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管癌组织紧密连结蛋白18、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和p5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曹光材 白江江 戴阿利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12-315,共4页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紧密连结蛋白18(claudin-18)、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spin)和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46例胆管癌和32例正常胆管组织claudin-18、maspin和p53蛋白的表达,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紧密连结蛋白18(claudin-18)、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spin)和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46例胆管癌和32例正常胆管组织claudin-18、maspin和p53蛋白的表达,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胆管癌组织claudin-18和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2.17%和56.52%,显著高于正常胆管组织(0.0%和0.0%,P<0.01);胆管癌组织maspin阳性率为86.96%,显著低于正常胆管组织(100.0%,P<0.01);胆管癌组织claudin-18、maspin和p5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2.83±0.52、2.45±1.24和1.73±1.26,均显著高于正常胆管组织(0.48±0.75、0.46±0.32和0.0±0.0,P<0.05);胆管癌组织maspin与p53表达呈负相关(r=-8.546,P=0.001)。结论胆管癌组织maspin、claudin-18和p53蛋白表达的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紧密连结蛋白18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P53 免疫组化 蛋白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替可胶囊联合实时虚拟导航系统引导射频消融治疗不可切除的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疗效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曹光材 白江江 +1 位作者 齐文海 申连东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75-579,共5页
目的探讨安替可胶囊联合实时虚拟导航系统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不可切除的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74例无法手术切除的直肠癌肝转移患者,37例在实时虚拟导航系统引导下行射频消融和FOLFOX6方案化... 目的探讨安替可胶囊联合实时虚拟导航系统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不可切除的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74例无法手术切除的直肠癌肝转移患者,37例在实时虚拟导航系统引导下行射频消融和FOLFOX6方案化疗,37例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安替可胶囊口服治疗。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近期疗效,观察两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和生存率。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7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P<0.05);两组1 a生存率分别为89.2%和83.8%,而观察组2 a生存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67.5%对54.1%,P<0.05);观察组中位PFS为12.4个月(95%可信区间为10.0~16.2),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0.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科手术不可切除的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实时虚拟导航系统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给予安替可胶囊口服,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转移癌 直肠癌 射频消融 实时虚拟导航系统 安替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直肠系膜切除在治疗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曹光材 戴阿利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年第4期221-221,共1页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在治疗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进...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在治疗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发生,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吻合15漏发生率和大便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术后随访6个月肿瘤未见远处转移或复发,依据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分期等采取相应的化疗获得理想效果。结论:超低位直肠癌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直肠系膜切除 超低位直肠癌 保肛术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套扎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伴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齐文海 申连东 +2 位作者 左春义 曹光材 宗新玲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7期549-551,共3页
探讨自动套扎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伴直肠黏膜内脱垂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取2013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Ⅲ~Ⅳ度混合痔伴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共19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5例,分别采用外剥内扎术与自动套扎术治疗,比较两组... 探讨自动套扎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伴直肠黏膜内脱垂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取2013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Ⅲ~Ⅳ度混合痔伴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共19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5例,分别采用外剥内扎术与自动套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水平,术后疼痛、出血、肛缘水肿、排尿困难评分及皮赘形成率等。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出血、肛缘水肿及排尿困难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皮赘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套扎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伴直肠黏膜内脱垂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创面愈合,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 自动套扎术 直肠黏膜内脱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手术保留自主神经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申连东 齐文海 +1 位作者 曹光材 宗新玲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8期639-641,67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手术保留自主神经(PANP)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保留PANP组和非保留PANP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尿...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手术保留自主神经(PANP)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保留PANP组和非保留PANP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性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保留PANP组患者术后B超下残余尿量较非保留PANP组患者少,恢复自主排尿时间较非保留PANP组短,IPSS评分较非保留PANP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PANP组的女性和男性患者性功能均较非保留PANP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生活质量得分无明显差异;手术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且非保留PANP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手术中保留PANP对患者的排尿功能和性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 自主神经 性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申连东 白江江 +2 位作者 曹光材 齐文海 左春义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0年第3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11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研究组进行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11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研究组进行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96.4%优于对照组67.9%(P<0.05),研究组并发症为12.5%、复发率为0.0%少于对照组39.3%、7.1%(P<0.05)。结论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取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效果显著,还能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 高位复杂性肛瘘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2
7
作者 白江江 宗新玲 +2 位作者 高维东 曹光材 霍爱鑫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67-70,共4页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是胃肠道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结直肠癌术后EPISBO的发病率为4%~15%。EPISBO发病机制复杂,纤溶系统平衡破坏、神经反射、炎症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其主要机制。EPISBO的治疗应尽可能采用保守治疗,术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是胃肠道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结直肠癌术后EPISBO的发病率为4%~15%。EPISBO发病机制复杂,纤溶系统平衡破坏、神经反射、炎症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其主要机制。EPISBO的治疗应尽可能采用保守治疗,术前完善肠道准备,术中减少肠道损伤及肠内容物外溢,减少腹腔污染的机会,术中适当应用防粘连剂,术后抑制炎症反应可预防EPISB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 创伤诊治中心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白江江 宗新玲 +2 位作者 高维东 曹光材 霍爱鑫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50-57,共8页
目的评价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CNKI、VIP、PubMed、CBM、Web of Science数据库系统检索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国际协作网评价员工作手册规... 目的评价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CNKI、VIP、PubMed、CBM、Web of Science数据库系统检索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国际协作网评价员工作手册规程,对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偏倚分析,运用RevMan 5.2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项随机对照试验,916例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在胃肠减压引流量[WMD=-403.30(95%CI:-532.99,-273.62)]、肛门恢复排气时间[SMD=-1.33(95%CI:-1.75,-0.91)]、住院时间[WMD=-4.19(95%CI:-5.79,-2.59)]有潜在的临床疗效,同时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P=0.050)。结论奥曲肽在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改变奥曲肽给药方式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肠梗阻 奥曲肽 手术后并发症 META分析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增强西妥昔单抗化疗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白江江 宗新玲 +2 位作者 高维东 曹光材 霍爱鑫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3期43-46,50,共5页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增强西妥昔单抗化疗敏感性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或相同浓度冬凌草甲素在不同时间处理SGC7901胃癌细胞株,通过MTT法检测其增殖水平。冬凌草甲素、西妥昔单抗、冬凌草甲素联合西妥昔...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增强西妥昔单抗化疗敏感性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或相同浓度冬凌草甲素在不同时间处理SGC7901胃癌细胞株,通过MTT法检测其增殖水平。冬凌草甲素、西妥昔单抗、冬凌草甲素联合西妥昔单抗与SGC7901胃癌细胞株共培养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激酶B(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磷酸化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Bcl-xL、Cyclin D1的转录水平。结果冬凌草甲素对SGC7901胃癌细胞株的增殖作用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浓度越高则增殖水平越低,相同浓度冬凌草甲素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SGC7901胃癌细胞株无药物干预时凋亡率为(2.90±0.90)%;西妥昔单抗作用细胞后,细胞凋亡率为(9.30±2.20)%;冬凌草甲素作用后细胞凋亡率为(18.20±4.20)%;冬凌草甲素联合西妥昔单抗处理组细胞凋亡率高达(57.10±8.70)%,显著高于单药组细胞凋亡率(P<0.05)。冬凌草甲素联合西妥昔单抗处理SGC7901胃癌细胞后,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pSTAT3)表达水平减少,与冬凌草甲素组、西妥昔单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cl-xL、Cyclin D1 mRNA转录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凌草甲素通过抑制EGFR/STAT3通路来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增强西妥昔单抗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冬凌草甲素 细胞增殖 西妥昔单抗 化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现状综述 被引量:5
10
作者 白江江 宗新玲 +2 位作者 高维东 曹光材 霍爱鑫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3期138-140,共3页
20世纪70年代,黎介寿院士发现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患者再次手术探查后易发生复杂肠外瘘。经过对此现象长期不懈的研究,黎介寿院士在1995年全国胃肠外科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概念,并于1997年发表了首篇关于EPISB... 20世纪70年代,黎介寿院士发现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患者再次手术探查后易发生复杂肠外瘘。经过对此现象长期不懈的研究,黎介寿院士在1995年全国胃肠外科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概念,并于1997年发表了首篇关于EPISBO发生、发展的论著[1]。EPISBO是腹部手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2]。Stewart等[3]报道90.00%的术后早期肠梗阻是EPISBO。吴咸中院士[4]报道EPISBO的发病率为0.06%~14.31%。夏建福等[5]报道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后EPISBO的发病率为5.30%。肖兴元等[6]回顾分析了512例结肠直肠癌手术,其中23例(4.49%)发生EPISBO。研究[7]报道EPISBO是结肠直肠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72%(20/2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癌 炎性肠梗阻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内科临床诊断及药物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戴阿利 曹光材 魏延莉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2年第4期379-380,共2页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临床分急性轻型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其中,轻型水肿型胰腺炎较常见;重症胰腺炎仅有少数病例,但病情严重,如不能及早诊断和治疗可危及生命。本文就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和药物...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临床分急性轻型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其中,轻型水肿型胰腺炎较常见;重症胰腺炎仅有少数病例,但病情严重,如不能及早诊断和治疗可危及生命。本文就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和药物治疗作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临床诊断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斑鳌胶囊联合FOLFOX6方案治疗老年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曹光材 白江江 +2 位作者 齐文海 申连东 李华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9期1759-1763,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斑鳌胶囊联合FOLFOX6方案治疗老年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接受治疗的老年结肠癌肝转移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FOLFOX6方案进行化疗:氟... 目的探讨复方斑鳌胶囊联合FOLFOX6方案治疗老年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接受治疗的老年结肠癌肝转移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FOLFOX6方案进行化疗:氟尿嘧啶注射液2 800 mg/m^2持续泵入46 h,第1天静脉滴注亚叶酸钙注射液4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注射用奥沙利铂85 mg/m^2,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复方斑鳌胶囊,3粒/次,2次/d。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免疫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6.7%、77.5%;治疗组的分别为46.9%、89.7%;两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9%、87.7%、6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65.3%、46.9%,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白细胞计数下降、周围神经病变和皮疹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斑鳌胶囊联合FOLFOX6方案治疗老年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斑鳌胶囊 FOLFOX6方案 氟尿嘧啶注射液 亚叶酸钙注射液 注射用奥沙利铂 老年结肠癌肝转移 免疫功能指标
原文传递
志苓胶囊联合丝裂霉素腹腔灌注对直肠癌合并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光材 白江江 +2 位作者 齐文海 申连东 高鑫原 《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692-697,共6页
[目的]探讨志苓胶囊联合丝裂霉素腹腔灌注对直肠癌合并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82例晚期直肠癌合并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丝裂霉素腹腔灌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目的]探讨志苓胶囊联合丝裂霉素腹腔灌注对直肠癌合并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82例晚期直肠癌合并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丝裂霉素腹腔灌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口服给予志苓胶囊治疗。治疗结束后对腹水控制疗效进行评价;分析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3周及第4周卡氏评分评;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恶心呕吐、腹痛、尿量减少、呼吸困难、腹胀等症状进行评价;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CD3^+、CD4^+、CD8^+及CD19^+等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胸腹腔积液中CYFRA21,NSE,CEA及LDH的含量。观察所有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P=0.043);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腹痛、尿量减少、呼吸困难及腹胀等评分分别为(1.11±0.19)分、(0.97±0.16)分、(0.87±0.15)分、(0.92±0.21)分及(1.13±0.2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CD3^+、CD4^+、CD8^+及CD1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胸腹腔积液中CYFRA21,NSE,CEA及LDH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志苓胶囊联合丝裂霉素腹腔灌注治疗晚期直肠癌合并恶性胸腹腔积液疗效确切,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苓胶囊 丝裂霉素 腹腔灌注 直肠癌 恶性胸腹腔积液
原文传递
结肠镜非透视下自扩张金属支架在处理梗阻性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闫飞虎 曹光材 +8 位作者 刘小双 王振 毛杰 赵晓光 徐晓东 王颢 王汉涛 傅传刚 于恩达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目的:比较肠镜非透视下金属支架置入序贯手术(SEMS组)与急诊手术(ES组)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解放军第四一三医院收治的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梗阻性结直肠... 目的:比较肠镜非透视下金属支架置入序贯手术(SEMS组)与急诊手术(ES组)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解放军第四一三医院收治的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SEMS组(27例)接受了金属支架置入序贯手术治疗,ES组(33例)接受了急诊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一期切除吻合率、肠造口率、腹腔镜手术率、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ICU转入率、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所有患者术前均由多学科团队讨论、制定治疗方案。结果 SEMS组患者一期切除吻合率92.6%(25/27),高于ES组的66.7%(2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SEMS组造口率7.4%(2/27),明显低于ES组的45.5%(1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EMS组的腹腔镜手术率14.8%(4/27),高于ES组的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SEMS组术后ICU转入率7.4%(2/27),低于ES组的33.0%(1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SEMS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17.52±4.00)枚],多于ES组[(13.73±6.12)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SEMS组患者手术时间(117.22±6.42)min,明显短于ES 组的(173.64±8.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EMS组患者中位住院时间9 d,明显短于ES组的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EMS组患者中位住院费用39183.33元,明显少于ES组的53675.5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EMS组术后30 d死亡率0%(0/27)、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7.4%(2/27),低于ES组的3.0%(1/33)、21.2%(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MS可有效解除结直肠癌合并的急性肠梗阻,将急诊手术转变为限期手术,为海上医疗后送或转诊提供条件、创造时间,获得更好的术后结果,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急诊外科 肠梗阻 结直肠癌
原文传递
TGF-β1磷酸化Smad4调控结直肠癌对奥沙利铂的反应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申连东 曹光材 +4 位作者 齐文海 左春义 白江江 胡海峰 董明清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37-443,共7页
[目的]探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通过靶向其下游基因SMAD家族成员4(Smad4),调节结直肠癌细胞对奥沙利铂敏感性的机制研究。[方法]根据结直肠患者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将其分为耐药组以及非耐药组,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TGF-β1的表... [目的]探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通过靶向其下游基因SMAD家族成员4(Smad4),调节结直肠癌细胞对奥沙利铂敏感性的机制研究。[方法]根据结直肠患者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将其分为耐药组以及非耐药组,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TGF-β1的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患者体内Smad4磷酸化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结直肠癌细胞中Smad4磷酸化水平的变化,采用CCK8检测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TGF-β1表达量高于正常组(P<0.001),耐药组患者血清中TGF-β1的表达量高于非耐药组(P<0.001)。癌组织中Smad4磷酸化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且耐药组患者癌组织Smad4磷酸化水平高于非耐药组(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耐药组血清中的TGF-β1表达水平与Smad4磷酸化程度呈正相关性。进一步证实TGF-β1刺激可增加结直肠癌细胞的耐药性;敲减Smad4后,结直肠癌细胞的耐药性下降。[结论]TGF-β1可通过靶向Smad4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对奥沙利铂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TGF-Β1 SMAD4 奥沙利铂 耐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