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对入世挑战开发模块教材
1
作者 曹卫贤 张随榜 司传正 《农业职业教育》 2002年第6期32-33,共2页
1995年以来,我院先后执行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加强中国西北农业教育项目”(UVDP CPR/91/112项目)和比利时佛拉芒区海外合作发展与技术援助协会的职业技术教育援助项目(VVOB)。在项目执行中,有四名教师到... 1995年以来,我院先后执行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加强中国西北农业教育项目”(UVDP CPR/91/112项目)和比利时佛拉芒区海外合作发展与技术援助协会的职业技术教育援助项目(VVOB)。在项目执行中,有四名教师到国外培训进修,八十多名教师参加了由粮农组织专家主讲的国外教学法培训,两名比利时教师长期驻校并直接参与了学校的能力体系教学工作。1996年—2000年进行了园艺专业能力教育体系改革试点,积累了一定经验。1998年,农业部职教司、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下达了“98—02—09农业职业能力教育体系模块式教学方案开发研究”课题,为模块教材编写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奠定了组织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世 模块教材 农业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教学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小麦不同栽培条件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48
2
作者 高亚军 李云 +6 位作者 李生秀 强秦 曹卫贤 刘文国 张建昌 党占平 刘金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901-2910,共10页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2a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施氮量和小麦种植密度对旱地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小麦2a后0~200 cm土壤剖面中残留硝态氮58.6~283.9kg/hm2,数量可观,短期内在渭北旱塬深厚的土壤中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威胁...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2a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施氮量和小麦种植密度对旱地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小麦2a后0~200 cm土壤剖面中残留硝态氮58.6~283.9kg/hm2,数量可观,短期内在渭北旱塬深厚的土壤中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威胁,但夏季休闲期间容易下迁至作物无法吸收的土壤深度.与常规无覆盖模式相比,地膜覆盖和垄沟种植显著提高了作物对氮素的吸收,但同时也增加了土壤0~200 cm的硝态氮残留,这与地膜覆盖导致有机氮矿化增加有关;秸秆覆盖对作物氮素吸收和硝态氮残留均没有明显影响.施氮量低于120kg/hm2时,各种栽培模式土壤剖面残留硝态氮的分布差异较小,只有地膜覆盖和垄沟种植处理在土壤表层有少量硝态氮累积;施氮量为240 kg/hm2时,无覆盖和秸秆覆盖土壤60~120 cm深度都有明显累积峰,地膜覆盖和垄沟种植土壤残留硝态氮则在60 cm以上土层累积较多.小麦种植密度也影响了各种栽培模式土壤硝态氮及其分布特点.垄沟种植条件下,从土壤表层到200 cm的深层,垄上土壤残留硝态氮均显著高于沟内土壤;上层差异最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差异逐渐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这种差异显著增大;随小麦种植密度的增加则显著降低.随着施氮量增加,小麦吸氮量和土壤中残留硝态氮量均显著提高;施氮增加的残留硝态氮占施氮量的0.3%~44.6%.垄沟种植模式施氮增加的残留硝态氮最多,地膜覆盖处理次之,垄沟种植处理垄上土壤增加量远远高于沟内土壤.施氮量提高1倍,增加的残留硝态氮量平均提高了3倍多.提高小麦种植密度,施氮增加的残留硝态氮平均减小13.2 kg/hm2.由于种植密度增加显著提高了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因此硝态氮残留有降低的趋势.其中,秸秆覆盖模式80~140 cm土层降低显著;地膜覆盖条件下高密与低密残留硝态氮的差异主要在深层;垄沟模式中,低密度种植硝态氮残留量在整个土壤剖面都高于高密度处理;而无覆盖条件下,残留硝态氮则随种植密度的提高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垄沟种植 秸秆覆盖 施氮量 小麦种植密度 残留硝态氮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小麦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7
3
作者 强秦 曹卫贤 +6 位作者 刘文国 张建昌 党占平 刘金海 高亚军 翟丙年 李生秀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066-1071,共6页
在陕西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冬小麦不同栽培模式对旱地土壤水分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试验设栽培模式、施氮和密度等3种因子,栽培模式设露地栽培 常规 、秸秆覆盖 覆草 、地膜覆盖 平膜 、垄上覆膜沟中覆草垄沟种植 垄... 在陕西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冬小麦不同栽培模式对旱地土壤水分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试验设栽培模式、施氮和密度等3种因子,栽培模式设露地栽培 常规 、秸秆覆盖 覆草 、地膜覆盖 平膜 、垄上覆膜沟中覆草垄沟种植 垄沟 4种方式;施氮设不施氮、施120kg/hm2N和240kg/hm2N三个水平;密度设播量180kg/hm2和225kg/hm22个水平.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水分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平覆膜与垄沟种植均有良好的保墒和集水作用,平覆膜水分的生产效率比常规模式增加41.3%~52.4%;垄沟种植比常规模式增加38.8%~64.6%.覆草具有一定的保墒作用,在小麦生长前期及40cm以上的土层中效果明显,其水分生产效率高于常规种植的24.1%.氮肥对土壤贮水量具有极显著影响,但不同密度对土壤贮水量基本上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小麦栽培模式 土壤水分 水分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小麦不同栽培条件对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刘文国 张建昌 +4 位作者 曹卫贤 党占平 强秦 高亚军 李生秀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51,共5页
在陕西渭北旱原进行了连续3 a定点小麦田间试验,通过栽培模式,氮肥水平,种植密度的不同处理,对各年度播前、收获后2 m土层贮水量,生育期降水量,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 在陕西渭北旱原进行了连续3 a定点小麦田间试验,通过栽培模式,氮肥水平,种植密度的不同处理,对各年度播前、收获后2 m土层贮水量,生育期降水量,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地膜覆盖模式的生物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种植和秸秆覆盖模式,地膜覆盖能提高作物产量和降低土壤水分损耗,干旱地区降水量高的年份采用垄沟模式及秸秆覆盖模式对小麦产量产生负效应,秸秆覆盖模式的生物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种植;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不明显,但对生物产量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明显。施用氮肥极显著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增施氮肥提高了籽粒产量,但籽草比降低。干旱地区小麦生产中,以氮促水是解决干旱地区土壤水分紧缺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垄沟种植 秸秆覆盖 施氮量 小麦种植密度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旱地冬小麦不同覆盖模式增温效应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党占平 刘文国 +4 位作者 周济铭 强秦 曹卫贤 高亚军 李生秀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27,共4页
对不同覆盖模式旱地冬小麦土壤温度的分析表明,覆盖栽培对提高土壤温度具有明显的作用,平覆地膜穴播栽培和垄沟栽培能够有效地提高旱地冬小麦全生育期积温和越冬期前的土壤温度,表层土壤增温幅度最大,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增温幅度逐渐减少... 对不同覆盖模式旱地冬小麦土壤温度的分析表明,覆盖栽培对提高土壤温度具有明显的作用,平覆地膜穴播栽培和垄沟栽培能够有效地提高旱地冬小麦全生育期积温和越冬期前的土壤温度,表层土壤增温幅度最大,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增温幅度逐渐减少,中午(14:00时)增温幅度大于早(8:00时)、晚(18:00时),从而有利于形成壮苗和冬前有效分蘖。秸秆覆盖栽培在苗期和分蘖期虽有一定的增温效果,但越冬期后土壤温度明显降低,抑制了春季有效分蘖的形成和拔节孕穗期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覆盖模式 土壤温度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和播种方式对渭北旱地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金海 党占平 +1 位作者 曹卫贤 于爱萍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1-94,共4页
为了筛选适应旱地小麦的高产覆盖和播种方式,在渭北黄土高原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平膜穴播(S1)、秸秆覆盖条播(S2)、垄上覆膜穴播沟中覆草(S3)、垄上覆膜沟内条播覆草(S4)、露地条播(S5)五种处理方式对旱地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 为了筛选适应旱地小麦的高产覆盖和播种方式,在渭北黄土高原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平膜穴播(S1)、秸秆覆盖条播(S2)、垄上覆膜穴播沟中覆草(S3)、垄上覆膜沟内条播覆草(S4)、露地条播(S5)五种处理方式对旱地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1、S3和S4三种处理具有显著的保水与增产效果,S2的保水效果不明显,但也有一定的增产作用;S1、S3和S4的保墒作用主要在小麦生育前期:越冬期100cm内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明显高于对照(露地条播),返青期0~6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拔节期0~4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在小麦生育后期,S1、S2、S3和S4的保墒作用均不明显。S1、S2、S3和S4四种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高出对照(露地条播)56.8%、14.7%、43.5%和4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覆盖 籽粒产量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栽培模式下旱地小麦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文国 张建昌 +4 位作者 曹卫贤 党占平 强秦 高亚军 李生秀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2-116,共5页
旱地小麦采用不同栽培模式,通过对各生育阶段不同层次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垄沟栽培、平覆膜、覆草、常规4种模式处理,全生育期各层土壤水分均呈降低趋势,尤以0~80cm土层水分变化最为明显,降低幅度最大;4种栽... 旱地小麦采用不同栽培模式,通过对各生育阶段不同层次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垄沟栽培、平覆膜、覆草、常规4种模式处理,全生育期各层土壤水分均呈降低趋势,尤以0~80cm土层水分变化最为明显,降低幅度最大;4种栽培模式主要影响小麦生长前期0~80cm土层水分变化,其中垄沟栽培和覆草栽培贮水效果明显高于平覆膜和常规栽培;小麦生长后期各种栽培模式难以控制上层土壤水分的大量损失,而各种模式在全生育期均对120cm以下土层水分影响不明显。120cm以下土层水分贮量在生育后期明显高于上层土壤水分。因此,进一步研究如何控制小麦生长后期上层土壤水分损失和怎样利用深层土壤水分,在旱原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模式 小麦 土壤水分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强秦 刘玉凤 +1 位作者 曹卫贤 张建昌 《职教论坛》 2004年第10X期60-61,共2页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于改革传统教育思想,更新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实现无纸化备课,建设精品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等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就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实现教学过程的更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信息技术 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 多媒体课件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控制下渭北旱地小麦产量寻优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文国 张建昌 +4 位作者 曹卫贤 党占平 强秦 高亚军 李生秀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0-195,共6页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连续三年定点小麦田间试验,通过栽培模式、氮肥水平、种植密度三因素的不同处理,研究多因素小麦栽培优化组合。结果表明:采用垄沟、覆膜、秸杆疆盖栽培模式对小麦穗数不产生影响;施用氮肥能极显著地影响小麦穗...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连续三年定点小麦田间试验,通过栽培模式、氮肥水平、种植密度三因素的不同处理,研究多因素小麦栽培优化组合。结果表明:采用垄沟、覆膜、秸杆疆盖栽培模式对小麦穗数不产生影响;施用氮肥能极显著地影响小麦穗数,在施纯氮0~240kg/hm^2范围内,每增减纯氮1kg,增减穗数4288;增加播量,极明显地提高小麦穗数;不同的栽培模式、氮肥用量和小麦种植密度对小麦的穗粒数不产生影响;覆膜栽培与垄沟栽培之间千粒重差异显著,种植密度对小麦千粒重在不同的条件下影响明显,覆膜栽培条件下,高氮肥水平,低密度(播种量180kg/hm^2)的千粒重大于高密度(播种量225kg/hm^2),垄沟模式下,高氮水平(施纯氮240kg/hm^2)与中氨水平(施纯氮120kg/hm^2)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不施氮肥相比,千粒重明显提高,秸秆覆盖模式下,高密度(播种量225kg/hm^2)与不施氮、高氮水平组合的平均千粒重最低,两者差异不显著,但与其它各组合差异显著。正常降水年份,旱地小麦采用一定的农业栽培模式,能够显著影响小麦的产量,尤其是覆膜下,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降水量多的年份,采用垄沟模式及秸秆疆盖模式对小麦产量甚至产生负效应。施用氮肥对小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在施纯氮0~240kg/hm^2范围内,每增减纯氮1kg.增减籽粒产量5.7kg;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产量与生物产量的影响显著,秸秆覆盖栽培和常规栽培(对照)模式下籽粒产量差异显著,产量排列次序都为高密度(播种量225kg/hm^2)大于低密度(播种量180kg/hm^2),低氮和不施氮时,增加密度,可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垄沟种植 秸秆覆盖 施氮量 籽粒产量 生物学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无毒高脂膜防治桃小食心虫试验初报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随榜 曹卫贤 张红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03-105,共3页
在渭北旱原苹果园用无毒高脂膜喷洒地面,进行防治桃小食心虫试验。结果表明,喷洒高脂膜能改变害虫所处环境的小气候,破坏了害虫的正常生长发育规律,使之不能出土。防治效果与地面盖膜基本相近,虫果率比对照低32.0%,成本降低54.9%,且... 在渭北旱原苹果园用无毒高脂膜喷洒地面,进行防治桃小食心虫试验。结果表明,喷洒高脂膜能改变害虫所处环境的小气候,破坏了害虫的正常生长发育规律,使之不能出土。防治效果与地面盖膜基本相近,虫果率比对照低32.0%,成本降低54.9%,且无污染,对于生产绿色果品,提高果农经济效益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膜 防治 桃小食心虫 防治效果 苹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初报 被引量:4
11
作者 强秦 曹卫贤 +3 位作者 刘文国 张建昌 党占平 刘金海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4-17,共4页
通过渭北西部旱原小麦不同栽培模式、播量与施肥量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土壤水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平覆膜与垄上覆膜垄沟种植均有良好的保墒和集水作用;覆草具有一定的保墒作用,在小麦生长前期及4... 通过渭北西部旱原小麦不同栽培模式、播量与施肥量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土壤水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平覆膜与垄上覆膜垄沟种植均有良好的保墒和集水作用;覆草具有一定的保墒作用,在小麦生长前期及40cm以上的土层中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栽培 栽培模式 土壤 水分变化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旱地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与产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党占平 刘文国 +4 位作者 张建昌 强秦 曹卫贤 高亚军 李生秀 《陕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2期51-53,共3页
两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渭北旱地冬小麦产量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直线关系。不同土层含水量对作物不同时期生长影响不同,因而也对产量作用不同,越冬期各层土壤含水量对产量作用最大,其次播种期为耕层和返青期以后中层土壤含水量... 两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渭北旱地冬小麦产量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直线关系。不同土层含水量对作物不同时期生长影响不同,因而也对产量作用不同,越冬期各层土壤含水量对产量作用最大,其次播种期为耕层和返青期以后中层土壤含水量。旱地冬小麦不同时期对不同土壤层次土壤含水量敏感性不同,灌浆期对各层土壤水分最敏感,拔节孕穗期前对耕层土壤水分较敏感,拔节孕穗期以后对中层土壤水分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土壤水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复混肥料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6
13
作者 强秦 曹卫贤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0-43,共4页
世界化肥的生产和施用正朝着高浓度化、复合化和作物专用化方向发展。我国复混肥料的生产和应用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开展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复合化率,满足市场需要,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进一步规范市场,是我... 世界化肥的生产和施用正朝着高浓度化、复合化和作物专用化方向发展。我国复混肥料的生产和应用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开展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复合化率,满足市场需要,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进一步规范市场,是我国复混肥料今后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混肥料 中国 技术创新 市场需求 产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实现教学模式更新 被引量:2
14
作者 强秦 刘玉凤 +1 位作者 曹卫贤 张建昌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74-77,共4页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制成教学课件,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运用,实现教学过程更新等方面进行...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制成教学课件,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运用,实现教学过程更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 多媒体技术 教学课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小麦氮、磷肥适宜用量和配比的试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高社 曹卫贤 《陕西农业科学》 2004年第6期13-15,共3页
通过两年试验 ,初步总结出陕西渭北旱塬地区中等地力 3 0 0 kg/667m2以上小麦的适宜施肥量为 :N 1 1 .0 3 kg,P2 O53 .1 0 kg,N:P2 O5为 3 .5 6∶
关键词 适宜用量 旱地小麦 磷肥 旱塬地区 施肥量 试验 地力 P2O5 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灌区小麦田辅助能投入报酬递减问题的分析
16
作者 刘玉凤 曹卫贤 《陕西农业科学》 2006年第5期88-90,共3页
关中灌区小麦生产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在产量提高到7 000kg/hm2以后,继续增加辅助能的投入却出现了能量报酬递减的问题,为了分析辅助能报酬递减的原因,我们对关中灌区小麦田的辅助能投入及产出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对投能水平、结构... 关中灌区小麦生产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在产量提高到7 000kg/hm2以后,继续增加辅助能的投入却出现了能量报酬递减的问题,为了分析辅助能报酬递减的原因,我们对关中灌区小麦田的辅助能投入及产出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对投能水平、结构、能量效率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出合理的投能结构及科学的投能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灌区 小麦田 辅助能 报酬递减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栽培土壤连作障碍成因分析及其修复措施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娟丽 曹卫贤 贺立虎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9,共4页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走向设施栽培和集约化生产的新模式,栽培作物类型也从单一的蔬菜发展到花卉、水果和中草药等多种类型。由于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等连作障碍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走向设施栽培和集约化生产的新模式,栽培作物类型也从单一的蔬菜发展到花卉、水果和中草药等多种类型。由于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等连作障碍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主要从土传病害、自毒作用、养分不均、土壤退化、人为原因等方面对设施栽培土壤连作障碍产生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并从农技措施、合理施肥、科学灌溉、轮作换茬、嫁接栽培、土壤灭菌、生物修复7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修复措施,以期为农业生产中设施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栽培 连作障碍 成因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力教育体系中模块式教材的开发与编写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卫贤 司传正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2年第9期51-52,共2页
一、教材开发的背景 能力教育体系包括课程开发、模块教学、能力取得三项主要内容,还引进了"科学、技术、社会教育"(STS)的主要内涵.1989年由加拿大国际开发署(Canadia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简称CIDA)资助设立... 一、教材开发的背景 能力教育体系包括课程开发、模块教学、能力取得三项主要内容,还引进了"科学、技术、社会教育"(STS)的主要内涵.1989年由加拿大国际开发署(Canadia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简称CIDA)资助设立的中加高中后职业教育合作项目(Canada-Cahina Aollege Linkage Programme简称CCCLP)将CBE教育引入我国,1992年国家教委职教司决定在全国职业教育系统推广应用.但是,10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能力教育体系仍处于试点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教育体系 模块式教材 教材开发 教材编写 教师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塬晚播小麦覆盖地膜套种西瓜试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菊芳 曹卫贤 《陕西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2-24,共3页
研究表明,渭北旱塬秋豆茬晚插小麦覆盖地膜,套种西瓜,一膜两用,每亩增值100元以上,可较好地解决粮经争地矛盾。
关键词 小麦 西瓜 套作 旱塬 塑料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