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后脑内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4
1
作者 晏义平 孙凤艳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3-35,共3页
本研究运用TUNEL染色法观察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后脑内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假手术组和单纯电针组,大鼠脑内未见神经细胞凋亡,脑缺血后12小时,大脑皮层梗塞区内大量的神经细胞凋亡,在缺血十电针组,大脑皮层梗塞区内神经... 本研究运用TUNEL染色法观察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后脑内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假手术组和单纯电针组,大鼠脑内未见神经细胞凋亡,脑缺血后12小时,大脑皮层梗塞区内大量的神经细胞凋亡,在缺血十电针组,大脑皮层梗塞区内神经细胞凋亡数目显著减少。结果表明:电针抑制脑缺血后脑内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电针 神经细胞 细胞凋亡 针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转运体的结构和功能 被引量:5
2
作者 晏义平 孙凤艳 《生命科学》 CSCD 1999年第A01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谷氨酸 转运体 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载体和神经元退化 被引量:2
3
作者 晏义平 孙凤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85-488,共4页
谷氨酸载体和神经元退化晏义平孙凤艳(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1996-11-13收稿作者简介:晏义平,男,32岁,博士研究生;孙凤艳,女,42岁,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脑缺血致... 谷氨酸载体和神经元退化晏义平孙凤艳(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1996-11-13收稿作者简介:晏义平,男,32岁,博士研究生;孙凤艳,女,42岁,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脑缺血致神经细胞死亡及其预防机制的研究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P 谷氨酸载体 神经元退化 分子克隆 摄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转运体摄取抑制剂对大鼠脑缺血神经元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晏义平 马小红 孙凤艳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35-237,共3页
实验观察了谷氨酸转运体摄制剂L-反式吡咯烷-2,4-二羧酸(L-trans-PDC)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元死亡的影响。脑室注射L-trans-PDC5μg使大鼠脑梗塞体积显著增大;侧脑室注射L-trans-PDC1μg,2μg或5μg对大鼠脑缺血后脑血流量无显... 实验观察了谷氨酸转运体摄制剂L-反式吡咯烷-2,4-二羧酸(L-trans-PDC)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元死亡的影响。脑室注射L-trans-PDC5μg使大鼠脑梗塞体积显著增大;侧脑室注射L-trans-PDC1μg,2μg或5μg对大鼠脑缺血后脑血流量无显著影响,表明抑制谷氨酸转运体摄取将加重脑缺血致神经元死亡,提示谷氨酸转运体在限制脑缺血时谷氨酸神经毒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谷氨酸转运体 神经元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针治疗脑梗塞偏瘫21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晏义平 周逸平 +1 位作者 许冠荪 高忻洙 《云南中医杂志》 1991年第6期29-30,共2页
脑梗塞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致残率很高,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笔者对芒针循经透刺和传统针刺方法治疗脑梗塞偏瘫进行了对比观察,并观察了治疗前后甲皱微循环的变化,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41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 脑梗塞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致残率很高,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笔者对芒针循经透刺和传统针刺方法治疗脑梗塞偏瘫进行了对比观察,并观察了治疗前后甲皱微循环的变化,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41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性31例,女性10例,50岁以下4例,50~60岁18例,60岁以上~70岁14例,70岁以上5例。病程最短3天,最长6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针 治疗 脑梗塞 偏瘫 毫针 甲皱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摄取抑制剂对电针抗大鼠脑缺血损伤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晏义平 孙凤艳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1-3,共3页
为了研究谷氨酸载体在电针对脑缺血性神经元死亡保护中的作用,研究观察了谷氨酸载体摄取抑制剂L-反式毗咯烷-2,4-二羧酸(L—trans-PDC)对电针抗脑缺血性神经元死亡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侧脑室注射lμgL-trans-PDC对大鼠脑缺血时脑... 为了研究谷氨酸载体在电针对脑缺血性神经元死亡保护中的作用,研究观察了谷氨酸载体摄取抑制剂L-反式毗咯烷-2,4-二羧酸(L—trans-PDC)对电针抗脑缺血性神经元死亡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侧脑室注射lμgL-trans-PDC对大鼠脑缺血时脑血流量和脑梗塞体积无显著影响,但可减弱电针对脑缺血致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结果提示:电针对缺血性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与电针激活谷氨酸载体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谷氨酸 载体 摄取抑制剂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后脑内谷氨酸转运体GLAST mRNA表达变化
7
作者 晏义平 印克杰 孙凤艳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A00期13-15,共3页
研究采用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内谷氨酸转运体GLASFm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脑缺血后24小时,大脑皮层缺血周边区GLASF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缺血的72小时.表达显著增加。提示脑缺血后,缺血周边区GLASTmRN... 研究采用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内谷氨酸转运体GLASFm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脑缺血后24小时,大脑皮层缺血周边区GLASF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缺血的72小时.表达显著增加。提示脑缺血后,缺血周边区GLASTmRNA表达增加可能为神经细胞自我保护机制,以限制谷氨酸的神经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谷氨酸 转动体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脑素胶囊抗脑缺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范玉新 杨任民 +3 位作者 韩咏竹 晏义平 许冠荪 王钦茂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54-56,279,共4页
本研究应用大鼠脑缺血及脑缺血后再灌注模型,探讨了护脑素胶囊的药效学机制。结果:本品能显著阻止脑缺血后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释放,提高脑缺血后再灌注模型动物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同时... 本研究应用大鼠脑缺血及脑缺血后再灌注模型,探讨了护脑素胶囊的药效学机制。结果:本品能显著阻止脑缺血后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释放,提高脑缺血后再灌注模型动物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同时还能增加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低灌注期局部脑血流量(rCBF),抗迟发性低灌注,从而减轻迟发性神经元坏死(DND),其作用与溶媒组比较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0.01)。提示:护脑素胶囊可多环节打断脑缺血后之病理生理过程,对脑缺血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脑素胶囊 脑缺血 兴奋性氨基酸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脂质 局部脑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效曲线实验微机化及其作图的优化
9
作者 庄学煊 石刚刚 +2 位作者 晏义平 尹俊 张映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68-170,共3页
关键词 量效曲线实验 作图 实验微机化 实验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效曲线实验微机化及其作图的优化
10
作者 庄学煊 石刚刚 +2 位作者 晏义平 尹俊 张映娜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78-80,共3页
采用MS302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使量反应量效曲线实验微机化,可明显改善原始记录图像的质量;其光标测量技术提高了实测效应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实测效应(E)经线性回归处理,求得期望效应(E),再按栏绘制量效曲线图。其S型... 采用MS302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使量反应量效曲线实验微机化,可明显改善原始记录图像的质量;其光标测量技术提高了实测效应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实测效应(E)经线性回归处理,求得期望效应(E),再按栏绘制量效曲线图。其S型比较典型,图标KD值(解离常数)与理论计算值相符,比按实测效应作图效果明显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反应 量效曲线 期望效应 微机化 受体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转运体GLAST mRNA在大鼠脑内表达的细胞定位
11
作者 马小红 晏义平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29-432,共4页
实验采用荧光双标技术研究谷氨酸转运体GLAST m RNA 在大鼠脑内表达的细胞定位, 研究表明, 在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 GLASTm RNA 分别与神经胶质纤维蛋白(GFAP) 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有... 实验采用荧光双标技术研究谷氨酸转运体GLAST m RNA 在大鼠脑内表达的细胞定位, 研究表明, 在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 GLASTm RNA 分别与神经胶质纤维蛋白(GFAP) 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有表达共存, 提示GLAST m RNA在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上都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谷氨酸转运体 荧光双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内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反应
12
作者 马小红 晏义平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3-15,共3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显示脑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以观察大鼠大脑皮层局灶性脑缺血(FCI)后星形神经胶质细胞的反应。结果表明,在假手术大鼠大脑皮层内,GFAP表达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大脑皮层Ⅰ-Ⅱ层;FCI后24h,大脑...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显示脑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以观察大鼠大脑皮层局灶性脑缺血(FCI)后星形神经胶质细胞的反应。结果表明,在假手术大鼠大脑皮层内,GFAP表达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大脑皮层Ⅰ-Ⅱ层;FCI后24h,大脑皮层梗塞区周围脑组织中GFAP表达无显著变化;FCI后72h,大脑皮层梗塞区周围脑组织中GFAP表达显著增加。结果提示:FCI后72h,大脑皮层缺血边周区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大量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GLUTAMATE TRANSPORTER mRNA EXPRESSION FOLLOWING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
13
作者 晏义平 孙风艳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1998年第3期31-34,共4页
In this study, in situ hybridization histochemistry technique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on glutamate transporter mRNA expression following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We observed that glu... In this study, in situ hybridization histochemistry technique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on glutamate transporter mRNA expression following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We observed that glutamate transporter mRNA express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area penumbra of cerebral cortex at 12h following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EA did not change glutamate transporter mRNA expression in normal rat brain but prevented the decrease of glutamate transporter mRNA expression in the area penumbra of cerebral cortex following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EA on ischemic neuronal death may bhe related to the increase of uptake of glutamate by its transpor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ACUPUNCTURE GLUTAMATE TRANSPORTER CEREBRAL ISCHEMIA NEUROTOXI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载体在鼠脑缺血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晏义平 孙凤艳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研究谷氨酸载体在脑缺血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后脑内谷氨酸载体GLASTmRNA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用药理分析手段观察谷氨酸载体摄取抑制剂L反式吡... 目的研究谷氨酸载体在脑缺血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后脑内谷氨酸载体GLASTmRNA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用药理分析手段观察谷氨酸载体摄取抑制剂L反式吡咯烷2,4二羧酸(LtransPDC)对脑缺血致神经元损伤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后24小时,大脑皮层缺血周边区GLASTmRNA和GFAP表达无显著变化;而缺血后72小时,缺血周边区GLASTmRNA和GFAP表达都显著增加,脑缺血后24小时和72小时,缺血侧海马CA1区GLASTmRNA表达则无显著变化;与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侧脑室注射1μg或2μgLtransPDC有使脑梗塞体积增大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意义;侧脑室注射5μgLtransPDC使脑梗塞体积显著增大。结论脑缺血后谷氨酸载体功能可能呈代偿性增强,提示谷氨酸载体在限制脑缺血时谷氨酸神经毒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谷氨酸 神经毒素类 神经元死亡
原文传递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研究大鼠脑缺血谷氨酸载体GLAST mRNA和EAAT_1的表达与其细胞分布
15
作者 黄娅林 晏义平 +1 位作者 印克杰 孙凤艳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 :通过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技术 (confocallaserscanningmicroscope ,CLSM)观察脑缺血后谷氨酸载体GLASTmRNA和EAAT1蛋白表达的细胞定位 ,探讨CLSM技术中三维重建和三维显示在观察基因和蛋白在神经细胞上空间定位的应用。方法 ... 目的 :通过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技术 (confocallaserscanningmicroscope ,CLSM)观察脑缺血后谷氨酸载体GLASTmRNA和EAAT1蛋白表达的细胞定位 ,探讨CLSM技术中三维重建和三维显示在观察基因和蛋白在神经细胞上空间定位的应用。方法 :对脑缺血后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荧光双标技术标记的脑片进行双通道断层扫描以及三维数据重组。结果 :脑缺血后 ,荧光免疫组化双标显示大脑皮质缺血半暗区内的谷氨酸载体EAAT1蛋白与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均有共表达 ;原位杂交结合免疫组化的荧光双标显示缺血周边区谷氨酸载体GLASTmRNA与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有明显的共表达。结论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脑缺血后谷氨酸载体GLASTmRNA和EAAT1蛋白在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上的空间定位 ,为进一步研究脑缺血后谷氨酸载体系统作用机制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形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大鼠 脑缺血 谷氨酸载体 GLASTmRNA EAAT1 表达 细胞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