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南麦区小麦品质改良限制因素探讨 被引量:18
1
作者 晏本菊 任正隆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14-1421,共8页
为研究西南地区自然条件下的小麦优质育种问题,利用SDS-PAGE分析了四川几个主要育种单位近年育成的小麦新品系(种)的HMW-GS组成,测定了它们的蛋白质组分和主要品质性状。在46个供试的新品系(种)中,1和2,7+8,5+10等亚基的频率分别为41.3%... 为研究西南地区自然条件下的小麦优质育种问题,利用SDS-PAGE分析了四川几个主要育种单位近年育成的小麦新品系(种)的HMW-GS组成,测定了它们的蛋白质组分和主要品质性状。在46个供试的新品系(种)中,1和2,7+8,5+10等亚基的频率分别为41.3%、58.7%和50.0%。供试材料在Glu-1基因座的品质评分平均为7.37分,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中有8个品系(种)得分为10分,占17.4%。结果表明,近年来育成的小麦品种(系)群体中,优质谷蛋白亚基基因频率显著提高;粗蛋白(平均14.09%)和湿面筋(平均36.5%)含量得到了较大的改良,年份间表现较为稳定;然而它们的稳定时间、沉淀值和降落值普遍较低而且在年份间极不稳定,是西南麦区品质育种的主要限制因素。但这些性状显示了品种间的巨大差异,变异系数较高,因此可以通过育种加以改良。相关分析结果指出:品质评分与各品质特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蛋白与湿面筋含量彼此显著正相关;谷蛋白含量与沉淀值和稳定时间,稳定时间与沉淀值、降落值均呈显著正相关,指出谷蛋白含量比粗蛋白含量对面包烘烤品质更重要。本研究指出,针对我国西南麦区的气候条件,在小麦的优质育种中,除注意优质谷蛋白亚基的引入、粗蛋白和面筋含量的提高外,还必须同时注意谷蛋白含量的改良、以及稳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值 小麦 粗蛋白 降落值 优质育种 麦区 育成 限制因素 优质谷 正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麦碱基因(Sec-1)表达缺失的1RS/1BL易位系的鉴定 被引量:9
2
作者 晏本菊 张怀琼 任正隆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F0007-F0007,514-517,共5页
用改良的GiemsaC带技术、DNA原位杂交和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来源于小麦品种绵阳11与不同黑麦自交系远缘杂交获得的高代株系(BC1F7)的染色体结构和醇溶蛋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鉴定的200个株系中,有45个株系经C带和APAG... 用改良的GiemsaC带技术、DNA原位杂交和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来源于小麦品种绵阳11与不同黑麦自交系远缘杂交获得的高代株系(BC1F7)的染色体结构和醇溶蛋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鉴定的200个株系中,有45个株系经C带和APAGE检测均一致地发现它们含有一对1RS/1BL易位染色体,而一个株系84311,C带鉴定、原位杂交结果均证明它含有一对1RS/1BL易位染色体,但APAGE醇溶蛋白图谱却不具有黑麦1RS染色体臂的黑麦碱特征带,而表达出既不同于黑麦碱又不同于亲本绵阳11的醇溶蛋白带型。这一结果表明,利用不同的黑麦亲本资源,可以获得黑麦碱基因Sec1表达缺失的新的1RS/1BL易位系。这种新的1RS/1BL易位系缺失了影响小麦品质的黑麦碱蛋白,因此是进一步研究1RS/1BL易位对小麦品质影响的珍贵材料。研究指出,在利用外源基因的植物育种中,外源种供体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是值得重视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麦 1RS/1BL易位 黑麦碱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谷蛋白聚合体含量与小麦粉质量性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晏本菊 任正隆 +2 位作者 张怀琼 唐宗祥 唐云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1,共5页
利用9个小麦高世代品系(F_7),含118个株系为研究材料,研究了蛋白质组分及谷蛋白聚合体(GMP)含量与微量SDS沉降值及面筋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清球蛋白含量与微量SDS沉降值无相关性,谷蛋白含量与微量SDS沉降值及面筋指数均呈极显著正相... 利用9个小麦高世代品系(F_7),含118个株系为研究材料,研究了蛋白质组分及谷蛋白聚合体(GMP)含量与微量SDS沉降值及面筋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清球蛋白含量与微量SDS沉降值无相关性,谷蛋白含量与微量SDS沉降值及面筋指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GMP含量、GMP/TPP、GMP/CP、GMP/SGP以及TPP/CP对微量SDS沉降值有极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GMP的贡献最大;GMP含量、GMP/TPP、GMP/CP与面筋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中GMP/TPP与面筋指数的相关性最高。偏相关分析表明:微量SDS沉降值变异平方和的60.58%可由其与TPP%、GMP%和GMP/SGP的线性关系来说明;通径分析结果显示:GMP含量与微量SDS沉降值的相关性主要是由其直接效应提供,GMP含量是影响微量SDS沉降值的第一因素。研究结果指出,西南麦区小麦品质改良中GMP含量,面筋指数可作为优质面条、馒头小麦的早代选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谷蛋白聚合体 微量SDS沉降值 面筋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外植体褐变与多酚氧化酶及酚类物质的关系 被引量:53
4
作者 晏本菊 李焕秀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研究了苍溪梨、金花梨外植体多酚氧化酶(PPO)活力、总酚含量和组培褐变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关系。两品种的PPO活力在1~9月间变化都成一单峰曲线,活力高峰出现在4月份。苍溪梨为111u,金花梨为150u,总酚含量两品种在... 研究了苍溪梨、金花梨外植体多酚氧化酶(PPO)活力、总酚含量和组培褐变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关系。两品种的PPO活力在1~9月间变化都成一单峰曲线,活力高峰出现在4月份。苍溪梨为111u,金花梨为150u,总酚含量两品种在不同的时期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金花梨总酚含量高峰期出现在5月份,苍溪梨出现在4月份。同期组培褐变率表现为:两品种的褐变高峰均出现在5月份,苍溪梨为54%,金花梨为71%。分析三者的相关性表明:PPO活力、总酚含量与组培褐变率都存在一定的关系,其组培褐变率的高低取决于PPO活力和总酚含量两种因素,在不同的时期由其中之一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氧化酶 褐变率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部分小麦新品种(系)的高分子谷蛋白亚基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晏本菊 任正隆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380-383,共4页
利用SDS PAGE方法对我国 5 2份新育成的优质品种 (系 )的高分子谷蛋白亚基进行了分析。按照Payne的谷蛋白亚基评分标准进行了品质评分。结果表明 ,这些品种 (系 )的品质评分为 7 2 8,高分子谷蛋白变异较为丰富 ,Glu A1位有两个等位变异... 利用SDS PAGE方法对我国 5 2份新育成的优质品种 (系 )的高分子谷蛋白亚基进行了分析。按照Payne的谷蛋白亚基评分标准进行了品质评分。结果表明 ,这些品种 (系 )的品质评分为 7 2 8,高分子谷蛋白变异较为丰富 ,Glu A1位有两个等位变异“N”和“1”主要为 1亚基 ,占 (73 1% ) ;Glu B1有 7+8(46 3% )、7+9(36 5 % )、2 0(5 8% )、17+18(3 8% )、13+16 (3 8% )、14 +15 (3 8% ) 6个等位变异类型 ,但主要以 7+8和 7+9为主 ;Glu D1有 5 +10 (36 6 % )、2 +12 (5 1 9% )、4 +12 (11 5 % ) 3个等位变异类型 ,以 2 +12和 5 +10为主。其结果基本反映了我国目前培育的小麦品种的谷蛋白亚基组成情况。研究还证明优质亚基 5 +10、2 亚基在我国小麦品种中的比例偏低 ,因此在育种中应加强优质的谷蛋白亲本材料的引进和利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谷蛋白亚基 品质 遗传变异 小麦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高产品系的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结构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晏本菊 任正隆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376-379,共4页
应用SDS PAGE分析了 2 1个高产新品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HMW GS) :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Glu A1a(71% )、Glu A1b(2 9% ) ;Glu B1b(9 5 % )、Glu B1c(43% )、Glu B1d(9 5 % )、Glu B1e(38% ) ;Glu D1a(43% )、Glu D1c(5 % )、Glu D1d... 应用SDS PAGE分析了 2 1个高产新品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HMW GS) :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Glu A1a(71% )、Glu A1b(2 9% ) ;Glu B1b(9 5 % )、Glu B1c(43% )、Glu B1d(9 5 % )、Glu B1e(38% ) ;Glu D1a(43% )、Glu D1c(5 % )、Glu D1d(5 2 % )。优质亚基组合 1,7+9,5 +10占 33%。 2 1个品系中 1R/ 1B易位系占 95 % ;高产、优质、抗病品系R5 7达面包小麦标准 ,宜重点推广利用 ,R5 9高产、高抗 ,并具强弹基因可作为面条或馒头小麦推广利用。此外 ,2 1个品系中有 8个品系具 2 0亚基 ,应引起注意。结果表明通过引入优质谷蛋白亚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新品系 SDS-PAGE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亚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烫漂、亚硫酸氢钠对速冻蔬菜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晏本菊 蒲彪 +1 位作者 陈安军 叶萌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67-70,共4页
本文研究了经烫漂、亚硫酸氢钠加各种不同的化学试剂烫漂的蔬菜,在-40℃下速冻,在-18℃条件下冻藏一年后分别测定并比较了产品中残余过氧化物酶活力;同时用聚丙烯酶胺凝胶电泳分离了蚕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 本文研究了经烫漂、亚硫酸氢钠加各种不同的化学试剂烫漂的蔬菜,在-40℃下速冻,在-18℃条件下冻藏一年后分别测定并比较了产品中残余过氧化物酶活力;同时用聚丙烯酶胺凝胶电泳分离了蚕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烫漂可明显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产品残留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降低;亚硫酸氢钠加各种不同化学试剂烫漂抑制效果都优于单纯烫漂处理,产品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明显低于单纯烫漂处理;其中亚硫酸氢钠加钙盐烫漂效果最佳,产品残余过氧化物酶活力降到最低,产品的感官质量好。速冻产品的感官质量与产品过氧化物酶残余活力密切相关,残余酶活愈低,产品质量愈好。经烫漂、亚硫酸氢钠加各种化学试剂烫漂冻藏一年后的蚕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与新鲜蚕豆和只经冻藏的蚕豆相比有明显的差异,而且各处理其酶谱的强弱也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烫漂 亚硫酸氢钠 速冻 过氧化物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血生产SOD及复合氨基酸研究初报 被引量:4
8
作者 晏本菊 苟琳 +1 位作者 杨婉身 冯明镜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33-136,共4页
利用有机溶剂沉淀法生产SOD以及利用提取SOD后剩余的红细胞碎片生产复合氨基酸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SOD粗酶制剂活力为1000U/mg粗酶以上,比活力4000U左右/mg蛋白,每千毫升猪血可得SOD丙酮干粉200... 利用有机溶剂沉淀法生产SOD以及利用提取SOD后剩余的红细胞碎片生产复合氨基酸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SOD粗酶制剂活力为1000U/mg粗酶以上,比活力4000U左右/mg蛋白,每千毫升猪血可得SOD丙酮干粉200mg左右。生产的复合氨基酸中Lys、Val、Leu的含量特别丰富,表明:利用猪血同时生产SOD及复合氨基酸以充分利用猪血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是大有前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血 SOD 酶活力 复合氨基酸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时期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8
9
作者 江洪芝 晏本菊 +2 位作者 谭飞泉 张怀琼 任正隆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8-662,共5页
为了探明不同氮肥运筹对西南麦区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以小麦品种(系)R210和川农25为材料,采用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施氮量及施氮时期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干面筋含量、沉淀值和稳定时间、粉质... 为了探明不同氮肥运筹对西南麦区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以小麦品种(系)R210和川农25为材料,采用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施氮量及施氮时期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干面筋含量、沉淀值和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施氮时期对品质性状的影响表现为:全施底肥有利于提高沉淀值、粉质质量指数及醇溶蛋白含量;采用底肥∶三叶期肥=1∶1的方式有利于提高GMP含量;采用底肥∶三叶期肥∶孕穗期肥=5∶2∶3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干面筋的含量,降低弱化度。不同品种的优质栽培方式不同,R210以底肥∶三叶期肥∶孕穗期肥=5∶2∶3,施用纯氮18 g/m2品质最优,川农25以全施底肥,施用纯氮18 g/m2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氮量 施氮时期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稚鳖赖氨酸营养的需要量 被引量:14
10
作者 周小秋 杨凤 +3 位作者 周安国 蔡景义 晏本菊 苟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4-459,共6页
选择体重为(22.62±0.52)g稚鳖90只,平均分成6组,分别饲喂含赖氨酸为1.42、1.87、2.22、2.57、2.92和3.32%的等能等氮半合成饵料,试验期45d。结果表明,赖氨酸缺乏会降低鳖的生活力... 选择体重为(22.62±0.52)g稚鳖90只,平均分成6组,分别饲喂含赖氨酸为1.42、1.87、2.22、2.57、2.92和3.32%的等能等氮半合成饵料,试验期45d。结果表明,赖氨酸缺乏会降低鳖的生活力,导致其食欲下降、生长受阻、体蛋白沉积下降、肝生长受阻和赖氨酸-α-酮戊二酸还原酶活力下降沙<0.01);赖氨酸对鳖的增重、饵料系数、体蛋白沉积量和净沉积率、体赖氨酸沉积量和净沉积率、肝重/体重和肝赖氨酸-α-酮戊二酸还原酶活力影响极显著(P<0.01),并成极显著或显著二次回归关系(R2=0.7667-0.9594-,P<0.005-0.02)。根据这些指标确定的赖氨酸需要量差异不明显,稚鳖赖氨酸需要量为2.40%或5.329·(100gCP)-1。尽管赖氨酸对摄饵量和肝重也有极显著影响(P<0.01),但是不呈显著二次回归关系(R2=0.3766-0.5990,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稚鳖 赖氨酸 营养指标 赖氨酸需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小麦成熟胚对愈伤组织形成及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唐宗祥 张怀琼 +2 位作者 张怀渝 晏本菊 任正隆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6,共4页
为了解决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过程中脱分化较为困难的问题,对2001-2003年不同时期收获及不同保存条件下的小麦品种川农17、川农12号成熟胚分别在六种诱导培养基中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2002年成熟胚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和萌发能力高于200... 为了解决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过程中脱分化较为困难的问题,对2001-2003年不同时期收获及不同保存条件下的小麦品种川农17、川农12号成熟胚分别在六种诱导培养基中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2002年成熟胚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和萌发能力高于2001年的成熟胚;2003年4月27日与5月13日收获的两批成熟胚(包括在室温26+2℃和低温4℃下存放)在形成愈伤组织及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2003年5月13日收获的成熟胚在诱导培养基中直接萌发成苗的能力更强。4℃存放虽然促进早期(4月27日)收获的成熟胚在诱导培养基中直接萌发成苗,但对各时期收获的成熟胚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没有影响;高浓度2,4-D(6 mg/L和8 mg/L)抑制胚萌发,但KT(0.5 mg/L)可以促进胚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成熟胚 愈伤组织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抗病优质抗早衰“协调型”小麦新品种——川农18 被引量:6
12
作者 任正隆 张怀琼 +6 位作者 谭飞泉 蒋华仁 晏本菊 张怀渝 傅体华 张显志 陈显培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58-158,共1页
关键词 新品种 抗病 高产 小麦 优质 早衰 成穗率 四川省 协调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穗发芽抗性相关分子标记在RIL群体中的验证与评价 被引量:11
13
作者 马丽 李治 +3 位作者 任天恒 唐宗祥 晏本菊 任正隆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5-442,共8页
为了鉴定我国西南冬麦区普通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筛选能鉴定穗发芽抗性的相关分子标记,利用小麦品种川农17和新品系R146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7:8)共135个家系作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种子的发芽指数和降落值来共同鉴定小麦的穗发芽抗... 为了鉴定我国西南冬麦区普通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筛选能鉴定穗发芽抗性的相关分子标记,利用小麦品种川农17和新品系R146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7:8)共135个家系作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种子的发芽指数和降落值来共同鉴定小麦的穗发芽抗性。选择7个已发表的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Xgwm46、Xgwm269、Xgwm282、Xgwm328、Xgwm397、Xwmc468和Xgwm518)对这些材料进行PCR扩增,分析扩增片段与发芽指数和降落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135份重组自交系材料中,发芽指数小于0.4的材料有21份,介于0.4~0.8的材料有86份,高于0.8的材料有28份;降落值小于250的材料有20份,大于400的有16份。标记扩增片段与发芽指数和降落值相关分析表明,7个标记中有3个标记(Xgwm397、Xgwm282和Xwmc468)与穗发芽抗性相关,标记Xgwm397和Xwmc468可作为穗发芽抗性选择的分子标记在育种中加以利用;另外三个标记Xgwm269、Xgwm328、Xgwm518与穗发芽抗性不相关;标记Xgwm46只与发芽指数相关,与降落值相关不显著,能否用作穗发芽筛选标记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抗性 降落值 发芽指数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D、KT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形成、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8
14
作者 唐宗祥 张怀琼 +2 位作者 张怀渝 晏本菊 任正隆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203-205,共3页
以小麦新品种川农 17、12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 ,结果表明 :2mg/L 2 ,4 D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形成 ,5mg/LKT有利于植株再生 (两品种植株再生率分别为 73 6 3% ,89 4 7% )。高浓度 2 ,4 D(4~ 8mg/L)虽不影响成愈率 ,但抑制植株... 以小麦新品种川农 17、12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 ,结果表明 :2mg/L 2 ,4 D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形成 ,5mg/LKT有利于植株再生 (两品种植株再生率分别为 73 6 3% ,89 4 7% )。高浓度 2 ,4 D(4~ 8mg/L)虽不影响成愈率 ,但抑制植株再生。这种抑制作用能被KT拮抗。而KT的这种拮抗作用在 2mg/L 2 ,4 D条件下不能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成熟胚 植株再生 植物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RS·1BL易位在川农号系列小麦新品种选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任天恒 陈放 +2 位作者 张怀琼 晏本菊 任正隆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0-436,共7页
世界上广泛使用的1RS.1BL易位系遗传基础单一,已不能满足世界小麦育种的需要。本课题组培育了不同遗传基础的1RS.1BL易位系,并按照高产优质抗病的选育方向,用于"川农"系列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为了深入了解1RS.1BL易位染色体的... 世界上广泛使用的1RS.1BL易位系遗传基础单一,已不能满足世界小麦育种的需要。本课题组培育了不同遗传基础的1RS.1BL易位系,并按照高产优质抗病的选育方向,用于"川农"系列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为了深入了解1RS.1BL易位染色体的传递规律和育种价值,使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Giemsa C-带技术、DNA原位杂交技术对13个川农号小麦新品种及4个进入区域试验的新品系进行了检测,并对这17份供试材料的抗病性、农艺性状和主要品质进行了鉴定。结果证明川农10号、川农11、川农20含有来源于Aurora的1RS.1BL易位染色体,川农12、川农17、川农18和R291是含新合成的1RS.1BL易位染色体的新品种(系)。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利用外源种质的小麦育种中,决定1RS.1BL易位能否存在于新品种中的第一选择压仍是抗病性,农艺和品质性状则是第二、三位的选择因素。本研究指出,持续利用1RS.1BL易位染色体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新品种的关键问题是发掘黑麦1RS本身的基因资源,在优先创建1RS.1BL易位系抗病性的遗传多样性的同时,创建农艺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1RS·1BL易位 品质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小麦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稚鳖蛋氨酸的营养需要量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小秋 杨凤 +2 位作者 周安国 蔡景义 晏本菊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3,共5页
将 90只中华稚鳖随机平均分为六组 ,分别饲喂含蛋氨酸 0 .82 %、1.12 %、1.32 %、1.5 2 %、1.72 %、2 .0 2 %的等能等氮半合成饵料 (胱氨酸为 0 .5 6 % )。结果表明 :蛋氨酸水平对特殊体重生长率 (SGR)、摄饵量 (FI)、饵料系数(FCR)、肝... 将 90只中华稚鳖随机平均分为六组 ,分别饲喂含蛋氨酸 0 .82 %、1.12 %、1.32 %、1.5 2 %、1.72 %、2 .0 2 %的等能等氮半合成饵料 (胱氨酸为 0 .5 6 % )。结果表明 :蛋氨酸水平对特殊体重生长率 (SGR)、摄饵量 (FI)、饵料系数(FCR)、肝重 (LW)、肝重 /体重 (LW/BW)、体脂肪含量 (BFC)、体蛋氨酸含量 (BMC)、体蛋白沉积率 (PRR)、蛋氨酸沉积率 (MRR)有极显著或显著影响 (P <0 .0 1或P <0 .0 5 ) ,但是对体蛋白含量 (BPC)没有显著影响 (P >0 .0 5 )。在饵料胱氨酸为 0 .5 6 %时 ,稚鳖蛋氨酸需要量为 1.2 8% (风干日粮基础 )或 3.0 7% (蛋白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稚鳖 蛋氨酸 营养需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黑麦远缘杂交后代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变异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啸 任正隆 +1 位作者 晏本菊 张怀琼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7,10,共5页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分析了小麦-黑麦远缘杂交后代的66个株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结果表明:(1)在29个母本为MY 11的株系中,有6个株系的G lu-1等位基因相对于母本MY 11发生了变异,1 B/...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分析了小麦-黑麦远缘杂交后代的66个株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结果表明:(1)在29个母本为MY 11的株系中,有6个株系的G lu-1等位基因相对于母本MY 11发生了变异,1 B/1 R易位系中G lu-1位点发生变异的频率为66.67%,非1 B/1 R易位系中G lu-1位点发生变异的频率为8.69%。在36个母本为A 42912株系中,3个株系的G lu-1等位基因发生变异且这3个株系皆为1 B/1 R易位系,1 B/1 R易位系中G lu-1位点发生变异的频率为60.0%,非1 B/1 R易位系G lu-1位点没有变异;(2)对于母本为MY 11的株系,G lu-1三个位点上等位基因的变异均只有2种,即G lu-A 1 a(86.20%)、G lu-A 1 c(13.79%)、G lu-B 1 b(89.65%)、G lu-B 1 c(10.34%)、G lu-D 1 a(3.45%)、G lu-D 1 d(96.55%)。对于母本为A 42912的株系,仅在G lu-B 1位点发生变异,即G lu-B 1 b(91.66%)、G lu-B 1 c(8.33%);(3)供试株系共出现6种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组合,即(1,7+8,5+10)、(Nu ll,7+8,5+10)、(Nu ll,7+9,5+10)、(Nu ll,7+8,2+12)、(1,7+8,5+10)、(1,7+9,5+10),两种母本不同的株系类型均是母本型HMW-GS组合(1,7+8,5+10)占绝对优势。本文分析了1 B/1 R易位株系具有高频率HMW-GS变异的原因,并就这些材料在小麦优质育种中的利用策略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栽培黑麦 远缘杂交 SDS-PAGE 1B/1R易位系 品质改良 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 远缘杂交后代 小麦-黑麦 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抗逆“协调型”小麦新品种—渝麦13号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怀琼 马强 +12 位作者 蒋华仁 李伯群 任正隆 余国东 谭飞泉 周凤云 晏本菊 李泽碧 任天衡 唐宗祥 张丕辉 符书兰 罗培高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5-595,共1页
渝麦13号(渝审麦2010002)是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1999年利用川农19作母本,优质丰产品系R3301作父本杂交,在马尔康夏繁加代后2003年选出F5株系,2004-2006年进一步选择F6和F8株系,经重庆农科院特作所引进筛选定型后,以代号R210参加2006-2... 渝麦13号(渝审麦2010002)是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1999年利用川农19作母本,优质丰产品系R3301作父本杂交,在马尔康夏繁加代后2003年选出F5株系,2004-2006年进一步选择F6和F8株系,经重庆农科院特作所引进筛选定型后,以代号R210参加2006-2009年重庆市区试和生产试验,201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调型 抗逆 四川农业大学 重庆市 父本杂交 优质丰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及籽粒蛋白质组分与烘烤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马啸 任正隆 +1 位作者 晏本菊 张怀琼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10-14,共5页
利用染色体工程新方法创造的小麦 -黑麦远缘杂交后代的 30个株系作为供试材料 ,进行了高分子谷蛋白亚基、蛋白质组分及比例与品质性状 (SDS沉淀值和Glu - 1评分 )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 :Glu - 13个基因位点的亚基对品质性状变异的影... 利用染色体工程新方法创造的小麦 -黑麦远缘杂交后代的 30个株系作为供试材料 ,进行了高分子谷蛋白亚基、蛋白质组分及比例与品质性状 (SDS沉淀值和Glu - 1评分 )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 :Glu - 13个基因位点的亚基对品质性状变异的影响大小如下 :亚基 5 +10 >2 +12 (Glu -D1位点 ) ,亚基 7+8>7+9(Glu -B1位点 ) ,亚基1>Null(Glu -A1位点 ) ;按现有学者总结出的方法计算的Glu - 1品质总评分与SDS沉淀值的简单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 ;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 ,Glu - 13个基因位点对SDS沉淀值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 ,其中对沉淀值变异的影响 ,Glu -D1>Glu -A1>Glu -B1。对相同的 30个株系进行麦胚乳蛋白质组分及其比例与品质性状 (SDS沉淀值和Glu - 1评分 )的相关性研究 ,结果发现 :3种主要的小麦胚乳蛋白质组分中 ,只有麦谷蛋白含量与SDS沉淀值极显著正相关 ,球清蛋白和醇溶蛋白的含量与SDS沉淀值的相关性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谷蛋白亚基 SDS沉淀值 蛋白组分 烘烤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定位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吴先华 罗培高 +1 位作者 晏本菊 任正隆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5期346-351,共6页
小麦白粉病是威胁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为经济、安全和有效的途径。到目前为止,已有32个主效抗白粉病基因被定位在小麦不同的染色体上。本文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来源和利用等进行综述,并对小... 小麦白粉病是威胁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为经济、安全和有效的途径。到目前为止,已有32个主效抗白粉病基因被定位在小麦不同的染色体上。本文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来源和利用等进行综述,并对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抗病基因 定位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