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现代社会主义:芬兰共产党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逻辑及实践指向
1
作者 曹以达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6-34,共9页
苏东剧变以来,资本主义经过不断演化呈现出全新发展态势,审视并把握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成为本世纪芬兰共产党的战略重点。芬兰共产党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及方法,持续开展批判和反对资本主义的具体实践。芬兰共产党意识到资本主义引... 苏东剧变以来,资本主义经过不断演化呈现出全新发展态势,审视并把握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成为本世纪芬兰共产党的战略重点。芬兰共产党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及方法,持续开展批判和反对资本主义的具体实践。芬兰共产党意识到资本主义引发的全球危机不断上演并加重,新帝国主义形态的塑造展现出资本主义国家愈加鲜明的霸权手段,资本主义与全球危机的现实张力注定其无法逆转的历史宿命。芬兰共产党提倡通过推动真实民主的实现和新型福利社会的构建,同时倡导左翼政党联合运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展,以迈向一个充满福祉的现代社会主义社会。芬兰共产党在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其理论建构与实践操作上存在着片面化与理想化倾向,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之路依然面临着多重现实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兰共产党 资本主义批判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志的三重叙事与实践反思 被引量:6
2
作者 李银兵 曹以达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9-146,共8页
叙事不仅是人们进行表述的一种形式,也是人们看待世界的一种特定方式。其主要关注表述在时间上的连贯性和空间中的交融性,因而能使世界变得有序和可以理解。作为"写文化"的民族志,随着其叙事背后的社会文化源泉的变更,其对叙... 叙事不仅是人们进行表述的一种形式,也是人们看待世界的一种特定方式。其主要关注表述在时间上的连贯性和空间中的交融性,因而能使世界变得有序和可以理解。作为"写文化"的民族志,随着其叙事背后的社会文化源泉的变更,其对叙述中的事实的认定和理解也随之出现差异。这不仅导致民族志书写中三种不同叙事主题和方法的产生与流变,也为人类学者以序列的方式反省经验并赋予其意义,把握和理解人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类学和民族志基础。同时,在叙事实践的背后,一种以反身性、科学性、关系性及生活性为主要特征的民族志叙事范式也呼之欲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叙事 时空观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节日文化创新的空间性探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银兵 曹以达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44-49,142,共7页
传统节日是特定时间与特定空间交融于一体的"本生态"民俗事象,也是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生活方式。但以往学界过多地强调节日的时间性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空间性在节日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空间性是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 传统节日是特定时间与特定空间交融于一体的"本生态"民俗事象,也是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生活方式。但以往学界过多地强调节日的时间性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空间性在节日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空间性是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结果 /具体化,又是手段/预先假定,即是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物质所指。因此,要充分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创新"何为"和"为何"等相关重要问题,则需回到节日文化创新的空间视域,关注节日文化创新的空间性。而传统节日文化创新的空间性,在节日文化创新的空间生产、空间矛盾及空间修复流变中,充分展示了节日文化创新的空间"辩证法",必将成为探析节日文化创新不可或缺的视角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 文化创新 空间性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与艺术:民族志书写的当代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银兵 曹以达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93-100,108,共9页
坚守民族志书写的科学性,是人类学知识论的内在诉求。而倡导民族志书写的艺术性,则是人类学实践观的外在条件。在古典民族志阶段,由于对"科学性"的过于强调,淡化了民族志外部的艺术性特征;而在后现代民族志时期,由于对"... 坚守民族志书写的科学性,是人类学知识论的内在诉求。而倡导民族志书写的艺术性,则是人类学实践观的外在条件。在古典民族志阶段,由于对"科学性"的过于强调,淡化了民族志外部的艺术性特征;而在后现代民族志时期,由于对"艺术性"的过于重视,则削弱了民族志内在的科学性本质。当前西方出现的民族志反思与批判热潮,是对民族志科学性和艺术性现时关系的最大表征。而诸多中国学者在民族志客观性和主观性问题上的各执一词、针锋相对,则是中国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的正面回应。因此,民族志要走向现代性,必须在这些争论与反思中继续前行,建构起以人类学"公众"为对象、关系主体为核心、实践指向为路径的民族志范式,才能实现民族志求真至善唯美的书写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科学性 艺术性 当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与建构:民族志书写的内在悖论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银兵 曹以达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民族志书写之所以在现代社会受到持续不断地批判与反思,是与其内部存在的诸多悖论有关。"零度"书写与"非零度"书写、"权宜"书写与"权威"书写、"变生为熟"与"变熟为生"以... 民族志书写之所以在现代社会受到持续不断地批判与反思,是与其内部存在的诸多悖论有关。"零度"书写与"非零度"书写、"权宜"书写与"权威"书写、"变生为熟"与"变熟为生"以及书写"神秘"与"神秘"书写等诸多矛盾,就是民族志书写场中矛盾复杂性的最好表征。因此,只有不断地对这些矛盾进行解构,探究出产生这些矛盾的逻辑和实践机理,才能为当代实践民族志书写范式的建构提供理论支撑和事实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书写 内在悖论 逻辑机理 实践民族志 书写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观论要 被引量:2
6
作者 曹以达 李银兵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5,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技创新观、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科技创新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技创新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科技发展现状和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围绕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技创新观、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科技创新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技创新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科技发展现状和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围绕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极具现实指导意义的新时代科技创新观。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观内涵丰富,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国际、安全、制度、价值、道路、战略、主体八个层面。通过这八个层面,习近平深刻阐述了科技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为新时代科技创新指明了实践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科技创新 理论基础 核心内容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志方法的现代性转换及其实践意蕴
7
作者 李银兵 曹以达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49-55,共7页
民族志方法在现代社会实现自觉转型,是以人类学发展和现代性诉求的内在耦合为前提的。这种耦合最根本地体现在民族志方法的价值理念建构上,完成了从一元到多元、理论到实践、西方中心到人性普同的转化,并通过民族志作者思想理念的深处... 民族志方法在现代社会实现自觉转型,是以人类学发展和现代性诉求的内在耦合为前提的。这种耦合最根本地体现在民族志方法的价值理念建构上,完成了从一元到多元、理论到实践、西方中心到人性普同的转化,并通过民族志作者思想理念的深处变革而延伸到田野调查和民族志书写实践领域,由此奠定了此后民族志书写的当代模型和价值风范。而民族志方法的现代性转换,不仅揭开了现代民族志发展的大幕,也使人类学学科焕发了新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方法 现代性 实践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双重境遇与现实要求 被引量:2
8
作者 曹以达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4-6,共3页
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多元社会思潮的侵蚀、互联网新兴媒介的压力这三重挑战。在厘清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双重境遇的基础上,新时代青年马... 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多元社会思潮的侵蚀、互联网新兴媒介的压力这三重挑战。在厘清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双重境遇的基础上,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要立足国内实际和国际大势,提高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遵循实现青年全面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双重境遇 现实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观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2
9
作者 曹以达 李丹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第1期14-17,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针对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公开场合发表了一系列具有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重要讲话,形成了理论完备、实践导向性强的传统文化观。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针对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公开场合发表了一系列具有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重要讲话,形成了理论完备、实践导向性强的传统文化观。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准确把握其内涵,对于科学认识传统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传统文化观 三个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以达 《社会科学前沿》 2018年第9期1612-1616,共5页
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在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面临的紧迫任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资源,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 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在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面临的紧迫任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资源,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制度文化阐析
11
作者 曹以达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8-63,79,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全过程,关乎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效,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走向。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是经济腾飞、人口增长、绿色发展之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拓新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全过程,关乎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效,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走向。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是经济腾飞、人口增长、绿色发展之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拓新之路。在中国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架构、执行、完善、创新等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的功效不可分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是中国现代化活力奔涌的重要源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俨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精神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 价值展现 世界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12
作者 曹以达 《社会科学前沿》 2018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前,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每年大量毕业生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境况。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不断研究和探讨大学生就业... 目前,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每年大量毕业生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境况。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不断研究和探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和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帮助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难 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学的批判
13
作者 曹以达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7-23,共7页
“真正的社会主义”作为19世纪40年代在德国影响广泛的一种小资产阶级反动思潮,文学是其传播学说的重要阵地。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学的虚幻手法、意识形态目的及其阶级本质的深刻批判,彻底肃清了德国文坛的毒瘤,... “真正的社会主义”作为19世纪40年代在德国影响广泛的一种小资产阶级反动思潮,文学是其传播学说的重要阵地。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学的虚幻手法、意识形态目的及其阶级本质的深刻批判,彻底肃清了德国文坛的毒瘤,成功破除了影响工人运动的一大思想阻碍,科学指明了文学与现实的互动关联,为最终夺取与“真正的社会主义”斗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学的批判,既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深层剖析,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核心要义的集中阐发,充分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真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学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思维方法探释
14
作者 刘洋 曹以达 《上海经济研究》 2024年第8期5-15,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分析和解决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方法论依托。在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从国家到社会纵深拓展的时代语境下,习近平总书记综合研判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极端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分析和解决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方法论依托。在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从国家到社会纵深拓展的时代语境下,习近平总书记综合研判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极端重要性,以历史思维为洞悉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演进规律提供经验指引;全面明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定位,以战略思维为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总体格局拓展宏阔视野;正确处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各项关系,以辩证思维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实践铺展锚定工作路向;着力丰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意蕴,以创新思维为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转化注入强劲动力;科学确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原则底线,以底线思维为化解新质生产力的风险挑战坚固安全防线。深刻把握这些思维方法,对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规律、时代特征和未来走向,深入推进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拓展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历史思维 战略思维 辩证思维 创新思维 底线思维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对文明对话交流的建构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以达 刘洋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75,109,共9页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是精准透视当今文明对话交流困境的理论之镜,马克思、恩格斯在阐发文明对话交流历史意义的同时,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的非正义性,指明文明对话交流的未来趋势。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对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当代建构,以尊...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是精准透视当今文明对话交流困境的理论之镜,马克思、恩格斯在阐发文明对话交流历史意义的同时,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的非正义性,指明文明对话交流的未来趋势。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对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当代建构,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奠定文明间平等对话的根本前提、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文明间共迎挑战的价值共识、以推动世界文明创新铸造文明间深度交融的实践动能,对破解文明间对话交流的时代困境作出了科学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对话交流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 人类文明新形态
原文传递
科学与艺术:民族志书写的当代性
16
作者 李银兵 曹以达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9年第5期132-133,共2页
民族志是科学性和艺术性交i融的产物,但古典民族志由于过分强调“科学性”而忽视了其“艺术性”功效,后现代民族志由于过分强调“艺术性”而影响了其“科学性”本质。那么,对于当代民族志书写来说,如何实现其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民族志是科学性和艺术性交i融的产物,但古典民族志由于过分强调“科学性”而忽视了其“艺术性”功效,后现代民族志由于过分强调“艺术性”而影响了其“科学性”本质。那么,对于当代民族志书写来说,如何实现其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就成为了学界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与艺术 民族志 过分强调 当代性 科学性和艺术性 有机统一
原文传递
科学与艺术:民族志书写的当代性
17
作者 李银兵 曹以达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9年第3期203-203,共1页
坚守民族志书写的科学性,是人类学知识论的内在诉求。而倡导民族志书写的艺术性,则是人类学实践观的夕卜在条件。在古典民族志阶段,由于对“科学性”的过于强调,淡化了民族志外部的艺术性特征;而在后现代民族志时期,由于对“艺术性”的... 坚守民族志书写的科学性,是人类学知识论的内在诉求。而倡导民族志书写的艺术性,则是人类学实践观的夕卜在条件。在古典民族志阶段,由于对“科学性”的过于强调,淡化了民族志外部的艺术性特征;而在后现代民族志时期,由于对“艺术性”的过于重视,则削弱了民族志内在的科学性本质。当前西方出现的民族志反思与批判热潮,是对民族志科学性和艺术性现时关系的最大表征。而诸多中国学者在民族志客观性和主观性问题上的各执一词、针锋相对,则是中国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的正面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科学与艺术 书写 当代性 反思与批判 科学性 艺术性 内在诉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