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氧生物亚铁氧化及其重金属固定效应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嘉惠 童辉 +3 位作者 陈曼佳 刘承帅 姜琪 易秀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0-320,共11页
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于多种环境过程至关重要,如碳封存、温室气体排放以及营养元素和有毒金属的迁移和转化。近年来,随着分离培养方式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发展,作为铁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微氧生物铁氧化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微... 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于多种环境过程至关重要,如碳封存、温室气体排放以及营养元素和有毒金属的迁移和转化。近年来,随着分离培养方式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发展,作为铁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微氧生物铁氧化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微氧型亚铁氧化菌广泛分布于近中性环境中,其分离栖息地从地下水、湿地、溪流延展至深海环境。微氧生物亚铁氧化成矿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表面,生成比表面积较大的无定型铁氧化物。大部分微氧型亚铁氧化菌通过形成鞘状或螺旋柄状结构的胞外多聚物吸附生成的铁氧化物,防止自身被铁氧化物包埋,导致无法正常代谢而死亡。亚铁氧化成矿过程可吸附和共沉淀重金属元素,降低重金属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从而缓解重金属的污染,为治理环境污染提供新的思路。文章主要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嗜中性微氧型亚铁氧化菌的研究进展,包括其代谢特征、种类及分布、以及亚铁氧化菌的成矿机制和成矿过程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最后对如何快速有效地分离微氧型亚铁氧化菌、明确成矿过程中的特殊结构的形成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氧型亚铁氧化菌 铁还原菌 亚铁氧化 铁氧化物 重金属 微氧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土壤重金属地质累积指数评价 被引量:17
2
作者 易秀 谷晓静 +2 位作者 侯燕卿 刘秀花 谢娟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88-291,共4页
通过对陕西省泾惠渠灌区现场调查及土壤样品的采集,分析了灌区土壤中Hg、Cd、Cr、Pb、As、Cu、Zn等7种元素的含量,应用地质累积指数对灌区土壤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从区域分布看,阎良区、临潼区、高陵县所属采样点污染较严重;Hg污染最... 通过对陕西省泾惠渠灌区现场调查及土壤样品的采集,分析了灌区土壤中Hg、Cd、Cr、Pb、As、Cu、Zn等7种元素的含量,应用地质累积指数对灌区土壤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从区域分布看,阎良区、临潼区、高陵县所属采样点污染较严重;Hg污染最严重,地质累积指数为1.007~3.117,58%的采样点级别为3级,属中度污染到强污染,38%的采样点级别为2级,属中度污染;Zn污染程度次之,地质累积指数为-0.407~1.644,71%的采样点级别为1级,属无污染到中污染;Cd污染变异程度最大,地质累积指数为-2.705~3.312,70%的采样点级别0级,属无污染,但个别采样点达到了强污染;Cu的地质累积指数为-0.535~0.421,Pb为-1.119~-0.144,Cr为-1.005~-0.458,As为-0.562~0.077,除个别点外这些重金属污染级别皆为0级,属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地质累积指数 土壤质量 污染 泾惠渠灌区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畜禽粪便负荷量估算及环境承受程度风险评价 被引量:23
3
作者 易秀 叶凌枫 +2 位作者 刘意竹 田浩 陈生婧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5-210,共6页
在调查陕西省各地(市)畜禽养殖数量、养殖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估算各地(市)畜禽粪便排放量及负荷量,评价了各地(市)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压力,为陕西省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及畜禽粪便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在调查陕西省各地(市)畜禽养殖数量、养殖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估算各地(市)畜禽粪便排放量及负荷量,评价了各地(市)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压力,为陕西省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及畜禽粪便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省畜禽养殖饲养量中,家禽饲养量最大,其次分别为猪和羊。(2)2006—2010年陕西省各类畜禽粪便产生量在年际间波动较大,2008处于低谷,之后又快速增长;按年粪便产生量多少排序,依次为牛>猪>羊>家禽>兔。(3)陕西省畜禽粪便农田负荷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由2008年的10.78 t·hm-2·a-1上升到2010年的18.4 t·hm-2·a-1,增长了70.7%;禽粪便警报值由2008年的最小值0.36增加到2010年的0.60,从对环境构成污染威胁的程度看,由不构成污染威胁到对环境稍有污染。(4)2010年,陕西省畜禽粪便COD、BOD总产生量分别为121.25万t和104.09万t;与2008年相比,2010年陕西省各类畜禽污染物排放量COD、BOD、NH3-N、总氮,总磷分别增长了73.2%、69.4%、76.7%、72.6%、58.2%;据估算,2010年陕西省畜禽粪便淋溶进入水体的COD、BOD、NH3-N、TN、TP分别达36.38万t、31.23万t、3.44万t、83.4万t、39.85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污染 猪粪当量 畜禽粪便负荷量 环境风险评价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良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小麦镉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易秀 刘意竹 +2 位作者 姜凌 田浩 叶凌枫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92-295,300,共5页
为探讨不同改良剂及用量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和效果,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改良剂(K2HPO4、鸡粪、Na2S)对小麦生物量、不同组织镉吸收量、土壤pH及土壤有效态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改良剂均增加了小麦籽粒和茎秆重,对... 为探讨不同改良剂及用量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和效果,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改良剂(K2HPO4、鸡粪、Na2S)对小麦生物量、不同组织镉吸收量、土壤pH及土壤有效态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改良剂均增加了小麦籽粒和茎秆重,对小麦的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24g/kg鸡粪(B3)处理下,小麦籽粒重和茎秆重最高;不同改良剂均可降低小麦地上部和根系镉含量,0.004 8g/kg Na_2S(C3)处理水平下,地上部和根系镉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了69.72%,59.42%,下降幅度最大。其中,24g/kg鸡粪(B3)处理水平下转运系数最小,对重金属从根系向地上部迁移的抑制力最强;鸡粪(B)、Na_2S(C)可显著降低小麦籽粒中的镉浓度,K2HPO4(A)对降低小麦籽粒镉浓度无显著影响,但随着用量的增加,小麦籽粒镉浓度呈现降低的趋势,3种改良剂对降低小麦籽粒镉浓度的作用效果为Na_2S>鸡粪>K_2HPO_4;施加改良剂增加了土壤pH,土壤有效态镉含量随改良剂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24g/kg鸡粪(B3)与对照相比下降幅度最大,达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修复 土壤改良剂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8
5
作者 易秀 谷晓静 +2 位作者 侯燕卿 刘秀花 谢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7-221,252,共6页
在调查研究泾惠渠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的基础上,以Hg、Cd、Cr、Pb、As、Cu、Zn 7种重金属元素为指标,利用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灌区部分土壤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都为轻度,... 在调查研究泾惠渠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的基础上,以Hg、Cd、Cr、Pb、As、Cu、Zn 7种重金属元素为指标,利用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灌区部分土壤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都为轻度,个别采样点为中等;从重金属的种类看,只有Cd和Hg的值大于40,生态危害程度为中度,其余元素都为轻度;7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依次为Hg>Cd>As>Pb>Cu>Zn>Cr。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平均值为133,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为轻度。从不同的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评价方法看,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评价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达到极显著的相关关系(R2=0.9313,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泾惠渠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土壤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 被引量:24
6
作者 易秀 李侠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85-89,共5页
 在分析西北地区土壤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类型区土壤的资源特征及其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黄土地区土壤土质疏松、粉砂含量高、富含碳酸钙是水土流失的物质基础;干旱区广为分布的荒漠土壤资源的性能低劣、绿洲区水土资...  在分析西北地区土壤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类型区土壤的资源特征及其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黄土地区土壤土质疏松、粉砂含量高、富含碳酸钙是水土流失的物质基础;干旱区广为分布的荒漠土壤资源的性能低劣、绿洲区水土资源的利用比例失调是造成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的根本原因;而高原土壤的粗骨性、土层浅薄、有效肥力低则加速了草场的退化和沙漠化。提出了西北地区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途经,即搞好农田基本建设,采用旱作技术节水和合理用水,扩大林草植被,保护天然草场和林木。并认为西北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在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的同时,首先应遵循生态规律,开发与保护并重,防止土壤资源衰竭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资源 开发与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 西北地区 土地荒漠化 干旱区 生态规律 成土 绿洲区 沙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性土壤对Cr(Ⅵ)的吸附还原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易秀 李五福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1-144,共4页
通过研究黄土性土壤中Cr(Ⅵ)的吸附和还原动力学,揭示了黄土性土壤对Cr(Ⅵ)的吸附还原机制,从而确定出影响黄土性土壤溶液中Cr(Ⅵ)减少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性土壤中Cr(Ⅵ)的还原反应基本上可由两个一级反应来表示,其还原反应... 通过研究黄土性土壤中Cr(Ⅵ)的吸附和还原动力学,揭示了黄土性土壤对Cr(Ⅵ)的吸附还原机制,从而确定出影响黄土性土壤溶液中Cr(Ⅵ)减少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性土壤中Cr(Ⅵ)的还原反应基本上可由两个一级反应来表示,其还原反应速率常数主要取决于有机质的数量和可氧化性;黄土性土壤对Cr(Ⅵ)的吸附量与游离氧化铁的含量呈正相关,土壤中游离氧化铁是吸附Cr(Ⅵ)的主要成分;黄土性土壤对Cr(Ⅵ) 的吸附过程可用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速率方程描述,其中粘化层对Cr(Ⅵ) 的吸附速率最快;黄土性土壤中Cr(Ⅵ)的减少在初期以吸附反应为主,随着时间延长,还原反应占据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性土壤 吸附还原动力学 吸附作用 植物 地下水 污染物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养殖业畜禽粪便氮磷耕地负荷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18
8
作者 易秀 陈生婧 田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3期235-240,共6页
[目的]探明畜禽粪便资源对耕地土壤和环境造成的潜在污染风险,为评价和防治畜禽养殖业造成的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省为研究区,通过计算陕西省畜禽粪便中氮磷耕地负荷,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陕西省各市区畜禽粪... [目的]探明畜禽粪便资源对耕地土壤和环境造成的潜在污染风险,为评价和防治畜禽养殖业造成的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省为研究区,通过计算陕西省畜禽粪便中氮磷耕地负荷,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陕西省各市区畜禽粪便氮磷耕地负荷从2006—2007年达到最大,到2008年急剧下降为最低,之后逐年增加。2008—2010年,氮负荷平均值增加了73.0%,磷负荷增加了59.4%;2008—2010年,延安、渭南两市畜禽粪便氮磷耕地负荷虽然居于全省最后,但增长率最快。(2)对比2008年和2010年的畜禽粪便氮磷耕地负荷空间分布变化,汉中市氮磷耕地负荷最大,延安市和渭南市最小。2010年各市畜禽粪便氮负荷平均值依次为:汉中>安康>榆林>宝鸡>咸阳>商洛>铜川>西安>延安>渭南;磷耕地负荷平均值依次为:汉中>商洛>宝鸡>榆林>咸阳>西安>安康>铜川>延安>渭南。[结论]针对陕西省畜禽粪便氮磷耕地负荷的时间、空间分布变化,应加大汉中、安康、商洛、宝鸡、榆林等区域畜禽粪便的处理力度,降低畜禽粪便造成水土资源污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氮磷耕地负荷 时空变化 氮磷污染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易秀 谷晓静 +2 位作者 侯燕卿 刘秀花 谢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3-157,共5页
在调查收集泾惠渠灌区农业生态环境状况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分析了灌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并通过单因子指数法对其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现状作出了评价。结果表明,灌区土壤中Pb,Cd,Hg,As,Cu,Zn平均值与陕西省土壤背景值的平均... 在调查收集泾惠渠灌区农业生态环境状况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分析了灌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并通过单因子指数法对其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现状作出了评价。结果表明,灌区土壤中Pb,Cd,Hg,As,Cu,Zn平均值与陕西省土壤背景值的平均值相比,分别超出46.0%,105.7%,90.6%,47.8%,12.6%和178.6%,只有Cr基本接近;从各元素的变异系数看,Cd的最大,为1.547,As的最小,为0.105;土壤中Pb,Cd,Hg,As,Cu,Zn以及Cr相互之间的相关性都不显著;重金属元素与肥力指标的相关性不具有任何规律性;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灌区土壤中Zn污染最严重,平均单因子污染指数1.48,为轻度污染。As的平均单因子污染指数1.11,也达到轻度污染。Cd的平均评价结果为非污染。灌区土壤中Cr,Pb,Cu,Hg含量基本未达到土壤污染积累的起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环境质量评价 陕西省泾惠渠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泥农用对油麦菜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易秀 徐景景 +1 位作者 魏茅 王育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8-183,共6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城市污泥农用对油麦菜生理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污泥用量对油麦菜吸收Zn、Cu、Pb、Cd、As、Hg、Ni的影响不显著。(2)第一期试验中,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所研究的油麦菜各指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城市污泥农用对油麦菜生理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污泥用量对油麦菜吸收Zn、Cu、Pb、Cd、As、Hg、Ni的影响不显著。(2)第一期试验中,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所研究的油麦菜各指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污泥施用量在6 g.kg-1时,发芽率达到最大,为93%;油麦菜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在污泥施用量9 g.kg-1时达最大,分别为1.93 cm2.株-1和0.88 cm2.株-2;叶绿素a+b、可溶性糖含量最大值出现在污泥施用量为6g.kg-1的处理中,分别为1.39mg.g-1,7.90mg.g-1;可溶性蛋白含量最大值出现在污泥施用量为9 g.kg-1的处理中,为25.38 mg.g-1。(3)第二期残效试验中不同污泥处理的各项指标变化规律与第一期试验相似,但总体上不同处理各指标的测定值大于第一期试验,出现最大值的污泥处理量滞后。(4)通过对不同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污泥有利于油麦菜生长和提高品质的最佳施用范围为6~9 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施用量 油麦菜 生理特性 蔬菜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累积趋势预测 被引量:14
11
作者 易秀 郭婷婷 谷晓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09-2213,共5页
在对泾惠渠灌区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以灌区土壤中Cd、Hg、Pb、Cr、As、Cu、Zn为评价因子,通过建立模型,预测和分析了施肥、灌溉等农事活动对土壤中重金属环境容量及累积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2007年到2050年,泾惠渠灌... 在对泾惠渠灌区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以灌区土壤中Cd、Hg、Pb、Cr、As、Cu、Zn为评价因子,通过建立模型,预测和分析了施肥、灌溉等农事活动对土壤中重金属环境容量及累积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2007年到2050年,泾惠渠灌区耕层土壤中Cr增加了4.87%,As7.61%,Pb11.7%,Hg26.4%,Zn30.3%,Cd68.1%,Cu83.2%;各重金属元素的总静环境容量由大到小依次为Zn>Pb>Cu>Cr>As>Hg>Cd,其中Zn的环境容量高出Cd的270倍;灌区土壤用完现存容量所需要的时间Zn最短,只有52a,其次是Cu,为54a,Hg最长,可达572a,但就现存容量所占的比例来看,灌区土壤中As和Zn的现存容量所占比例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污染累积趋势 环境容量 陕西省泾惠渠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硫对小麦玉米的急慢性伤害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易秀 张洪生 郑泽群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5-50,共6页
采用开顶式熏气装置进行SO2对小麦、玉米的伤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返青至灌浆期,用SO2浓度为0.322mgm-3处理的小麦出现了伤害症状。长时间用浓度为0.322,0.211和0.122mgm-3SO2处理的... 采用开顶式熏气装置进行SO2对小麦、玉米的伤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返青至灌浆期,用SO2浓度为0.322mgm-3处理的小麦出现了伤害症状。长时间用浓度为0.322,0.211和0.122mgm-3SO2处理的小麦比对照分别减产24%,19%和13%.在不同生育期不同浓度SO2对小麦表观光合作用速率及叶片含硫量都有影响。玉米急性伤害的临界剂量为2.50mgm-3×4h,4.92mgm-3×2h,7.38mgm-3×1h,阈值为5.90mgm-3×8h,6.49mgm-3×6h,11.80mgm-3×4h,15.00mgm-3×2h,17.00mgm-3×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熏气 小麦 玉米 急慢性伤害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交口抽渭灌区灌溉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易秀 李佩成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5-28,共4页
以陕西交口灌区为例,研究了铬、砷污染物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污染现状,预测了灌溉对灌区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从而为灌区水土环境污染防治途径研究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对农业生产还没有产生污染;交口灌区的... 以陕西交口灌区为例,研究了铬、砷污染物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污染现状,预测了灌溉对灌区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从而为灌区水土环境污染防治途径研究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对农业生产还没有产生污染;交口灌区的地下水中铬( )已有超标现象;从灌区土壤的测定结果看,铬、砷在灌区耕层已有累积趋势;灌区土壤中铬的总静环境容量远远大于砷;从灌区土壤铬、砷的现存容量看,当灌溉水中铬、砷含量不超出农灌水质标准的情况下,灌溉对灌区土壤中铬、砷的累积不会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土壤 灌溉水源 耕层 灌水 水作 农田生态系统 环境污染防治 污染现状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壤水资源评价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易秀 李现勇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在阐述土壤水资源的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土壤水资源的价值、资源结构和补给特征;分析了土壤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探讨了土壤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评价标准;提出了土壤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措施。开展土壤水资源理论和开发利用方法上的研... 在阐述土壤水资源的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土壤水资源的价值、资源结构和补给特征;分析了土壤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探讨了土壤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评价标准;提出了土壤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措施。开展土壤水资源理论和开发利用方法上的研究,掌握不同地区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是建立节水型农业的基础,也是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实现粮食安全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资源 节水农业 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性土壤中铬(Ⅵ)砷(Ⅴ)交互作用及钙镁对其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易秀 李五福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7-172,共6页
通过吸附试验研究了黄土性土壤中C r(Ⅵ)、A s(Ⅴ)交互作用及钙镁对其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 a2+、M g2+浓度在0~10-3m o l/L范围内,C a2+、M g2+对黄土性土壤吸附C r(Ⅵ)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当C a2+、M g2+浓度增大到1-0 3~1-0 1m... 通过吸附试验研究了黄土性土壤中C r(Ⅵ)、A s(Ⅴ)交互作用及钙镁对其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 a2+、M g2+浓度在0~10-3m o l/L范围内,C a2+、M g2+对黄土性土壤吸附C r(Ⅵ)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当C a2+、M g2+浓度增大到1-0 3~1-0 1m o l/L时,对吸附C r(Ⅵ)有抑制作用;C a2+、M g2+对黄土性土壤吸附A s(Ⅴ)的影响很敏感,当C a2+、M g2+浓度在10-4m o l/L时,就会对土壤吸附A s(Ⅴ)产生影响。随着C a2+、M g2+浓度增大,土壤对A s(Ⅴ)的吸附量增加;C a2+对土壤吸附C r(Ⅵ)、A s(Ⅴ)的影响程度比M g2+大。黄土性土壤中C r(Ⅵ)、A s(Ⅴ)共存时,吸附量有增加趋势,且吸附量的增加随加入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土壤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性土壤 铬砷 钙镁 交互作用 吸附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质量的生态毒理学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易秀 刘秀华 周玉明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5-347,共3页
重点介绍了生态毒理学评价的方法及标准,讨论了土壤因子、实验物种的差异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同时陈述了选择实验室-田间推测系数的一些正反面观点。
关键词 土壤质量 生态毒理评价 可持续利用 土壤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30
17
作者 易秀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8-120,共3页
为摸清西安市污灌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本研究采用西安市污水灌区农业环境质量状况调查的部分数据资料,以Lars 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4种重金属的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西安污灌区Pb、Cd、Hg、As潜在生态危害... 为摸清西安市污灌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本研究采用西安市污水灌区农业环境质量状况调查的部分数据资料,以Lars 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4种重金属的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西安污灌区Pb、Cd、Hg、As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差异不大,其中Pb、Cd、As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都小于40,生态危害程度为轻度,Hg则大于40,生态危害程度为中等;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看,1982和1998年两次调查结果都小于150,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为轻度。1998年在污灌区各元素的实测结果表明Cd和As为非污染,Pb为轻微污染,Hg污染程度比较严重,且有加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污灌区 土壤 重金属污染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砷及其交互作用对其土壤-植物系统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易秀 谷晓静 辛玉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2-65,共4页
通过黑麦盆栽试验,研究铬、砷及其交互作用对其土壤-植物系统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Cr单独处理中,随着Cr浓度的增大,土样中残余Cr含量随之增大,但残余Cr占外源Cr的比例降低,说明外源Cr会促进土壤中Cr向植物的迁移;(2)交互处理中,随... 通过黑麦盆栽试验,研究铬、砷及其交互作用对其土壤-植物系统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Cr单独处理中,随着Cr浓度的增大,土样中残余Cr含量随之增大,但残余Cr占外源Cr的比例降低,说明外源Cr会促进土壤中Cr向植物的迁移;(2)交互处理中,随着As水平的提高,同一Cr处理浓度的土壤中Cr残余量增大,即As的加入抑制了土壤中Cr向植物的迁移,且随着As浓度的增大,这种抑制作用越明显;(3)As单独处理中,随着As处理浓度的增大,土样中残余As量也逐渐增大,但土壤中残余的As量大于加入的外源As,植物体内吸收的As受外源As的影响较小;(4)交互处理中,同一As水平下,随着Cr浓度的增大,植物样中As含量变化比较平缓,而且不同As水平下植物体中As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土壤中As向植物迁移受外源Cr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砷 交互作用 迁移 土壤-植物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交口灌区地下水防铬砷污染安全埋深的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易秀 李佩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3-336,共4页
在提出关于“地下水防污安全埋深”定义的基础上,以陕西交口抽渭灌区为例,将灌区灌溉水、土壤层和地下水视为水-土-水系统进行了整体研究,并把理论研究成果与灌区的实际状况相结合,从铬和砷在土壤中迁移转化及其净化的机理出发,通过选... 在提出关于“地下水防污安全埋深”定义的基础上,以陕西交口抽渭灌区为例,将灌区灌溉水、土壤层和地下水视为水-土-水系统进行了整体研究,并把理论研究成果与灌区的实际状况相结合,从铬和砷在土壤中迁移转化及其净化的机理出发,通过选择耕作层下渗水量的水流运动模型、铬和砷在耕作层及包气带土壤层迁移转化的模型,根据灌区的实际勘察和野外试验结果确定了不同模型的相关参数,分别以灌溉水的实测浓度及拟设的其他不同浓度进行了耦合计算。结果表明,在黄土灌区,当灌溉水中铬和砷浓度不大于10.0m g·L-1的情况下,防止地下水铬和砷污染的安全埋深分别为不小于5.0m和1.5m,为灌区制定防止水土资源污染的有效措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交口灌区 地下水 安全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对生物有机体的毒性及抗性机理 被引量:32
20
作者 易秀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7年第4期187-189,共3页
本文综述了铜的毒性、微生物体的抗性机理及影响铜在环境中的存在形式和毒性的因子。
关键词 自然环境 生物有机体 毒性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