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丰度生物量比较法应用局限性 被引量:28
1
作者 曲方圆 于子山 +2 位作者 隋吉星 刘卫霞 张志南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8-121,共4页
关键词 丰度生物量比较法 应用 海洋环境污染 生物群落结构 污染监测 统计计算 底栖生物 C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黄海春季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12
2
作者 曲方圆 于子山 +2 位作者 刘卫霞 隋吉星 张志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09-114,共6页
依据"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中北黄海海区大型底栖生物春季航次的采泥调查资料,对北黄海大型底栖生物群落进行了研究,共划分出3个底栖生物群落。其中群落Ⅰ位于山东半岛近岸以及辽东半岛长山群岛以北。种类组成以... 依据"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中北黄海海区大型底栖生物春季航次的采泥调查资料,对北黄海大型底栖生物群落进行了研究,共划分出3个底栖生物群落。其中群落Ⅰ位于山东半岛近岸以及辽东半岛长山群岛以北。种类组成以广温低盐种为主,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tata、双唇索沙蚕Lumbrinreis cruzensis等为优势种。群落Ⅱ位于中央冷水团区,种类组成多为冷水性种,优势种为薄索足蛤Thyasira(Thyasira)tokunagai、浅水萨氏真蛇尾Ophiura sarsivadicola等。群落Ⅲ位于北黄海东部砂底区,种类少,蚕光稚虫Spiophanes bombyx、心形海胆Echinocardium cordatum等为优势种。与1958年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等历史资料对比发现,沿岸性群落的优势类群发生了变化,多毛类动物取代了棘皮动物;冷水性群落的范围大约缩减了1个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生物 群落结构 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S手术衣材料单面“三防”泡沫整理工艺 被引量:4
3
作者 曲方圆 殷保璞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3-717,共5页
采用泡沫整理法对纺黏-熔喷-纺黏(SMS)非织造手术衣材料进行单面"三防"(防水、防酒精、防血液)整理.为了同时具有良好的单面"三防"效果和舒适性能,探讨了稳定型泡沫整理剂的成分及含量,以及该工艺的最佳焙烘温度和... 采用泡沫整理法对纺黏-熔喷-纺黏(SMS)非织造手术衣材料进行单面"三防"(防水、防酒精、防血液)整理.为了同时具有良好的单面"三防"效果和舒适性能,探讨了稳定型泡沫整理剂的成分及含量,以及该工艺的最佳焙烘温度和时间.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整理剂配方是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质量分数为0.5%,羟乙基纤维素(HEC)质量分数为0.2%,羧甲基纤维素(CMC)质量分数为0.3%;最佳加工工艺是发泡温度为25℃,焙烘温度为130℃,焙烘时间为3min.经单面"三防"整理后,SMS材料的单面"三防"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材料具有较好的舒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黏-熔喷-纺黏(SMS)非织造材料 泡沫整理 “三防”(防水、防酒精、防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中部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生态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隋吉星 于子山 +1 位作者 曲方圆 刘卫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共6页
2006年8月~2007年10月分4个航次对胶州湾中部海域进行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型底栖生物总平均丰度和总平均生物量为1507个/m^2和35.88g/m^2。与历史资料做了对比,并初步分析了与以往调查结果不同的原因。调查海域大型底栖... 2006年8月~2007年10月分4个航次对胶州湾中部海域进行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型底栖生物总平均丰度和总平均生物量为1507个/m^2和35.88g/m^2。与历史资料做了对比,并初步分析了与以往调查结果不同的原因。调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显示,胶州湾中部海域底栖生物处于轻微扰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生物多样性 丰度 生物量 AB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西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次级生产力初探 被引量:11
5
作者 纪莹璐 赵宁 +5 位作者 杨传平 季相星 王振钟 隋吉星 曲方圆 于子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58,共6页
为了解辽东湾西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情况,于2009年5、8、10和12月分4个航次在辽东湾西部海域15个站位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并用2种Brey的经验公式对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进行了研究计算。该调查海域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88... 为了解辽东湾西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情况,于2009年5、8、10和12月分4个航次在辽东湾西部海域15个站位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并用2种Brey的经验公式对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进行了研究计算。该调查海域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88种,其中多毛类81种,甲壳类70种,软体动物29种,棘皮动物4种,其他动物4种。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丰度为1 943.28ind/m2,年平均生物量(去灰分干重,AFDW)为2.95g/m2。Brey模型估算研究海域年平均次级生产力(AFDW)为3.82g/(m2·a),P/B值为1.30;Brey模型估算研究海域年平均次级生产力(AFDW)为4.17g/(m2·a),P/B值为1.41。结果表明,辽东湾西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次级生产力呈由西部近岸区域向东部远岸区域逐级递增的趋势,通过与其他海域次级生产力比较,发现辽东湾西部次级生产力高于东海和长江口而低于渤海和厦门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大型底栖动物 次级生产力 Brey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黄海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卫霞 于子山 +2 位作者 曲方圆 隋吉星 张志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15-119,共5页
于2007年1月对北黄海78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量研究。在研究海域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322种,其中多毛类147种,软体动物62种,甲壳动物82种,棘皮动物15种,其它动物16种。其总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 883 ind./m2和38.86 g.wwt/m2... 于2007年1月对北黄海78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量研究。在研究海域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322种,其中多毛类147种,软体动物62种,甲壳动物82种,棘皮动物15种,其它动物16种。其总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 883 ind./m2和38.86 g.wwt/m2。北黄海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种数多于渤海,低于东海;丰度和生物量均大于东海和南黄海。北黄海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种数、丰度和生物量的分布,总体来说,近岸高于远岸。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与沉积物的中值粒径、砂含量和粉砂含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生物量与所测环境因子相关关系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北黄海 丰度 生物量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石性小肠梗阻的CT诊断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洪杰 孙浩然 +3 位作者 汪俊萍 李琼 韩树高 曲方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7-291,共5页
目的分析肠石性小肠梗阻的特征性CT表现,评估CT对肠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1例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肠石性小肠梗阻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由2位主治医生盲法对21例患者以及其他17例粘连性肠梗阻图像共同作出诊断。结果 16例胃... 目的分析肠石性小肠梗阻的特征性CT表现,评估CT对肠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1例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肠石性小肠梗阻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由2位主治医生盲法对21例患者以及其他17例粘连性肠梗阻图像共同作出诊断。结果 16例胃石性肠梗阻均在梗阻移行处肠腔内见边界清楚的含气致密团块,10例见周边硬化缘,8例伴周围肠壁局部增厚,4例伴胃石,2例伴近端小肠扭转。胆石性肠梗阻5例,异位结石表现为环状钙化或完全钙化影,4例伴有胆囊形态异常及胆道积气。21例肠石性肠梗阻中17例诊断正确,CT对肠石性肠梗阻诊断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1.0%,敏感性为81.0%,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89.5%。结论 CT能明确显示肠石性小肠梗阻的特征表现,是诊断肠石性小肠梗阻的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结石 肠梗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直方图分析对肾上腺乏脂性腺瘤的定性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青 孙浩然 +2 位作者 曲方圆 白人驹 赵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CT直方图分析的负值像素百分比对平扫CT值〉10HU的肾上腺乏脂性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随访一年以上的192个肾上腺肿瘤,其中97个平扫CT值≤10HU富脂性腺瘤,47个平扫CT值〉10HU乏脂... 目的:探讨CT直方图分析的负值像素百分比对平扫CT值〉10HU的肾上腺乏脂性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随访一年以上的192个肾上腺肿瘤,其中97个平扫CT值≤10HU富脂性腺瘤,47个平扫CT值〉10HU乏脂性腺瘤,48个非腺瘤。测量富脂性腺瘤、乏脂性腺瘤与非腺瘤平扫CT值和负值像素百分比并比较其间差异,利用受试者操作曲线选择鉴别乏脂性腺瘤与非腺瘤的最合适阈值。结果:乏脂性腺瘤平扫CT值(24.90±9.58)HU与非腺瘤平扫CT值(35.48±8.37)HU无显著差异(P〉0.05),乏脂性腺瘤的负值像素百分比(19.49±10.31)%高于非腺瘤(1.89±2.23)%,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31个平扫CT值位于10~30HU的乏脂性腺瘤的负值像素百分比全部大于10%,而15个平扫CT值〉30HU的乏脂性腺瘤只有8个(53.33%)的负值百分比大于10%。当肾上腺肿瘤的负值像素百分比取10%时,诊断乏脂性腺瘤的敏感性为80.9%,特异性为97.9%。结论:CT直方图分析可提高平扫CT对乏脂性腺瘤的诊断准确性,对平扫CT值为10~30HU之间的乏脂性腺瘤的诊断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腺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西部海域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季相星 曲方圆 +3 位作者 隋吉星 王振钟 赵宁 于子山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13,共7页
2009年10月在辽东湾西部海域进行了14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99种,其中多毛类44种,软体动物13种,甲壳动物39种,其他类群3种。调查海域内IRI指数排名前十位的种中,多毛类和甲壳动物各占60%和40%,其中前三位的是日... 2009年10月在辽东湾西部海域进行了14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99种,其中多毛类44种,软体动物13种,甲壳动物39种,其他类群3种。调查海域内IRI指数排名前十位的种中,多毛类和甲壳动物各占60%和40%,其中前三位的是日本双边帽虫(Amphictene japonica)、二齿半尖额涟虫(Hemileucon bidentatus)和滩拟猛钩虾(Harpiniopsis vadiculus)。调查海域内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为2387.1个/m2,总平均生物量为11.16 g/m2,整个调查海域内大型底栖动物呈现出高丰度低生物量的现状。调查海域内大型底栖动物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为0.8881~4.626,平均值为3.556;丰富度指数为1.197~5.474,平均值为3.426;均匀度指数为0.213~0.9248,平均值为0.7714。以40%的相似性尺度,取样站可被划分为5个大型底栖动物站组。通过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分析,本文认为该海域的底栖生态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西部海域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黄桂叶油抗菌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岳峰 曲方圆 朱利平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5-106,共2页
目的:观察川产野黄桂叶油的抗菌活性。方法:应用药物浓度稀释培养对照观察法确定最小抗菌浓度。结果:野黄桂叶油有类似中药丁香油的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浓度均为0.63%。结论:野黄桂叶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 目的:观察川产野黄桂叶油的抗菌活性。方法:应用药物浓度稀释培养对照观察法确定最小抗菌浓度。结果:野黄桂叶油有类似中药丁香油的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浓度均为0.63%。结论:野黄桂叶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且有类似中药丁香油的作用,其效果是含有多种抗菌化学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黄桂叶油 樟属 大肠杆菌 中药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语篇中的指称表达与主题连贯策略——以汉语作为第一语言和德语作为外语为例
11
作者 曲方圆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114-119,153,共7页
汉德语言中主题的不同指代形式和位置决定了两种语言叙事语篇中新旧信息的不同编码手段。运用认知参照点理论和结构图式解读方法,解决基于汉德语言的差别如何使用指称表达和位置移动处理信息传递问题,实现叙事篇章的主题结构连贯,以及... 汉德语言中主题的不同指代形式和位置决定了两种语言叙事语篇中新旧信息的不同编码手段。运用认知参照点理论和结构图式解读方法,解决基于汉德语言的差别如何使用指称表达和位置移动处理信息传递问题,实现叙事篇章的主题结构连贯,以及动态发展。通过实证研究可观察出:德语较汉语在主题选择上支配更多可能性,并且注意保持句法完整性,分句多用连接词连接;汉语的语篇构建则更倾向围绕一个主题,内容表达符合语言经济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德语言 指称形式 认知参照点 语篇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大海洋生态系滨海湿地保护:进展与建议
12
作者 曲方圆 Jae-Won Yoo 王守强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4期272-280,共9页
黄海大海洋生态系(YSLME)滨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的中转站和越冬栖息地,对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的候鸟至关重要。由于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和韩国都开垦了大量的滨海湿地,因此生境丧失被确定为是对YSLME的一个重大跨界... 黄海大海洋生态系(YSLME)滨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的中转站和越冬栖息地,对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的候鸟至关重要。由于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和韩国都开垦了大量的滨海湿地,因此生境丧失被确定为是对YSLME的一个重大跨界威胁。为缓解这一跨界威胁,YSLME二期项目在其战略行动计划中提出数项管理行动计划,同时,旨在2030年前保护30%海洋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3030目标)也得到了通过。因此,重点介绍了中国和韩国在湿地保护法律法规、滨海湿地保护地建设、公众意识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进展,并简要介绍了朝鲜的滨海湿地保护情况,为更好地解决滨海湿地丧失这一跨界威胁和实现3030目标提供了建议。YSLME滨海湿地保护主要进展为:中韩两国逐渐完善其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早期滨海湿地面积急剧丧失的趋势在近年来得到缓解、两国都建立了越来越多的滨海湿地保护地、提升公众意识已经体现在各级法律法规中、中韩之间有持续的滨海湿地国际合作交流活动。对于未来的保护工作,提出了四点建议:扩大滨海湿地保护地面积、保护迁徙动物的生态廊道、加强YSLME滨海湿地保护地网络建设以及增强保护地信息的可获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大海洋生态系 滨海湿地 保护 进展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六股河口邻近海域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少月 隋吉星 +3 位作者 曲方圆 王振钟 赵宁 于子山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5-105,共11页
2009-12对辽东湾西部海域进行5条断面15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69种,其中纽形动物1种,多毛类31种,软体动物11种,甲壳类25种,棘皮动物1种。优势种有长尾亮钩虾(Photis longicaudata)、日本浪漂水虱(Cirolana jap... 2009-12对辽东湾西部海域进行5条断面15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69种,其中纽形动物1种,多毛类31种,软体动物11种,甲壳类25种,棘皮动物1种。优势种有长尾亮钩虾(Photis longicaudata)、日本浪漂水虱(Cirolana japonensis)和长吻沙蚕(Glycera chirori)等。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955个/m^2,平均生物量为14.0g/m^2。丰度和生物量分布整体呈现离河口越远越高的趋势。在25%相似度尺度上,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可划分为4个群落,各群落受到不同程度扰动。检验得出,底层水环境因子不足以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西部 大型底栖动物 多样性 群落结构 ABC曲线 W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辽东湾西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智 曲方圆 +4 位作者 隋吉星 王振钟 季相星 赵宁 于子山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7,共8页
为了解夏季辽东湾西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作者于2009年8月对六股河口外海域15个站位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整个研究海域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124种,其总平均丰度为(2824±1537)个/m2,总平均生物量为(22.01±38.... 为了解夏季辽东湾西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作者于2009年8月对六股河口外海域15个站位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整个研究海域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124种,其总平均丰度为(2824±1537)个/m2,总平均生物量为(22.01±38.58)g/m2。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所确定的前三位优势种一致,分别为二齿半尖额涟虫(Hemileucon bidentatus)、深钩毛虫(Sigambra bassi)和独指虫(Aricidea fragilis),其余优势种存在细微差异。各站位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呈现河口和中部海域低,近岸和外围海域高的分布规律。在50%相似度水平上,可将研究海域划分为4个群落。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底栖环境整体清洁,底层水环境因子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西部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优势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季山东南部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凡淇 刘卫霞 +5 位作者 隋吉星 曲方圆 涂梁莉 张蒙生 钟海霞 于子山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2007-10对山东南部近岸海域36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样品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29种,其中多毛类69种、软体动物15种、甲壳类35种、棘皮动物3种,其它类群7种。研究海域内IRI指数排名前3位的是寡鳃齿吻沙蚕(Nephthys oligobranch... 2007-10对山东南部近岸海域36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样品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29种,其中多毛类69种、软体动物15种、甲壳类35种、棘皮动物3种,其它类群7种。研究海域内IRI指数排名前3位的是寡鳃齿吻沙蚕(Nephthys oligobranchia)、独指虫(Aricideasp.)和背蚓虫(Notomastus latericeus)。研究海域内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为932.3个/m^2,总平均生物量为8.2g/m^2。其中丰度的高值区分布于青岛-黄岛海域,低值区分布于日照及乳山湾南部海域,生物量的高值区分布于乳山湾南部-鳌山湾海域,生物量低值区分布于日照-胶南海域。在38%相似度水平上,取样站位可被划分为5个群落。BIOENV分析和RELATE检验结果显示,水深和有机碳质量分数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南部近岸海域 大型底栖动物 丰度 生物量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南部近海春季大型底栖动物丰度、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钟海霞 曲方圆 +4 位作者 隋吉星 张蒙生 涂梁莉 赵凡淇 于子山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6,共9页
于2007年4月对山东南部近海进行了32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研究,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70种,其中多毛类87种,软体动物25种,甲壳类47种,棘皮动物7种,其他类群4种。排名前3位的优势种是背蚓虫(Notomastus latericeus)、东方缝栖蛤(Hiatella o... 于2007年4月对山东南部近海进行了32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研究,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70种,其中多毛类87种,软体动物25种,甲壳类47种,棘皮动物7种,其他类群4种。排名前3位的优势种是背蚓虫(Notomastus latericeus)、东方缝栖蛤(Hiatella orientalia)和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丰度为1494 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13.88 g/m^2,生物多样性指数H′、J′和d的平均值分别为:3.856、0.805和4.004。在30%相似度水平上,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可划分为4个群落。综合H′和ABC曲线的结果,山东南部海域底栖生态环境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南部近海 大型底栖动物 丰度 生物量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南部沿海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涂梁莉 刘卫霞 +5 位作者 隋吉星 曲方圆 赵凡淇 钟海霞 张蒙生 于子山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6,共10页
2006年8月在山东南部沿岸海域32个站位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研究,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82种,其中,多毛类92种,甲壳类42种,软体动物29种,棘皮动物9种,其他类群10种。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丰度为2001 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15.92 g/... 2006年8月在山东南部沿岸海域32个站位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研究,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82种,其中,多毛类92种,甲壳类42种,软体动物29种,棘皮动物9种,其他类群10种。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丰度为2001 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15.92 g/m^2。根据IRI指数,优势种前4种分别是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中蚓虫(Mediomastus sp.)、独指虫(Aricidea fragilis)和巴氏钩毛虫(Sigambra bassi)。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2.20~4.59,平均值为3.92;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0.99~5.39,平均值为3.98;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1~0.89,平均值为0.80。根据CLUSTER分析结果,在36%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将研究站位划分为2个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研究海域底栖生态环境总体为清洁。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大型底栖动物丰度和水深呈显著负相关(r=-0.38,P<0.05)。BIOENV分析表明,与群落结构关系最密切的环境因子组合是粉砂+水深+有机碳(r=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南部沿海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BIOEN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南部近海冬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蒙生 曲方圆 +4 位作者 隋吉星 钟海霞 赵凡淇 涂梁莉 于子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58-66,共9页
于2006年12月对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进行了37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调查海域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266种,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 373ind./m^2和10.42g/m^2,丰度呈北部高、南部低的分布规律,生物量呈沿岸高、外围... 于2006年12月对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进行了37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调查海域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266种,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 373ind./m^2和10.42g/m^2,丰度呈北部高、南部低的分布规律,生物量呈沿岸高、外围海域低的分布规律;调查海域IRI指数居于前10位的种中,多毛类8种,软体动物2种,显示了多毛类在调查海域的优势地位;多样性指数H’表明,调查海域除个别站位外底栖生态环境整体清洁;在23%相似性水平上,调查海域可划分为4个群落,群落呈明显地域性分布;沉积物类型显著影响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丰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南部近岸 大型底栖动物 多样性 沉积物类型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织造手术衣防渗透湿后整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马若阳 曲方圆 +2 位作者 庞沙沙 周骞 殷保璞 《产业用纺织品》 2015年第1期38-43,共6页
通过表面泡沫整理的方法使手术衣的主要原材料聚丙烯SMS非织造布两侧形成亲液性的梯度效应,可达到防渗透湿效果。研究了整理液配方对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烘干温度85℃、时间4 min,焙烘温度115℃、时间3 min的条件下,整理液的最... 通过表面泡沫整理的方法使手术衣的主要原材料聚丙烯SMS非织造布两侧形成亲液性的梯度效应,可达到防渗透湿效果。研究了整理液配方对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烘干温度85℃、时间4 min,焙烘温度115℃、时间3 min的条件下,整理液的最佳配比是亲水剂、起泡剂和稳泡剂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40、3和0.1 g/L;采用最优工艺参数进行单面泡沫亲水整理的试样,其力学性能、透湿性和液体阻隔性均达到标准要求,具有良好的单向导湿性能,达到了手术衣防护性和舒适性兼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SMS非织造布 手术衣 泡沫整理 单向导湿 防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养殖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建议
20
作者 李淑芸 张朝晖 +2 位作者 高宇 赵林林 曲方圆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01-108,共8页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内普遍存在养殖活动,如何促进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养殖活动协同发展,一直是保护区管理部门与相关利益群体密切关注的问题。结合我国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目标及养殖活动现状,从保护对象和养殖方式两个方面分...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内普遍存在养殖活动,如何促进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养殖活动协同发展,一直是保护区管理部门与相关利益群体密切关注的问题。结合我国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目标及养殖活动现状,从保护对象和养殖方式两个方面分析了养殖活动对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通过梳理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养殖活动管理及用海政策,发现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养殖活动管理政策不一致、养殖活动管理和海域使用政策缺乏与海洋自然保护区管控相衔接等问题,进而结合新时期自然保护区相关的管控政策要求,提出了细化海洋自然保护区内养殖活动的管控要求、尽快开展海洋自然保护区养殖活动管理试点、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海域管理和渔业管理间协调、加强对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能力建设等建议,以期为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内的养殖活动管理提供参考,促进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周边渔业社区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自然保护区 养殖 管理 生态环境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