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组学及其在厌氧消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叶青 景张牧 +3 位作者 江皓 徐泉 周红军 冯璐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0-101,共12页
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有机废弃物,如果处置不当将会对生态、气候以及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影响。厌氧消化是一种可靠的、绿色的、可持续的有机废弃物处理方式,但由于缺乏准确有效的监测手段,厌氧消化微观过程常常被视为“黑盒”。随着微生物... 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有机废弃物,如果处置不当将会对生态、气候以及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影响。厌氧消化是一种可靠的、绿色的、可持续的有机废弃物处理方式,但由于缺乏准确有效的监测手段,厌氧消化微观过程常常被视为“黑盒”。随着微生物组学的发展,学者们在菌群与运行参数关联性分析、代谢途径分析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文从“三阶段、四菌群”的厌氧消化过程出发,介绍了常用微生物组学的类型,包括:16S rRNA基因组、宏基因组、宏转录组和宏蛋白组;详细阐述了物种组成分析、α多样性分析、OTU相似性分析以及多元统计学分析等6种常用的微生物群落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系统回顾了厌氧消化过程的微生物学研究进展,以期能为分析厌氧消化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开发新的厌氧消化工艺和技术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组成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催化合成二十八烷醇硬脂酸酯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何文森 梁小英 +1 位作者 景张牧 刘乔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4-78,共5页
以离子液体为催化剂,以硬脂酸为修饰剂对二十八烷醇进行修饰合成二十八烷醇硬脂酸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证实所合成产物为目标产物二十八烷醇硬脂酸酯。考察了离子液体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 以离子液体为催化剂,以硬脂酸为修饰剂对二十八烷醇进行修饰合成二十八烷醇硬脂酸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证实所合成产物为目标产物二十八烷醇硬脂酸酯。考察了离子液体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底物摩尔比及反应时间对产物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磺酸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BSO3HMim][HSO4])为催化剂,用量为底物总质量的3%,二十八烷醇与硬脂酸摩尔比1∶1.5,90℃下反应2 h,产物的转化率可达98%。通过DSC分析可知,经硬脂酸酯化修饰后二十八烷醇的熔点有所降低,从84.3℃降至71.2℃,有助于拓宽其实际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八烷醇 普利醇 硬脂酸 离子液体 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水系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空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3
作者 李青倩 袁鹏 +5 位作者 杨鹊平 张秀磊 景张牧 涂胜强 高红杰 刘瑞霞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3-580,共8页
氮(N)与磷(P)的化学计量学特征反映了N、P在生态系统过程中的耦合关系。当前对于长江水系中全流域N与P摩尔质量比(N:P)的时空衍化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仍然缺乏科学认知,难以满足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治理理论和管理实践需求。根... 氮(N)与磷(P)的化学计量学特征反映了N、P在生态系统过程中的耦合关系。当前对于长江水系中全流域N与P摩尔质量比(N:P)的时空衍化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仍然缺乏科学认知,难以满足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治理理论和管理实践需求。根据长江水系水质监测数据和河流水沙数据,从全流域尺度上阐述长江水系N:P的时空分布特征,识别关键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长江干流的N:P从上游到下游呈下降趋势,均值为92±78,大通站N:P输出为47±16;影响长江水系N:P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支流汇入、沿途面源输入、城市污水输入、磷矿开采活动以及水库拦截;颗粒态P和溶解态N的输入和截留控制着长江干流N:P的季节性差异。从生态化学计量学的角度,揭示人类活动对长江水系营养盐迁移转化的影响,可为未来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和治理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水系 氮磷化学计量学 面源输入 水库截留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