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重构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以湘西民族旅游文化为例 被引量:49
1
作者 明跃玲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6,共6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亦日益缩小,因此而带来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多样性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静态保护,但民族传统文化不会静态存在,民族文化的重构一直存在。现今,我们应该做的是主导这一文化重构过程,借助于旅...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亦日益缩小,因此而带来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多样性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静态保护,但民族传统文化不会静态存在,民族文化的重构一直存在。现今,我们应该做的是主导这一文化重构过程,借助于旅游业,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文化 文化重构 选择性 湘西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语境下民间技艺的变迁——基于湘西德夯苗寨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明跃玲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52,共5页
在乡村旅游背景下,苗族民间技艺从以前的秘而不宣走向世俗化、简单化以至舞台展演化,娱神性质已经大大减少,现在已成为向游客作展演的一种谋生方式,几乎不再带有宗教色彩,尽管在表演时仍然沿用了"鸣锣开道"、"请法师&qu... 在乡村旅游背景下,苗族民间技艺从以前的秘而不宣走向世俗化、简单化以至舞台展演化,娱神性质已经大大减少,现在已成为向游客作展演的一种谋生方式,几乎不再带有宗教色彩,尽管在表演时仍然沿用了"鸣锣开道"、"请法师"的仪式。民间技艺这种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边缘群体文化"是一个从"惧感"到"神秘感"的文化重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民间技艺 德夯苗寨 文化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互动与仪式变迁——“武陵民族走廊”跳香仪式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7
3
作者 明跃玲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31,共5页
跳香仪式是"武陵民族走廊"沅水流域瓦乡人的宗教仪式,在多元文化互动、融合与发展的背景下,仪式的集体性、狂欢性消退,出现世俗化、功利化的趋势,其传承的文化空间逐渐扩展,传承方式呈现自在、多样化的状态。尽管在现代社会... 跳香仪式是"武陵民族走廊"沅水流域瓦乡人的宗教仪式,在多元文化互动、融合与发展的背景下,仪式的集体性、狂欢性消退,出现世俗化、功利化的趋势,其传承的文化空间逐渐扩展,传承方式呈现自在、多样化的状态。尽管在现代社会族群认同多元化的背景下,跳香仪式传承区域的族群成员分别归属于汉族、苗族、土家族,但瓦乡人认同这种凝聚内部力量的文化表征,使得跳香仪式得以传承延续,成为表现和强调族群认同的一种叙事,体现了全球化社会中文化的多样性,从而证明族群间的文化互动与文化共享是宗教仪式变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香仪式 族群认同变迁 文化多样性 文化互动 瓦乡人 武陵民族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辰河高腔目连戏:湘西民俗生活的文化表象 被引量:6
4
作者 明跃玲 向凌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36-40,共5页
辰河高腔目连戏将宗教与世俗两种不同的文化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戏中所蕴含的巫傩文化、灵魂信仰以及民俗生活都是民众的世俗精神的展演,因为它的创造者、表演者、欣赏者都来自于民间,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是宗教化的... 辰河高腔目连戏将宗教与世俗两种不同的文化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戏中所蕴含的巫傩文化、灵魂信仰以及民俗生活都是民众的世俗精神的展演,因为它的创造者、表演者、欣赏者都来自于民间,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是宗教化的世俗生活。辰河高腔目连戏已演变为一种民族性、历时性的活态文化,是湘西辰沅流域民俗生活的文化表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辰河流域目连戏 文化表象 湘西民俗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识别与族群认同——以湘西红土溪村的民族识别过程为个案 被引量:10
5
作者 明跃玲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45,共4页
从理论上说,族群认同与民族识别因族群与民族分别具有文化属性与政治属性而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但是在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族群认同是建立在民族识别工作以及随之而来的民族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它已由原有的文化表征发展为具有功利性的可... 从理论上说,族群认同与民族识别因族群与民族分别具有文化属性与政治属性而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但是在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族群认同是建立在民族识别工作以及随之而来的民族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它已由原有的文化表征发展为具有功利性的可以获得实际利益的象征物。湘西红土溪村土家族民族成份的更改以及族群认同变迁的个案,可望引起人们对现代中国族群关系演变过程的再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溪村 族群认同 民族识别 民族成份更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话传说与族群认同——以五溪地区苗族盘瓠信仰为例 被引量:21
6
作者 明跃玲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1-94,共4页
盘瓠神话传说流传于五溪地区的苗、瑶、畲各民族中,由于受楚汉文化影响,五溪苗族的盘瓠信仰呈现出多元化形态,它以浪漫的文学色彩、神秘的宗教仪式以及独特的服饰语言延续着这一传说,在族群边界中突出自己的文化表征,固守着族群的自我... 盘瓠神话传说流传于五溪地区的苗、瑶、畲各民族中,由于受楚汉文化影响,五溪苗族的盘瓠信仰呈现出多元化形态,它以浪漫的文学色彩、神秘的宗教仪式以及独特的服饰语言延续着这一传说,在族群边界中突出自己的文化表征,固守着族群的自我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瓠神话 族群认同 五溪苗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以湘西地区民间美术校本课程“蒲公英行动”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明跃玲 彭继媛 徐媛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7期63-65,共3页
当前一地些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只注重地域性、乡土性、民间性、传统性,强调文化传承,忽视了现代社会文化间的交融与互动,特别是忽视了课程主体即学生的发展。教育就是要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需要,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当前一地些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只注重地域性、乡土性、民间性、传统性,强调文化传承,忽视了现代社会文化间的交融与互动,特别是忽视了课程主体即学生的发展。教育就是要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需要,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校本课程作为学生发展的一个平台,应从人性需求出发,重视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多元发展所需要的认知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以体现回归人性的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校本课程 湘西地区 “蒲公英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突与对话——湘西苗疆边墙地区白帝天王崇拜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6
8
作者 明跃玲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32,共5页
湘西苗疆边墙的军事防御与控制功能已经逐渐消失,由苗疆边墙而带来的白帝天王崇拜的复兴在边墙修建时期成为缓解苗、汉冲突,整合社会秩序的对话工具。在苗疆边墙地区军事冲突消失后的今天,仍然成为苗、汉、土家族民众调适冲突,维持群体... 湘西苗疆边墙的军事防御与控制功能已经逐渐消失,由苗疆边墙而带来的白帝天王崇拜的复兴在边墙修建时期成为缓解苗、汉冲突,整合社会秩序的对话工具。在苗疆边墙地区军事冲突消失后的今天,仍然成为苗、汉、土家族民众调适冲突,维持群体关系,倾诉内心痛苦,释放焦虑情绪,表达心中期望的对话渠道,最终逐渐达到相互间平等对话、和谐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与对话 苗疆边墙 白帝天王崇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信仰对社区秩序的整合与调适——以湘西浦市古镇土地神信仰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明跃玲 文乃斐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1-205,共5页
土地神这一民间信仰是农耕文明时期民众对农业收成的依赖与祈求的产物,浦市古镇土地神信仰具有名称众多、遍布弄巷的特点。作为民间信仰的土地神信仰在社会转型时期起到缓解民众焦虑心理,满足民众基本精神需求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的社区... 土地神这一民间信仰是农耕文明时期民众对农业收成的依赖与祈求的产物,浦市古镇土地神信仰具有名称众多、遍布弄巷的特点。作为民间信仰的土地神信仰在社会转型时期起到缓解民众焦虑心理,满足民众基本精神需求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的社区治理中应当引入文化治理的策略,构建民间信仰参与的多元共治机制,通过文化重构使其文化调适与整合,从而纳入新的文化体制中,重构出一个为新生活方式服务的有序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社区秩序 浦市古镇 土地神信仰 整合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论族群认同的现代含义——瓦乡人的民族识别与族群认同的变迁兼与罗树杰同志商榷 被引量:10
10
作者 明跃玲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57-61,共5页
从理论上说,族群认同与民族识别因族群与民族分别具有文化属性与政治属性而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但是在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族群认同是建立在民族识别工作以及随之而来的民族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它已由原有的文化表征发展为具有功利性的可... 从理论上说,族群认同与民族识别因族群与民族分别具有文化属性与政治属性而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但是在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族群认同是建立在民族识别工作以及随之而来的民族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它已由原有的文化表征发展为具有功利性的可以获得实际利益的象征物。长达30年之久的瓦乡人民族识别工作以及族群认同变迁的个案,可望引起人们对现代中国族群关系演变过程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认同 民族识别 现代化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族群认同与互动:兼论苗族瓦乡人的族群意识 被引量:7
11
作者 明跃玲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9,共5页
对苗族中的瓦乡人,学者们只从语言的角度争论其族属问题。用族群理论,从族群认同与互动的层面进行探讨,能更深刻地理解瓦乡人的族群意识。
关键词 瓦乡人 族群认同 互动 族群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族群认同的情境性——瓦乡人族群认同变迁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2
12
作者 明跃玲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9-92,共4页
在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发生变迁的情境下,瓦乡人族群认同各因素均出现双重认同趋势,但他们通过共同的遭遇这一原生性纽带,凭借语言认同把族群成员凝聚起来。
关键词 瓦乡人 族群认同 情境性 双重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瓠神话与瓦乡人的族群认同 被引量:2
13
作者 明跃玲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4-119,共6页
盘瓠神话流传于五溪地区的苗、瑶、畲各民族中,由于受楚文化影响,瓦乡人的盘瓠信仰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形态,它以神秘的巫风,独特的地名和服饰延续着这一古老传说,在族群边界中突出自己的文化特征,固守着族群的自我认同形式。
关键词 盘瓠神话 瓦乡人 族群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访红土溪——关于瓦乡人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3
14
作者 明跃玲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8-71,共4页
对50多年前因王辅世的一篇文章而引发瓦乡人族属大讨论的红土溪进行了回访,描述了瓦乡人在语言、服饰、宗教等文化表征的变迁过程。在现代化背景下对红土溪进行再研究,不仅是与学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也可望引起人们对中国族群关系演... 对50多年前因王辅世的一篇文章而引发瓦乡人族属大讨论的红土溪进行了回访,描述了瓦乡人在语言、服饰、宗教等文化表征的变迁过程。在现代化背景下对红土溪进行再研究,不仅是与学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也可望引起人们对中国族群关系演变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访 瓦乡人 田野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溪悬棺葬的楚文化意蕴 被引量:1
15
作者 明跃玲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3,共4页
对悬棺葬这一古老葬俗,研究者普遍认为它是古濮越文化的反映。本文在对五溪悬棺葬进行探讨后,发现其中的楚文化意蕴,即灵魂回归意识和对凤的崇拜,并从象征的层面分析了五溪人认同悬棺葬这一古老葬俗的原因。
关键词 五溪人 五溪悬棺葬 楚文化 灵魂回归 凤崇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苗疆边墙与白帝天王崇拜文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明跃玲 《怀化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4-6,共3页
湘西苗疆边墙的军事防御与控制功能已经逐渐消失,由苗疆边墙而带来的白帝天王崇拜的复兴在边墙修建时期成为缓解苗、汉冲突,整合社会秩序的对话工具,在苗疆边墙地区军事冲突消失后的今天,仍然成为苗、汉、土家族民众调适内部冲突,维持... 湘西苗疆边墙的军事防御与控制功能已经逐渐消失,由苗疆边墙而带来的白帝天王崇拜的复兴在边墙修建时期成为缓解苗、汉冲突,整合社会秩序的对话工具,在苗疆边墙地区军事冲突消失后的今天,仍然成为苗、汉、土家族民众调适内部冲突,维持群体关系,倾诉内心痛苦,释放焦虑情绪,表达心中期望的对话渠道。苗疆边墙地区的苗、汉、土家族民众凭借白帝天王崇拜化解内部冲突,整合社会力量,逐渐达到相互间平等对话、和谐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苗疆边墙 白帝天王崇拜 中突与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与社区参与的主体意识培养——以湘西德夯苗族村寨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明跃玲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30-34,共5页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关键主要是社区成员主体意识的培养。通过更新传统观念、发展民族教育、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等方式培养社区成员参与乡村旅游的主体意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不只是民间艺术的舞台展演,也是社区成员常态的生活方式、...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关键主要是社区成员主体意识的培养。通过更新传统观念、发展民族教育、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等方式培养社区成员参与乡村旅游的主体意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不只是民间艺术的舞台展演,也是社区成员常态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体验。这种意义的乡村旅游才有可能走向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社区参与 德夯苗寨 主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和谐社会的建构——以瓦乡文化变迁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明跃玲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4-48,共5页
瓦乡地区历史上就是苗族、土家族、侗族、瑶族等多元文化汇聚之地,当地居民的生活中兼容了来自不同民族的文化要素。以瓦乡文化与周边各民族保持频繁互动关系中长期稳态延续的文化事实为基点,探讨当代多民族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可操作性... 瓦乡地区历史上就是苗族、土家族、侗族、瑶族等多元文化汇聚之地,当地居民的生活中兼容了来自不同民族的文化要素。以瓦乡文化与周边各民族保持频繁互动关系中长期稳态延续的文化事实为基点,探讨当代多民族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可操作性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多样性 和谐社会 瓦乡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音乐的跨文化对话——读熊晓辉的《音乐人类学论纲》 被引量:1
19
作者 明跃玲 《民族音乐》 2008年第6期49-51,共3页
在多年的田野调查中,我经常接触到一些民族音乐,特别是湘西民间的丧葬歌。丧葬歌是在丧葬仪式中演唱,像汉乐府民歌的《薤露》。歌师傅既能吟唱三国、隋唐的史料故事,又能针对在场的来宾即兴演唱,即使唱几天几夜也不重复。
关键词 音乐人类学 民族音乐学 文化人类学 音乐作品 田野调查 音乐行为 丧葬仪式 论纲 湘西 音乐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文化对话中共享资源: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思路——评罗康隆的《族际关系论》
20
作者 明跃玲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2-155,共4页
面对21世纪愈加频繁的族群冲突,学者们大多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罗康隆的《族际关系论》透过人类族群之间的资源分享与竞争关系,从文化适应角度对这一敏感话题提出了一种全新并将引起更多反思与争论的文化人类学诠释,展... 面对21世纪愈加频繁的族群冲突,学者们大多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罗康隆的《族际关系论》透过人类族群之间的资源分享与竞争关系,从文化适应角度对这一敏感话题提出了一种全新并将引起更多反思与争论的文化人类学诠释,展示了人类构建和谐社会的广阔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互动 共享资源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