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贫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短期临床疗效观察及分析
1
作者 杨雷 景豆豆 +6 位作者 刘明玺 郭振业 杨斌爱 林树忠 张德梅 郭凤艳 刘锦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115-1121,共7页
目的探讨自体贫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骨关节炎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2-2023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Keligren LawrenceⅠ-Ⅲ级膝骨关节炎患者病例85例,使用血液成份分离机进行自体LP-PRP采集并进行质量评估,所有患者均使用自... 目的探讨自体贫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骨关节炎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2-2023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Keligren LawrenceⅠ-Ⅲ级膝骨关节炎患者病例85例,使用血液成份分离机进行自体LP-PRP采集并进行质量评估,所有患者均使用自体LP-PRP进行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分3个等级注射后1、3、6月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和膝关节炎指数评分表(WOMAC)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及功能。治疗6个月后行膝关节MRI检查,比较治疗前后MRI影像学改变情况。对治疗结果中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分组分析,主要有LP-PRP中血小板浓度和膝关节K-L分级2方面,其中:1)按照LP-PRP中血小板浓度进行分级,可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低浓度[(<800)×10^(9)/L]、中浓度[(800-1000)×10^(9)/L]、高浓度[(>1000)×10^(9)/L];2)根据膝骨关节K-L分级,将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分为Ⅰ、Ⅱ、Ⅲ3个等级。结果LP-PRP治疗后1、3和6月VAS和WOMAC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等级血小板浓度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浓度>1000×10^(9)/L时,显著疗效最明显(P<0.05),达74.2%(23/31),高于其他2组(50%、0)。MRI检查示,患者治疗后可见关节软骨信号明显改善。结论自体LP-PRP缓解膝骨关节炎疼痛等方面短期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A LP-PRP VAS WOMAC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种类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景豆豆 杨晓晓 +2 位作者 杨珍平 张春来 高志强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55,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肥料对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收获产量及根际土壤酶活性(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的影响为目的,探究适合试验区小麦生产的肥料种类。[方法]本试验在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的... [目的]研究不同肥料对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收获产量及根际土壤酶活性(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的影响为目的,探究适合试验区小麦生产的肥料种类。[方法]本试验在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的旱地小麦复播玉米田进行,供试小麦品种烟农21,供试肥料8种,分别是NPK复合肥F1(NP2O5-K2O=28-10-7)、F2(N-P2O5-K2O=25-15-5)、F3(N-P2O5-K2O=20-10-10)和F5(N-P2O5-K2O=16-20-6)、有机无机复合肥F4、微生物菌剂F6、高浓缩缓释肥F7、生物有机肥F8。[结果](1)返青期到拔节期,干物质积累增加幅度较小(最高增长率为F4肥料处理145.2%),拔节期至抽穗期,F4、F1和F3肥料处理可有效促进小麦干物质积累积累显著提升(F3肥料处理的增长率可达205.7%)。(2)F1和F7肥料处理对小麦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效果最好。(脲酶活性最大为F1、F7肥料处理,均可达0.11mg NH3-N·g-1 soil·24h-1;磷酸酶活性最大值为F1肥料处理0.80mg Phenol·g-1 soil·24h-1;蔗糖酶活性最高值为F1肥料处理21.75mg Glucose·g-1 soil·24h-1)(3)F1、F4和F7肥料处理则更有助于提高小麦土壤养分含量(碱解氮含量最高值为F1肥料处理44.69mg·kg-1;速效磷含量最高值为F1肥料处理5.07mg·kg-1;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处理为F7、F4肥料处理,分别可达7.43、7.33g·kg-1)。(4)F4和F3肥料更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F4肥料处理高于CK处理31.23%)。[结论]该试验为研究肥料种类对小麦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影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小麦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含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aCO9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3
作者 景豆豆 李政 +3 位作者 李紫良 钱慧慧 宋齐鲁 马守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5-374,共10页
为了明确TaCO9-1A基因在小麦生长发育中的具体调控机理,该研究以同源克隆的方法成功获得了大麦(Hordeum vulgare)光周期基因HvCO9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中的直系同源基因TaCO9,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转录激活以及... 为了明确TaCO9-1A基因在小麦生长发育中的具体调控机理,该研究以同源克隆的方法成功获得了大麦(Hordeum vulgare)光周期基因HvCO9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中的直系同源基因TaCO9,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转录激活以及表达模式分析;利用农杆菌侵染法转化拟南芥,并对过表达株系进行表型分析。结果表明:(1)TaCO9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CDS区全长876 bp,编码291个氨基酸,蛋白序列含有特有的CCT结构域,且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aCO9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约为30.7 kD,等电点为6.24;TaCO9的启动子区含有光响应、激素应答和胁迫应答等多种顺式作用元件。(3)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活性分析表明,TaCO9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且具有转录激活活性。(4)qRT-PCR结果表明,TaCO9基因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光照14 h条件下TaCO9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光照10 h和12 h条件下的表达量,且TaCO9在大粒小麦‘西农817’子房与籽粒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中国春’。(5)经潮霉素筛选成功获得3个转基因拟南芥株系;进一步功能鉴定结果表明,过表达转TaCO9基因拟南芥植株的开花期迟于野生型(对照)3~4 d,但角果和籽粒较野生型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CO9 亚细胞定位 表达分析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肥苜蓿合理还田提高旱地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晓琪 景豆豆 +2 位作者 杨珍平 张春来 高志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21-227,共7页
为合理利用夏闲期光、热和水资源,提高山西南部农业发展的可持续,通过研究种植绿肥苜蓿对后作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探索有助于提高小麦的生产力的苜蓿种植模式。试验为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苜蓿不同播量,分别为7.5(S),15.0(M),22.... 为合理利用夏闲期光、热和水资源,提高山西南部农业发展的可持续,通过研究种植绿肥苜蓿对后作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探索有助于提高小麦的生产力的苜蓿种植模式。试验为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苜蓿不同播量,分别为7.5(S),15.0(M),22.5 kg/hm^2(L),副区为不同还田日期:9月10日(T1)、9月20日(T2)、9月30日(T3),以常规复种玉米为对照(CK),于后作小麦的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测定农艺性状、土壤养分,并于成熟期测定小麦产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供试夏闲期种植苜蓿各处理下,后作冬小麦的株高、绿叶数、单株干质量及倒二叶长宽,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大播量中还田日期的LT2处理下,有机质、碱解氮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20~3.38倍和4.08~5.42倍。冬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较对照分别提高6.3%,5.8%,4.1%,比对照增产3.9%。大播量中还田日期的LT2处理更有利于该地区小麦产量的提高,该试验可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还田 小麦 农艺性状 土壤养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免疫治疗的现状和前景 被引量:2
5
作者 吴蔚 景豆豆 +2 位作者 曹理 浦飞飞 邵增务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2年第7期721-726,共6页
骨肉瘤(Osteosarcoma)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转移性的恶性肿瘤,预后极差,迫切需要一种可以根本改善骨肉瘤预后的新型治疗方案。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重新激活体内的免疫系统,再次启动并维持“肿瘤-免疫循环”进而杀伤肿瘤细胞的手段。CD8... 骨肉瘤(Osteosarcoma)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转移性的恶性肿瘤,预后极差,迫切需要一种可以根本改善骨肉瘤预后的新型治疗方案。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重新激活体内的免疫系统,再次启动并维持“肿瘤-免疫循环”进而杀伤肿瘤细胞的手段。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CD4+T细胞、NK细胞和NKT细胞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功能,而体液免疫既可发挥抗肿瘤效应,也可促进肿瘤进展。近年来在肿瘤免疫反应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们开发了各种手段来刺激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应答。本综述从增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应答和外源性增强患者免疫功能两个方面对骨肉瘤的免疫治疗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肿瘤免疫逃逸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aARF20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晓凤 王超杰 +4 位作者 张莉莉 景豆豆 李政 都晶晶 马守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350-2357,共8页
【目的】克隆TaARF20基因,并分析其表达特性,为解析小麦生长素响应因子(ARF)基因家族成员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普通小麦为材料,利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TaARF20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序列特征,并通过... 【目的】克隆TaARF20基因,并分析其表达特性,为解析小麦生长素响应因子(ARF)基因家族成员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普通小麦为材料,利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TaARF20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序列特征,并通过亚细胞定位试验明确TaARF20蛋白的作用部位。将TaARF20基因与表达载体Pcold-TF连接,转化大肠杆菌中进行原核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aARF20基因在普通小麦不同组织及普通小麦和多子房小麦不同发育时期幼穗中的表达模式。【结果】TaARF20基因包含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编码区(CDS)长度为1116 bp,编码371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约40.38 kD,理论等电点(pI)为4.96,脂溶性系数为19.80,疏水性系数为0.985,不稳定系数为50.51,属于不稳定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中,含有ARF家族蛋白的保守结构域和B3 DNA结合域,主要由α-螺旋(18.06%)、无规则卷曲(59.57%)和延伸连(22.10%)组成。启动子区含有激素响应、光响应和低温响应等多个顺式作用元件。TaARF20蛋白与二粒小麦ARF20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亲缘关系也最近。TaARF20融合蛋白在原核系统中成功表达。TaARF20基因在小麦的根、叶、幼穗和籽粒中均有表达,但在幼穗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对于长度为3和4 cm的幼穗来说,普通小麦TaARF2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多子房小麦,但对于长度为5、6、8和9 cm的幼穗,普通小麦TaARF2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多子房小麦。【结论】TaARF20基因在小麦穗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推测其是调控穗型、穗大小或穗粒数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ARF20 基因克隆 亚细胞定位 原核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巨细胞瘤发病现状及驱动RANKL/OPG失衡机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曹理 吴蔚 +3 位作者 景豆豆 郭昊宇 浦飞飞 邵增务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0-705,731,共7页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在我国较常见,是一种具有局部侵袭性、远处转移和恶性转化潜能的交界性肿瘤,GCTB中单核梭形基质细胞的恶性增殖和RANKL/OPG(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osteoprote...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在我国较常见,是一种具有局部侵袭性、远处转移和恶性转化潜能的交界性肿瘤,GCTB中单核梭形基质细胞的恶性增殖和RANKL/OPG(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osteoprotegerin)表达失衡是其临床转归不佳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H3F3A(H3 histone family member 3A)基因突变、ZNF687(zinc finger protein 687)基因突变和端粒联合在GCTB中广泛存在,因其可通过表观遗传学调控、转录枢纽调控和染色体末端调控驱动RANKL/OPG失衡而受到关注。但目前对于GCTB发病机制的研究仍缺乏详细的总结。该文通过阐述GCTB的发病现状,对RANKL/OPG失衡的驱动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总结出关键靶点,以助于未来找到治愈骨巨细胞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基因突变 临床预后 发病机制 RANKL OP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航语音通信交换系统地空通信超控方式研究
8
作者 景豆豆 《中国航班》 2020年第14期48-48,共1页
在民用航空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各项配套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都随之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尤其是不同机场之间的功能管理、不同扇区功能管理越来越细化,有效地提升了民用航空系统化管理的水平,但同时管制部门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给设备保... 在民用航空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各项配套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都随之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尤其是不同机场之间的功能管理、不同扇区功能管理越来越细化,有效地提升了民用航空系统化管理的水平,但同时管制部门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给设备保障部门带来了新的要求。而内话系统的地空通信超控则是多部门多机场协同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民航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对其进行研究和完善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话系统 超控 VO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后复种苜蓿压青还田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思 杨文平 +5 位作者 景豆豆 李文广 杨珍平 陈杰 孙敏 高志强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8-987,共10页
黄土高原旱地麦田土壤贫瘠,加上化肥施用不合理,极易导致地力下降;为培肥土壤,麦后引入苜蓿压青还田,探寻合理还田方式.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播种量(7.5、15和22.5 kg/hm^(2));副区为还田时间(后作小麦播种前30d、20d和10d);以当... 黄土高原旱地麦田土壤贫瘠,加上化肥施用不合理,极易导致地力下降;为培肥土壤,麦后引入苜蓿压青还田,探寻合理还田方式.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播种量(7.5、15和22.5 kg/hm^(2));副区为还田时间(后作小麦播种前30d、20d和10d);以当地农户模式(麦后复种夏玉米秸秆还田)为对照,研究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功能变化.结果显示,苜蓿还田相比夏玉米还田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和酶活性,苜蓿播种量22.5 kg/hm^(2)、小麦播种前20d还田处理的土壤碱解氮、有机质含量和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5.83、0.64、0.24、0.55和20.84倍,同时提高了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苜蓿播种量22.5 kg/hm^(2)、小麦播种前30 d和20 d还田处理同时促进有益细菌(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浮霉菌门等)及真菌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繁殖.PICRUSt结果显示,苜蓿播种量22.5 kg/hm^(2)、小麦播种前30 d还田处理显著增加与碳、氮代谢相关的细菌类群,小麦播种前10 d和20 d还田处理次之.FUNGuild结果显示,苜蓿播种量22.5 kg/hm^(2)、小麦播种前20 d还田处理土壤真菌以腐生型为主,而小麦播种前30 d还田则以病原型为主.综上所述,苜蓿播种量22.5 kg/hm^(2)、后作小麦播种前20 d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增加有益菌群,促进养分循环,是麦后复种苜蓿较为合理的还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绿肥 小麦 土壤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PICRUSt FUNGuild
原文传递
饲料油菜压青还田对后作小麦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晋 杨晓晓 +4 位作者 杨文平 李文广 景豆豆 杨珍平 高志强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869-2882,共14页
【目的】从真菌群落角度揭示麦后复种饲料油菜作绿肥对土壤的培肥效果。【方法】以常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为对照(CK),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麦后复种饲料油菜不同播量(S:小播量;M:中播量;L:大播量)与还田时期(D1:9... 【目的】从真菌群落角度揭示麦后复种饲料油菜作绿肥对土壤的培肥效果。【方法】以常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为对照(CK),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麦后复种饲料油菜不同播量(S:小播量;M:中播量;L:大播量)与还田时期(D1:9月10日;D2:9月20日;D3:9月30日)下土壤真菌丰度和群落结构。【结果】与对照相比,随油菜播量增加,还田生物量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先增后减,中播量中期还田产量最高;此外,播量增加,还田时间应提前。饲料油菜还田显著降低了土壤真菌OTU数量和丰富度指数(ACE和Chao1)。真菌群落组成方面,门水平下优势菌群主要有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接合菌门和壶菌门,纲水平下油菜还田相比对照优势真菌所占比例增加。功能预测结果表明,腐生营养型是土壤真菌主要营养类型,占比41.32%-50.72%;且还田后兼性功能营养类群增加至30.05%-40.10%;同时显著提高被孢霉属、枝顶孢属、毛壳菌属、青霉菌属等具有生防功能有益菌的丰度。【结论】在晋南旱地麦区推广饲料油菜还田有利于改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本试验条件下,油菜中播量种植,9月20日还田为最优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油菜 绿肥 土壤真菌 高通量测序 FUNGuil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