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铜陵矿区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富集特性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曹德菊 王光宇 +2 位作者 汪琰 项剑 司友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79-1082,共4页
调查了安徽省铜陵宝山矿区自然植被,记录了11种植物,优势度较高种分别为鸭跖草、酸模、空心泡,并分析了以上3种优势植物和相关土壤中重金属Zn、Mn、Pb、Cd、Cr、Fe、Cu的含量,研究了优势植物体的重金属富集特性。结果表明,3种植物对重... 调查了安徽省铜陵宝山矿区自然植被,记录了11种植物,优势度较高种分别为鸭跖草、酸模、空心泡,并分析了以上3种优势植物和相关土壤中重金属Zn、Mn、Pb、Cd、Cr、Fe、Cu的含量,研究了优势植物体的重金属富集特性。结果表明,3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有较大差异,鸭跖草是Cu的超富集植物,空心泡和酸模属于Cu耐性植物。Pb在鸭跖草中含量较高,而酸模的地上/根比高达17.2,说明两者对Pb有富集能力。而空心泡中重金属含量较低,另鸭跖草对Zn、Cr,空心泡对Mn及3种优势植物对Cd都有富集趋势,但不是Fe的累集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度 重金属 超富集植物 鸭跖草 空心泡 酸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原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曹德菊 杨训 +6 位作者 张千 刘小红 梁越敢 王静 马友华 耿耿 彭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5-321,共7页
近年来,由重金属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其治理也成为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对污染环境重金属生物修复及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综述了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环境的原理,介绍了微生物通过对重金属的吸附、累积... 近年来,由重金属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其治理也成为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对污染环境重金属生物修复及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综述了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环境的原理,介绍了微生物通过对重金属的吸附、累积,通过代谢过程对重金属进行氧化、还原、甲基化等生物转化作用,以及通过固定、络合作用钝化重金属来修复环境重金属污染。另外,综述了生物沥滤、表面活性剂活化及VA(Vesicalar Arbuscular)菌根强化重金属的植物修复等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重金属 微生物 生物修复 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水体Pb,Cu,Fe污染的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25
3
作者 曹德菊 岳永德 +1 位作者 黄祥明 魏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9-512,共4页
对巢湖水相、沉积相和生物相中Pb,Cu,Fe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巢湖水体除少数样点Pb,Cu含量达Ⅲ~Ⅴ类水质标准外,其余水质较清洁;底泥Pb,Cu污染较严重,Fe均为自然背景值不存在污染.从水体生物鱼类的检测结果来看,Pb的... 对巢湖水相、沉积相和生物相中Pb,Cu,Fe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巢湖水体除少数样点Pb,Cu含量达Ⅲ~Ⅴ类水质标准外,其余水质较清洁;底泥Pb,Cu污染较严重,Fe均为自然背景值不存在污染.从水体生物鱼类的检测结果来看,Pb的累积倍数最大,变幅也大;Cu的累积倍数鱼类为10~40倍,而虾类达300倍以上;Fe的累积倍数较小,均在100倍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沉积物 环境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诱变活性污泥辅助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曹德菊 庞晓坤 +4 位作者 周诗华 段博 徐明照 陆翠珍 王尚飞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0-544,共5页
利用6 0 Coγ射线辐照处理活性污泥 ,分析测定了辐照处理前后活性污泥的性质参数、废水的氨氮、COD去除率 ,并研究了活性污泥总DNA含量变化 ,通过电泳检测DNA主带差异来比较生物群落的变化 ,并结合ERIC PCR群落指纹图谱监测分析了辐照... 利用6 0 Coγ射线辐照处理活性污泥 ,分析测定了辐照处理前后活性污泥的性质参数、废水的氨氮、COD去除率 ,并研究了活性污泥总DNA含量变化 ,通过电泳检测DNA主带差异来比较生物群落的变化 ,并结合ERIC PCR群落指纹图谱监测分析了辐照处理前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 .研究了不同辐照剂量 (5 0~ 3 0 0 0Gy)的6 0 Coγ射线辐照处理活性污泥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辐照后的活性污泥SV30 、SVI、MLSS、污泥增长率均低于对照 ,特别是污泥增长率 ,当辐照剂量为 5 0 0Gy以上时呈直线下降 ;辐照处理活性污泥的污水COD去除率也低于对照 ,氨氮去除率在低剂量 (5 0Gy、10 0Gy)时分别为 92 95 %和 94 11% ,处理效率优于对照 ,但随着剂量加大处理效果变差 ;活性污泥经一定的6 0 Coγ射线照射后生物相发生了变化 ,其总DNA的含量 ,电泳图谱与PCR结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当辐射剂量为 3 0 0 0Gy时对微生物杀伤较强 ,造成活性污泥基因组损害较大 ,其总DNA的PCR结果出现多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射线 活性污泥 微生物群落结构 生活污水 性质参数 COD去除率 总DNA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微生物对Cu Cd生物吸附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43
5
作者 曹德菊 程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1-474,共4页
利用常规微生物资源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酵母菌(Saccharomycessp.),对重金属离子Cu、Cd进行生物修复试验,研究了不同菌种对Cu、Cd离子的吸附特性和环境的pH值变化对生物修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常规微生物资源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酵母菌(Saccharomycessp.),对重金属离子Cu、Cd进行生物修复试验,研究了不同菌种对Cu、Cd离子的吸附特性和环境的pH值变化对生物修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环境中Cu、Cd较低(≤5mg·L-1)时,微生物修复性能良好,去除率可达25%~60%;而当Cu、Cd浓度较高时,修复性能下降,且不同菌体对Cu、Cd的修复上存在一定差异。对于Cu来说,3种微生物修复效果均较好,其修复性能顺序为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而对Cd的生物吸附,3种菌差异较大,大肠杆菌与枯草杆菌较好,酵母菌修复效果很差。环境pH值对3种微生物的生物吸附作用也产生一定影响,对Cd的影响表现为低pH值,降低其生物的吸附效应,高pH值有利于生物吸附,但pH值变化对Cu的微生物吸附影响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Cu CD 大肠杆菌 枯草杆菌 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枯草杆菌生物吸附去除水中Cd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曹德菊 谷小伟 庞晓坤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7-21,共5页
采用明胶、琼脂、海藻酸钠作为载体对枯草杆菌进行固定 ,通过对三种载体的包埋效果、传质性能及操作难易的比较来选择适宜的固定化载体 ,比较固定化微生物与游离微生物及固定化载体海藻酸钠处理含镉废水的效果 ,并研究温度、pH值等环境... 采用明胶、琼脂、海藻酸钠作为载体对枯草杆菌进行固定 ,通过对三种载体的包埋效果、传质性能及操作难易的比较来选择适宜的固定化载体 ,比较固定化微生物与游离微生物及固定化载体海藻酸钠处理含镉废水的效果 ,并研究温度、pH值等环境因子对固定化枯草杆菌处理含镉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海藻酸钠作为固定化载体其传质性能强、方法简便 ,机械强度好 ;固定化枯草杆菌对含镉废水去除效果明显高于游离枯草杆菌。且随着废水中Cd浓度的变化 ,固定化枯草杆菌处理效果存在差异 ,在Cd浓度为 1.0mg .L-1~ 2 0mg.L-1时 ,Cd的去除率在 2 4h呈现 3次曲线回归 ,而 4 8h以 4次多项式拟合 ;pH值对固定化枯草杆菌处理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在pH 5 .0~pH 7.0 ,随pH值升高去除效率下降 ,温度在 2 0℃~ 30℃ ,固定化枯草杆菌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枯草杆菌 生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S法间接测定植物果胶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曹德菊 黄祥明 刘小刚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02-203,共2页
利用果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成果胶酸 ,再与 Ca Cl2 生成果胶酸钙沉淀。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 ( AAS法 )测定果胶酸钙中 Ca的含量 ,乘以换算系数 1 2 .0 72 ,从而间接测定果胶含量 ,并与经典重量法比较 ,结果较理想。AAS法与重量法测定结果... 利用果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成果胶酸 ,再与 Ca Cl2 生成果胶酸钙沉淀。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 ( AAS法 )测定果胶酸钙中 Ca的含量 ,乘以换算系数 1 2 .0 72 ,从而间接测定果胶含量 ,并与经典重量法比较 ,结果较理想。AAS法与重量法测定结果比值为 94 .4 %~ 96.0 %,同时因 AAS法是以 Ca的含量换算其果胶含量 ,从而避免经典重量法因存在少量蛋白质、草酸 ,而产生的干扰 (使结果偏高 ) ,AAS法检出限可达 μg/g级低含量果胶的测定 ,比重量法更占优势 ,且方法准确 ,回收率 95%~ 1 1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 AAS 食品添加剂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镉及其复合污染对蚕豆根尖细胞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28
8
作者 曹德菊 汤斌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02-305,共4页
应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了Cd(1mgL- 1 ~ 2 5mgL- 1 )、Pb(1mgL- 1 ~ 2 5mgL- 1 )及其复合污染对根尖细胞的毒害作用 ,分析了重金属及复合重金属污染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和微核及染色体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 :Cd、Pb及其复合处理... 应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了Cd(1mgL- 1 ~ 2 5mgL- 1 )、Pb(1mgL- 1 ~ 2 5mgL- 1 )及其复合污染对根尖细胞的毒害作用 ,分析了重金属及复合重金属污染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和微核及染色体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 :Cd、Pb及其复合处理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及染色体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低浓度促进细胞分裂 ,高浓度则抑制细胞分裂 ;对染色体畸变的影响表现为 :当浓度为 1 .0mgL- 1 时Cd即产生显著效应 ,而Pb浓度达 1 0 .0mgL- 1 时 ,表现出稳定的 ,强度较大的诱变效应 ,且随浓度的增加毒害增强。Cd、Pb间存在交互作用 ,Cd达低浓度时与Pb的交互作用明显而高浓度则不明显 ,且Cd、Pb间存在部分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Pb Cd 有丝分裂指数 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毛藻对Cu、Fe、Zn的耐受与污染控制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曹德菊 李浩 叶碧碧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0年第8期728-730,共3页
研究刚毛藻对Cu、Fe、Zn的耐受情况。实验设计了3种重金属的浓度,分别为00、.5 mg/L1、.0 mg/L、2.5 mg/L、5.0 mg/L、7.5mg/L1、0 mg/L的培养液,培养期间观察记录刚毛藻的长势,测定藻类生物量及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研究藻体对模拟水中3... 研究刚毛藻对Cu、Fe、Zn的耐受情况。实验设计了3种重金属的浓度,分别为00、.5 mg/L1、.0 mg/L、2.5 mg/L、5.0 mg/L、7.5mg/L1、0 mg/L的培养液,培养期间观察记录刚毛藻的长势,测定藻类生物量及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研究藻体对模拟水中3种重金属的去除动态及实际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在低浓度(0.5—2.5 mg/L)时藻体长势较好;浓度达到5mg/L时开始出现毒害现象,表现为叶绿素a含量下降趋势;浓度达到7.5mg/L以上时藻体死亡。水体中有效Cu、Fe、Zn浓度较低时,藻体对3种重金属去除效果较好,较高浓度时由于毒害作用使其对3种重金属的去除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毛藻 Cu、Fe、Zn 去除 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对土壤中镉的耐受和积累效应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曹德菊 周世杯 项剑 《中国麻业》 2004年第6期272-274,共3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苎麻对镉的耐受性和积累现象。实验设计了镉浓度为0、5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200、1500mg·kg-1的Cd处理液,处理期间观察记录植株长势,后取样观察根系生长状况,分根、茎、叶...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苎麻对镉的耐受性和积累现象。实验设计了镉浓度为0、5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200、1500mg·kg-1的Cd处理液,处理期间观察记录植株长势,后取样观察根系生长状况,分根、茎、叶测定植株体内的镉浓度。结果表明:低浓度(50-200mg·kg-1)时植株长势较好;浓度达到300mg·kg-1时植株出现毒害现象,表现为茎近根部出现褐色,并伴有腐烂、空心;浓度达到1200mg·kg-1时植株死亡。镉在苎麻体内各器官的分布为根>茎>叶;土壤有效Cd浓度较低时,苎麻对Cd的累积效应较强,较高浓度即由于毒害作用使其对Cd的累积效应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株 长势 苎麻 土壤 浓度 空心 腐烂 体内 耐受性 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除草剂转基因红麻的分子验证 被引量:6
11
作者 曹德菊 程备久 +1 位作者 林毅 万平 《中国麻业》 2001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通过PCR分析及Southern杂交技术对抗除草剂转基因红麻进行分子水平上的验证 ,结果表明 :外源抗除草剂基因已整合入红麻基因组。
关键词 红麻 转基因 PCR分析 SOUTHERN杂交 外源抗除草剂基因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鸡蛋中营养元素的前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曹德菊 黄祥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22-624,共3页
本文分别采用0.1mol·L-1盐酸、6mol·L-1盐酸、pH7.01mol·L-1NH4Ac振荡提取及6mol·L-1盐酸煮沸法测定了鸡蛋中K、Na、Mg、Ca、Zn、Fe、Mn、Cu八种元素,并... 本文分别采用0.1mol·L-1盐酸、6mol·L-1盐酸、pH7.01mol·L-1NH4Ac振荡提取及6mol·L-1盐酸煮沸法测定了鸡蛋中K、Na、Mg、Ca、Zn、Fe、Mn、Cu八种元素,并与经典前处理方法即现在普遍采用的浓硝酸-高氯酸全消化法及干灰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大量元素K、Na、Mg几种提取方法与经典法接近,回收率达90%~115%;微量元素Zn、Mn、Fe也可分别用pH7.01mol·L-1NH4Ac,0.1mol·L-1盐酸、6mol·L-1盐酸振荡提取,回收率在100%~115%之间,Cu则可用6mol·L-1盐酸煮沸法测定,回收率较理想。而Ca这几种方法提取结果均不理想,主要因增感作用,造成结果偏高。经典干灰化结果偏低,灰化温度达450℃,即可造成多种元素损失,且繁琐费时。本文采用的几种提取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性、精度可达到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 营养元素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麻基因组提纯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曹德菊 程备久 +2 位作者 李培金 董琼珠 陆翠珍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2,共4页
本文在多种基因组提取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红麻基因组提取中的难点即富含酚类、萜类、单宁、果胶等物质。提出了利用1%抗坏血酸保护单宁、多酚类物质不被褐化,避免了其褐化产物与DNA形成不可逆的复合物,提高了DNA得率;并且,... 本文在多种基因组提取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红麻基因组提取中的难点即富含酚类、萜类、单宁、果胶等物质。提出了利用1%抗坏血酸保护单宁、多酚类物质不被褐化,避免了其褐化产物与DNA形成不可逆的复合物,提高了DNA得率;并且,提取缓冲液采用高pH条件下Na2CO3存在可加速果胶碱解,分离果胶等杂质,获得了高纯度基因组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基因组 DNA 提纯 高pH PCR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的微量元素肥料效应初探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德菊 王光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7年第2期177-178,共2页
分析磷、锰、锌、钼肥对棉花生育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沿江棉区施锰有望获得增产;锌、钼肥明显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特别是提高棉纤维强度;磷、钼交互作用在棉花生育过程中表现十分明显。
关键词 棉花 微量元素 肥料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高效降酚菌的质粒特性及柠檬酸细菌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德菊 王垚 +4 位作者 庞晓坤 王蕾 李拓 檀华蓉 徐明照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91-394,共4页
在焦化废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的降酚效果较好的菌株H,研究其质粒特性并提取其降解质粒将其转入柠檬酸细菌进行表达。结果表明H菌株具有质粒,且质粒片段较大最大的超过10 kb,最小的2 kb左右。通过SDS和原生质体再生法分别对H菌进行... 在焦化废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的降酚效果较好的菌株H,研究其质粒特性并提取其降解质粒将其转入柠檬酸细菌进行表达。结果表明H菌株具有质粒,且质粒片段较大最大的超过10 kb,最小的2 kb左右。通过SDS和原生质体再生法分别对H菌进行质粒消除,结果发现质粒去除的菌株降酚能力也随之消失。说明H菌株的质粒上有控制酚降解基因存在;提取H菌的质粒将其转入柠檬酸细菌进行表达,获得了转化子。转化子具有较好的降酚效果12 h可达77.34%,但转化子的降解速率较小。另证明了转化子内含有与H菌株相同特性的质粒得到具有降酚能力的柠檬酸细菌表达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降解菌 降酚基因 质粒 柠檬酸细菌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体内微量元素的变化动态 被引量:2
16
作者 曹德菊 罗孝荣 《中国油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6-38,共3页
在秦油2号和当地白菜型油菜品种花籽的根、茎、叶中.含硼量的高峰期出现在初薹期至盛蕾期,含铜的高峰出现在盛蕾期至初花期.秦油2号根、茎、叶中锌含量的高峰期是在初花期。
关键词 油菜 微量元素 变化动态 秦油2号 白菜型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汞对蚕豆根尖细胞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德菊 黄祥明 张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3期383-383,397,共2页
利用蚕豆根尖微核及染色体畸变技术研究了汞对植物遗传和变异的影响。试验设计了不同浓度的汞处理蚕豆根尖 ,分别统计其细胞有丝分裂情况及染色体行为。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汞处理对根尖细胞分裂、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利用蚕豆根尖微核及染色体畸变技术研究了汞对植物遗传和变异的影响。试验设计了不同浓度的汞处理蚕豆根尖 ,分别统计其细胞有丝分裂情况及染色体行为。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汞处理对根尖细胞分裂、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汞对细胞分裂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细胞分裂 ,高浓度抑制 ;对植物诱变性能表现为 ,较低浓度时对蚕豆根尖的毒害作用相对较弱 ,但随着浓度的增加诱变效应增强 ,毒性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染色体畸变 微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离子诱变高效降酚菌及其含酚废水模拟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德菊 庞晓坤 王垚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74-78,共5页
取降酚效果较好菌株E为诱变出发菌株,利用N+离子束诱变,获得若干突变菌株,计算诱变存活率和正突变率,利用正交实验对离子束诱变的优势菌KE2菌株进行了最适宜生长条件的优化,并进行实验室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诱变注入的较适宜剂量为18.4&#... 取降酚效果较好菌株E为诱变出发菌株,利用N+离子束诱变,获得若干突变菌株,计算诱变存活率和正突变率,利用正交实验对离子束诱变的优势菌KE2菌株进行了最适宜生长条件的优化,并进行实验室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诱变注入的较适宜剂量为18.4×1014N+/cm2。诱变菌株中降酚效果最好的诱变菌KE2的降酚率较出发菌E高,且在传代时性状稳定。经初步鉴定,出发菌株E和诱变降酚菌KE2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KE2降酚诱变菌的生长适宜参数为:葡萄糖浓度1 000 mg/L,pH值为7,温度30℃。实验室模拟实验显示,添加诱变菌株的一组降酚效果较好,在500 mg/L的酚浓度下,9 h降酚率可达到100%,1 000 mg/L的酚浓度下,加诱变菌组在12 h可完全降解,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酚废水 N+离子 诱变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固定化、改性及对生活污水的处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德菊 闻逸铮 +5 位作者 董蓓 刘磊 陈秋玉 郑国祥 雷鲜艳 孙翔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1-350,共10页
通过正交设计,以COD去除率为考核指标对固定化载体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与活性污泥的配比进行参数优化;使用硫酸钠、硝酸钠、磷酸钠为交联剂对固定化颗粒进行二次交联改性,研究其污水处理效果,探究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固定化... 通过正交设计,以COD去除率为考核指标对固定化载体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与活性污泥的配比进行参数优化;使用硫酸钠、硝酸钠、磷酸钠为交联剂对固定化颗粒进行二次交联改性,研究其污水处理效果,探究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固定化活性污泥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固定化活性污泥对生活污水中的COD、NH4+-N、TP处理效果优于普通活性污泥,且固定化活性污泥颗粒运行稳定,20 d仍有较好的污水处理效果;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固定化活性污泥的适宜固定化载体浓度及污泥配比为质量分数8%聚乙烯醇(PVA)、2%海藻酸钠(SA)、质量分数50%活性污泥(普通活性污泥与包埋剂质量比1∶1)。经过二次交联的固定化活性污泥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硫酸钠作为二次交联剂效果最好,污水中COD、NH4+-N和TP的去除率达93.5%、92.3%、78.0%;经固定化后活性污泥对温度和pH值的适应范围变宽,在温度低于4℃高于40℃、pH≤5和pH≥9仍然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去除效果均比普通活性污泥提高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活性污泥 固定化 正交设计 二次交联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煮法测定饲料添加剂中的微量元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德菊 王光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4年第1期93-95,共3页
本文采用6N盐酸煮沸法测定饲料添加剂中Cu、Zn、Fe、Mn,并与目前采用的浓HNO3—HCLO4全消化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试验表明,两种测定结果很接近;而且本法还具有操作简便、省时、节约试剂、减少污染、结果重现性... 本文采用6N盐酸煮沸法测定饲料添加剂中Cu、Zn、Fe、Mn,并与目前采用的浓HNO3—HCLO4全消化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试验表明,两种测定结果很接近;而且本法还具有操作简便、省时、节约试剂、减少污染、结果重现性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添加剂 微量元素 盐酸消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