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4
1
作者 范海涛 苏秀云 +5 位作者 刘蜀彬 李鼎锋 曹云岑 张斌 江宁 周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8期9423-9426,共4页
背景:个性化、精确化、微创化与远程化一直是外科医生所追求的目标,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成为一种可能。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下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背景:个性化、精确化、微创化与远程化一直是外科医生所追求的目标,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成为一种可能。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下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6-01/2008-01在解放军第三○七医院骨科完成。参试者: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例,男3例,女8例。骨折椎体共14个,其中T111个,T123个,L16个,L24个。方法:基于患者CT影像数据使用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软件Mimics确定手术计划,在C型臂引导下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主要观察指标:记录手术时间;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进行疼痛程度评估;同时观察椎体高度变化,骨水泥的渗漏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手术时间23~52min,每个椎体平均所需时间23min。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目测类比评分由术前平均8.2分降低为术后的2.9分。与术前相比椎体高度恢复到正常的65%~80%。4椎体侧方软组织下有少量骨水泥渗漏,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计算机辅助术前手术计划进行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时间较短,治疗效果好,手术并发症发生较少,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 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钽棒植入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生存率分析和预后因素评估 被引量:17
2
作者 汪亮 刘耀升 +4 位作者 刘蜀彬 王磊 曹云岑 苏秀云 周诗国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5期396-402,共7页
背景:多孔钽棒植入已成为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ANFH)保存关节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术后临床疗效仍存在较大争议,同时一些相关因素也会影响术后疗效。目的:探讨多孔钽棒植入治疗早中期ANFH的中期生存数据,并确定转归至全髋关节置换术(... 背景:多孔钽棒植入已成为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ANFH)保存关节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术后临床疗效仍存在较大争议,同时一些相关因素也会影响术后疗效。目的:探讨多孔钽棒植入治疗早中期ANFH的中期生存数据,并确定转归至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将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进行的前瞻性、连续性接受钽棒植入治疗的SteinbergⅠ、Ⅱ期ANFH患者42例(52髋)作为多孔钽棒组;将2007年4月至2009年3月进行的回顾性、连续性髓芯减压打压植入人工骨填充颗粒的SteinbergⅠ、Ⅱ期ANFH患者36例(49髋)作为复合人工骨材料组。记录人口统计学和基线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病因、单双侧发病、相关慢性系统性疾病、Steinberg分期、术前Harris评分、伴有股骨头骨髓水肿和骨坏死病灶大小等。记录术中失血量、输血情况,记录术后住院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和累计生存率。结果:术前两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孔钽棒组患者平均随访(48.2±4.5)个月(38-62个月),复合人工骨材料组患者平均随访(71.6±5.1)个月(67-85个月)。末次随访时,多孔钽棒组Harris评分为(84.18±2.35)分,复合人工骨材料组Harris评分为(76.34±2.67)分,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多孔钽棒组提高(26.2±2.5)分,复合人工骨材料组提高(17.3±3.6)分,与复合人工骨材料组比较,多孔钽棒组提高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2,P=0.0426)。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显示,随访62个月时,多孔钽棒组髋关节累计生存率为74.1%±9.5%,显著高于复合人工骨材料组髋关节的49.9%±10.8%(χ^2=3.912,P=0.048)。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股骨头骨髓水肿(RR=7.090,P=0.003)、皮质激素使用(RR=3.599,P=0.007)、多孔钽棒植入(RR=0.306,P=0.012)为ANFH转归至THA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髓芯减压结合多孔钽棒植入治疗SteinbergⅠ、Ⅱ期ANFH可显著缓解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和提高髋关节生存率。对于未使用皮质激素,尤其是未伴有股骨头骨髓水肿的早中期ANFH,髓芯减压结合多孔钽棒植入可使髋关节获得更高的生存率,并能延迟或阻止THA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头坏死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脊柱转移瘤术后转归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蒋伟刚 刘耀升 +4 位作者 刘蜀彬 周诗国 雷明星 范海涛 曹云岑 《脊柱外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功能转归及影响术后生存期的预后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5月于解放军第307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5例乳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为脊髓压迫(SCC)组(29例)和无脊髓压迫(NS... 目的探讨乳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功能转归及影响术后生存期的预后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5月于解放军第307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5例乳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为脊髓压迫(SCC)组(29例)和无脊髓压迫(NSCC)组(36例)。评价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体力状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改善情况,探讨手术方式、系统内科治疗、患椎辅助放疗、术前内脏转移、术后运动功能状态(Frankel分级)、术前体力状态(ECOG评分)和受累椎体数目对术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SCC组患者VAS评分由术前(5.7±1.4)分降至术后(2.0±0.9)分,NSCC组患者VAS评分由术前(6.2±1.5)分降至术后(2.1±1.2)分;各组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组15例(52%)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获得改善,14例(48%)维持不变;术前无行走能力的18例患者中11例(61%)术后重新获得行走能力。多变量Cox分析显示系统内科治疗、术前内脏转移、术前体力状态对患者术后生存期有显著影响。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以快速有效减轻患椎疼痛,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可以有效改善或延缓SCC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此外,系统内科治疗、术前内脏转移和术前体力状态是预测乳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生存期的重要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预后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化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平 李鼎锋 +7 位作者 刘蜀彬 张斌 范海涛 王磊 崔秋 周举 刘铖 曹云岑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8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观察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44例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采用皮下埋植式动脉介入化疗系统,用阿霉素和顺铂联合咖啡因、去甲斑蝥素治疗,治疗后随访32个月。结果本组病变影像改变PR18例(56.3%)。化疗后... 目的观察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44例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采用皮下埋植式动脉介入化疗系统,用阿霉素和顺铂联合咖啡因、去甲斑蝥素治疗,治疗后随访32个月。结果本组病变影像改变PR18例(56.3%)。化疗后手术病理中重度以上化疗反应30例(71.4%)。平均随访32个月,术后无肿瘤局部复发。肺转移3例,2例死亡。结论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治疗可以选择动脉灌注化疗,以化疗后手术切除的肿瘤病理改变作为重要的预后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植式动脉介入化疗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咖啡因 去甲斑蝥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皮下埋植式动脉化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范海涛 李鼎锋 +7 位作者 刘蜀彬 王磊 崔秋 张平 周举 刘铖 姜维浩 曹云岑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8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外周性原始性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皮下埋植式动脉化疗的疗效。方法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8例,男6例,女2例;中位年龄12.4岁。经皮下埋植式给药装置行阿霉素、顺铂联合咖啡因导向性灌注3~4次,化疗后进行手术或放射综合治疗... 目的观察外周性原始性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皮下埋植式动脉化疗的疗效。方法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8例,男6例,女2例;中位年龄12.4岁。经皮下埋植式给药装置行阿霉素、顺铂联合咖啡因导向性灌注3~4次,化疗后进行手术或放射综合治疗。结果化疗后疼痛完全缓解;肿瘤病灶CR3例,PR5例,有效率100%。平均生存28.4个月,生存率37.5%。结论pPNET是一种极度恶性的小圆细胞肿瘤,皮下埋植式动脉化疗是一种有效的化疗方法,但还要辅以手术和放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介入化疗 咖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窝肿瘤误诊深静脉血栓3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范海涛 李鼎锋 +7 位作者 刘蜀彬 王磊 崔秋 张平 周举 刘铖 姜维浩 曹云岑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8期6817-6819,共3页
目的:探讨髂窝肿瘤误诊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报道3例髂窝肿瘤误诊深静脉血栓,1例神经纤维瘤行肿瘤完整切除,1例黏液性脂肪肉瘤和1例中分化鳞癌先行动脉插管介入化疗,化疗3疗程后行手术切除。结果:化疗后肿瘤缩小... 目的:探讨髂窝肿瘤误诊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报道3例髂窝肿瘤误诊深静脉血栓,1例神经纤维瘤行肿瘤完整切除,1例黏液性脂肪肉瘤和1例中分化鳞癌先行动脉插管介入化疗,化疗3疗程后行手术切除。结果:化疗后肿瘤缩小,血供减少,边界清楚,行肿瘤切除术。随访3-7个月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髂窝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良性肿瘤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恶性肿瘤应先行介入化疗,再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窝肿瘤/诊断 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骨瓜提取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曹云岑 雷明星 +3 位作者 刘耀升 王磊 周诗国 刘蜀彬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6期545-547,共3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骨瓜提取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纳入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保守治疗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试验组60例,给予注射用骨瓜提取物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骨肽注射液治疗。按Mac... 目的观察注射用骨瓜提取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纳入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保守治疗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试验组60例,给予注射用骨瓜提取物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骨肽注射液治疗。按Macnab评分标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6、12个月的总体临床疗效,运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OA)功能评分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1、3、6、12个月的疼痛和功能变化。结果 2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和12个月的优良率分别为85%、75%(P<0.05)和72%、65%(P>0.05)。2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2组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注射用骨瓜提取物与骨肽注射液均可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和功能。注射用骨瓜提取物的短期疗效优于骨肽注射液,两者的远期疗效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骨瓜提取物 椎间盘突出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瘤脊髓压迫症运动功能损害与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6
8
作者 刘蜀彬 刘耀升 +13 位作者 李鼎锋 范海涛 槐建业 郭钧 王磊 刘铖 张平 崔秋 姜维浩 曹云岑 江宁 隋佳红 张斌 周举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606-1608,共3页
目的 探讨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SCC)运动功能损害与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自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对连续收治的56例MESCC患者入院后按Frankel分级进行瘫痪状态评估,并进行主要病变脊椎的MRI及CT扫描.主要病变脊椎影像学评... 目的 探讨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SCC)运动功能损害与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自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对连续收治的56例MESCC患者入院后按Frankel分级进行瘫痪状态评估,并进行主要病变脊椎的MRI及CT扫描.主要病变脊椎影像学评估因素包括:病变脊椎节段、侵犯硬膜外间隙、累及椎板、椎体后壁向后突出、病变脊椎连续、累及椎弓根、椎体前柱骨折、椎体后壁骨折、病变脊椎位于上胸椎和(或)颈胸交界.结果 本组56例MESCC患者瘫痪状态与侵犯椎管内硬膜外组织的影像学特征发生状况完全一致.多元回归方程表明MESCC瘫痪状态与累及椎板(X1)、椎体后壁向后突出(X2)、病变脊椎位于颈胸交界处和上胸椎(X7)等影像学特征存在线性回归关系.MESCC瘫痪状态(Y)与影像学特征(X)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0.009+0.639X1+0.149X2+0.282X7,其中累及椎板对MESCC瘫痪状态影响最大.结论 影像学特征中累及椎板、椎体后壁向后突出、病变脊椎位于上胸椎和(或)颈胸交界可预测MESCC的瘫痪状态,累及椎板的MESCC患者最易向硬膜外间隙侵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硬膜外肿瘤 运动障碍
原文传递
髓芯减压术后二次减压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3
9
作者 汪亮 刘耀升 +3 位作者 刘蜀彬 王磊 曹云岑 周诗国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3期198-203,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髓芯减压术后二次减压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3年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只接受股骨头髓芯减压、死骨刮除、人工骨打压植入术治疗的30例(50髋)ONFH患者,设为... 目的回顾性分析髓芯减压术后二次减压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3年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只接受股骨头髓芯减压、死骨刮除、人工骨打压植入术治疗的30例(50髋)ONFH患者,设为单次减压组;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接受单次髓芯减压术术后半年同意行二次减压治疗的30例(42髋)ONFH患者,设为二次减压组。按照国际骨循环研究会分期,所有ONFH均为Ⅰ期、Ⅱ期。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估术后患髋功能改善情况,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临床疼痛测定,通过影像学(X线、CT、磁共振成像)评定股骨头是否塌陷及病灶修复情况。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0例(92髋)ONFH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5~84个月。术后25个月时,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二次减压组髋关节Harris评分[(91.21±3.32)分]显著高于单次减压组[(81.60±2.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92,P〈0.05)。两组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二次减压组VAS评分[(2.20±0.71)分]显著低于单次减压组[(3.27±1.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3,P=0.001)。单次减压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2髋,良36髋,尚可5髋,优良率为76.0%,股骨头保存率为86.0%;二次减压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35髋,良5髋,尚可2髋,优良率为95.2%,股骨头保存率为100.0%。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8,P=0.011),两组股骨头保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9,P=0.033)。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优的37髋的股骨头外形修复均完整;评分为良的41髋中有6髋外形不圆,但股骨头内未出现骨折,剩余基本维持球形;评分为差的7髋出现软骨下骨折、关节间隙狭窄,其中3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论髓芯减压术后二次减压术可再次诱发股骨头内创伤修复过程,进一步改善患髋功能、减轻髋关节疼痛,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髓芯减压 人工骨 HARRIS评分 视觉模拟评分法
原文传递
以介入化疗为基础的股骨远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铖 李鼎锋 +4 位作者 周举 崔秋 刘耀升 姜维浩 曹云岑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9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皮下埋置式(subcutaneous implantable delivery system,SIDS)动脉化疗应用于股骨远端恶性肿瘤(distal femur neoplasms,DFN)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06年12月共系统治疗DFN39例,其中骨肉瘤3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 目的探讨皮下埋置式(subcutaneous implantable delivery system,SIDS)动脉化疗应用于股骨远端恶性肿瘤(distal femur neoplasms,DFN)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06年12月共系统治疗DFN39例,其中骨肉瘤3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以SIDS动脉介入化疗为策略的新辅助化疗,化疗后绝大数患者采取定制人工假体置换。结果随访24~57个月,骨痛缓解率97.4%,骨病变的影像学较显著改变者占74.4%,病理中重度以上化疗反应占87.2%。31例患者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3例局部复发,2例肺转移患者带瘤生存,3例因肺转移死亡。结论采用股动脉介导的SIDS新辅助化疗对DFN具有良好临床疗效,结合人工假体置换是DFN的有效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埋植式动脉化疗 股骨远端 骨肿瘤
原文传递
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盆腔恶性肿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海涛 李鼎锋 +8 位作者 刘蜀彬 王磊 崔秋 张平 周举 苏秀云 刘铖 姜维浩 曹云岑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2-534,共3页
目的:提高对盆腔恶性肿瘤最初表现为深静脉血栓(DVT)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盆腔恶性肿瘤开始误诊为深静脉血栓的病例,1例为黏液性脂肪肉瘤,1例为中分化腺癌,经股动脉插管皮下埋置式化疗泵行动脉介入化疗3疗程后手术切除。结果:化疗... 目的:提高对盆腔恶性肿瘤最初表现为深静脉血栓(DVT)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盆腔恶性肿瘤开始误诊为深静脉血栓的病例,1例为黏液性脂肪肉瘤,1例为中分化腺癌,经股动脉插管皮下埋置式化疗泵行动脉介入化疗3疗程后手术切除。结果:化疗后肿瘤缩小,血供减少,边界清楚,行肿瘤切除术。随访3~9个月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盆腔恶性肿瘤最初可表现或误诊为深静脉血栓,对此我们怀疑深静脉血栓时应警惕是否有恶性肿瘤存在。皮下埋置式化疗泵行动脉介入化疗治疗盆腔恶性肿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恶性 深静脉血栓 下肢 误诊 介入动脉化疗
原文传递
脊柱转移瘤瘫痪状态与影像学特征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蜀彬 刘耀升 +12 位作者 李鼎锋 范海涛 槐建业 郭钧 王磊 张平 崔秋 姜维浩 曹云岑 江宁 隋佳红 张斌 周举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10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讨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SCC)瘫痪状态与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2006年7月-2008年12月,对连续收治的56例MESCC患者按Frankel分级进行瘫痪状态评估,并对86个主要病变脊椎进行MRI及CT扫描。主要病变脊椎影像学评估因素包括:... 目的探讨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SCC)瘫痪状态与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2006年7月-2008年12月,对连续收治的56例MESCC患者按Frankel分级进行瘫痪状态评估,并对86个主要病变脊椎进行MRI及CT扫描。主要病变脊椎影像学评估因素包括:病变脊椎节段、侵犯硬膜囊、累及椎板、椎体后壁向后突出、病变脊椎连续、累及椎弓根、椎体前柱骨折、椎体后壁骨折、病变脊椎位于上胸椎和(或)颈胸交界。结果多重回归方程表明MESCC瘫痪状态与侵犯硬膜囊、椎体后壁向后突出、椎体前柱骨折、病变脊椎位于上胸椎和(或)颈胸交界等主要病变脊椎影像学特征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0.856,校正决定系数R_c ~2=0.841。标准化回归系数显示,侵犯椎管内硬膜外间隙对MESCC瘫痪状态影响最大。结论采用侵犯椎管内硬膜外间隙的影像学特征预测MESCC患者瘫痪状态的发生具有明显滞后性。椎体后壁向后突出可预示MESCC患者的神经学不稳定。位于上胸椎和(或)颈胸交界的主要病变脊椎常连续发生且易发生运动功能损害。累及椎板的转移瘤易于向椎管内硬膜外间隙侵犯。椎体前柱骨折不能用以预测MESCC患者的运动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 脊柱转移瘤 运动功能损害 影像
原文传递
成人原发性椎间隙感染12例诊疗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铖 陈秉耀 +4 位作者 韦兴 刘蜀彬 周举 曹云岑 姜维浩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10年第6期513-517,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07年12月诊治的12例成人原发性椎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男8例,女4例;年龄34~69岁,平均55岁。所有患者均无椎间盘手术或穿刺史,...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07年12月诊治的12例成人原发性椎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男8例,女4例;年龄34~69岁,平均55岁。所有患者均无椎间盘手术或穿刺史,术前常规行各种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但纳入标准为术后病理确诊。对其中3例采用严格卧床、敏感抗生素治疗,其他9例均采用病灶清除、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前路手术4例,后路手术5例,术后继续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前增高的ESR及超敏C反应蛋白降至正常,3例患者术后细菌培养阳性。全组随访12—30个月,均无复发。手术患者术后影像学提示内固定牢靠。结论 MRI可用于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早期诊断,但确诊需要病理;对病灶彻底清除、坚强内固定有利于该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椎间隙感染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髂窝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刘耀升 李鼎峰 +3 位作者 刘蜀彬 王磊 隋加红 曹云岑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1270-1272,共3页
目的:探讨髂窝恶性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方法:报告1例曾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椎板切除减压术的髂窝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病例,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11篇。结果:髂窝内肿物压迫致腰骶丛神经各主要分支均受损害,病理活检结... 目的:探讨髂窝恶性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方法:报告1例曾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椎板切除减压术的髂窝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病例,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11篇。结果:髂窝内肿物压迫致腰骶丛神经各主要分支均受损害,病理活检结果为软组织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拟行手术切除结合手术前后动脉灌注化疗。结论:起病隐匿、持续性疼痛、进行性加重、对体位改变无反应是恶性肿瘤压迫坐骨神经所致的惟一最具特征性的疼痛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胚瘤 原始/诊断 椎间盘移位/诊断 误诊 腰椎 人类
原文传递
椎体成形术联合术后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15
作者 曹叙勇 刘耀升 +4 位作者 雷明星 刘蜀彬 周诗国 曹云岑 蒋伟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7期3805-3810,共6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术后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对比及影响患者生存期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骨科和放疗科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根据治疗方...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术后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对比及影响患者生存期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骨科和放疗科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选择,将行PVP联合术后放疗的患者纳为A组(60例),行单纯放疗的患者纳为B组(5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SINS)、体能状况评分(KP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脊柱稳定改善度和体能状况进行评价;使用Kaplan-Meier法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和原发肿瘤类型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生存期与内脏转移、系统内科治疗、病变椎体数目和治疗前体能状况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联合术后放疗的患者的VAS评分在术后1、3、6、12个月均明显低于单纯放疗组(P〈0.05);PVP联合术后放疗的患者的脊柱SINS评分由术前的7.8±1.2分降至术后的(6.3±0.9)分(1个月)、(6.1±0.8)分(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放疗的患者的SINS评分由放疗前的(7.6±0.9)分降至(7.4±0.7)分(1个月)、(7.3±0.6)分(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PVP联合术后放疗组患者的6、1年和3年的生存率与单纯放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的原发肿瘤对患者的生存期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内脏转移、系统内科治疗、病变椎体数目和治疗前体能状况是影响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期的重要预后因素。结论 PVP联合术后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比单纯放疗能够更好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维持椎体的稳定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两组患者生存预后相近。原发肿瘤类型、内脏转移、系统内科治疗、病变椎体数目和治疗前体能状况是影响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期的重要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肿瘤转移 放法射疗 因素分析 统计学 椎体成形术
原文传递
改良钽棒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生存率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耀升 刘蜀彬 +6 位作者 周诗国 苏秀云 王铖 曹云岑 姜维浩 崔秋 王磊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1期2429-2433,共5页
目的:评估改良钽棒技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术后转归至全髋关节置换的预后因素。方法对自2006年6月至2010年1月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骨科髓芯减压结合改良钽棒技术治疗Steinberg Ⅰ∽ⅣA股骨头坏死患者45例(59髋),钽棒植入前股骨头... 目的:评估改良钽棒技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术后转归至全髋关节置换的预后因素。方法对自2006年6月至2010年1月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骨科髓芯减压结合改良钽棒技术治疗Steinberg Ⅰ∽ⅣA股骨头坏死患者45例(59髋),钽棒植入前股骨头扩大髓芯减压后打压植入5 mm厚的复合人工骨填充材料,术后3个月完全限制负重。结果患者44例(57髋),平均年龄43(21∽70)岁,获得随访平均44.8(11∽62)个月。终末随访时,Harris评分自术前(59.9±2.8)分提高至术后(77.8±3.0)分(P<0.001),11髋(19.3%)转归至关节置换术,随访60个月时髋关节生存率为72.5%。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骨髓水肿是术后转归至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独立预后因素( HR=10.326;95%CI,1.31∽81.54;χ2=8.617, P=0.003)。结论改良钽棒植入手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可获得较高的生存率,伴骨髓水肿的股骨头坏死钽棒植入术后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外科器械 预后 因素分析 统计学 骨髓
原文传递
脊柱转移瘤手术并发症风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叙勇 刘耀升 +1 位作者 曹云岑 刘蜀彬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5期403-406,共4页
外科手术可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功能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甚至让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机会。然而,脊柱转移瘤外科手术的并发症仍较高,这极大地打击了患者后续治疗信心,患者功能与生存预后也因此受到影响。脊柱转移瘤手术并发症的种类繁多... 外科手术可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功能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甚至让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机会。然而,脊柱转移瘤外科手术的并发症仍较高,这极大地打击了患者后续治疗信心,患者功能与生存预后也因此受到影响。脊柱转移瘤手术并发症的种类繁多,综合预防难度较大。目前认为,多学科联合治疗有利于预防并发症发生,每一种并发症都有其风险因素,了解与掌控脊柱转移瘤手术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素对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师应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术前评估与风险管控,以确定理想的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并发症 切口感染 谵妄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