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1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急性右冠状动脉闭塞致心室颤动1例报告
1
作者 王忠凯 秦爱红 +3 位作者 黄松群 郭志福 曹江 黄新苗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95-1198,共4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68岁,因“反复心悸3年,加重1个月”于2021年1月15日入院。近3年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心悸,患者未就诊治疗。2020年10月16日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于我院急诊行静脉溶栓治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1病例资料患者男,68岁,因“反复心悸3年,加重1个月”于2021年1月15日入院。近3年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心悸,患者未就诊治疗。2020年10月16日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于我院急诊行静脉溶栓治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同步予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术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及他汀药物治疗。本次入院前1个月患者心悸症状加重,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持续性房颤,给予口服胺碘酮200 mg每日1次治疗,心悸症状缓解不明显。既往无心绞痛发作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无吸烟、酗酒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冠状动脉痉挛 心室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3(sTIM3)的生物学功能及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智慧 吴凌燕 曹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7-742,共6页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3(TIM3)是在多种免疫细胞中表达的一类免疫检查点蛋白,有膜型TIM3(mTIM3)和可溶性TIM3(sTIM3)两种形式。mTIM3和sTIM3可以结合同样的配体,但相较于mTIM3,对sTIM3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了解尚少。临床上发现包...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3(TIM3)是在多种免疫细胞中表达的一类免疫检查点蛋白,有膜型TIM3(mTIM3)和可溶性TIM3(sTIM3)两种形式。mTIM3和sTIM3可以结合同样的配体,但相较于mTIM3,对sTIM3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了解尚少。临床上发现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患者的血浆sTIM3水平发生异常,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将sTIM3作为生物标志物在肿瘤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潜力,而将其作为免疫治疗的靶点的研究开展较少。本文主要总结了sTIM3的产生、生物学功能及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 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3(sTIM3) 肿瘤 免疫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率失衡的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曹江 李秀芹 +5 位作者 陈翀 曾令宇 程海 李振宇 潘秀英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730-733,共4页
本研究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并初步阐明Th17/Treg细胞比率失衡在ITP中的作用及意义。ITP患者根据血小板计数及治疗效果分为治疗前组(活动组38例)、治疗后组(缓解组24例、部分缓解... 本研究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并初步阐明Th17/Treg细胞比率失衡在ITP中的作用及意义。ITP患者根据血小板计数及治疗效果分为治疗前组(活动组38例)、治疗后组(缓解组24例、部分缓解组10例、未缓解组4例),3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健康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Treg细胞分别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结果表明,活动组、未缓解组Th17细胞的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缓解组、部分缓解组亦高于对照组,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低于活动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部分缓解组、未缓解组Treg细胞百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缓解组亦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高于活动组(p<0.05)。活动组、部分缓解组、未缓解组Th17/Treg细胞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缓解组亦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低于活动组(p<0.05)。结论 :ITP患者活动组Th17细胞百分率、Th17/Treg细胞比率升高。ITP患者活动组、部分缓解组、未缓解组Treg细胞百分率降低,缓解组Treg细胞百分率较活动组升高。Th17/Treg细胞比率失衡在ITP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TH17细胞 TREG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白介素-22及相关CD4+T细胞亚群的表达 被引量:10
4
作者 曹江 李莉 +6 位作者 陈翀 吕超 孟凡静 曾令宇 李振宇 潘秀英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32-1435,共4页
本研究通过检测初治的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22(IL-22)及相关CD4+T细胞亚群的表达,探讨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新诊断的急性ITP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应用ELISA法检测外周... 本研究通过检测初治的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22(IL-22)及相关CD4+T细胞亚群的表达,探讨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新诊断的急性ITP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应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浆中IL-22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17、Th22细胞亚群的比例,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新诊断的ITP患者血浆中IL-22的含量为(364.12±94.22)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01);ITP患者外周血Th1细胞比例为(18.92±6.03)%,Th22细胞比例为(2.28±0.5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且ITP患者血浆IL-22水平与Th1和Th22细胞比例之间存在正相关(Th1:r=0.42,P=0.022;Th22:r=0.40,P=0.030);而ITP患者Th17细胞比例与健康对照者比较无明显差异,且与IL-22水平无相关性。结论:成人ITP患者外周血中IL-22水平明显升高,且与Th1、Th22细胞比例之间密切相关,提示IL-22与Th1和Th22细胞在ITP的发病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而Th17细胞可能与ITP的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白细胞介素-22 CD4+T细胞亚群 TH1细胞 Th17细胞 TH2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流式细胞术研究大蒜素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曹江 杨骅 +1 位作者 吴伟 郑树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01-403,共3页
运用流式细胞术手段,选择了两类增殖周期相差较大的肿瘤细胞株(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人大肠癌细胞株HR-8348)进行了大蒜素对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影响的研究。首先,我们用MTT比色法测定了不同剂量的大蒜素对K562细胞... 运用流式细胞术手段,选择了两类增殖周期相差较大的肿瘤细胞株(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人大肠癌细胞株HR-8348)进行了大蒜素对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影响的研究。首先,我们用MTT比色法测定了不同剂量的大蒜素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并用计数法测定了不同剂量的大蒜素对K562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然后在抑制率较低的细胞生长较正常的范围内选择了合适剂量的大蒜素(0.1μg/ml~20.0μg/ml),分别对K562和HR-8348细胞进行了不同时间的作用,以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含量。结果显示,增殖周期较短的K562细胞和增殖周期较长的HR-8348细胞均随着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S期细胞含量明显下降,G2/M期细胞含量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这提示大蒜素的作用是将通过S期的细胞阻留于G2/M期,将细胞阻滞于S期的5-FU与大蒜素合用的结果证实了上述结论。本工作的结果,为今后更有效地利用大蒜素,配合其他周期特异性药物治疗肿瘤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肿瘤细胞周期 大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体Treg细胞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GVHD和GVL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曹江 陈翀 +4 位作者 曾令宇 李振宇 程海 潘秀英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81-184,共4页
本研究探讨供体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 cells)输注对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移植物抗GVL)效应的影响。建立BALB/c→C57BL/6小鼠EL4白血病骨髓移植模型,体外磁珠分离纯化供鼠CD4+C... 本研究探讨供体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 cells)输注对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移植物抗GVL)效应的影响。建立BALB/c→C57BL/6小鼠EL4白血病骨髓移植模型,体外磁珠分离纯化供鼠CD4+CD25+T细胞,在骨髓移植的同时分别予尾静脉输注CD4+CD25+T细胞、CD4+CD25-T细胞。以移植后生存期、GVHD临床评分、组织病理形态等为观察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白血病对照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为(17.9±0.7)天,均存在白血病细胞浸润;移植对照组及效应T细胞组平均生存时间为(23.2±1.6)天和(22.3±1.9)天,肝脏、皮肤和小肠病理切片显示均存在GVHD病理改变;Treg细胞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为(47.3±6.5)天,70%的受鼠获得长期存活,病理显示无GVHD及白血病细胞浸润,其GVHD评分较移植对照组及效应T细胞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小鼠allo-BMT中联合输注供体CD4+CD25+T细胞可减少及减轻GVHD,并保留GVL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调节性T细胞 移植物抗宿主病 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鼠Foxp3基因的自身失活型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5
7
作者 曹江 陈翀 +3 位作者 徐开林 潘秀英 李振宇 曾令宇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构建携带鼠Foxp3基因的自身失活型慢病毒载体,并研究其在CD4+CD25-T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构建含鼠Foxp3基因及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序列(IRES)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双顺反子慢病毒载体。采用脂染法将慢病毒载体三质粒转染293T细胞... 目的构建携带鼠Foxp3基因的自身失活型慢病毒载体,并研究其在CD4+CD25-T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构建含鼠Foxp3基因及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序列(IRES)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双顺反子慢病毒载体。采用脂染法将慢病毒载体三质粒转染293T细胞,经共培养法感染免疫磁珠分离的小鼠CD4+CD25-T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基因转导效率,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Foxp3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质粒pXZ208-IRES-GFP/pXZ208-Foxp3-IRES-GFP,包装的重组慢病毒滴度达106IU/mL。以pXZ208-IRES-GFP为阴性对照组,共培养法感染CD4+CD25-T细胞,实验组细胞基因转导效率达55.95%,并且存在Foxp3 mRNA和蛋白水平的高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鼠Foxp3基因的自身失活型慢病毒载体;该系统可有效的介导Foxp3基因在CD4+CD25-T细胞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FOXP3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弧离子沉积阻燃涂层对TC11钛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曹江 李春福 +2 位作者 傅斌友 史萌 汪瑞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5,共5页
为使阻燃涂层早日在我国航空发动机上得到应用,在提高涂层阻燃性能的同时,研究涂层对基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十分必要。文中采用微弧离子表面改性技术在TC11钛合金基体上制备阻燃涂层,研究阻燃涂层对钛合金拉伸性能、压缩性能、蠕变性能及... 为使阻燃涂层早日在我国航空发动机上得到应用,在提高涂层阻燃性能的同时,研究涂层对基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十分必要。文中采用微弧离子表面改性技术在TC11钛合金基体上制备阻燃涂层,研究阻燃涂层对钛合金拉伸性能、压缩性能、蠕变性能及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弧离子表面改性技术在TC11基体上制备的阻燃涂层主要由TiC2、W2C及Ti组成,涂层结构致密,与基体结合良好。涂层试样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抗拉强度以及断面收缩率有轻微降低,降低幅值约为基体抗拉强度5%左右;断后延长率基本无变化,弹性模量随测试温度提高逐步下降,试样抗压强度增大,400℃高温蠕变性能变好,常温裂纹扩展速率降低。综合分析表明,在钛合金基体上制备阻燃涂层后,试样整体力学性能变化幅值小于5%,符合航空发动机部件强度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离子 表面改性 阻燃涂层 TC11钛合金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巴沙鲶鱼油制备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曹江 邹孝强 +1 位作者 金青哲 王兴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16-220,324,共6页
以巴沙鲶鱼油为原料采用酶法酸解制备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首先将巴沙鲶鱼油在30℃下分提,富集鲶鱼油中富含sn-2棕榈酸的部分,再以sn-1,3位选择性脂肪酶Lipozyme RM IM为催化剂,以高油酸葵花籽油脂肪酸为酰基供体,在填充... 以巴沙鲶鱼油为原料采用酶法酸解制备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首先将巴沙鲶鱼油在30℃下分提,富集鲶鱼油中富含sn-2棕榈酸的部分,再以sn-1,3位选择性脂肪酶Lipozyme RM IM为催化剂,以高油酸葵花籽油脂肪酸为酰基供体,在填充床反应器中酸解鲶鱼油分提物,制备得到富含OPO的产品。酸解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停留时间1 h,鱼油与脂肪酸的比值1∶6(摩尔比),反应温度50℃,水分含量3.5 wt%。在此条件下,所得产品的sn-2棕榈酸含量为57.8%,sn-1,3油酸含量为7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巴沙鲶鱼油 填充床反应器 LIPOZYME RM 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6
10
作者 曹江 秦永文 +1 位作者 胡建强 周炳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60-662,共3页
目的 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适应证、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择 5 5例难治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男 15例 ,女 40例 ,年龄 (41.1± 2 .2 )岁 ,病史 (8.5± 3.6 )年 ;均有明显症状 ,多种... 目的 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适应证、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择 5 5例难治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男 15例 ,女 40例 ,年龄 (41.1± 2 .2 )岁 ,病史 (8.5± 3.6 )年 ;均有明显症状 ,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 ,均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 ,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均呈左束支阻滞图形 ,Ⅱ、Ⅲ、aVF导联为高大的R波 ,采用起搏标测和 (或 )激动标测。结果 程序刺激不能使室性早搏有明显的变化 ,而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可使 6 6 .7%(10 /15例 )的患者室性早搏明显增多 ;所有病例均采用起搏标测 ,部分结合激动顺序标测 ,即刻成功率为 90 .9%(5 0 /5 5例 ) ,X线曝光时间为 (18.7± 2 .5 )min。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消融前后室性早搏为 (1815 7± 2 36 0 )次 /2 4h和 (6 5 6± 5 10 )次 /2 4h ,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随访 1~ 87个月 ,复发率为 8.0 %(4/5 0例 )。结论 对于病程较长、症状明显且药物治疗无效的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 ,选择导管射频消融进行根治性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 导管射频消融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销与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白酒企业为例
11
作者 姚杰 曹江 《生产力研究》 2025年第1期132-137,共6页
文章选取我国A股上市的18家白酒企业2016—2022年的数据,使用STATA17数据分析软件分别对营销投入和研发投入以及其他选定的变量对企业绩效产生何种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白酒企业当期的营销投入和研发投入对企业的绩效均有显... 文章选取我国A股上市的18家白酒企业2016—2022年的数据,使用STATA17数据分析软件分别对营销投入和研发投入以及其他选定的变量对企业绩效产生何种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白酒企业当期的营销投入和研发投入对企业的绩效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滞后1期的营销投入对当期绩效在1%的水平上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发投入滞后3期后,对当期绩效在5%的水平上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白酒企业应根据滞后的时间合理地安排营销和研发的投入。通过文章的研究结论,为白酒企业优化营销投入和研发投入决策提供有益参考,进而帮助提高企业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企业 营销投入 研发投入 企业绩效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民健身视域下体育场馆供需矛盾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曹江 李寿邦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76,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体育场馆供需矛盾的深层原因及其改革路径。主要结论:我国体育场馆存在使用率不足,供给产品缺乏适应性,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健身需求,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程度低等问题。建议:加快"互联网+"体育场馆的融合发展...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体育场馆供需矛盾的深层原因及其改革路径。主要结论:我国体育场馆存在使用率不足,供给产品缺乏适应性,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健身需求,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程度低等问题。建议:加快"互联网+"体育场馆的融合发展,加大社会资本对体育场馆的渗透力度,建立相关的业务考核量化标准,促进体育场馆与各部门的协同治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经济 体育场馆 全民健身 供给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性心动过速39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江 秦永文 +1 位作者 胡建强 周炳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 探讨房性心动过速 (房速 )的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方法及疗效。方法  39例房速患者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 ,房速病史 (4 .5± 1.6 )年。合并房间隔缺损 2例 ,冠心病 1例 ,皮肌炎 1例 ,其余均无器质性心脏病。房速... 目的 探讨房性心动过速 (房速 )的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方法及疗效。方法  39例房速患者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 ,房速病史 (4 .5± 1.6 )年。合并房间隔缺损 2例 ,冠心病 1例 ,皮肌炎 1例 ,其余均无器质性心脏病。房速发作时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确定心房最早激动点(EAA)。结果  3例房速为房早诱发 ,其余均为心房电刺激诱发并可终止。有 9例同时伴发其他心动过速 ,其中 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例房扑、2例旁道。房速时标测到EAA ,并消融成功的部位确定为房速起源部位 ,33例成功病例起源部位为冠状静脉窦口附近 9例 ,靠近希氏束部位 5例 ,沿终末嵴分布于右房侧壁 13例 ,上腔静脉 2例 ,房间隔 3例 ,右上肺静脉 1例。房速消融成功率 81% (33/39) ,9例合并的其他心动过速也均消融成功 ,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X线透视时间为 (16 .4± 2 .1)min。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可以根治房性心动过速 ,疗效好、安全性高 ;激动顺序标测是最有效的标测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射频消融 房性心动过速 心脏电生理学 临床资料 RFCA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曹江 陶学良 +1 位作者 陈征 田丽 《精神医学杂志》 2007年第6期354-356,共3页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兴奋激越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符合CC-MD一3诊断标准的非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共80例,分为齐拉西酮组(试验组)40例,氯氮平组(对照组)40例,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研究治疗两周。并以...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兴奋激越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符合CC-MD一3诊断标准的非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共80例,分为齐拉西酮组(试验组)40例,氯氮平组(对照组)40例,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研究治疗两周。并以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激越分减分率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评估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1周末和2周末BPRS激越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2周末试验组有效率为70.0%,对照组有效率为72.5%,两组疗效相仿(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结论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疗效与氯氮平相当,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拉西酮 氯氮平 激越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体外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VEGF、KDR/FIK-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江 俞松 吕欣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血管瘤内皮细胞受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作用后,采用MTT法检测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血管瘤内皮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血管瘤内皮细胞受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作用后,采用MTT法检测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血管瘤内皮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VEGF、KDR mRNA在血管瘤内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各浓度组在24、48、72 h 3个作用时段对血管瘤内皮细胞抑制作用显著(P<0.01),并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IC50=355μg/m L;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250μg/m L)干预24 h后,G0/G1期细胞比例(94.23±1.66)%较对照组(90.63±1.14)%有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与Flk-1 mRNA的表达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管瘤内皮细胞周期受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抑制作用,同时VEGF、FLK-1的表达也受到其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血管内皮细胞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交接区反复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江 秦永文 +7 位作者 周炳炎 胡坚强 陈少萍 边长勇 曹爱芳 季品芳 卢岩 毛红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22-324,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交接区反复性心动过速(PJRT)的电生理特点和导管射频消融(RFCA)的疗效。方法:7例患者(男3例;女4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PJRT;心动过速发作或右室起搏时,沿房室环标测最提前的逆传房波(E... 目的:探讨持续性交接区反复性心动过速(PJRT)的电生理特点和导管射频消融(RFCA)的疗效。方法:7例患者(男3例;女4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PJRT;心动过速发作或右室起搏时,沿房室环标测最提前的逆传房波(EAA′)作为消融靶点,常规方法消融旁道,阻断其传导。结果:7例患者均呈典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发作,但持续时间较长,心功能均正常。SVT发作时R-P′间期较长,为(196±24)ms,R-P′/P′-R比值多>1,逆P波在下壁导联为负波。电生理检查证实均存在只有逆传功能的房室旁道,传导速度慢,靶点处V-A间期为(163±22)ms,并具有递减传导的特性。7条旁道分别位于右后间隔4条、右中间隔1条、左后间隔1条及左后壁1条。7例患者均1次手术成功,平均X线时间(11±3)min,无并发症。随访3~34个月无复发。结论:PJRT是递减传导的房室慢旁道参与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RFCA是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上性 射频消融术 PJRT RF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奈哌齐合并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曹江 吴彦清 周佳男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2期1722-172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合并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伴精神行为症状的痴呆病人随机分为多奈哌齐合并奥氮平组(研究组)与单用奥氮平组(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第4、8周末以MMSE评分评价认知功能,以BEHAVE-AD...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合并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伴精神行为症状的痴呆病人随机分为多奈哌齐合并奥氮平组(研究组)与单用奥氮平组(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第4、8周末以MMSE评分评价认知功能,以BEHAVE-AD评分评定精神行为症状的改善,以ADL评价其日常生活能力。以TESS评定记录治疗中各项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提高2分以上,研究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EHAVE-AD量表评分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周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ADL评分在8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能耐受的不良药物反应。结论:多奈哌齐合并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安全有效且优于单用奥氮平。此外,多奈哌齐合并奥氮平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奈哌齐 奥氮平 精神行为症状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机制心动过速并存的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江 秦永文 +4 位作者 周炳炎 胡坚强 陈少萍 曹爱芳 毛红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97-399,共3页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机制心动过速并存的心内电生理特点和导管射频消融(RFCA)的疗效。方法:8例患者(男4例,女4例)经全面的心内电生理检查,确定存在两种不同机制的心动过速,常规消融一种心动过速后,重复电生理检查,诱发...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机制心动过速并存的心内电生理特点和导管射频消融(RFCA)的疗效。方法:8例患者(男4例,女4例)经全面的心内电生理检查,确定存在两种不同机制的心动过速,常规消融一种心动过速后,重复电生理检查,诱发第2种心动过速,再次消融治疗。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3例,AVNRT+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3例,AVNRT+室性心动过速(VT)1例,AVRT+IART1例。7例AVNRT中有6例A-H间期跳跃>50ms,消融后均消失。4例IART均起源于右心房。3例患者消融前已确定存在两种心动过速,另5例在一种心动过速消融成功后,重复电生理检查时发现还有另一种心动过速。1例VT+AVNRT有晕厥史,VT起源于右下室间隔近心尖处。除1例IART未消融,其余心动过速均成功消融,平均X线时间(23±3)min,无并发症,术后随访5~31个月无复发。结论:尽管手术比较复杂,只要电生理检查全面详细,仍能正确诊断并存两种机制的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心脏电生理 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NOG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及其慢病毒干扰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江 孟凡静 +6 位作者 李莉 吕超 周俊 程海 陈伟 陈翀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5-279,共5页
本研究探讨NANOG基因在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中的表达并构建特异性干扰NANOG表达的慢病毒载体。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OLT-4、CCRF-HSB2、Jurkat等ALL细胞系及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5例新诊断的ALL患者骨髓细胞中NANO... 本研究探讨NANOG基因在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中的表达并构建特异性干扰NANOG表达的慢病毒载体。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OLT-4、CCRF-HSB2、Jurkat等ALL细胞系及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5例新诊断的ALL患者骨髓细胞中NANOG的表达情况。通过构建携带NANOG特异性shRNA的慢病毒载体包装病毒颗粒,感染MOLT-4细胞后经分选获得稳定表达株,并在基因及蛋白水平检测NANOG干扰效率。结果表明,MOLT-4细胞、CCRF-HSB2细胞以及33.3%的ALL患者中可见NANOG基因mRNA的扩增产物及蛋白表达。测序表明,ALL患者及MOLT-4、CCRF-HSB2细胞主要表达NANOGP8 mRNA。构建慢病毒干扰质粒pLB-shNANOG-1、pLB-shNANOG-2及pLB-shcontrol,包装病毒颗粒超速离心后病毒滴度达(1.83-3.12)×108IU/ml。病毒感染MOLT-4细胞后经流式细胞仪分选获得GFP+细胞。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证实,两种shRNA可有效下调NANOG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论:MOLT-4细胞、CCRF-HSB2细胞以及部分ALL患者骨髓细胞中存在NANOG的表达,其主要为NANOGP8 mRNA的转录。成功构建了特异性干扰NANOG表达的慢病毒载体,获得可稳定下调NANOG表达的MOLT-4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G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钠治疗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曹江 边艳辉 陈征 《精神医学杂志》 2011年第6期421-423,共3页
目的探讨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钠治疗双相Ⅰ型障碍急性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双相Ⅰ型障碍急性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钠组(研究组)与单独使用丙戊酸钠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钠治疗双相Ⅰ型障碍急性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双相Ⅰ型障碍急性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钠组(研究组)与单独使用丙戊酸钠组(对照组)。治疗6周。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估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与各自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在治疗第1周末的减分率比对照组显著,这种差异在1~6周一直存在(P<0.05),而且第6周结束后的临床痊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因无疗效和不良反应导致的脱落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钠治疗双相Ⅰ型障碍急性躁狂发作,疗效及安全性较好,且起效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硫平 丙戊酸钠 躁狂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