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胱抑素C、α_(1)-微球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何攀 尤冠巧 曹慧霞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4期1520-1522,1556,共4页
目的胱抑素C(Cys-C)、α_(1)-微球蛋白(α_(1)-MG)及尿微量白蛋白(UM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依据肾损伤情况将113例MM患者分为损伤组(n=36)和未损伤组(n=77),比较两组患者及不同肾损伤类型MM合... 目的胱抑素C(Cys-C)、α_(1)-微球蛋白(α_(1)-MG)及尿微量白蛋白(UM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依据肾损伤情况将113例MM患者分为损伤组(n=36)和未损伤组(n=77),比较两组患者及不同肾损伤类型MM合并肾损伤患者的Cys-C、α_(1)-MG及UMA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Cys-C、α_(1)-MG及UM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MM合并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未损伤组患者Cys-C、α_(1)-MG及UMA水平均明显低于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衰竭型MM患者Cys-C、α_(1)-MG及UMA水平均明显高于肾病综合征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ys-C、α_(1)-MG及UMA联合检测诊断MM合并肾损伤的AUC为0.804(95%CI:0.733~0.876),灵敏度为0.889,特异度为0.909,均高于三者单独检测。结论MM合并肾损伤患者Cys-C、α_(1)-MG及UMA水平较高,三者联合检测诊断MM合并肾损伤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α_(1)-微球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多发性骨髓瘤 肾损伤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曹慧霞 丁士新 +4 位作者 马旭 朱清 苗艳 阎磊 邵凤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6期3012-3014,共3页
目的调查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的患病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取2009年9月—2011年8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住院的非透析CKD患者1 639例为研究对象,符合条件者共1 432例,检测其血糖... 目的调查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的患病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取2009年9月—2011年8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住院的非透析CKD患者1 639例为研究对象,符合条件者共1 432例,检测其血糖、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清蛋白、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计算估计肾小滤过率(eGFR);对SCH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1 432例CKD患者共检出SCH患者226例,SCH患病率为15.80%。不同性别CKD患者SCH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60岁为界,不同年龄CKD患者SCH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eGFR CKD患者SCH患病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SCH组和非SCH组年龄、三酰甘油、空腹血糖、FT4、TSH水平及eG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总胆固醇、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eGFR均是SCH的危险因素,校正其他相关因素后,年龄每增加1岁,SCH患病风险升高2.1%;eGFR每减少1 ml.min-1.(1.73 m2)-1,SCH患病风险升高1.6%。结论非透析CKD患者SCH患病率较高,年龄、eGFR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老年CKD患者,尤其eGFR<15 ml.min-1.(1.73 m2)-1者应注意监测其甲状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对TGF-β1诱导的HK-2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曹慧霞 牛福坤 +3 位作者 尤冠巧 阎磊 朱清 邵凤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4-657,共4页
目的:观察硫化氢(H2S)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HK-2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用10μg/LTGF-β1、100μmol/LNaHS(H2S的供体)及2者联合作用进行干... 目的:观察硫化氢(H2S)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HK-2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用10μg/LTGF-β1、100μmol/LNaHS(H2S的供体)及2者联合作用进行干预,以正常培养的细胞作正常对照。孵育0、15、30及60min后,Westernblot检测4组细胞磷酸化Smad2/3(p-Smad2/3)和Smad2蛋白的表达;孵育48h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blot检测4组细胞E-cadherin、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F-β1组细胞发生梭形变,E-cadherin蛋白表达下降(F=1262.535,P<0.001),α-SMA蛋白表达上调(F=1456.030,P<0.001);NaHS+TGF-β1组细胞发生梭形变的程度较TGF-β1组明显减轻,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F=65.330,P<0.001),α-SMA蛋白表达下降(F=288.300,P<0.001)。TGF-β1组细胞在15、30及60min时p-Smad2/3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而NaHS+TGF-β1组细胞p-Smad2/3的表达较TGF-β1组降低(P<0.05)。结论:H2S可抑制TGF-β1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该作用可能部分通过影响Smad2/3磷酸化程度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肾小管上皮细胞 TGF-Β1 上皮间充质转化 HK-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Gm44981抑制心脏衰老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4
作者 李洁 李林淋 曹慧霞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745-749,共5页
目的分析小鼠心脏衰老过程中长链非编码(lnc)RNA Gm44981的表达水平,探索其抑制心脏衰老的机制。方法选取3月龄年轻和24月龄年老小鼠各5只,提取心肌组织RNA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Gm44981的表达水平。另选取4月龄... 目的分析小鼠心脏衰老过程中长链非编码(lnc)RNA Gm44981的表达水平,探索其抑制心脏衰老的机制。方法选取3月龄年轻和24月龄年老小鼠各5只,提取心肌组织RNA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Gm44981的表达水平。另选取4月龄快速老化小鼠10只,分为对照组和Gm44981过表达组(构建Gm44981过表达快速老化小鼠模型),各5只。采用qRT-PCR检测对照组和Gm44981过表达组小鼠Gm44981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表达水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SA-β-gal活性,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检测p53和Sirt1衰老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检测miRNA-34a表达水平。结果Gm44981在年老小鼠的心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年轻小鼠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Gm44981过表达组小鼠Gm44981表达上调,白细胞介素(IL)-1α和IL-6等SASP和SA-β-gal表达下调,p53表达下调,Sirt1表达上调,miRNA-34a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cRNA Gm44981在心脏衰老过程中表达下调,其可能通过作用于miRNA-34a/Sirt1抑制心脏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衰老 长链非编码RNA 衰老相关蛋白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几丁质酶3样蛋白1与白蛋白尿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曹慧霞 刘冰 +2 位作者 邵凤民 牛福坤 尤冠巧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770-773,共4页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CHI3L1)浓度、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探讨T2DM患者血清YKL-40/CHI3L1与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T2DM患者187例,其中正常范围白蛋白尿组(UACR<30 mg.g-1)58例,微量...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CHI3L1)浓度、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探讨T2DM患者血清YKL-40/CHI3L1与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T2DM患者187例,其中正常范围白蛋白尿组(UACR<30 mg.g-1)5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UACR 30~300 mg.g-1)66例,大量白蛋白尿组(UACR>300 mg.g-1)63例,正常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个体25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人口学指标、临床及实验室数据,检测其血清YKL-40/CHI3L1及UACR。结果正常对照组、正常范围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YKL-40/CHI3L1中位数分别为39、70、89、126μg.L-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YKL-40/CHI3L1与UACR呈正相关(r=0.27,P<0.001);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相关协变量进行校正后显示,YKL-40/CHI3L1仍与UACR独立相关(β=0.25,P<0.001)。结论 YKL-40/CHI3L1可能与T2DM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而进行YKL-40/CHI3L1、UACR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预测T2DM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几丁质酶3样蛋白1 白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踝臂指数与尿蛋白排泄率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6
作者 苗艳 邵凤民 +2 位作者 阎磊 曹慧霞 朱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3-726,共4页
目的: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炎症因子与踝臂指数(ABI)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9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UAER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1组,43例)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2组,50例),搜集相关临床资料,检测患者HbAlc... 目的: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炎症因子与踝臂指数(ABI)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9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UAER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1组,43例)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2组,50例),搜集相关临床资料,检测患者HbAlc、TG、TC、HDL-C、LDL-C、UA、CRP、IL-6及UAER,并用多普勒测定ABI。结果:DN2组糖尿病病程较长(t=4.638,P<0.001),高血压发病率、LDL-C、HbAlc、UA、IL-6、UAER、CRP水平较高(χ2/t=4.854、3.317、6.609、2.120和3.576、10.580、2.790,P均<0.05),HDL-C、ABI水平较低(t=3.483和3.588,P均=0.001);ABI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IL-6、UAER、HbAlc、LDL-C、UA具有相关性(r=-0.352、-0.334、-0.299和-0.376,-0.523、-0.505、-0.419,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lc、IL-6是ABI的影响因素(β=-0.278和-1.518,P均<0.05),而糖尿病病程、IL-6、ABI是UAER的影响因素(β=0.605、0.801和-2.445,P均<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进行性加重,微炎症状态可能是其肾病及周围血管病变进展的共同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踝臂指数 尿蛋白排泄率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血肌酐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苗艳 阎磊 +3 位作者 朱清 曹慧霞 楚天舒 邵凤民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22-52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肌酐(Sc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根据UAER及Scr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肌酐(Sc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根据UAER及Scr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和终末期肾病组,每组60例。分析各组间患者UAER、Scr水平与临床表现、生物化学检查及Lp-PLA2的关系,并分析影响UAER及S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及终末期肾病组组间两两比较,在Lp-PLA2、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p-PLA2、糖尿病病程、ACR在终末期肾病组最高,在正常白蛋白尿组最低。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及终末期肾病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三酰甘油(TG)、UAER显著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4组患者UAER与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TC)、Scr、C反应蛋白(CRP)、ACR及Lp-PLA2水平均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均呈负相关(P<0.05);Scr与年龄、糖尿病病程、TC、HDL、CRP、UAER、ACR及Lp-PLA2均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AER与ACR及Lp-PLA2、糖尿病病程均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P<0.05);Scr与ACR呈正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HDL、CRP、ACR和Lp-PLA2是影响UAE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p-PLA2、UAER、ACR是影响Sc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p-PLA2是DN蛋白尿发生及肾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DN进展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尿蛋白排泄率 血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左心房容积及功能的预测 被引量:10
8
作者 何攀 曹慧霞 +1 位作者 刘冰 邵凤民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测量左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房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左房前后径(LAd)和左房长轴径(Lx)对慢性肾病患者左心房容积及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测量左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房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左房前后径(LAd)和左房长轴径(Lx)对慢性肾病患者左心房容积及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断并进行治疗的慢性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12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2D-STI和RT-3DE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超声指标、左房应变及应变率和容积指数,分析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容积指数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左室快速充盈峰(e)、二尖瓣环组织的舒张早期波峰(e′)和e/e′均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左心室的射血分数(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左房纵向峰值应变(Ss)、舒张晚期峰值应变(Sa)、舒张早期峰值应变(Se)、左房纵向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均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LAVImin、LAVImax、LAd、Lx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不同严重程度慢性肾病患者的LAVImin、LAVImax、LAd、L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2D-STI和RT-3DE测量LAVImax、LAVImin、LAd、Lx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左心房容积及功能的预测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 左房最大容积指数 左房最小容积指数 左房前后径 左房长轴径 慢性肾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对慢性移植肾肾病大鼠移植肾TGF-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林敏娃 黄英伟 +3 位作者 史艳玲 曹慧霞 邹和群 吴碧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3期173-175,180,共4页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慢性移植肾病模型F344-Lewis大鼠移植肾功能、组织学和TGF-β_1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慢性移植肾病模型,随机分成氯沙坦组、单纯肾移植组。以切除单侧肾脏F344大鼠和Lewis大鼠为对照组。术后12周测定各组...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慢性移植肾病模型F344-Lewis大鼠移植肾功能、组织学和TGF-β_1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慢性移植肾病模型,随机分成氯沙坦组、单纯肾移植组。以切除单侧肾脏F344大鼠和Lewis大鼠为对照组。术后12周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尾动脉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行HE,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组织TGF-β_1的表达。【结果】单纯肾移植组在肾移植后12周出现蛋白尿增多,血肌酐、血压升高,移植肾组织单个核细胞浸润及TGF-β_1表达上调。氯沙坦组较单纯肾移植组蛋白尿减轻,血肌酐、血压降低,移植肾组织单个核细胞浸润减少,TGF-β_1表达下调。【结论】移植术后早期给予氯沙坦可减轻慢性移植肾肾病进展,下调TGF-β_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肾移植 慢性移植肾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MRI特点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耿 韩立新 +1 位作者 曹慧霞 王俊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2-684,共3页
目的探讨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A)的MRI表现特点,研究MRI对该类肿瘤的诊断要点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的MRI影像特点。结果肿瘤多位于额叶(50%),可呈多发病灶表现(1例);肿瘤多呈囊实性改... 目的探讨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A)的MRI表现特点,研究MRI对该类肿瘤的诊断要点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的MRI影像特点。结果肿瘤多位于额叶(50%),可呈多发病灶表现(1例);肿瘤多呈囊实性改变(83.33%),实性部分与灰质信号相比呈等T1、稍长T2信号,FLAIR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规则环形明显强化;主要累及皮层,相邻白质受累,病变大者占位效应重、水肿重,内有坏死或钙化,边界不清,周围组织受压明显,中线结构偏移,但病变很少向对侧大脑半球侵犯;多发病灶病例表现缺乏特异性。结论 MRI能清楚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和特点,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间变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临床及病理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晓东 王伟民 +5 位作者 张伟 王蔚 曹慧霞 张小鹏 林健 周永梅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07-20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4岁男性不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光镜下观察病理形态特征并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CT显示右侧颞叶脑实质占位。MRI显示右侧侧脑室囊实性占位。病理... 目的探讨不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4岁男性不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光镜下观察病理形态特征并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CT显示右侧颞叶脑实质占位。MRI显示右侧侧脑室囊实性占位。病理形态多样,部分区域分化差,细胞密度增加、核分裂3 ̄5个/10HPF,呈片状方式生长。免疫组化结果:角蛋白(CK)、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上皮膜抗原(EMA)弱阳性;S-1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等均为阴性。Ki-67阳性率局部>5%。结论病人年龄、肿瘤准确定位等临床资料对病理诊断较为重要;严格掌握肿瘤的诊断标准并辅以合理的免疫组化检查,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 病理 诊断 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叶脑炎的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4
12
作者 项薇 刘雁 +3 位作者 曹慧霞 罗高权 杨红军 邹海强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23-1125,共3页
目的探讨边缘叶脑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在边缘叶脑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边缘叶脑炎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行MR检查(包括T1WI、T2WI、FLAIR序列及增强扫描),5例行弥... 目的探讨边缘叶脑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在边缘叶脑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边缘叶脑炎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行MR检查(包括T1WI、T2WI、FLAIR序列及增强扫描),5例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3例行PET/CT检查,总结其MRI及PET/CT表现。结果 8例患者影像学病变主要累及海马、岛叶、杏仁核,7例累及双侧,1例累及单侧,2例累及丘脑等边缘系统外结构。MRI上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及FLAIR高信号影,DWI稍高信号影,FLAIR成像显示最清晰,增强扫描6例无强化,2例轻度强化。3例行PET/CT检查者可见病灶区高代谢,并发现肺部高代谢肿瘤病灶。结论 MR图像可直接显示边缘叶脑炎的脑结构损伤,结合特殊的病变部位以及MR信号的异常改变,可以对边缘叶脑炎进行诊断,以FLAIR序列的敏感性最高,DWI对诊断意义不大,增强扫描可协助排除脑转移瘤。PET/CT对副肿瘤性边缘叶肺炎患者病灶敏感,且可发现无症状肿瘤病灶,但需与发作期致痫灶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叶脑炎 磁共振成像 P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同种移植肾病大鼠早期MMP-9的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德安 邹和群 +3 位作者 曹慧霞 杨达胜 赵营 许慧琴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大鼠慢性同种移植肾病(CAN)早期发病中的表达。方法按照国际标准的慢性同种移植肾病模型要求,以雄性Fisher(F344,RT1V1)大鼠作供体,雄性Lewis(LEW,RT1)为受体进行左肾原位移植。移植后第12周行功能学...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大鼠慢性同种移植肾病(CAN)早期发病中的表达。方法按照国际标准的慢性同种移植肾病模型要求,以雄性Fisher(F344,RT1V1)大鼠作供体,雄性Lewis(LEW,RT1)为受体进行左肾原位移植。移植后第12周行功能学检查,按照Banff97工作分类标准进行组织学评价以及通过免疫组化检测MMP9和TGFβ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表现为移植肾肾小球不同程度的系膜增生和局灶节段性硬化,小管间质明显的单个核细胞浸润,局部小管萎缩,小动脉内膜轻度增厚和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并向内膜移行(P<0.01)。MMP-9在早期移植物内的表达增加,并与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相平行(r=0.77)。结论MMP-9作为一个重要因子参与CAN早期发病并在CAN单个核细胞浸润早期发病事件中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同种移植肾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研的理性认识——关于考研动机的调查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慧霞 杨春琳 李娜 《黑河学刊》 2013年第2期96-96,102,共2页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日趋增加,大学生由于诸多因素选择考研继续深造。通过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调查,对其中问题的分析及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助于大学生更加理性的看待考研,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做出合理的大学学业及人...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日趋增加,大学生由于诸多因素选择考研继续深造。通过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调查,对其中问题的分析及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助于大学生更加理性的看待考研,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做出合理的大学学业及人生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考研 动机 影响因素 理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痫性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29例影像学特征、手术疗效和中期随访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伟 王伟民 +7 位作者 张晓鹏 刘一兵 王国良 郭晓绯 曹慧霞 韩立新 王蔚 陈晓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130-2132,共3页
目的:探索致痫性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的影像学特征和手术疗效。方法:自2005年8月至2008年11月行手术切除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FCD患者29例,其中在全麻唤醒麻醉下手术12例,导航指引下手术5例,8例合并海马硬化者行前颞叶切除术。随访患... 目的:探索致痫性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的影像学特征和手术疗效。方法:自2005年8月至2008年11月行手术切除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FCD患者29例,其中在全麻唤醒麻醉下手术12例,导航指引下手术5例,8例合并海马硬化者行前颞叶切除术。随访患者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疗效。结果:术中病理检查显示FCD患者Ⅰa型2例,Ⅰb型3例,Ⅱa型11例,Ⅱb型13例。术后平均随访52个月,结果显示癫痫控制情况:Eagel分级Ⅰ级72.4%(21/29),EagelⅡ级20.7%(6/29),EagelⅢ级6.9%(2/29)。术后偏瘫3例,在3~6个月完全恢复2例,明显改善1例;轻度运动性失语1例,6周逐渐恢复。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磁共振检查是FCD术前诊断的有效手段。脑电监测下致痫性FCD的完全切除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磁共振 外科手术 正点子发射断层扫描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颞叶内侧癫痫伽玛刀治疗后放射性坏死的MRI诊断 被引量:2
16
作者 莫树群 韩立新 +2 位作者 曹慧霞 崔静 王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9期1268-1270,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颞叶内侧癫痫伽玛刀治疗后出现放射性坏死的磁共振表现。方法:搜集2002年~2009年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颞叶内侧癫痫后MRI复查出现放射性坏死患者共13例,评价其磁共振表现。结果:放射性坏死出现时间9~67个月,平均时间为2... 目的:探讨原发性颞叶内侧癫痫伽玛刀治疗后出现放射性坏死的磁共振表现。方法:搜集2002年~2009年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颞叶内侧癫痫后MRI复查出现放射性坏死患者共13例,评价其磁共振表现。结果:放射性坏死出现时间9~67个月,平均时间为26.2个月。放射性坏死的MRI表现:照射侧颞叶内部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静脉注射Gd-DTPA病灶中心不规则花环状强化,周围大片水肿,占位效应明显,强化灶大于照射野,治疗后病灶可缩小。结论:原发性颞叶内侧癫痫伽玛刀治疗后放射性坏死的出现时间及其磁共振表现具有特征性,磁共振检查有助于放射性坏死的早期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内侧癫痫 放射性坏死 伽玛刀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与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苗艳 阎磊 +2 位作者 曹慧霞 朱清 邵凤民 《新医学》 2011年第10期677-681,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与微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非尿毒症期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A组)与肾衰竭组(B组)各20例,另选择20例无糖尿病的非尿毒症期肾衰竭患者为C...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与微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非尿毒症期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A组)与肾衰竭组(B组)各20例,另选择20例无糖尿病的非尿毒症期肾衰竭患者为C组。对比观察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血常规、血生化、肾功能等指标及CRP、IL-6水平,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 h尿蛋白排泄量(UPER)、Ccr,测量及计算体质量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进行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并分别对B组患者的炎性因子CRP、IL-6与血红蛋白、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总胆固醇、UAER、Ccr的关系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者年龄较大,血压较高,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较低,红细胞较少,血尿素氮、血清肌酐明显升高,Ccr明显下降(P均<0.05)。B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明显低于C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C组患者(P均<0.05)。B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UAER、UPER、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A、C组(P均<0.05)。B组SGA分级重度营养不良及总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A、C组(P均<0.05)。B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Ccr与CRP呈负相关(P均<0.05),总胆固醇、UAER与IL-6呈正相关(P<0.05),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Ccr与IL-6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的总体状况差,高血压、高脂血症、肾性贫血、营养不良、微炎症状态等并发症均更为严重。其营养不良与微炎症状态呈正相关,微炎症可能是影响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衰竭 营养不良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硬化14例临床病理分型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蔚 陈晓东 +3 位作者 王伟 赖续文 陈敬文 曹慧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7-300,305,共5页
目的探讨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HS)的组织学特点、病理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因HS所致的慢性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观察其海马组织形态学,并对患者术后癫痫发作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患者年... 目的探讨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HS)的组织学特点、病理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因HS所致的慢性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观察其海马组织形态学,并对患者术后癫痫发作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患者年龄5~42岁(平均20岁),男性9例,女性5例,临床均以慢性颞叶癫痫为主要表现。MRI示12例病变累及单侧海马、2例双侧受累。组织学主要表现为海马CA1-CA4区选择性锥体神经元丢失及胶质细胞增生,同时伴齿状回颗粒细胞数量和分布的异常。根据神经元丢失区域及程度的不同,14例分为经典1a型4例(CA1区神经元严重丢失,除CA2区外其他各区中度丢失)和经典1b型8例(各区神经元均严重丢失),非典变异型2型(仅CA1区神经元严重丢失)和3型(神经元丢失以CA4区为主)各1例,1b型最为多见。免疫组化染色神经元核抗原NeuN可清晰显示海马各区神经元的分布及丢失情况。13例获随访,结果表明经典型患者预后好。结论 HS病理形态学改变简单,规范的取材及熟悉海马正常的组织学形态是HS正确诊断及分型的前提和基础,正确的诊断及分型可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硬化 癫痫 分型 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尤冠巧 曹慧霞 +2 位作者 陶琳 邵凤民 刘冰 《中外医疗》 2015年第7期32-33,共2页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在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1—12月肾脏内科住院治疗的76例确诊LN的患者,分别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CRP)、ESR、降钙素原、抗双链DNA抗体水平、抗核抗体、补体C3、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记录...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在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1—12月肾脏内科住院治疗的76例确诊LN的患者,分别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CRP)、ESR、降钙素原、抗双链DNA抗体水平、抗核抗体、补体C3、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记录患者各项临床资料,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变活动指数(SLEDAI)表示,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LN疾病静止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4.8±1.3)ng/m L与LN疾病活动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6.7±1.9)ng/m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P>0.01)。C-反应蛋白水平与降钙素原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63,P<0.01),与补体、抗ds DNA抗体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43,P>0.01;r=O.058,P>0.01)。结论 C-反应蛋白水平与LN患者的疾病活动状态无关,与LN患者合并感染性疾病有关,有助于鉴别LN患者疾病活动或是合并感染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C-反应蛋白 感染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测定及甲磺酸氨氯地平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苗艳 曹慧霞 +1 位作者 朱清 邵凤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92-93,共2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内皮功能变化及甲磺酸氨氯地平的保护作用。方法对56例DN患者(早期DN26例,临床DN30例)予常规治疗8周,在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后口服甲磺酸氨氯地平。观察给药前及给药后8、12周血浆内皮素(ET)-1及尿白蛋白排...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内皮功能变化及甲磺酸氨氯地平的保护作用。方法对56例DN患者(早期DN26例,临床DN30例)予常规治疗8周,在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后口服甲磺酸氨氯地平。观察给药前及给药后8、12周血浆内皮素(ET)-1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变化,分析两指标的关系。结果治疗前早期DN患者血浆ET-1、UAER均显著高于临床DN患者,两两比较P均<0.01;治疗8、12周后血浆ET-1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UAER略有下降(P>0.05);血浆ET-1与UAER水平呈正相关,P<0.05(r=0.62)。结论 DN患者存在明显内皮功能损害;甲磺酸氨氯地平有明显内皮保护作用,此可能为其降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氨氯地平 糖尿病肾病 血浆内皮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