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星探测热防护系统传感测量技术进展与启示
1
作者 宋思琪 张金刚 +2 位作者 杨强 易法军 孟松鹤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共37页
当前对于火星进入、下降与着陆过程(entry,descent and landing,EDL)气动环境认知不足,任务风险高。在EDL系统上搭载传感仪器进行飞行数据测量,重建火星大气和气动热环境,并开展充分全面的地面验证是验证科学设计工具和降低未来火星EDL... 当前对于火星进入、下降与着陆过程(entry,descent and landing,EDL)气动环境认知不足,任务风险高。在EDL系统上搭载传感仪器进行飞行数据测量,重建火星大气和气动热环境,并开展充分全面的地面验证是验证科学设计工具和降低未来火星EDL任务风险的有效途径,对任务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回顾了人类火星探测任务的发展历程,明确设置热防护传感系统的必要性;然后系统总结了美国两次火星着陆任务MSL、Mars 2020,欧洲ExoMars2016任务和中国天问一号任务所搭载的EDL热防护传感系统的体系构成,以及为满足任务要求,如何进行仪器选择与布局;归纳了4次任务飞行数据的重建方法、关键技术和结果结论;最后给出了EDL热防护传感系统总结的经验、面临的技术难题和未来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探测 进入、下降与着陆(EDL) 传感系统 数据重建 热防护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热复合材料的烧蚀机理与模型研究 被引量:70
2
作者 易法军 梁军 +1 位作者 孟松鹤 杜善义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8-56,共9页
烧蚀材料在高温环境中因物理、化学和力学因素造成质量损失 ,影响其性能。建立相应的热化学和热力学烧蚀模型 ,分析其传热特性和力学性能的演化规律 ,建立材料的热毁损判据 ,是复合材料防热结构设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 烧蚀材料在高温环境中因物理、化学和力学因素造成质量损失 ,影响其性能。建立相应的热化学和热力学烧蚀模型 ,分析其传热特性和力学性能的演化规律 ,建立材料的热毁损判据 ,是复合材料防热结构设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文献中对炭基复合材料烧蚀机理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热化学性质 热力学性质 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高温热物理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易法军 张巍 +1 位作者 孟松鹤 杜善义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5-88,共4页
实验研究了烧蚀防热 C/ C复合材料从常温到高温的等效热膨胀系数、热扩散率、比热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并计算了材料不同温度下的热导率与抗热应力系数。结果表明 :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很小 ,接近零膨胀。热扩散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比热随... 实验研究了烧蚀防热 C/ C复合材料从常温到高温的等效热膨胀系数、热扩散率、比热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并计算了材料不同温度下的热导率与抗热应力系数。结果表明 :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很小 ,接近零膨胀。热扩散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比热随温度升高近似比例增加 ,而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与热扩散率相似。材料的抗热应力系数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物理性能 实验研究 C/C复合材料 热膨胀系数 热导率 抗热应力系数 航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热复合材料高温体积烧蚀模型 被引量:9
4
作者 易法军 孟松鹤 +1 位作者 梁军 杜善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25-728,共4页
分析了防热复合材料在高温烧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 -化学变化 ;根据能量和质量守恒定律 ,建立了防热复合材料的体积烧蚀模型 ,并对某碳 /酚醛复合材料的烧蚀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 ,材料的烧蚀不仅与温度而且与升温速率相关 ;升... 分析了防热复合材料在高温烧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 -化学变化 ;根据能量和质量守恒定律 ,建立了防热复合材料的体积烧蚀模型 ,并对某碳 /酚醛复合材料的烧蚀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 ,材料的烧蚀不仅与温度而且与升温速率相关 ;升温速率越大 ,达到相同烧蚀温度时的烧蚀量越小 .烧蚀过程中温度的渗透速度减慢 ,温度梯度减小 .材料内部孔隙中气体的压力影响区域较温度的影响区域小 ,最大压力点随时间增加逐渐内移 ,最大压力相应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热复合材料 烧蚀 高温 模型 飞行器 防热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毡/碳复合材料超高温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易法军 孟松鹤 +1 位作者 韩杰才 杜善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29-1234,共6页
利用改进的快速通电加热测试技术,模拟碳毡/碳复合材料的超高温工作环境,对其高温下的拉伸、压缩力学性能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并计算了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抗热应力系数.结果表明,材料的模量和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利用改进的快速通电加热测试技术,模拟碳毡/碳复合材料的超高温工作环境,对其高温下的拉伸、压缩力学性能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并计算了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抗热应力系数.结果表明,材料的模量和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材料的拉伸性能XY向优于Z向,而压缩性能Z向优于XY向.材料的抗热震性能随温度升高变化平稳,XY向的抗热震性能优于Z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毡/碳复合材料 超高温力学性能 抗热应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酚醛复合材料烧蚀过程热应力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易法军 刘永清 +1 位作者 翟鹏程 匡松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81-1084,共4页
为了评价防热材料的烧蚀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碳/酚醛复合材料烧蚀过程中热应力的分布与演化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恒定热流边界条件下材料的瞬态温度场和热应力场,采用蔡-希尔准则对材料热解区进行了破坏分析.数值计算结果... 为了评价防热材料的烧蚀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碳/酚醛复合材料烧蚀过程中热应力的分布与演化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恒定热流边界条件下材料的瞬态温度场和热应力场,采用蔡-希尔准则对材料热解区进行了破坏分析.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及图像分析结果的比较表明,随烧蚀过程的进行,材料热影响深度逐渐增大,温度梯度减小;材料热解区存在因热膨胀引起的热应力峰值,并随烧蚀过程逐渐后移,热应力是导致材料裂纹产生并扩展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蚀 热应力 碳/酚醛复合材料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碳/碳复合材料超高温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易法军 韩杰才 杜善义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8-122,共5页
 利用快速通电加热测试技术,模拟混杂碳/碳复合材料的超高温工作环境,测试了材料不同温度下的拉伸、压缩力学性能,得到了材料的拉伸、压缩强度与模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并给出了相应的拟合曲线。结果表明:材料的强度和模量在一定范围内...  利用快速通电加热测试技术,模拟混杂碳/碳复合材料的超高温工作环境,测试了材料不同温度下的拉伸、压缩力学性能,得到了材料的拉伸、压缩强度与模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并给出了相应的拟合曲线。结果表明:材料的强度和模量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000K~2400K之间达到最大值,当温度超过2700K后迅速下降。材料轴向的拉伸、压缩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较横向缓慢,强度的变化范围较模量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碳/碳复合材料 超高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碳/碳复合材料超高温拉伸断裂模式 被引量:4
8
作者 易法军 梁军 +1 位作者 孟松鹤 杜善义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6-21,30,共7页
通过电子扫描电镜 (SEM)研究了混杂碳 /碳复合材料的组分微结构形态、内部微缺陷产生的原因以及随温度升高的演化规律 ,结合超高温拉伸试件断口的形貌分析 ,揭示了超高温条件下混杂碳 /碳复合材料的断裂机理。在温度和载荷载的作用下 ,... 通过电子扫描电镜 (SEM)研究了混杂碳 /碳复合材料的组分微结构形态、内部微缺陷产生的原因以及随温度升高的演化规律 ,结合超高温拉伸试件断口的形貌分析 ,揭示了超高温条件下混杂碳 /碳复合材料的断裂机理。在温度和载荷载的作用下 ,基体内的孔洞和微裂纹逐渐融合、扩展、长大 ,纤维 /基体界面结合减弱、脱开 ,形成大的裂纹并沿着纤维 /基体界面迅速扩展 ,使得材料的性能退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拉伸 碳/碳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断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颗粒混合增韧ZrB_2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金平 孟松鹤 +2 位作者 韩杰才 易法军 许承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7-729,共3页
将增韧相与ZrB2陶瓷基体按配比混料、热压,制备了双相颗粒混合增韧ZrB2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密度、硬度、力学性能、耐烧蚀性能以及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采用混料热压法能制备99.5%理论密度的ZrB2复合材料;显微硬度为800HV,室温抗压强度... 将增韧相与ZrB2陶瓷基体按配比混料、热压,制备了双相颗粒混合增韧ZrB2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密度、硬度、力学性能、耐烧蚀性能以及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采用混料热压法能制备99.5%理论密度的ZrB2复合材料;显微硬度为800HV,室温抗压强度为1.397GPa,相对压缩率为21.8%.随着温度升高,强度和压缩率均急剧下降;然而,到1100℃时抗压强度仍高达649MPa,相对压缩率为7.6%.该复合材料在等离子电弧加热器上烧蚀6s后,试样表面温升达2800℃,烧蚀后晶粒长大,部分韧化相熔化飞出,留下孔洞.在氧乙炔焰上烧蚀30s后,试样表面温升达到2000℃,烧蚀后表面无裂纹,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晶粒略有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复合材料 ZRB2 颗粒混合 增韧 双相 抗压强度 表面温升 耐烧蚀性能 电弧加热器 压缩率 陶瓷基体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理论密度 显微硬度 温度升高 晶粒长大 热压法 等离子 氧化膜 混料 制备 试样 熔化 韧化 乙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热变形实验测试及表面烧蚀形貌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林杰 方国东 +1 位作者 易法军 梁军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5-450,共6页
通过非接触式高温变形测量系统,对高硅氧/酚醛防/隔热复合材料在单侧热流载荷作用下的温度和全场高温变形进行了精确测量,并对试样体积烧蚀后的表面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陶瓷板在1 000℃左右对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试件... 通过非接触式高温变形测量系统,对高硅氧/酚醛防/隔热复合材料在单侧热流载荷作用下的温度和全场高温变形进行了精确测量,并对试样体积烧蚀后的表面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陶瓷板在1 000℃左右对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试件辐射加热200 s后,通过测量发现距离加热面12.62 mm处热电偶温度峰值为259℃,从而说明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防/隔热性能。通过DIC方法测得试样加热200 s后沿加热方向的最大位移为0.18 mm,且沿着试样加热方向位移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规律。通过对材料烧蚀后表面形貌微观观测和分析,发现在试样加热面上出现了凹凸不平的烧蚀坑,并出现了一层很薄的高硅氧纤维高温熔融后的硅氧化合物颗粒结晶状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 体积烧蚀 DIC方法 变形场 表面形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热材料高温烧蚀-相变特性的细观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梁军 易法军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8-112,共5页
通过高温环境下防热材料体积烧蚀机理的分析 ,利用细观力学的 Eshelby等效夹杂方法研究了材料烧蚀-相变特性和热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假设材料热化学反应后热解生成相介质统计均匀分布 ,考虑了热解反应产生的气孔与固体相介质之间的相互作... 通过高温环境下防热材料体积烧蚀机理的分析 ,利用细观力学的 Eshelby等效夹杂方法研究了材料烧蚀-相变特性和热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假设材料热化学反应后热解生成相介质统计均匀分布 ,考虑了热解反应产生的气孔与固体相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预报了不同基体材料弹性模量随温度、加温速率之间的变化关系 ,并与实验结果对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观力学 烧蚀 防热材料 相变 密度 热力学性能 有效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蚀防热材料在线后退测试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孟松鹤 疏浩 +1 位作者 易法军 高博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57-972,共16页
介绍了基于熔点法、辐射法、电阻法、声波法以及摄影法等测试技术的原理和进展,从嵌入式和非嵌入式两类测试方案展开分析了烧蚀后退测试技术发展的特点和不足。当前,烧蚀后退在线测试仍然以嵌入式为主;综合来看,电阻法是实现在线后退测... 介绍了基于熔点法、辐射法、电阻法、声波法以及摄影法等测试技术的原理和进展,从嵌入式和非嵌入式两类测试方案展开分析了烧蚀后退测试技术发展的特点和不足。当前,烧蚀后退在线测试仍然以嵌入式为主;综合来看,电阻法是实现在线后退测试的最佳方案;非嵌入式方案虽然离飞行测试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其在地面试验中作为验证技术已逐渐成熟。更加频繁的星际进入任务必将全方位提升在线后退测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烧蚀防热材料 烧蚀后退 测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在高温热膨胀系数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忠营 王伟 +2 位作者 孟松鹤 解维华 易法军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6年第3期37-42,共6页
目的测量热结构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热膨胀系数,方法将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和通电加热技术相结合,建立高温热变形测量系统。该系统使用CCD相机采集不同温度下试样的表面图像,经DIC方法分析处理得到被测材料随温度升高产生的变形和应... 目的测量热结构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热膨胀系数,方法将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和通电加热技术相结合,建立高温热变形测量系统。该系统使用CCD相机采集不同温度下试样的表面图像,经DIC方法分析处理得到被测材料随温度升高产生的变形和应变,进一步计算得到相应温度下的热膨胀系数。测量紫铜、石墨分别在600-800℃,600-1200℃范围内的热膨胀系数,并与文献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使用该实验系统测量得到了紫铜和石墨分别在600-800℃,600-1200℃范围内的热膨胀系数,与文献参考值吻合较好。结论该测量方法可精确得到导电材料的热应变及热膨胀系数,测量温度上限可达1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热变形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石墨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温域无氧环境下热电器件性能实验及仿真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章文 方国东 +2 位作者 白光辉 霍艳艳 易法军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9-57,共9页
针对热电器件在高温无氧环境下的应用特点,对方钴矿/碲化铋两级热电器件的热电转换效率进行实验测试。采用石英灯辐射加热和强制水冷散热的方式提供稳定的宽温域条件,全程不断注入氩气的方式制造无氧环境,设计测试电路利用伏安法获得该... 针对热电器件在高温无氧环境下的应用特点,对方钴矿/碲化铋两级热电器件的热电转换效率进行实验测试。采用石英灯辐射加热和强制水冷散热的方式提供稳定的宽温域条件,全程不断注入氩气的方式制造无氧环境,设计测试电路利用伏安法获得该器件的热电输出性能。根据热电转换原理推导出热、电物理场的耦合控制方程,并通过数值方法对实验过程中的传热及热电转换进行模拟。对比分析发现实验装置中不同组件之间存在的接触热阻直接影响了热电器件上下表面的温差,从而影响了热电器件的发电效率,为热电器件在宽温域无氧环境下的应用奠定实验及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器件 无氧环境 宽温域 热电性能 接触热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2Te_3纳米薄膜单轴拉伸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童宇 易法军 +1 位作者 刘立胜 张清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12-16,共5页
Bi2Te3及其合金是目前室温附近发展最为成熟、性能最好的一类热电材料,在热电制冷及温差发电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纳米结构的Bi2Te3纳米薄膜材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其力学性能是热电材料研究者较为关心的问题。依据Bi2Te3多体势... Bi2Te3及其合金是目前室温附近发展最为成熟、性能最好的一类热电材料,在热电制冷及温差发电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纳米结构的Bi2Te3纳米薄膜材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其力学性能是热电材料研究者较为关心的问题。依据Bi2Te3多体势函数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Bi2Te3单晶块体沿c轴方向进行单轴拉伸模拟。拉伸之前对系统进行弛豫,考察了弛豫过程中系统能量、温度和初始应力的变化。根据原子构型发现在此方向上拉伸过程中薄膜沿着晶体中结合力较弱的Te1-Te1层断开。分析了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和能量变化曲线。模拟不同温度下的拉伸,研究了温度效应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力学性能 BI2TE3 纳米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蚀防热材料热物性参数辨识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威振 易法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00-108,共9页
烧蚀材料热物性参数对防热性能至关重要,本文设计了原始材料和碳化材料的测温实验模型,在非氧化条件下进行风洞实验,通过恒定热流边界的加热实验,获取材料内部温度测点的温度响应。通过传热反问题方法,利用原始材料和碳层材料的温度历程... 烧蚀材料热物性参数对防热性能至关重要,本文设计了原始材料和碳化材料的测温实验模型,在非氧化条件下进行风洞实验,通过恒定热流边界的加热实验,获取材料内部温度测点的温度响应。通过传热反问题方法,利用原始材料和碳层材料的温度历程,辨识了材料随温度变化的热物性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蚀防热材料 热物性参数 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FT方法的复合材料有效性能预报
17
作者 田晓晓 孟松鹤 +2 位作者 矫利闯 易法军 解维华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1-664,共4页
将复合材料平衡方程求解问题转化为含极化应力的各向同性材料平衡方程求解问题,利用适用于各向同性材料求解的Lippmann-Schwinger方程实现其形式解,通过FFT方法实现其数值计算,给出其运算法则,实现了复合材料有效性能预报程序化。通过... 将复合材料平衡方程求解问题转化为含极化应力的各向同性材料平衡方程求解问题,利用适用于各向同性材料求解的Lippmann-Schwinger方程实现其形式解,通过FFT方法实现其数值计算,给出其运算法则,实现了复合材料有效性能预报程序化。通过对单向增强复合材料有效性能进行预报与文献中报道的实验结果和其他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表明FFT方法可较精确地预报复合材料的有效性能;讨论了分辨率和尺寸效应对FFT方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辨率对FFT方法有一定的影响,尺寸效应对FFT方法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FT方法 Lippmann-Schwinger方程 尺寸效应 复合材料 有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疫背景下《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网课教学策略与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被引量:4
18
作者 方国东 解维华 +2 位作者 易法军 许承海 孟松鹤 《高教学刊》 2020年第25期6-9,共4页
针对疫情期间,《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网课教学策略进行论述。讨论了影响在线教学质量的四个主要因素。针对疫情期间《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网课教学要求,详尽地阐述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策略。分析了疫情结束后,《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课... 针对疫情期间,《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网课教学策略进行论述。讨论了影响在线教学质量的四个主要因素。针对疫情期间《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网课教学要求,详尽地阐述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策略。分析了疫情结束后,《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及特点,论述了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特质及实施可行性。构建在线教学的网课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在线教学策略 网课考核评价体系 疫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C/C composites at high temperature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巍 易法军 +1 位作者 韩杰才 孟松鹤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6年第3期286-288,共3页
The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thermal diffusivity and specific heat of C/C composites from room temperature to ultra high temperature we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stress r... The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thermal diffusivity and specific heat of C/C composites from room temperature to ultra high temperature we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stress resistance of the composites were therefore computed based on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osite has a very low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Thermal diffusivity de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temperature increase. The specific heat increases linearly as the temperature rises, and the variation trend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rmal diffusivity. The thermal stress coefficient of C/C composite has little change with temperature variation, and thermal stress resistance of the composite at high temperature is st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 composites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thermal condu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RD 无损检测晶体材料残余应力实验过程问题浅析
20
作者 张法辰 侯丽影 +3 位作者 易法军 刘佳佳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第2期72-73,0073,共2页
采用X射线衍射(XRD,X-ray diffraction)原理无损测量多晶体材料中残余应力,通过实际操作培养独立完成科学实验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弄清楚了出现问题的原因。
关键词 X射线 衍射 晶体材料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