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tch信号对激光诱导的小鼠CNV生成过程中巨噬细胞极化表型及功能的调控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娜 窦国睿 +6 位作者 张萍 赵俊龙 晏贤春 燕洁静 李曼红 韩骅 王雨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7-215,共9页
背景 巨噬细胞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与其在不同微环境中的功能异质性有关,Notch信号通路参与眼内新生血管生长的调控,但其对CNV中巨噬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尚未证实.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在CNV生成中极化表型的变化与... 背景 巨噬细胞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与其在不同微环境中的功能异质性有关,Notch信号通路参与眼内新生血管生长的调控,但其对CNV中巨噬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尚未证实.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在CNV生成中极化表型的变化与Notch信号通路对巨噬细胞极化表型的调控.方法 在体实验选择58只成年雄性C57BL小鼠,以随机数字表法按照造模后取材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光凝后3d组和7d组.每组选23只小鼠用视网膜光凝法诱导小鼠CNV模型,分别于光凝后3d和7d制备脉络膜铺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CNV面积和巨噬细胞阳性染色面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情况;光凝后3d和7d对眼杯冰冻切片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CNV中巨噬细胞的极化表型及其分泌VEGF、TNF-α的情况,评估巨噬细胞上Notch信号胞内段(NICD)相应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情况.每组设定6只小鼠的左眼为正常对照眼,其右眼以激光光凝法建立CNV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眼杯组织中VEGF、TNF-α和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体外分离和培养C57BL小鼠的骨髓单核前体细胞,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导其分化为巨噬细胞,加入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γ-分泌酶抑制剂(GSI)和极化诱导因子,24 h后收集细胞及培养液上清,通过qRT-PCR及ELISA法检测M1型、M2型巨噬细胞分子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光凝后第3天比较,光凝后第7天CNV面积明显增大,但巨噬细胞浸润面积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38、5.272,均P=0.000).光凝后第3天,巨噬细胞在CNV周边和中央均有分布,第7天时局限于CNV中央部.光凝后第3天,色素上皮-脉络膜-巩膜复合体中精氨酸合酶1(Arg1)、甘露糖受体(MR)及白细胞介素-6(IL-6)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第7天,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的相对表达量无明显改变.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光凝后第3天F4/80+ Arg1+细胞(M2型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多于F4/80+ iNOS+细胞(M1型巨噬细胞),光凝后第7天F4/80+ Arg1+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48,P=0.000;t5.562,P<0.001),但仍多于F4/80+ iNOS+细胞,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8,P<0.01).在光凝后3d时巨噬细胞分泌的VEGF和TNF-α明显多于光凝后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43、4.519,均P<0.01).巨噬细胞中Notch信号下游分子在光凝后3d时未见表达,7d时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外实验表明,阻断Notch信号后,M1型巨噬细胞分子标志物表达量明显下降,而M2型巨噬细胞分子标志物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巨噬细胞的极化表型在CNV模型的不同阶段发生变化,而巨噬细胞中Notch信号的激活状态调控巨噬细胞的极化表型改变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巨噬细胞/功能 细胞间肽类和蛋白类/代谢 NOTCH信号 近交系C57BL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脂肪酸诱导小鼠肝实质细胞体外脂肪化并加速细胞凋亡 被引量:5
2
作者 晏贤春 胡彬 +1 位作者 王赫 杨俊涛 《肝脏》 2013年第5期306-309,共4页
目的建立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体外细胞模型,为进一步体外药物高通量的筛选以及深入探讨NAFLD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胶原酶灌注分离并培养小鼠原代肝实质细胞,随后给予不同浓度的... 目的建立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体外细胞模型,为进一步体外药物高通量的筛选以及深入探讨NAFLD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胶原酶灌注分离并培养小鼠原代肝实质细胞,随后给予不同浓度的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刺激,进行油红染色以及三酰甘油测定;通过MTS法以及流式细胞术分析游离脂肪酸对肝实质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使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实质细胞内的MAPK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bim与fas的表达。结果肝实质细胞内的脂质累积程度随加入的FFA浓度上升而呈明显增加(P<0.05);肝实质细胞的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肝实质细胞内JNK信号通路随刺激时间延长强度增加,ERK信号通路随刺激时间延长强度减弱,细胞内bim和fas的表达量上升。结论成功建立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体外细胞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体内肝实质细胞内脂肪累积以及细胞凋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体外模型 肝实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s与新生血管形成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子岩 晏贤春 +2 位作者 赵星成 张萍 韩骅 《心脏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02-105,109,共5页
新生血管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动态过程,其是在原有血管基础上通过促血管生成途径以及抗血管生成途径之间严密的协同作用而形成的。促血管生成途径与抗血管生成途径之间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则可导致病理性的新生血管形成,参与到肿瘤、炎症、... 新生血管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动态过程,其是在原有血管基础上通过促血管生成途径以及抗血管生成途径之间严密的协同作用而形成的。促血管生成途径与抗血管生成途径之间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则可导致病理性的新生血管形成,参与到肿瘤、炎症、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微小RNAs(miRNAs)可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调节基因表达,是细胞生命活动中重要的小分子调节物质。不同的miRNAs通过对特定靶基因的调节,在新生血管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就调控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miRNAs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生成 MICRORNA 调节网络 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的机制及其在动脉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高丹 张信信 +1 位作者 韩骅 晏贤春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0-104,F0003,共6页
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在结构上紧密相连,在功能上互相影响。VECs可通过直接(Notch信号通路)或间接(细胞因子、外泌体)方式调控VSMCs表型转变,以应对缺... 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在结构上紧密相连,在功能上互相影响。VECs可通过直接(Notch信号通路)或间接(细胞因子、外泌体)方式调控VSMCs表型转变,以应对缺氧、炎症或异常机械力等刺激并维持血管稳态,该过程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动脉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本文将对VECs调控VSMCs表型转变的机制及其在动脉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动脉血管疾病 表型转变 血管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 被引量:36
5
作者 晏贤春 曹秀丽 +2 位作者 卜歆 韩骅 梁亮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5-117,122,共4页
从解决“Dll4胞外区重组蛋白是否能抑制内皮细胞血管形成”这一实际问题出发,探讨基于P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孤立地讲授和实施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不同,该教学法通过解决科学问题,将DNA提取、PC... 从解决“Dll4胞外区重组蛋白是否能抑制内皮细胞血管形成”这一实际问题出发,探讨基于P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孤立地讲授和实施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不同,该教学法通过解决科学问题,将DNA提取、PCR、核酸电泳、胶回收等多种常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有机整合,一方面强化实验技术的实际应用,另一方面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知识探索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切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翻转课堂 分子生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条件下SNAⅡ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嘉星 窦国睿 +6 位作者 常天芳 李曼红 杨子岩 晏贤春 刘瑗 韩骅 王雨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探讨缺氧环境下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是否可诱导SNAI1表达上调,进而通过SNAI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途径参与CNV生成。方法选取SPF级6~8周龄雄性C57小鼠16只并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法诱导小鼠CNV模型。... 目的探讨缺氧环境下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是否可诱导SNAI1表达上调,进而通过SNAI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途径参与CNV生成。方法选取SPF级6~8周龄雄性C57小鼠16只并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法诱导小鼠CNV模型。于造模后7 d摘取小鼠眼球以制备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脉络膜-巩膜复合体铺片和冰冻切片,采用Isolectin B4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脉络膜铺片中CNV形成情况,并观察CNV组织附近血管内皮细胞中SNAI1、MMP2和MMP9的表达及定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NV组织中SNAI1、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变化。将培养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RF/6A)细胞分为常氧组和缺氧组,分别在含体积分数5%CO2培养箱或含体积分数94%N2、5%CO2和体积分数1%O2培养箱中孵育24 h,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各组细胞中SNAI1、MMP2和MMP9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用小干扰SNAI1(siSNAI1)转染RF/6A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MMP2和MMP9在转录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并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数目。结果造模后7 d小鼠脉络膜铺片中可见CD31阳性和SNAI1阳性荧光染色细胞及双阳性细胞;模型组小鼠RPE-脉络膜-巩膜复合体中SNAI1 mRNA和MMP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91±0.060和1.610±0.42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59±0.074和0.772±0.0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44),模型组小鼠RPE-脉络膜-巩膜复合体中MMP9 mRNA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MMP2 mRNA表达量高于MMP9 mR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氧组RF/6A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SNAI1和MMP2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常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间MMP9 m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siSNAI1组RF/6A细胞中MMP2 mRNA相对表达量为0.217±0.036,明显低于单纯缺氧组的0.818±0.105;缺氧+siSNAI1组RF/6A细胞中MMP2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236±0.009,明显低于单纯缺氧组的1.043±0.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3)。siSNAI1组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数目为(254.60±71.31)/视野,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的(534.10±96.21)/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CNV局部的缺氧环境可能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细胞中SNAI1的表达而激活MMP2,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迁移,从而参与CNV生成;缺氧条件下SNAI1的下调可抑制上述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基质金属蛋白酶 小干扰RNA 转录因子SNAⅡ 血管内皮细胞 动物模型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能增效"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晓 晏贤春 +2 位作者 张瑞 贾林涛 赵晶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9-574,共6页
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分子生物学理论、技术发展迅速,而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作为理论与实践的关键衔接,在学生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馈和思考,分析出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痛点问题.我们围绕"... 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分子生物学理论、技术发展迅速,而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作为理论与实践的关键衔接,在学生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馈和思考,分析出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痛点问题.我们围绕"赋能增效"的改革方向,瞄准提高学生动手、思考能力,提升育人实效的优化目标,进行了教学内容的设置优化、课堂时序的组织重构等一系列改革尝试.教学方案的改革显著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赋予学生更强的思考、学习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科学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的机制及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温婷 王若楠 +4 位作者 张小燕 孙嘉星 张信信 韩骅 晏贤春 《心脏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37-343,共7页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表型具有高度可塑性。在缺氧及炎症等因素作用下,VSMCs由收缩型转变为分泌型,表现为细胞收缩能力减弱,而增殖、迁移和分泌能力显著增强,这一过程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高压...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表型具有高度可塑性。在缺氧及炎症等因素作用下,VSMCs由收缩型转变为分泌型,表现为细胞收缩能力减弱,而增殖、迁移和分泌能力显著增强,这一过程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高压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前期研究表明,VSMCs表型转变受多种因素调控,如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细胞外基质、生物力等,靶向调控这些分子及信号通路可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的进程。因此,本文将对VSMCs表型转变的机制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进行阐述,以期为多种相关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变 心血管疾病 NOTCH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医大学眼科学教学内容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嘉星 晏贤春 +4 位作者 马济远 武静 李娜敏 周健 窦国睿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1年第7期678-679,693,共3页
立足任职教育要求,分析军医大学眼科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部分本科学员和基层军医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总结教学现状和需求;提出教学内容优化建议,切实提高学员毕业后任职能力。
关键词 眼科教学 任职教育 调查问卷 军医大学 任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代谢调控在血管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嘉言 田宗渭 +2 位作者 周栋栋 晏贤春 孙嘉星 《心脏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218-222,共5页
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代谢在机体正常发育和疾病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其他类型细胞相比,EC高度依赖糖酵解、脂肪酸氧化和氨基酸代谢等,以使其具备将血液中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输至周围组织以及在乏氧无血管区域进行血管生成... 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代谢在机体正常发育和疾病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其他类型细胞相比,EC高度依赖糖酵解、脂肪酸氧化和氨基酸代谢等,以使其具备将血液中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输至周围组织以及在乏氧无血管区域进行血管生成的能力。随着研究深入,越来越多代谢途径被发现参与调控EC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等过程。异常的内皮细胞代谢导致EC增殖、迁移以及血管生成等能力丧失或增强,进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肢体缺血等血管性疾病发生,靶向EC代谢方式是血管性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就EC代谢调控在血管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血管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血管性疾病 代谢 血管生成 糖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间质转化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小燕 王若楠 +5 位作者 孙嘉星 丰星星 梁亮 韩骅 刘晓渭 晏贤春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359-364,共6页
肾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的共同表现,已有研究显示,内皮细胞(ECs)结构功能异常是促进肾纤维化进展的重要因素。ECs在TGF-β、Notch、Wnt以及miRNAs等多种信号通路和分子作用下可发生内皮间质转化(EndMT)。EndMT一方面诱发ECs... 肾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的共同表现,已有研究显示,内皮细胞(ECs)结构功能异常是促进肾纤维化进展的重要因素。ECs在TGF-β、Notch、Wnt以及miRNAs等多种信号通路和分子作用下可发生内皮间质转化(EndMT)。EndMT一方面诱发ECs功能障碍,导致肾组织缺氧;另一方面通过旁分泌作用引起肌成纤维细胞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异常,促进肾纤维化进展。阻断EndMT可降低肌成纤维细胞活化程度,改善组织缺氧,从而延缓肾纤维化进程。本文就EndMT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治疗肾纤维化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纤维化 内皮间质转化 内皮细胞 TGF-Β信号通路 NOTCH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组实操拍摄电子实验报告在心血管生化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性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惠晨 晏贤春 +4 位作者 魏仁吉 张晓 郭宝辉 张健 赵晶 《心脏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目的 探讨通过小组实操拍摄电子实验报告,克服在心血管生化实验教学中使用传统实验报告学生照搬照抄、弄虚作假及各自为战的育人痛点问题。方法 选择2019级和2020级空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6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个组,以5节... 目的 探讨通过小组实操拍摄电子实验报告,克服在心血管生化实验教学中使用传统实验报告学生照搬照抄、弄虚作假及各自为战的育人痛点问题。方法 选择2019级和2020级空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6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个组,以5节心血管生化实验课为1单元,交替使用传统实验报告(对照组)和实操拍摄电子实验报告(实验组),利用考核和调查问卷等方式来评价小组实操拍摄电子实验报告在心血管生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在实验课前准备、结果客观记录、实验积极性和创造性、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实验组学生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课程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相关知识点的阶段课堂考核显示,实验组学生的知识考核分数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 与使用传统实验报告相比,小组实操拍摄电子实验报告的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心血管生化实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实验积极性和自主创作热情,避免编造篡改数据,有利于对实验原理的深刻理解、科研基本素养的培养、综合素质和协作能力的提高,并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生化实验教学 心血管疾病 实验报告 学习共同体 思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旁分泌因子调控心脏生长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田宗渭 周栋栋 +4 位作者 孙嘉星 李嘉言 梁亮 韩骅 晏贤春 《心脏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07-310,329,共5页
血管生成是维持心脏组织适应性生长、再生的关键因素。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是血管的主要组成部分,除了形成血管为心脏组织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以外,还可以通过旁分泌多种细胞外因子调控组织稳态、生长和再生等过程。近年来研... 血管生成是维持心脏组织适应性生长、再生的关键因素。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是血管的主要组成部分,除了形成血管为心脏组织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以外,还可以通过旁分泌多种细胞外因子调控组织稳态、生长和再生等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EC可分泌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1,NRG-1)等因子调控心肌细胞肥大、增殖和凋亡等过程,是影响生理病理性心脏生长以及心肌梗死等过程的重要因素。因此,深入了解EC旁分泌因子的类型及其作用机制可为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旁分泌因子 心肌肥大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靶向的可溶性人源Delta-like 4抑制生理性与病理性眼部血管新生 被引量:1
14
作者 晏贤春 杨子岩 +9 位作者 陈衍 张毓飞 王莉 李娜 窦国睿 刘瑗 段娟丽 冯蕾 韩骅 张萍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1-278,共8页
Notch信号通路在血管新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治疗病理性血管新生的关键靶标.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与抑制均可阻抑血管新生,但由于体内长期抑制Notch信号通路会导致血管瘤等严重毒副反应,通过激活Notch信号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更具临... Notch信号通路在血管新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治疗病理性血管新生的关键靶标.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与抑制均可阻抑血管新生,但由于体内长期抑制Notch信号通路会导致血管瘤等严重毒副反应,通过激活Notch信号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更具临床应用价值.然而,目前缺乏可在体内高效活化Notch信号通路的Notch配体.在众多的Notch配体中,Delta-like4(Dll4)特异性表达于血管内皮组织,对血管新生具有关键调控作用.本研究表达并纯化了新型可溶性人源Notch配体h D4R,其由人源Delta-Serrate-Lag-2片段和内皮细胞靶向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基序组成.实验证实,h D4R可通过其RGD基序与内皮细胞结合,并可有效激活内皮细胞中的Notch信号.平面管腔形成实验和微球萌出实验显示,h D4R能在体外显著抑制血管新生.更为重要的是,h D4R能在体内有效抑制新生鼠视网膜血管新生和激光诱导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综上所述,本研究发明了一种能显著抑制体内外血管生成的可溶性Notch配体h D4R,为治疗过度血管新生性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信号通路 人源Delta-like4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基序 血管新生 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
原文传递
γ分泌酶抑制剂对肝血窦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超 任凯夕 +3 位作者 晏贤春 马鹏飞 郭丰成 窦科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6期3019-3023,共5页
目的:在建立高纯度小鼠肝血窦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的基础上研究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肝血窦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胶原酶灌注消化、percoll梯度离心和选择性贴壁分离得到高纯度、可在体外条件下培养的肝血窦内皮细胞,其次... 目的:在建立高纯度小鼠肝血窦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的基础上研究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肝血窦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胶原酶灌注消化、percoll梯度离心和选择性贴壁分离得到高纯度、可在体外条件下培养的肝血窦内皮细胞,其次用不同浓度的DAPT(15μmol/L、45μmol/L、75μmol/L)处理细胞,然后通过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eal time PCR检测相关分子改变。结果:在体外条件下DAPT对肝血窦内皮细胞的增殖起到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随着DAPT浓度的增加相应的增加;DAPT能够导致肝血窦内皮细胞Notch信号下游分子Hes1表达下调,VEGF信号中VEGFR1表达下调,VEGFR2表达上调。结论:γ分泌酶抑制剂(DAPT)通过抑制肝血窦内皮细胞Notch信号,引起肝血窦内皮细胞表面VEGFR1表达下调,VEGFR2表达上调显著增加肝血窦内皮细胞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PT 肝血窦内皮细胞 NOTCH信号
原文传递
高脂培养抑制LPS诱导的HSC-T6细胞活化
16
作者 胡彬 王赫 +3 位作者 晏贤春 蒋芳 王清明 杨俊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8期1420-1422,共3页
目的:鉴定高脂培养对肝星形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培养HSC-T6细胞系,加入含有游离脂肪酸的高脂培养基处理,利用LPS处理活化,通过检测α-SMA的表达分析星形细胞的活化程度,通过Q-PCR分析HSCs细胞胶原的表达,通过Q-PCR实验分析LPS相关通... 目的:鉴定高脂培养对肝星形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培养HSC-T6细胞系,加入含有游离脂肪酸的高脂培养基处理,利用LPS处理活化,通过检测α-SMA的表达分析星形细胞的活化程度,通过Q-PCR分析HSCs细胞胶原的表达,通过Q-PCR实验分析LPS相关通路靶基因表达情况情况。结果:高脂培养能够抑制LPS诱导的HSC-T6细胞增殖,降低HSC-T6细胞α-SMA和胶原I和TIMP-1表达的水平,Q-PCR的分析表明,高脂培养能够抑制HSCs活化后的NF-κB通路下游靶基因MCP-1和IL-6的表达。结论:在体外培养实验中,高脂培养能够抑制LPS诱导的HSC-T6细胞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脂肪酸 肝星形细胞 LPS 肝纤维化
原文传递
单碱基编辑技术在单基因遗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解国涛 晏贤春 +2 位作者 韩骅 王逢会 梁亮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2-253,共12页
在目前已知的人类致病遗传变异中,点突变约占58%。近年来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Cas系统上发展而来的单碱基编辑技术实现了碱基之间的转换或颠换。虽然到目... 在目前已知的人类致病遗传变异中,点突变约占58%。近年来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Cas系统上发展而来的单碱基编辑技术实现了碱基之间的转换或颠换。虽然到目前为止碱基编辑器还存在局限性,然而它为点突变导致的单基因遗传病的治疗带来了新曙光。本文主要阐述近年来单碱基编辑技术的前沿进展及其在单基因遗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及其在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基因遗传病 基因治疗 基因编辑 单碱基编辑技术
原文传递
MS-EEPO有效教育教学法在医学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中的探索和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俊龙 毕晨 +1 位作者 陈阳 晏贤春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262-1266,共5页
MS-EEPO的英文全称为Meng Shi-Effective Education in Participatory Organizations,其核心理念为"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不同于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教学手段的传统教育理念,MS-EEPO有效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 MS-EEPO的英文全称为Meng Shi-Effective Education in Participatory Organizations,其核心理念为"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不同于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教学手段的传统教育理念,MS-EEPO有效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向课堂要效率",给传统课堂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与挑战。为医学生开展的《生物化学》实验课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立性,旨在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动手能力和解决临床问题的思考能力。本文基于MS-EEPO有效教育教学法的理念和主要教学手段,结合作者本人在医学生《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经验和成果,简单探讨了MS-EEPO有效教育教学法在医学生《生物化学》实验课中的优势和可行性,为促进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EEPO 平台互动 要素组合 医学生 生物化学 实验课
原文传递
面向精准医学的组学概论课程建设和教学初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亮 晏贤春 +2 位作者 徐欣元 赵晶 韩骅 《生命的化学》 CAS 2022年第3期607-611,共5页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分子生物学前沿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从整体角度获得生理状态或特定疾病环境下几乎所有生物学信息,医学模式也逐渐向个体化的“精准医学”转变。为培养学生掌握组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技术原理和应用,了...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分子生物学前沿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从整体角度获得生理状态或特定疾病环境下几乎所有生物学信息,医学模式也逐渐向个体化的“精准医学”转变。为培养学生掌握组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技术原理和应用,了解组学发展动向和技术前沿、形成从整体水平认识生命现象、生命活动和生命本质的思维模式,我校自2020年开始,为已具备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的四年制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组学概论专业必修课。为达到教学目的,我们设计了面向精准医学、涵盖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的课程思路。理论课程兼具基础和前沿组学知识,主要讲授不同层次分子组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原理;以肿瘤组学为例系统讲解组学的医学应用;以及组学技术在临床诊断、生物标志物研发、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拓展应用。同时,为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在理论课中进一步穿插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面向最新组学科技和应用进展的自主学习与讨论课。实践教学内容则包含见习和实习两方面,让学生实际体验到了组学技术的先进性和应用价值。该文就该课程的建设和教学进行初步回顾,以促进和推广组学课程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学 生物技术专业 课程建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