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基催化剂调控及其甲醛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1
作者 黄彬 曲振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2,共6页
银基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氧化能力,在环境催化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银基催化剂,考察了助剂种类、预处理气氛和温度、载体孔道结构等制备工艺条件对银基催化剂上甲醛(HCHO)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6%的Ag... 银基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氧化能力,在环境催化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银基催化剂,考察了助剂种类、预处理气氛和温度、载体孔道结构等制备工艺条件对银基催化剂上甲醛(HCHO)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6%的Ag/SBA-15催化剂中添加3%的Fe助剂能显著提高催化剂的HCHO催化氧化性能,先后采用O_(2)和H_(2)处理有助于提高催化剂活性,载体孔道结构对HCHO催化氧化活性影响较小,采用共浸渍法制备的银基催化剂的性能优于两步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的性能.其中采用共浸渍法制备的AgFe/SBA-15催化剂,在O_(2)(600℃)和H_(2)(400℃)先后处理后,表现出良好的HCHO催化氧化性能,在75℃时可将HCHO完全转化为CO_(2)和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催化氧化 银基催化剂 制备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对Fe基催化剂NH_(3)-SCR性能助力作用研究
2
作者 龚蕾 董世城 +2 位作者 胡容赫 曲振平 王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7-454,共8页
Fe基催化剂在中温范围有着良好的催化活性,而Cu基催化剂有着低温优势,因此将两者相结合,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法制备了Fe-Cu复合氧化物.引入Cu后,Fe-Cu催化剂的NO x转化率达90%,起燃温度下降至150℃.Fe_(2)O_(3)和CuO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 Fe基催化剂在中温范围有着良好的催化活性,而Cu基催化剂有着低温优势,因此将两者相结合,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法制备了Fe-Cu复合氧化物.引入Cu后,Fe-Cu催化剂的NO x转化率达90%,起燃温度下降至150℃.Fe_(2)O_(3)和CuO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大约1/4,且增强了Fe^(3+)的亲电性,促进NO_(2)等电负性物质的吸附.同时提高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与表面吸附氧Oα比例,NO更易向NO_(2)转变,快速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进程更易发生.此外,Fe_(2)O_(3)和CuO的相互作用让催化剂拥有较多的酸性位点,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升.最终使得Fe-Cu催化剂不仅继承了Cu基催化剂的低温优势,还保持了优良的N_(2)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u复合氧化物 NH_(3)-SCR 相互作用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溶胶对VOCs催化氧化整体式催化剂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影响
3
作者 梁浩源 曲振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5-572,共8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整体式催化剂时,活性组分在催化剂载体表面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是评价其能否实现商业化应用的关键因素.采用铝溶胶作为溶剂配制活性组分浸渍液,可提高挥发性有机物(VOCs)整体式催化剂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铝溶胶通过在... 采用浸渍法制备整体式催化剂时,活性组分在催化剂载体表面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是评价其能否实现商业化应用的关键因素.采用铝溶胶作为溶剂配制活性组分浸渍液,可提高挥发性有机物(VOCs)整体式催化剂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铝溶胶通过在拟薄水铝石(AlOOH)中滴加硝酸形成.考察了AlOOH添加量、n(H^(+)/AlOOH)、溶胶形成的温度和时间对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AlOOH添加量为6%、n(H^(+)/AlOOH)=0.9、常温溶胶5min制备的铝溶胶配制浸渍液涂覆到堇青石表面制得的整体式催化剂具有最佳力学性能,在超声振荡4h后,涂层脱落率仅为0.0396%,远低于未添加铝溶胶制备的催化剂(2.7%).此外,在600℃下热处理4h后,t90仅下降10℃,说明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溶胶 整体式催化剂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化碳材料固载Fe^2+催化甲基橙降解反应 被引量:6
4
作者 曲振平 唐小兰 +2 位作者 李新勇 陈锴 马丁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2-146,共5页
以葡萄糖为原料制备的磺化碳材料作为Fenton反应过程中固体酸及载体,研究了磺化碳材料结构对Fe2+的负载能力及其对甲基橙降解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直接加热法制备的磺化碳材料呈致密块状结构,对Fe2+几乎没有负载能力;而水热法制备... 以葡萄糖为原料制备的磺化碳材料作为Fenton反应过程中固体酸及载体,研究了磺化碳材料结构对Fe2+的负载能力及其对甲基橙降解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直接加热法制备的磺化碳材料呈致密块状结构,对Fe2+几乎没有负载能力;而水热法制备的磺化碳材料呈相互交联的纳米粒子,室温下对甲基橙表现出较好的降解性能(甲基橙降解率可达79%以上).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2.4~3.2,在碳材料中引入-SO3H基实现了固体酸代替液体酸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材料 磺化 FENTON反应 甲基橙 降解 固体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2对催化剂银物种及CO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曲振平 张晓东 +5 位作者 陈丹 李新勇 闻梦 王奕 马丁 吴晶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05-1609,共5页
采用共浸渍和不同分步浸渍的方法制备了8%(质量分数)Ag/CeO2-SiO2催化剂,运用XRD,UV-Vis和BET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其对CO氧化的活性,并初步探讨了助剂CeO2对催化剂结构及活性物种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1%CeO2... 采用共浸渍和不同分步浸渍的方法制备了8%(质量分数)Ag/CeO2-SiO2催化剂,运用XRD,UV-Vis和BET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其对CO氧化的活性,并初步探讨了助剂CeO2对催化剂结构及活性物种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1%CeO2的8%Ag/SiO2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低温CO催化活性,氢气预处理能明显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XRD和UV-Vis分析结果表明,少量的CeO2(1%)有利于金属银物种的形成,并且能够提高Ag粒子的稳定性,高温处理不易聚集.高CeO2负载量下的催化剂中银物种主要以银簇(Agδn+)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催化氧化 二氧化铈 活性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负载量及反应气预处理对银催化剂上氢气中CO选择氧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曲振平 程谟杰 +1 位作者 石川 包信和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0-464,共5页
考察了银负载量及反应气预处理对银催化剂上CO选择氧化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O2 转化率、CO的转化率及选择性都随着银负载量的增加而升高 ,CO氧化的选择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 ,低温下的选择性可达 70 %~ 80 % .CO TPR谱显示 ,产物C... 考察了银负载量及反应气预处理对银催化剂上CO选择氧化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O2 转化率、CO的转化率及选择性都随着银负载量的增加而升高 ,CO氧化的选择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 ,低温下的选择性可达 70 %~ 80 % .CO TPR谱显示 ,产物CO2 脱附量及脱附温度的次序与CO选择氧化活性有一致的对应关系 .当反应气处理温度为 30 0℃时 ,催化剂上CO氧化活性最高 ;随着反应气处理温度的继续升高 ,CO氧化活性及选择性反而降低 .金属银的粒子尺寸随着银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大 ;高温下反应气处理后 ,金属银粒子的尺寸明显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量 反应气 预处理 氧化硅 负载型催化剂 氢气 一氧化碳 选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担载对TiO_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3
7
作者 刘守新 曲振平 +2 位作者 韩秀文 孙承林 包信和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3-137,共5页
采用光化学沉积法合成了Ag/TiO2 光催化剂 ,以苯酚降解反应考察了光催化剂活性随Ag担载量的变化 ,用TEM观察了Ag在TiO2 表面的分布与形貌 ,以漫反射紫外 可见光谱 (DRS)分析了不同Ag担载量的光催化剂的光谱特征 .结果表明 ,适宜担载量... 采用光化学沉积法合成了Ag/TiO2 光催化剂 ,以苯酚降解反应考察了光催化剂活性随Ag担载量的变化 ,用TEM观察了Ag在TiO2 表面的分布与形貌 ,以漫反射紫外 可见光谱 (DRS)分析了不同Ag担载量的光催化剂的光谱特征 .结果表明 ,适宜担载量的Ag可显著提高TiO2 的光催化活性 .TEM观察显示 ,Ag在TiO2 表面形成纳米级团簇结构 ,随Ag担载量的增加 ,团簇尺寸增大 .DRS分析表明 ,Ag的担载对TiO2 紫外区域的光谱特征没有影响 .根据Ag团簇的能级随其几何尺寸的变化分析了Ag担载量的变化对TiO2 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负载型催化剂 苯酚 光催化 降解 活性 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材料对病毒的吸附和灭活作用及对哺乳动物细胞的毒性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中民 张卓然 +21 位作者 许国旺 杨凌 马磊 孙承林 许磊 齐越 赵春霞 明平文 陈严 郑丛龙 杜逊甫 韩秀文 张涛 黄向阳 包信和 刘波 刘守新 王爱琴 曲振平 缪少军 胡刚 刘页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3-327,共5页
提出了以吸附和催化原理灭活病毒的设想 ,旨在开发出对病毒有过滤、吸附及灭活作用的高效非特异性催化材料 ,应用于各种防护设施 ,有效控制非典型肺炎 (SARS)的传播 .采用与SARS病毒相似的副流感病毒作为模拟对象 ,进行了吸附及灭活该... 提出了以吸附和催化原理灭活病毒的设想 ,旨在开发出对病毒有过滤、吸附及灭活作用的高效非特异性催化材料 ,应用于各种防护设施 ,有效控制非典型肺炎 (SARS)的传播 .采用与SARS病毒相似的副流感病毒作为模拟对象 ,进行了吸附及灭活该病毒的催化材料研究 ,并考察了催化材料对哺乳动物细胞的毒性 .结果表明 ,病毒气溶胶的阻留及吸附结果与基于DNA吸附的色谱分析结果相一致 ;部分材料可以强烈地吸附病毒 ( 10 0 % ) ,甚至在强烈振荡下并洗脱至第 3次 ,病毒也不能脱附 ;一些材料不仅可以吸附病毒 ,而且强烈振荡后的洗脱液虽然表现出一定的血凝效价 ,但接种鸡胚后 ,病毒并不增殖 ,说明材料具有明显的催化病毒灭活性能 ;对细胞毒性极低的材料可以用在与人体接触的防护材料和设施中 .筛选出的性能优异的催化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材料 病毒 吸附 灭活作用 哺乳动物 细胞 非典型肺炎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ZSM-5催化剂上CH_4选择催化还原NO_x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程谟杰 曲振平 +2 位作者 包信和 石川 杨学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28-631,共4页
摘要 研究Ag-ZSM-5催化剂上CH4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反应性能,采用TPD和TPSR技术研究NO和O2共吸附于Ag-ZSM-5催化剂表面形成的吸附物种及其和CH4之间的反应.结果表明,Ag-ZSM-5催化剂上C... 摘要 研究Ag-ZSM-5催化剂上CH4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反应性能,采用TPD和TPSR技术研究NO和O2共吸附于Ag-ZSM-5催化剂表面形成的吸附物种及其和CH4之间的反应.结果表明,Ag-ZSM-5催化剂上CH4选择性还原NOx活性和选择性较高.NO和O2共吸附在Ag-ZSM-5催化剂上形成的NO3(s)吸附物种能被CH4还原生成N2.在NO3(s)和O2共存的体系中,CH4能优先并选择性还原NO3(s)生成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ZSM-5 甲烷 选择性还原 吸附物种 分子筛 银催化剂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在甲烷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反应中的催化行为 被引量:10
10
作者 石川 程谟杰 +2 位作者 曲振平 杨学锋 包信和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5-558,共4页
采用XRD ,TEM和UV Vis方法研究了Ag HZSM 5催化剂中活性组分银的价态和结构变化 ,并将这种变化与其在CH4 选择性催化还原NOx 反应中的活性和选择性相关联 .结果表明 ,惰性气氛下高温处理使交换到分子筛阳离子位上的Ag+ 自还原为Ag0 ,并... 采用XRD ,TEM和UV Vis方法研究了Ag HZSM 5催化剂中活性组分银的价态和结构变化 ,并将这种变化与其在CH4 选择性催化还原NOx 反应中的活性和选择性相关联 .结果表明 ,惰性气氛下高温处理使交换到分子筛阳离子位上的Ag+ 自还原为Ag0 ,并在热的作用下聚集成纳米尺度的银颗粒Agn.纳米银颗粒Agn 的形成提高了银催化剂在CH4 选择性催化还原NOx 反应中的活性 ,但它的长大又促进了CH4 和O2 的直接燃烧 ,使CH4 选择性催化还原NOx 反应的选择性降低 .氧气气氛下高温预处理抑制了银颗粒的长大 ,并且氧气的氧化作用使银颗粒带有一定电荷 ,形成小的荷电纳米银粒子Agy + x .荷电纳米银粒子的形成使催化剂的活性降低 ,但提高了CH4 选择性催化还原N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ZSM-5沸石 甲烷 选择性还原 氮氧化物 催化剂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的改性及光催化氧化烷烃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马佳彬 李新勇 +2 位作者 曲振平 邹龙江 陈永英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48,52,共6页
催化剂的表面结构是影响催化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原位红外(In-situFT-IR)、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S)等现代物理技术考察了热处理改性对纳米TiO2的表面结构、晶相结构、粒子大小、比表面积和吸光性能的影响,采用... 催化剂的表面结构是影响催化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原位红外(In-situFT-IR)、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S)等现代物理技术考察了热处理改性对纳米TiO2的表面结构、晶相结构、粒子大小、比表面积和吸光性能的影响,采用In-situFT-IR光谱着重研究了纳米TiO2催化剂上环己烷光催化降解机制及催化剂的结构特性与催化反应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400℃条件下热处理纳米TiO2具有最佳光催化活性,适宜的表面结构、晶相结构、吸光能力及晶化度是纳米TiO2光催化剂高催化活性的主要原因。借助In-situFT-IR光谱,观察到环己烷氧化的主要产物是CO2和H2O,同时捕捉到了中间产物CO以及乙酸,提出了环己烷光催化降解的可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光催化 环己烷 原位红外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催化剂上CO氧化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晓东 曲振平 +1 位作者 于芳丽 王奕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77-1290,共14页
纳米Ag催化剂由于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很多反应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对低温催化一氧化碳氧化反应.近年来,银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稳定性以及良好的应用前景,能够在常温下将CO氧化为CO2.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进... 纳米Ag催化剂由于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很多反应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对低温催化一氧化碳氧化反应.近年来,银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稳定性以及良好的应用前景,能够在常温下将CO氧化为CO2.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进展,从制备方法、载体、预处理、第二组分、其它气氛和催化反应机理等方面对Ag基催化剂上CO氧化反应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型银催化剂 一氧化碳氧化 制备方法 预处理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酸锌纳米晶的合成及其催化脱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曹锋 李新勇 +1 位作者 曲振平 陈国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91-894,共4页
采用改进的共沉淀法与溶剂热法相结合制备了ZnFe2O4纳米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对ZnFe2O4的晶型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其表面的光伏效应,以酸性橙II的光催化脱色性能作为探针反应,详细地考察了催化剂的用量、底物浓度... 采用改进的共沉淀法与溶剂热法相结合制备了ZnFe2O4纳米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对ZnFe2O4的晶型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其表面的光伏效应,以酸性橙II的光催化脱色性能作为探针反应,详细地考察了催化剂的用量、底物浓度及溶液pH等因素对其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ZnFe2O4为正尖晶石型结构,平均粒径为7nm左右,样品具有一定的捕获电子能力,在外加电场下光伏响应变化明显,在正电场下有最佳响应值,而当负电场达到一定值时,外电场的光伏响应占据主导地位。在酸性橙II为20mg/L、催化剂用量为1.0g/L的中性条件下,其脱色效率达95%左右,而且经过4次重复使用后催化剂仍然具有一定的脱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酸锌纳米晶 酸性橙Ⅱ 催化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酸锌纳米晶体的制备及表面光伏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曹锋 李新勇 +3 位作者 曲振平 金虹 全燮 陈国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1,35,共4页
采用偶合的共沉淀法和水热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ZnFe2O4纳米晶体,并利用DRS、XRD、FT-IR、TEM等技术对其结构和谱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在其基础上利用表面光电压谱(SPS)深入探讨了所制样品的表面光伏特性,研究表明样品具有较窄的禁带宽... 采用偶合的共沉淀法和水热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ZnFe2O4纳米晶体,并利用DRS、XRD、FT-IR、TEM等技术对其结构和谱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在其基础上利用表面光电压谱(SPS)深入探讨了所制样品的表面光伏特性,研究表明样品具有较窄的禁带宽度,晶型为正尖晶石型结构,大小均匀(7nm),无团聚,表面光伏特性研究显示ZnFe2O4纳米晶体具有明显的表面和量子限域效应,有一定的捕获电子能力,在外加电场下光伏响应变化明显,在正电场下有一个最佳响应值,而当负电场达到一定值时,外电场的光伏响应将占据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酸锌 纳米晶体 表面光电压谱 光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戊酮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隋超 李新勇 曲振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9-813,共5页
综述了环戊酮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己二酸及其衍生物高温分解法、N2O高温高压非催化剂直接氧化法、环戊烯水合再脱氢法及Waker催化剂催化氧化法等。着重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反应机理及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通过对各方法优缺点的探讨,对... 综述了环戊酮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己二酸及其衍生物高温分解法、N2O高温高压非催化剂直接氧化法、环戊烯水合再脱氢法及Waker催化剂催化氧化法等。着重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反应机理及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通过对各方法优缺点的探讨,对其工业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戊酮 环戊烯 催化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对Cu-Ti-PILC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光 张锦宁 +1 位作者 曲振平 李新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36-39,共4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u-Ti-PILC样品,采用浸渍法制备了Ag/Cu-Ti-PILC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谱(XRD)、程序升温还原(TPR)、NO程序升温脱附(NO-TPD)研究银物种对Cu-Ti-PILC结构的影响,以无机物NO为催化反应模型降解物,研究银物种对Cu-Ti-P...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u-Ti-PILC样品,采用浸渍法制备了Ag/Cu-Ti-PILC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谱(XRD)、程序升温还原(TPR)、NO程序升温脱附(NO-TPD)研究银物种对Cu-Ti-PILC结构的影响,以无机物NO为催化反应模型降解物,研究银物种对Cu-Ti-PILC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物种破坏了钛柱层粘土(TiPILC)的有序排列性,未改变Ti-PILC的层间结构及铜物种的分散度,改变了铜物种在催化剂表面的分配并提高了Cu2+的比例,改变了NO的反应途径并提高了中间产物的产生量,故导致N2收率提高了约20%,在SO2和H2O存在的条件下,N2收率提高了约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Ti-PILC NO Ag/Cu-Ti—PI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改革--以环境反应过程原位在线分析技术课程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辉 姜晓 曲振平 《高教学刊》 2021年第29期136-139,共4页
文章以环境专业研究生的环境反应过程原位在线分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将研究生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相结合,有效地把正确的价值观巧妙地融合到环境专业课教育教学中,旨在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等多元化统一,全方位立... 文章以环境专业研究生的环境反应过程原位在线分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将研究生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相结合,有效地把正确的价值观巧妙地融合到环境专业课教育教学中,旨在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等多元化统一,全方位立体化树人,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环境专业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研究生课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材料对病毒吸附及灭活作用特性的研究
18
作者 赵春霞 明平文 +24 位作者 杨凌 刘中民 张卓然 马磊 许磊 齐越 孙承林 韩秀文 陈严 曲振平 缪少军 郑丛龙 赵欣捷 杜逊甫 刘波 孔宏伟 王畅 叶芬 刘守新 胡刚 刘页 张涛 黄向阳 包信和 许国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225,共4页
以核酸分子及普通病毒作为探针和模拟对象,进行了催化材料吸附、灭活副流感病毒的研究,旨在筛选出对病毒有过滤、吸附及灭活作用的高效非特异性催化材料,以应用于病毒的各种防护设施以及有效控制非典型性肺炎的传播。共评价了93种新合... 以核酸分子及普通病毒作为探针和模拟对象,进行了催化材料吸附、灭活副流感病毒的研究,旨在筛选出对病毒有过滤、吸附及灭活作用的高效非特异性催化材料,以应用于病毒的各种防护设施以及有效控制非典型性肺炎的传播。共评价了93种新合成的催化剂,发现两种催化材料对病毒具有杀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材料 吸附作用 灭活作用 核酸分子 催化剂 非典型性肺炎 副流感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型氧化物负载纳米金属催化剂结构的动态调变及其催化氧化CO反应性能
19
作者 高康 魏明明 +2 位作者 曲振平 傅强 包信和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9-897,共9页
研究了钛酸钡和钛酸钙担载的Ag和Pt纳米催化剂的表面结构随氧化-还原处理过程的动态变化及其对CO完全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发现氧化物担载的Ag催化剂在氧化处理后其催化活性较还原处理的高;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结... 研究了钛酸钡和钛酸钙担载的Ag和Pt纳米催化剂的表面结构随氧化-还原处理过程的动态变化及其对CO完全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发现氧化物担载的Ag催化剂在氧化处理后其催化活性较还原处理的高;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结果表明,氧化处理能够提高载体表面Ag颗粒的分散度,而还原处理导致Ag颗粒的聚集,从而降低了催化氧化CO反应的活性.氧化-还原处理改变了担载Ag纳米粒子的尺寸并影响其CO氧化反应活性.与此相反,氧化物担载的Pt催化剂在还原处理后所表现出的CO氧化反应活性较氧化处理的高;对比研究发现,氧化和还原处理后Pt纳米粒子的尺寸基本相同,但是氧化处理的样品中Pt表面物种以氧化态为主,而还原处理后Pt表面物种主要为金属态.Pt纳米粒子表面化学状态随氧化-还原处理的调变是导致表面催化活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氧化物 氧化-还原 结构调变 一氧化碳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u-Ti-PILC上丙烯选择催化还原NO的活性研究
20
作者 陆光 马国辉 +1 位作者 曲振平 李新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85-2087,共3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Cu-Ti-PILC和Pd/Cu-Ti-PILC催化剂,结合X射线衍射谱(XRD)、程序升温还原(TPR)、NO程序升温脱附(NO-TPD)、丙烯选择催化还原NO(C3H6-SCR)研究Pd组分对Cu-Ti-PILC催化剂结构和催化还原NO能力的影响。XRD结果表明,Pd物种破... 采用浸渍法制备Cu-Ti-PILC和Pd/Cu-Ti-PILC催化剂,结合X射线衍射谱(XRD)、程序升温还原(TPR)、NO程序升温脱附(NO-TPD)、丙烯选择催化还原NO(C3H6-SCR)研究Pd组分对Cu-Ti-PILC催化剂结构和催化还原NO能力的影响。XRD结果表明,Pd物种破坏了蒙脱土的层间排列但未改变Ti-PILC的层间距;TPR结果表明,Pd改变Cu-Ti-PILC催化剂表面上铜物种的还原性能;NO-TPD结果表明,Pd组分提高催化剂化学吸附NO;C3H6-SCR结果显示Pd物种能够提高Cu-Ti-PILC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H6-SCR NO-TPD Pd/Cu-Ti-PI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