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在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中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效果分析
1
作者 徐春华 朱士玉 +7 位作者 胡屹 易可华 宋灿磊 王紫纯 邬勇 王青 杨芊茹 沈鑫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7-902,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recombin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usion protein,EC)皮肤试验在筛查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优化结核感染检测提供技术建议,了解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 目的:探讨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recombin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usion protein,EC)皮肤试验在筛查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优化结核感染检测提供技术建议,了解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现状。方法:2023年10月23日至11月14日在上海市奉贤区和金山区共选取140名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每名研究对象同时采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和EC皮肤试验进行结核感染检测,采用Kappa值检验两种方法结果一致性,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0名研究对象,包括男性55例,女性85例;IGRA阳性率为15.00%(21/140),EC皮肤试验阳性率为14.29%(20/140),两种试验方法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9,P=0.866),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为高度一致性;以IGRA作为结核感染的参考标准,EC皮肤试验的敏感度为85.71%(18/21)、特异度为98.32%(117/119)、阳性预测值为90.00%(18/20)、阴性预测值为97.50%(117/120);男性EC阳性率(32.73%,18/55)明显高于女性(2.35%,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83,P<0.001)。结论:EC皮肤试验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可用于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筛查,但受限于使用年龄和接种禁忌证,可采用IGRA对无法进行EC皮肤试验者进行补充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接触者追踪 分枝杆菌感染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卫作业场所病媒生物防制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才兄 张海兵 +6 位作者 冷培恩 刘洪霞 易可华 胡屹 戈斌 杨桃 刘清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了解国内不同省市环卫作业场所病媒生物防制现状,为制定环卫作业场所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指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国内不同省市病媒生物防制相关人员开展2次线上问卷调查,初次调查基本信息、垃圾处置点配置情况及存在... 目的了解国内不同省市环卫作业场所病媒生物防制现状,为制定环卫作业场所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指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国内不同省市病媒生物防制相关人员开展2次线上问卷调查,初次调查基本信息、垃圾处置点配置情况及存在问题。再次调查相关人员对防制指标的认可度。结果初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5份,人员来自17省30个市/区。行业分布前3位分别为PCO公司(5467%)、环卫企业(1867%)、环卫协会(533%);对象所在地区人口规模在50万以下、50万~100万、100万~150万、150万以上分别占293%、267%、120%、320%。667%、373%和587%的人员将干垃圾、湿垃圾和末端处置点分别称为中转站、厨余垃圾处理站和填埋场。不同人口规模的市/区设置干垃圾处置点、湿垃圾处置点、末端处置点数量不同。各省环卫作业场所病媒生物以蝇侵害为主(867%),目前在防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病媒生物无法有效控制”和“参考标准不明确”。有573%的人员认为其所在市/区在防制措施方面严格执行垃圾分类,有307%的人员未关注所在市/区是否进行虫害/鼠害监测,有520%的人员认为垃圾转运车每日进行消毒并安装了除臭装置,533%的人员认为环卫场所有防蝇措施。再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12份,对象来自国内13省28个市/区。85%~96%的病媒生物防制人员(PCO人员)和96%~99%的环卫行业人员和其他病媒生物防制人员认为目前使用的病媒生物控制指标是合理的。3类职业人员对居民区垃圾箱房、填埋场等场所内的蚊、蝇、鼠、蟑指标是否合理的认可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海市与其他省份人员对其他环卫作业场所的鼠迹≤1处/自然间这一指标是否合理的认可度无显著性差异,但对其他场所的指标是否合理的认可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卫作业场所的功能和数量在不断更新,国内病媒生物防制人员对现有指标的认可度较高,但针对此类场所的病媒生物防制仍旧存在参考规范不明确、防制措施落实不完全等问题,应针对性开展宣贯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媒生物 环卫作业场所 现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奉贤区冬季部分中小学教室空气卫生学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易可华 汤海英 +1 位作者 谢晓红 钱耀忠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50-951,共2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冬季教室空气卫生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奉贤区8所学校进行空气监测。结果寒冷季节教室内CO2体积分数由课前的0.081%逐节上升,至上午第4节课后达到0...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冬季教室空气卫生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奉贤区8所学校进行空气监测。结果寒冷季节教室内CO2体积分数由课前的0.081%逐节上升,至上午第4节课后达到0.197%。空气细菌总数课前为0.2个/cm2,第4节课后上升至1.8个/cm2;教室内可吸入颗粒物课前为0.45mg/m3,第4节课后为0.46mg/m3;教室内温度课前为5.0℃,第4节课后保持为6.8℃;湿度课前为66.2%,第4节课后上升到75.0%。CO2体积分数、细菌总数课前与第1,2,3,4节课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冬季上海市奉贤区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不容乐观,主要是由教室结构在卫生学设计上不合理、学校没有通风换气的规定及学生在冬天长时间滞留在教室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 二氧化碳 细菌 温度 湿度 学生保健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奉贤区中小学生10年营养状况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钱耀忠 姚惠铭 +1 位作者 汤海英 易可华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5-236,共2页
目的 了解奉贤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以便科学地指导学生保健工作。方法  1 992~ 2 0 0 1年间 ,按有关标准对 7~ 2 2岁5881 4名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 ,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营养状况。结果 营养不良率在 1 3 .48%~ 35 .1 2 %之... 目的 了解奉贤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以便科学地指导学生保健工作。方法  1 992~ 2 0 0 1年间 ,按有关标准对 7~ 2 2岁5881 4名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 ,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营养状况。结果 营养不良率在 1 3 .48%~ 35 .1 2 %之间 ,平均检出率为 2 4 .1 4 %。营养不良率女生显著高于男生 ,而超重率、肥胖率男生均显著高于女生。营养不良率城市学生显著低于乡镇学生 ,而超重率、肥胖率城市学生均显著高于乡镇学生。营养不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初中生 (30 .0 1 % )、高中生 (2 8.55 % )、小学生 (1 8.0 6 % )。结论 预防控制学生营养不良重点是女生和乡镇学生及初中阶段学生 ,肥胖的预防控制重点是男生和城镇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状况 学生 肥胖 营养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奉贤区青少年饮食相关行为和减肥行为调查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易可华 汤海英 《疾病控制杂志》 2007年第5期535-536,共2页
关键词 青少年 饮食习惯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奉贤区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易可华 胡斌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4年第3期192-193,共2页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更好地开展儿童计划免疫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一制定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全区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对儿童家长共1,079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家长对预防接种...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更好地开展儿童计划免疫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一制定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全区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对儿童家长共1,079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为86.84%。其中接种疫苗预防相应疾病,对孩子健康有好处的知晓率最高,为98.05%;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什么传染病的知晓率最低,为78.03%。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家庭收入和不同户籍地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别。结论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疫苗所防疾病的具体知识仍有待提高。应采取针对性的宣教措施,提高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家长 预防接种 知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某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汤海英 易可华 《疾病控制杂志》 2003年第2期150-150,共1页
关键词 中小学生 卫生保健服务 缺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8年上海市奉贤区鼠类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雨 郑方 +3 位作者 谢秀美 戈斌 刘清 易可华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1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掌握上海市奉贤区鼠类密度和季节性消长规律,科学有效防治鼠患。方法采用夹夜法,于2011—2018年每月中旬监测1次。结果于2011—2018年共捕获鼠类2科4属5种185只,优势种为小家鼠,占捕获总数的76.22%;平均鼠密度为0.60%,其中室内、宅... 目的掌握上海市奉贤区鼠类密度和季节性消长规律,科学有效防治鼠患。方法采用夹夜法,于2011—2018年每月中旬监测1次。结果于2011—2018年共捕获鼠类2科4属5种185只,优势种为小家鼠,占捕获总数的76.22%;平均鼠密度为0.60%,其中室内、宅周、农田分别为0.96%、0.53%和0.14%。对不同生境鼠类构成进行比较,发现室内、宅周和农田的4种鼠类总体构成不同(χ2=59.895,P<0.001)。室内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密度为0.86%;宅周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和褐家鼠,密度均为0.27%;农田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密度为0.81%。每年4—5月和9月会出现鼠密度的高峰,鼠密度与气象因素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防治鼠患应根据不同生境、季节和气象因素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 监测 密度 季节消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青少年课余屏前时间与肥胖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易可华 罗春燕 +5 位作者 周月芳 陆茜 王向东 陈健 赵宇 蒋慧芬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2-455,共4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初中学段青少年屏前时间与肥胖的关系,为开展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二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2011年抽取上海市9所中学初中部的学生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共收到有效问卷为4 196份,利用体检信息进行营养状况评价。观察... [目的]分析上海市初中学段青少年屏前时间与肥胖的关系,为开展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二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2011年抽取上海市9所中学初中部的学生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共收到有效问卷为4 196份,利用体检信息进行营养状况评价。观察其屏前时间,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过长屏前时间与肥胖的关系。[结果]51.5%的学生有过长屏前时间。在控制了年龄、性别、膳食行为、睡眠、体力活动、出生体质量和父母的营养状况后,过长屏前时间与肥胖相关,非过长屏前时间相对于过长时间的OR值为0.779。[结论]过长的屏前时间是青少年肥胖的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开展对过长屏前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开展干预工作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前时间 肥胖 青少年 影响因素 行为 学生
原文传递
上海市奉贤区2005~201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李瑞平 高彩红 +4 位作者 易可华 俞辉红 沈群英 曹美芳 吴芳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7-641,共5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奉贤区2005~201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5~2015年奉贤区麻疹报告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奉贤区2005~... 目的分析上海市奉贤区2005~201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5~2015年奉贤区麻疹报告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奉贤区2005~2015年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48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76/10万,各年发病数在4(2010年)~96例(2008年)之间,发病率在0.53/10万(2010年)~13.29/10万(2005年)之间;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以≤4岁、≥20岁为主;发病高峰在3~6月份;外来人口病例多于本地人口,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多于有免疫史病例。结论 2005~2015年本区的麻疹疫情呈现总体下降趋势,小年龄儿童、20岁以上成人特别是外来人口高发;建议加强麻疹疫情的监测,重点做好适龄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麻疹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特征 控制策略
原文传递
上海市奉贤区中学生饮食行为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易可华 汪盛洁 +4 位作者 陆燕 秦萌 汤海英 吴武鑫 黄红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193-195,共3页
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饮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良好的饮食行为可以促进青少年的体格生长和智力发育,不良的饮食行为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现时的健康,而且会产生一些远期不良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奉贤区青少年的饮食行为... 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饮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良好的饮食行为可以促进青少年的体格生长和智力发育,不良的饮食行为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现时的健康,而且会产生一些远期不良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奉贤区青少年的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2012年1月,我们对奉贤区中学生的饮食行为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行为习惯 影响因素 状况调查 奉贤区 中学生 上海市 青少年时期 生长发育
原文传递
实施垃圾分类后上海市奉贤区居民区湿垃圾收集桶内蝇类孳生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2
作者 戈斌 朱伟 +4 位作者 张海兵 刘清 易可华 黄涛 周毅彬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0-485,共6页
[背景]2019年7月1日上海市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生活垃圾分类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湿垃圾收集桶是蝇类孳生的重要场所。[目的]探讨上海市奉贤区垃圾分类后居民区湿垃圾收集桶内蝇类孳生情况及其影... [背景]2019年7月1日上海市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生活垃圾分类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湿垃圾收集桶是蝇类孳生的重要场所。[目的]探讨上海市奉贤区垃圾分类后居民区湿垃圾收集桶内蝇类孳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居民区蝇类密度和完善垃圾分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8月6—28日,按GB/T23796—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标准中的蝇类幼虫目测法和成蝇目测法,调查居民区湿垃圾收集桶蝇类幼虫孳生率和成蝇侵害率。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现场调查上海市奉贤区各类居民环境中湿垃圾收集桶,并记录其所属居民区类型,桶盖能否有效隔绝成蝇进入,有无残留垃圾,湿垃圾收集桶摆放位置是否集中,开放时间是否固定,放置位置是否避阳,使用后是否清洗,是否配有志愿者和小区有无物业管理等。[结果]本次调查的299个居民区湿垃圾收集桶中,有蝇类幼虫孳生的16个,蝇类幼虫孳生率为5.35%;发现有成蝇停落的69个,成蝇侵害率为23.08%。湿垃圾回收桶中有残留垃圾(OR=166.56,95%CI:17.51~1584.59)、桶盖不能有效隔绝成蝇(OR=26.16,95%CI:4.06~168.70)和无志愿者服务(OR=15.50,95%CI:1.32~182.44)是蝇类幼虫孳生的危险因素;相对于商品房别墅区,多高层楼房小区(OR=11.06,95%CI:3.29~37.15)、农村自建房小区(OR=10.45,95%CI:2.85~38.53)以及桶内有残留垃圾(OR=9.42,95%CI:3.59~24.75)和桶盖不能有效隔绝成蝇(OR=63.59,95%CI:20.74~195.00)是成蝇侵害的危险因素。[结论]湿垃圾收集桶中有残留垃圾和不能有效隔绝成蝇接触是居民区湿垃圾收集桶内蝇类孳生主要影响因素,应对物业管理人员和垃圾分类的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以降低居民区湿垃圾收集桶蝇类孳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分类 湿垃圾 蝇类幼虫孳生率 成蝇侵害率
原文传递
上海市奉贤区儿童生存质量状况调查 被引量:5
13
作者 秦萌 孙金海 +1 位作者 易可华 汤海英 《职业与健康》 CAS 2017年第3期381-385,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生存质量状况,并比较其差异,为该区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先概率比例规模(PPS)抽样、后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按1∶1∶1配比,分别抽取奉贤区外来民工子女学校、乡镇及南...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生存质量状况,并比较其差异,为该区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先概率比例规模(PPS)抽样、后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按1∶1∶1配比,分别抽取奉贤区外来民工子女学校、乡镇及南桥本地户籍小学生各1 128、1 589、1 628名,采用《上海市奉贤区小学生一般情况调查表》及《Peds QLTM儿科生活质量调查表4.0》进行评定。结果共调查4 423名小学生,收回有效问卷4 345份,有效回收率为98.24%。生存质量总分南桥本地小学生为(86.72±11.45)分;乡镇学校流动儿童为(81.97±12.68)分;外来民工子女学校流动儿童为(84.43±11.43)分。不同学校、性别、年级的儿童生存质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奉贤区南桥本地小学生生存质量最高,乡镇学校流动儿童生存质量最低。应多关注该区流动儿童的生存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质量 流动儿童 儿科生活质量调查表 外来民工子女
原文传递
上海市奉贤区2003—2015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瑞平 高彩红 +4 位作者 易可华 俞辉红 沈群英 曹美芳 吴芳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698-701,706,共5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奉贤区2003—2015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风疹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上海市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3—2015年奉贤区风疹确诊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奉贤区2003—2015年共报告风疹确诊病例... 目的分析上海市奉贤区2003—2015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风疹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上海市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3—2015年奉贤区风疹确诊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奉贤区2003—2015年共报告风疹确诊病例51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32/10万,各年发病数在3例(2005年、2013年、2014年)~185例(2007年),发病率在0.26/10万(2014年)~21.81/10万(2007年);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以20~39岁为主;发病高峰在4—7月份;本市户籍人口病例多于非本市户籍人口;无风疹类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多于有免疫史病例。结论 2003—2015年奉贤区的风疹疫情总体在可控范围内,且近年来发病率一直维持在低水平;建议加强风疹疫情的监测,重点做好本市户籍高发人群和非本市户籍务工人员及适龄儿童的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疹 流行病学特征 控制策略
原文传递
2009—2013年上海市奉贤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状况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秦萌 王建 易可华 《职业与健康》 CAS 2015年第13期1744-1746,共3页
目的对2009—2013年间上海市奉贤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该区放射卫生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的方法对2009—2013年间该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描述并分析比较。结果监测年度内个... 目的对2009—2013年间上海市奉贤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该区放射卫生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的方法对2009—2013年间该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描述并分析比较。结果监测年度内个人年有效剂量中位数为0.064 m Sv。各级医疗单位中,一级医院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为0.086 m Sv/年。医疗机构个人年有效剂量中位数(0.076 m Sv/a)高于企业。各工种中,X射线工业探伤工作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为0.083 m Sv/a,人均年有效剂量最低的为密封源及其应用,为0.036 m Sv/a。结论该区放射工作人员累积年有效剂量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符合国家剂量限值要求,但应加强对一级医疗机构及企业探伤工作人员的健康干预及健康监护,提高工作人员自身安全意识,避免意外照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剂量 个人年有效剂量 健康干预 健康监护
原文传递
上海市奉贤区2011-2021年蝇类生态学监测分析
16
作者 戈斌 张海兵 +4 位作者 刘洪霞 周瑛 刘清 易可华 黄涛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2-466,共5页
目的掌握上海市奉贤区蝇的种类、构成、密度、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为奉贤区蝇类防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21年上海市奉贤区蝇类监测数据,采用Excel 2013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不同生境蝇密度比较采用Kolmogorov-Smir... 目的掌握上海市奉贤区蝇的种类、构成、密度、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为奉贤区蝇类防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21年上海市奉贤区蝇类监测数据,采用Excel 2013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不同生境蝇密度比较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结果2011-2016年奉贤区蝇类种群密度无明显变化,年平均密度为0.50~1.02只/笼,2017和2018年蝇密度升高明显(1.76和5.25只/笼),较2015年(1.03只/笼)分别增加70.87%和409.71%;2019和2020年蝇密度呈下降趋势,2021年蝇密度上升,仅次于2018年最高峰时的密度;累计捕获成蝇2996只,平均密度为2.02只/笼;蝇种数量以厩腐蝇为主(占比31.38%),其次为棕尾别麻蝇(占比28.64%);大型绿化带蝇密度最高,为2.32只/笼;全年蝇密度6月达到高峰,7-8月密度陡然下降,9-11月密度平稳下降。结论奉贤区大型绿化带蝇类较多,6月是蝇类密度高峰期,预防蝇类传染疾病的关键时期在6月前,相关部门应加强蝇类防制意识,加强大型绿化带环境管理,减少蝇类孳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类 监测 种群密度 种类构成 季节消长
原文传递
2012-2015年上海市奉贤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雨 刘清 +5 位作者 郑方 胡晓丹 王志 徐英杰 王健 易可华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52-255,共4页
目的分析2012-2015年上海市奉贤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并分析2012-2015年上海市奉贤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相关资料,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和防控措施。结果 2012-2015年奉贤区共... 目的分析2012-2015年上海市奉贤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并分析2012-2015年上海市奉贤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相关资料,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和防控措施。结果 2012-2015年奉贤区共报告和调查处置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223起,其中托幼机构221起,占疫情总数的99.10%,平均罹患率为9.60%。奉贤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总体上每年呈现3-6月和9-12月两个报告高峰。城乡结合部与城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乡结合部高于城镇(χ~2=5.712,P<0.05);城镇与农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镇高于农村(χ~2=5.309,P<0.05)。从报告来源分析,托幼机构或学校主动报告占比较低(11.66%),应引起重视。采用"下沉管理"模式,4例及以下病例数疫情与5例及以上病例数疫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3,P>0.05)。每起疫情的响应时间长短与疫情持续时间相关性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呈正相关(r=0.449,P<0.05)。引起2012-2015年奉贤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病原体以Cox Al6为主,其次为EV71和其它肠道病毒。结论奉贤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有"大小年"特征,防控重点在城乡结合部。基层单位应主动报告并及早果断采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聚集性疫情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上海市奉贤区2015-2019年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趋势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海兵 戈斌 +4 位作者 刘洪霞 刘清 易可华 张雨 黄涛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掌握上海市奉贤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及发展趋势,为城市重大活动病媒生物保障及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幼虫浸渍法检测白纹伊蚊幼蚊的抗药性。结果2015、2018和2019年,白纹伊蚊幼蚊对双硫... 目的掌握上海市奉贤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及发展趋势,为城市重大活动病媒生物保障及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幼虫浸渍法检测白纹伊蚊幼蚊的抗药性。结果2015、2018和2019年,白纹伊蚊幼蚊对双硫磷、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3种杀虫剂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抗性系数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近5年来,对双硫磷的抗药性均低于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2种药物,2015、2018年维持在低抗水平,2019年下降至敏感水平(1.25倍);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2018年抗性倍数最高,达到高抗水平(68.75倍),呈现出由中抗-高抗-中抗的波动趋势;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2015、2018年维持在中抗水平,2019年下降至低抗水平(7.00倍)。2019年奉贤区控制幼蚊的杀虫剂主要为有机磷类,其中双硫磷用量占总用药量的33.87%;控制成蚊的杀虫剂主要为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其中高效氟氯氰菊酯、氯菊酯·烯丙菊酯、氯菊酯·四氟醚菊酯用量占41.17%。结论奉贤区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类杀虫剂已产生抗药性,应采用合理轮用或混用杀虫剂的方式,以有效缓解和降低抗药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杀虫剂 抗药性
原文传递
上海市奉贤区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雨 曹广文 +3 位作者 戈斌 李星成 刘清 易可华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623-1625,共3页
目的及时掌握上海市奉贤区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动态,为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捕获、饲养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开展抗药性检测。结果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的抗性系数最高,分别为5.38、6.17... 目的及时掌握上海市奉贤区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动态,为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捕获、饲养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开展抗药性检测。结果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的抗性系数最高,分别为5.38、6.17,抗性水平为中度;对溴氰菊酯抗性系数为3.31,属于低抗水平;对残杀威、乙酰甲胺磷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25、1.04,基本无抗药性产生。结论奉贤区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部分常用杀虫剂已产生抗药性,应交替使用溴氰菊酯、残杀威、乙酰甲胺磷等杀虫剂,减少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的使用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抗药性 杀虫剂
原文传递
2009-2019年上海市奉贤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海兵 曹广文 +3 位作者 刘清 张雨 胡晓丹 易可华 《职业与健康》 CAS 2021年第14期1938-1941,共4页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城市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9—2019年现住址为上海市奉贤区的全部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和病原学资料,探讨相关防控措施。结果 2009—2019年上海市奉贤区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城市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9—2019年现住址为上海市奉贤区的全部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和病原学资料,探讨相关防控措施。结果 2009—2019年上海市奉贤区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5 575例,年平均发病率225.32/10万。发病呈明显季节性特征,4—7月为发病高峰期,10—12月小幅反弹产生次高峰。发病以<5岁儿童为主;本市户籍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45.74%和47.06%;外地户籍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593,P<0.05)。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与当月手足口病发病率呈中度相关(r/rs=0.460~0.468,均P<0.05);月平均相对湿度与手足口发病率呈低度相关(r/rs=0.242,P<0.05)。2009—2019年累计检测普通病例样本992例,病毒检出率88.61%;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检出率下降趋势明显,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16)、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A6,Cox A6)逐步占主导地位。结论应加强手足口病病原、气象等因素监测,落实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气象因素 病原特征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