层面上探讨社会转型期我国经济法实现利益结构意义上平衡与协调的基础,为最终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提供方向性的制度设计与实施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经济法 价值目标 实现理路 诱因 基础 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经济法责任独立的必要性和具体形态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胜亮 程媛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4-17,共4页
确立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是经济法作为独立部门法在法律体系中发挥作用的需要,是实现经济法自身调整机制重新设计的需要,是完善法治、促进经济法主体守法的需要。在吸收传统理论合理成分的基础上,超越传统部门... 确立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是经济法作为独立部门法在法律体系中发挥作用的需要,是实现经济法自身调整机制重新设计的需要,是完善法治、促进经济法主体守法的需要。在吸收传统理论合理成分的基础上,超越传统部门法理论对经济法责任的具体形态进行“类型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责任 形态 市场经济秩序 经济法主体 发挥作用 法律体系 重新设计 调整机制 传统理论 部门法 类型化 作为 法治 守法 法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资者保护:适当性制度之恪守与超越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胜亮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26,共5页
现代意义的风险,借由西方工业文明产生,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大肆扩展。风险既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也涵盖了社会、教育等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当前的中国经济,存在风险增多、问题复杂、增长乏力等问题。而由资本市场、资本投资带来的投... 现代意义的风险,借由西方工业文明产生,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大肆扩展。风险既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也涵盖了社会、教育等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当前的中国经济,存在风险增多、问题复杂、增长乏力等问题。而由资本市场、资本投资带来的投资风险,会借助金融市场的放大效应进一步影响整体经济的表现。本刊组织本组专题,借由经济、法律领域的风险为始,分析对外投资风险的规避、投资者的制度保护以及"三农"领域内信贷担保等内容,分别就风险、投资与保护的内容进行解读。如陶斌智等提出,我国当前对外投资规模日益扩大,在此背景下,构筑健全的政策性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是有效规避世界范围内政治与经济风险的必要手段,并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曹胜亮认为,我国金融市场领域内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存在效率差、结构单一等问题,需要在借鉴发达经济体投资者适当制度的基础上,构筑完备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雅玲等人提出,我国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问题重重,尤以农村的信贷担保问题表现突出,它直接带来了"三农"领域内的金融和社会风险,因此需要有效解决我国农村的信贷担保问题。投资、风险与保护是现代市场经济永恒的主题之一,我们的研究只是沧海一粟,希望通过本组专题能够抛砖引玉,就风险及其化解等问题求教于专家,以此为我国市场经济风险的制度防范提供些许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 海外投资 投资者 农村信贷 担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违反公序良俗原则合同之类型化研究——《合同法》第52条第4项之解释适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曹胜亮 章娅彤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547-551,共5页
《合同法》第52条第4项中"社会公共利益"系不确定概念,在司法裁判时需加以价值补充方可适用,学界将此项内容作为公序良俗条款加以研究,认为其系合同的效力判断标准。国内现行法律规定中有关"社会公共利益"的条款主... 《合同法》第52条第4项中"社会公共利益"系不确定概念,在司法裁判时需加以价值补充方可适用,学界将此项内容作为公序良俗条款加以研究,认为其系合同的效力判断标准。国内现行法律规定中有关"社会公共利益"的条款主要分为公法和私法两类,而公法均从政府征用和征收角度探讨,对合同效力判断参考意义不大,在私法中对于该条也未加解释。实践中,应将"社会公共利益"类型化,按照具体案情而非纯粹按照逻辑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违背公序良俗合同进行研究,提取共同点,同时也应分别研究其个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法 公序良俗 合同效力 类型化 社会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税收优惠制度的法理机理与建构路径——以企业所得税优惠制度为视角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胜亮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86-90,共5页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专章规定税收优惠制度是该法的一个重大制度亮点。从税法角度看,税收优惠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彰显了税收职能的扩充,具有宪法税法的合法性。税收优惠造成纳税人之间差别待遇,侵犯了纳税人的宪法平等权,违背了税...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专章规定税收优惠制度是该法的一个重大制度亮点。从税法角度看,税收优惠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彰显了税收职能的扩充,具有宪法税法的合法性。税收优惠造成纳税人之间差别待遇,侵犯了纳税人的宪法平等权,违背了税收公平原则,故需要法理正当性的考量。税收优惠法理正当性的评判基本标准为公共利益、比例原则和税收法定主义。我国应从加强税收立法完善,提升税收立法的法律位阶和明确性,引入税收立法的民主参与决策机制,构造税收优惠立法的程序机制等方面探寻税收优惠的制度路径,构建我国的税收优惠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所得税 税收优惠 合法性 正当性 制度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中间层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胜亮 吕溪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0-124,共5页
民间社会与善治间存在密切关联,民间社会实际上是要完善行政权力的规模与作用,从而促进市场的良性秩序;同时人们又认识到民间社会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又依赖国家的积极推动。国家作用的外在表征是国家的治理,通过治理手段与方式的创新来... 民间社会与善治间存在密切关联,民间社会实际上是要完善行政权力的规模与作用,从而促进市场的良性秩序;同时人们又认识到民间社会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又依赖国家的积极推动。国家作用的外在表征是国家的治理,通过治理手段与方式的创新来达至善治之目的。而社会中间层参与社会治理作为一种新型治理方式的出现契合了善治的基本要求,也为社会治理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社会 社会中间层组织 社会治理 善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白领经济犯罪的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胜亮 徐雪山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5期111-113,共3页
经济犯罪是一个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变化而变化的动态概念,是所有现代化国家刑事犯罪的主 要形式,研究经济犯罪的特征对于防止、治理经济犯罪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经济犯罪 白领犯罪 普通财产犯罪 社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社会治理创新的互动与契合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胜亮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39-44,共6页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治理路径来实现国家治理,与该国的治理理念、治理传统、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等密切相关。创新型国家要求国家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创新的本质要求是通过复合化治理手段实现社会发展。在此过程中,国家治理能...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治理路径来实现国家治理,与该国的治理理念、治理传统、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等密切相关。创新型国家要求国家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创新的本质要求是通过复合化治理手段实现社会发展。在此过程中,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社会治理创新呈现出高度互动与契合。社会治理创新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社会治理创新奠定了制度基础:民主政治为社会治理创新打通了参与渠道,依法治国为社会治理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社会治理创新又和谐统一于党的领导和对共同价值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社会治理创新 契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