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体酮联合主动免疫治疗对复发流产相关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曹井贺 杨爱军 位玲霞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4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黄体酮联合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效果及对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收治的174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87例,... 目的探讨黄体酮联合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效果及对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收治的174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87例,试验组给予其丈夫的外周血淋巴细胞+黄体酮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黄体酮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12周),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4(IL-4)以及调节蛋白(RANTES)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79、0.284、0.984、0.909,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清IFN-γ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t=6.268,P<0.05),IL-8、IL-4、RANTES因子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336,6.137,4.210,均P<0.05);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试验组的封闭抗体(BA)阳转率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χ~2值分别为8.339、48.512,均P<0.05);试验组的妊娠成功率、活胎分娩率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7.540、4.535,均P<0.05)。结论黄体酮联合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效果显著,同时能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免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酮 主动免疫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入前向运动精子数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牛焕付 王雪楠 曹井贺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326-327,共2页
目的探讨注入前向运动精子数对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365个周期中注入前向运动精子数与临床妊娠率的相关性。结果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与注入前向运动精子数成正相关,尤其是注入精... 目的探讨注入前向运动精子数对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365个周期中注入前向运动精子数与临床妊娠率的相关性。结果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与注入前向运动精子数成正相关,尤其是注入精子数小于500万条与大于500万条时妊娠率差异显著(P<0.001),与患者年龄和不孕年限无关。结论注入前向运动精子数大于500万条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内人工授精 临床妊娠率 精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补救ICSI在男性不育患者IVF-ET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宝刚 王丽霞 +3 位作者 曹井贺 张宁 粱鲁南 杨爱军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escue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R-ICSI)在男性不育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plantation,IVF-ET)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 目的研究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escue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R-ICSI)在男性不育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plantation,IVF-ET)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就诊的89例不孕不育患者,根据受精方式不同分为男性不育IVF治疗组(A组)22例和男性不育ICSI治疗组(B组)22例,并将以上两组作为试验组,以完全女方因素引起的IVF治疗组(C组)45例作为对照组,将A组受精率小于30%的患者的卵细胞行早期补救ICSI。结果 A组的受精率(43.37%)明显低于C组(73.21%)和B组(6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经补救ICSI后A组受精率为63.36%,与B组和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优胚率(41.35%)、妊娠率(40.91%)与B组优胚率(50.74%)、妊娠率(45.45%)及C组的优胚率(58.11%)、妊娠率(48.8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受精率及优胚率与C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补救ICSI可以有效避免男性不育患者完全不受精或低受精率的情况,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体外受精 早期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孕患者血清和卵泡液中抗米勒管激素及白细胞介素6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春娜 谢琳 +4 位作者 魏泽锋 金真真 赵静 张宁 曹井贺 《中国医药》 2023年第7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孕患者血清和卵泡液中抗米勒管激素(AMH)及白细胞介素6(IL⁃6)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不孕女性患者。根据是否发生OHS... 目的探讨不孕患者血清和卵泡液中抗米勒管激素(AMH)及白细胞介素6(IL⁃6)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不孕女性患者。根据是否发生OHSS将患者分为OHSS组(43例)和非OHSS组(107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性激素、血清和卵泡液中AMH及IL⁃6水平,使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和卵泡液AMH、IL⁃6与OHSS的相关性。结果OHSS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非OHSS组(P<0.05),而黄体生成素水平明显低于非OHSS组(P<0.05);OHSS组患者血清和卵泡液中AMH、IL⁃6水平均显著高于非OHSS组[血清:(6.1±1.8)μg/L比(3.3±1.0)μg/L、(4.0±1.1)ng/L比(2.5±0.8)ng/L;卵泡液:(7.4±2.2)μg/L比(4.2±1.2)μg/L、(23.9±7.0)ng/L比(11.7±3.3)ng/L](均P<0.001)。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MH和卵泡液AMH、IL⁃6水平与OHSS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均P<0.05)。结论不孕患者血清AMH和卵泡液AMH、IL⁃6水平与OHSS发生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建议对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者予以密切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抗米勒管激素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液密度检测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牛焕付 王雪楠 +1 位作者 曹井贺 李晓云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48-148,共1页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 密度检测 精子密度 临床检验项目 男性生殖能力 计数板法 检测结果 血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F周期中MⅡ末期卵子形态与胚胎发育潜能的关系
6
作者 杨爱军 王钦 +3 位作者 王雪楠 牛焕付 曹井贺 陈晓丽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2年第6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IVF周期中MⅡ末期卵子形态与胚胎发育潜能的关系。方法:收集IVF周期中受精后5~6h脱颗粒细胞MⅡ末期卵子,依据透明带、卵泡浆及两极体形态在光镜下对排出两个极体的卵子进行形态评分分级(Ⅰ~Ⅲ级),统计不同分级组间的高评分... 目的:探讨IVF周期中MⅡ末期卵子形态与胚胎发育潜能的关系。方法:收集IVF周期中受精后5~6h脱颗粒细胞MⅡ末期卵子,依据透明带、卵泡浆及两极体形态在光镜下对排出两个极体的卵子进行形态评分分级(Ⅰ~Ⅲ级),统计不同分级组间的高评分原核形成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分析卵子形态与受精及胚胎发育潜能的关系。结果:形态评分较高的卵子与形态评分较低的卵子间受精率和卵裂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优质胚胎率显著增高(P<0.05);随着移植胚胎中由高形态评分卵子发育而来的胚胎数目增多,周期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IVF周期中,早期脱颗粒细胞后MⅡ末期卵子形态对受精率及卵裂率没有影响,但可预测早期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MⅡ末期 卵子形态 胚胎发育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行射精患者睾丸穿刺取精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2例报告
7
作者 姚红梅 孙秀芹 +2 位作者 牛焕付 王丽霞 曹井贺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45-346,共2页
关键词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逆行射精 睾丸穿刺 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辅助生育技术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男性性功能障碍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G/LH与获卵率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孔祥敏 杨爱军 +1 位作者 曹井贺 刘庄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4期7-10,22,共5页
目的探讨注射HCG次日,血清HCG/LH比值的高低对获卵率的影响,并确定合适的临床参数。方法通过对本中心194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超促排卵患者的数据分析,比较了HCG次日HCG/LH比值水平,并取比值1.0为界分为两组,分别比较两组获卵率和可利用... 目的探讨注射HCG次日,血清HCG/LH比值的高低对获卵率的影响,并确定合适的临床参数。方法通过对本中心194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超促排卵患者的数据分析,比较了HCG次日HCG/LH比值水平,并取比值1.0为界分为两组,分别比较两组获卵率和可利用胚胎率。结果通过对两组数据的分析,从总体的临床结局上看,两者无明显差异,但是从获得的卵子数上来讲,1组(HCG/LH≤1.0)获卵率要高于2组(HCG/LH>1.0)(84.49%vs71.35%),可利用胚胎率分别为84.00%和71.30%。两者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促排卵周期中,HCG/LH水平相对越低,也就是说,LH水平较高时,所获得的卵子数是较高的,这也完全符合临床,虽然我们的临床结局没有差异,但是相对来讲,获卵率的提高,对临床妊娠率也是一种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G LH 获卵率 临床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染色体多态性对精液质量、精子功能及IVF/ICSI-ET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曹井贺 董业浩 +3 位作者 孙宝刚 房姣 梁鲁南 刘贞辉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探讨Y染色体多态性对精液质量、精子功能、辅助生殖妊娠结局以及出生后代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因男方因素行IVF/ICSI-ET的207例Y染色体多态性患者(包括50例46,XY,Y≥18;51例46,... 目的探讨Y染色体多态性对精液质量、精子功能、辅助生殖妊娠结局以及出生后代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因男方因素行IVF/ICSI-ET的207例Y染色体多态性患者(包括50例46,XY,Y≥18;51例46,XY,Y≤21;36例46,X,Yqs;30例46,XYq-;40例,46,XYp+)作为实验组,染色体正常组135例男性纳入对照组。对比以上两组精子质量、精子功能指标(诸如顶体酶、精子顶体完整性、精子核蛋白组检测型、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等)以及妊娠结局和出生后代指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女方患者的平均年龄、不孕年限、窦卵泡数,女方基础FSH和LH,HCG日E_(2)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207例Y染色体多态性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精液质量、精子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IVF治疗周期组中,实验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小于对照组,生化妊娠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卵裂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SI治疗周期中,实验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早产率、出生体重、双胎妊娠率、男婴比例、出生缺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流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Y染色体多态性对男性生育以及ART妊娠结局的发育有一定影响。ICSI受精可以改善一部分患者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 男性 Y染色体多态性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一例Lamb-Shaffer综合征患者的SOX5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井贺 李建伟 +5 位作者 张玉芹 牛焕付 周永安 李哲 孙宝刚 李泽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8期765-767,共3页
目的对1例Lamb-Shaffer综合征患者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可能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对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应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WES结果显示患者SOX5基因存在c.1495delA(p.Thr499Glnfs*5)杂合变... 目的对1例Lamb-Shaffer综合征患者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可能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对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应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WES结果显示患者SOX5基因存在c.1495delA(p.Thr499Glnfs*5)杂合变异,父母均未携带此变异,为新发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该变异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S2+PM2)。结论SOX5基因c.1495delA(p.Thr499Glnfs*5)变异可能是该Lamb-Shaffer综合征患者的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b-Shaffer综合征 SOX5基因 智力缺陷 发育迟缓
原文传递
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液质量指标及辅助生殖妊娠结局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孙宝刚 管福来 +4 位作者 曹井贺 梁鲁南 董业浩 房姣 杨爱军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36-40,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液质量及其精子功能、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妊娠结局以及后代情况,探讨其对精液质量、精子功能、辅助生殖妊娠结局以及出生后代的影响。方法 132例特发性少、弱精子症... 目的通过分析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液质量及其精子功能、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妊娠结局以及后代情况,探讨其对精液质量、精子功能、辅助生殖妊娠结局以及出生后代的影响。方法 132例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作为实验组,50例正常生育男性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精子质量、精子功能指标以及妊娠结局和出生后代指标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男、女方患者的平均年龄、不育年限、窦卵泡数、女方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精液质量、顶体酶活性、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小于对照组,DNA碎片、核蛋白组型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IVF治疗者的受精率、着床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SI治疗者,两组患者的受精率、着床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对子代影响指标(诸如早产率、出生体质量、双胎妊娠率、男婴比例、出生缺陷率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VF/ICSI助孕的患者中,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可伴有精子受精能力降低。对于IVF治疗结局不良的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ICSI受精可能会改善其助孕治疗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精子症 弱精子症 精子注射 细胞质内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男性年龄对精子质量与精子染色体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宝刚 王丽霞 +3 位作者 曹井贺 张宁 粱鲁南 杨爱军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7期38-40,45,共4页
目的:探讨男性年龄对精子质量与精子染色体的影响。方法选择男性精液标本120例,按照男方年龄分为3组:<35岁组(n=42)、35岁~组(n=40)和≥40岁组(n=38)。对其进行精液分析以及精子DNA损伤检测,并应用18, X,Y号染色体探针通过... 目的:探讨男性年龄对精子质量与精子染色体的影响。方法选择男性精液标本120例,按照男方年龄分为3组:<35岁组(n=42)、35岁~组(n=40)和≥40岁组(n=38)。对其进行精液分析以及精子DNA损伤检测,并应用18, X,Y号染色体探针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35岁组、35岁~组和≥40岁组进行精子非整倍体检测。结果3组精液量[(5.25±2.05)mL vs(5.05±2.26)mL vs(5.09±3.67)mL]、精子浓度[(28.21±3.08)×106/mL vs(26.21±3.73)×106/mL vs(23.85±5.56)×106/mL ]和前向运动精子率[(30.05±9.34)% vs(28.30±8.04)% vs (26.30±5.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组与35岁~组的正常形态率[(7.20±2.30)% vs(6.56±3.20)%]和DNA碎片率[(14.69±3.69)% vs(16.12±4.52)%]以及精子非整倍体率[(2.71±0.56)% vs(3.45±0.65)%]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组的正常形态率(4.68±2.89)%低于<35岁组(7.20±2.30)%和35岁~组(6.56±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组的DNA碎片率(24.86±7.85)%、精子非整倍体率(6.56±0.70)%均高于<35岁组和35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年龄增加可能导致精子正常形态率降低,精子DNA损伤率和精子非整倍体率增加,在生育过程中,男性年龄应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因素 原位杂交 荧光 精子 染色体 DNA损伤
原文传递
男性解脲脲原体感染对精液质量、精子功能及辅助生殖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梁鲁南 孙宝刚 +2 位作者 曹井贺 董业浩 刘贞辉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37-41,46,共6页
目的研究分析男性解脲脲原体感染患者的精液质量、精子功能、辅助生殖妊娠结局以及后代情况,探讨男性解脲脲原体感染对精液质量、精子功能、辅助生殖妊娠结局以及出生后代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6年1月... 目的研究分析男性解脲脲原体感染患者的精液质量、精子功能、辅助生殖妊娠结局以及后代情况,探讨男性解脲脲原体感染对精液质量、精子功能、辅助生殖妊娠结局以及出生后代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不孕原因为输卵管因素行辅助生殖助孕的130例男性解脲脲原体阳性,女性阴性患者作为实验组,男女解脲脲原体阴性患者为205例纳入对照组。对比以上两组精子质量、精子功能指标(诸如顶体酶、精子顶体完整性、精子核蛋白组型、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等)以及妊娠结局和出生后代指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男、女方患者的平均年龄、不孕年限、窦卵泡数,女方基础FSH,女方基础LH,HCG日E2水平,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精液参数中,精液量、精液浓度、前向运动率、精子活动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正常形态率组高于实验组,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顶体酶活性、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DNA碎片、核蛋白组型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子代影响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早产率、出生体质量、双胎妊娠率、男婴比例、出生缺陷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流产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解脲脲原体感染对男性精液质量、精子功能有一定的影响,而对辅助生殖妊娠结局及出生后代可能无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支原体感染 脲原体属感染 辅助生殖技术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宁泌泰胶囊对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UPOINT(S)分型系统中各表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业浩 孙宝刚 +2 位作者 曹井贺 刘贞辉 戴继灿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73-79,共7页
目的应用慢性前列腺炎临床分型系统(UPOINT(S))观察宁泌泰胶囊对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各表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UPOINT(S)系统诊断标准,对44例CP/CPPS患者进行临床表型分类,采用口服宁泌泰胶囊连续治疗8周,... 目的应用慢性前列腺炎临床分型系统(UPOINT(S))观察宁泌泰胶囊对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各表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UPOINT(S)系统诊断标准,对44例CP/CPPS患者进行临床表型分类,采用口服宁泌泰胶囊连续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8周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分析比较宁泌泰胶囊对具有不同表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44例CP/CPPS患者根据UPOINT(S)系统分型,所有患者至少具有2种临床表型,其中,93.18%的患者同时具有3种及以上表型。患者经宁泌泰胶囊治疗4周后,NIH-CPSI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总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总分由23.51±6.36降至19.58±8.02;治疗8周后评分持续下降,总分降至17.47±9.05。进一步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具有U、P、O、N、T或S表型的患者治疗4周和治疗8周时,NIH-CPSI总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此外,经宁泌泰胶囊治疗8周,O型患者前列腺按摩液(EPS)白细胞阳性率和卵磷脂小体异常率分别由58.62%和89.66%降至35.29%和70.59%。结论宁泌泰胶囊在治疗4周内即可显著改善CP/CPPS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对UPOINT(S)表型分类系统中的U、P、O、N、T和S 6种表型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治疗8周疗效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泌泰胶囊 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 UPOINT(S)分型系统
原文传递
大(小)Y染色体患者AZF微缺失分析与临床疾病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孙宝刚 粱鲁南 +1 位作者 房姣 曹井贺 《临床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大(小)Y染色体患者AZF微缺失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技术以及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患者AZF微缺失6个序列标签位点进行检测。结果本实验对象为大小Y染色体患者共78例,其中38例大... 目的观察大(小)Y染色体患者AZF微缺失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技术以及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患者AZF微缺失6个序列标签位点进行检测。结果本实验对象为大小Y染色体患者共78例,其中38例大Y染色体核型患者中男性不育21例,妻子有不良孕产史10例,有其他不良孕产史7例(包括出生缺陷、死胎、早产等),均未发现AZF微缺失;在40例小Y染色体核型患者中男性不育28例,妻子有不良孕产史12例,发现AZF微缺失3例。结论大(小)Y染色体患者显示出一定的临床效应,大Y染色体引起的不育可能与AZF缺失无关,小Y染色体的男性则有发生AZF微缺失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 大(小)Y染色体 临床效应 AZF微缺失 男性不育
原文传递
严重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患者染色体核型与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宝刚 梁鲁南 +4 位作者 曹井贺 房姣 王雪楠 牛焕付 杨爱军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睾丸体积与Y染色体微缺失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细胞遗传学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83例特发性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以及AZF区域微缺失进行分析,并应用睾丸... 目的探讨严重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睾丸体积与Y染色体微缺失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细胞遗传学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83例特发性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以及AZF区域微缺失进行分析,并应用睾丸模型测量患者的双侧睾丸体积。结果183例不育患者中检测出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17例,异常率为9.3%。其中105例无精子症和78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分别检测出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12例和5例,分别占11.4%和6.4%。53例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检测出Y染色体微缺失3例,2例患者核型为46, XY,Y≤21者,其对应的缺失类型为AZFb和AZFc,另1例核型为46, XYY,其对应的缺失类型为AZFb。严重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的睾丸体积与未发生缺失的睾丸体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染色体异常和无精子基因微缺失均是导致无精子症、少精子症的主要因素,AZF缺失未影响到睾丸体积改变。对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应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以便明确不育患者的真正病因,从而避免无效或不必要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 少精子症 染色体畸变
原文传递
Y染色体微缺失对IVF/ICSI-ET妊娠结局及后代出生缺陷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丽霞 孙宝刚 +4 位作者 房姣 曹井贺 粱鲁南 张宁 杨爱军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4-17,27,共5页
目的 通过分析少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的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及其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ET)妊娠结局以及后代情况,探讨AZF微缺失对辅助生殖妊娠结局以及出生后代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中488例少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 目的 通过分析少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的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及其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ET)妊娠结局以及后代情况,探讨AZF微缺失对辅助生殖妊娠结局以及出生后代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中488例少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将缺失携带者作为A组,将非携带患者作为B组.有正常生育能力,并有自然生育史的125例男性纳入对照组(C组).对比A组、B组以及C组的妊娠结局和出生后代指标差异.结果 实验组中488例少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Y染色体微缺失者共56例,均为AZFc微缺失,其中14例(25%)表现为少精子症,42例(75%)表现为严重少精子症.A组、B组和C组妊娠结局以及对子代影响的指标,3组间两两比较后均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对IVF/ICSI-ET治疗周期形成的妊娠结局以及出生后代无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微缺失 男性不育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Y染色体异常与反复流产关系的初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宝刚 曹井贺 +4 位作者 梁鲁南 房姣 杨爱军 王雪楠 牛焕付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Y染色体异常与反复流产的关系.方法利用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多重PCR检测对109例妻子不明原因流产男性患者进行检测.结果109例反复流产夫妇中Y染色体异常28例.Y染色体结构异常18例,数目异常2例,多态性变异8例.未发现存在Y染色体... 目的探讨Y染色体异常与反复流产的关系.方法利用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多重PCR检测对109例妻子不明原因流产男性患者进行检测.结果109例反复流产夫妇中Y染色体异常28例.Y染色体结构异常18例,数目异常2例,多态性变异8例.未发现存在Y染色体缺失的病例.结论 Y染色体核型异常是导致女方反复流产的原因之一、未发现AZF缺失类型与其妻反复流产之间存在特异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因子 流产 自然 Y染色体
原文传递
男性不育患者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和白细胞定量与精液质量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雪楠 牛焕付 曹井贺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9期665-668,共4页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浆中弹性蛋白酶水平和白细胞定量及其与精液质量的关系。方法对137例男性不育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采用过氧化物酶染色法对精液白细胞进行定量检测,采用清华同方CASAS-QH-Ⅲ...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浆中弹性蛋白酶水平和白细胞定量及其与精液质量的关系。方法对137例男性不育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采用过氧化物酶染色法对精液白细胞进行定量检测,采用清华同方CASAS-QH-Ⅲ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仪进行精液质量分析。结果 137例男性不育患者中64例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异常,精液pH、精子密度、a级精子百分率、精子活力与73例弹性蛋白酶水平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异常的生殖道隐匿性炎症组43例,与确证炎症组21例患者的精液pH、b级精子百分率、精子活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与白细胞定量呈正相关(r=0.561,P=0);137例不育患者精液白细胞含量正常(<1×106/ml)97例,异常(≥1×106/ml)40例,两组患者精液pH、a级精子百分率和精子活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浆弹性蛋白酶及白细胞含量与精液质量密切相关,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及白细胞含量监测可为无症状性生殖道炎症导致的不育提供重要的病因学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蛋白酶 白细胞定量 男性不育 精液质量
原文传递
局部振动对雄性兔生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祝海洲 曹井贺 +2 位作者 牛焕付 梁鲁南 杨洪峰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2-45,共4页
目的通过对雄性新西兰兔精液中精子质量及受精能力的检测,观察睾丸大体形态及精子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局部振动对雄性兔的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组(接振强度为3.02m/s^2)、B组(接振强度为6.13m/s^2)、C组(接振强... 目的通过对雄性新西兰兔精液中精子质量及受精能力的检测,观察睾丸大体形态及精子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局部振动对雄性兔的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组(接振强度为3.02m/s^2)、B组(接振强度为6.13m/s^2)、C组(接振强度为12.26m/s^2)和1个对照组。于接振后30d测定精浆中精子的密度、活动力、活动率、畸形率,通过去透明带仓鼠卵-精子穿透试验和精子低渗膨胀试验评价精子的受精能力,光镜下观察睾丸组织学变化,电镜下观察睾丸精子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接振试验后与对照组相比较,A、B、C 3个试验组新西兰兔精液精子活动率、活动力明显降低(P<0.01);精子的畸形率明显升高(P<0.05)。精子的受精率及尾部肿胀的精子比率明显降低(P<0.05)。睾丸生精细胞数量减少,精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破坏、裂解、坏死。结论后肢接振试验可降低精子的活动力、活动率及卵子受精率及低渗肿胀率,增加精子的畸形率,睾丸组织中生精细胞减少,精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破坏、裂解、坏死,从而抑制精子的成熟,影响生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精细胞/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