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导板(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ation,PSI)辅助下膝关节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23年5月至2023年10月滑县骨科医院收治的2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病人,年龄为...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导板(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ation,PSI)辅助下膝关节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23年5月至2023年10月滑县骨科医院收治的2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病人,年龄为(65.5±11.5)岁(55~78岁);男8例,女12例。所有病人Kellgren⁃Lawrence分级均为Ⅳ级。采用人工智能结合3D打印技术辅助UKA手术,术前规划截骨位置、截骨量、假体类型及摆放位置,术中利用PSI进行精准截骨。记录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时间、住院时长、手术前后髋-膝-踝(hip⁃knee⁃ankle,HKA)角变化、胫骨假体力线偏差,并比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手术切口长度(7.76±1.42)cm,手术时间(58.50±3.68)min,住院时长(9.5±1.2)d,下地时间(7.34±1.56)h。术后1周及10个月X线复查显示股骨和胫骨截骨满意,无输血和并发症。术前HKA角为8.04°±0.71°,术后降至2.87°±0.51°;术前HSS评分中位数为76.75(70.35,78.25)分,术后3个月升至90.15(88.80,92.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中1例胫骨平台前内侧未完全贴附,术中手动纠正。其余病人截骨量与术前规划一致,假体活动轨迹良好,膝关节屈伸间隙一致,切口愈合良好,假体位置满意。结论3D打印PSI辅助下的固定平台UKA具有精准截骨、操作方便、易于学习的优点,能够显著改善术后下肢力线和膝关节功能,早期临床效果良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导板(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ation,PSI)辅助下膝关节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23年5月至2023年10月滑县骨科医院收治的2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病人,年龄为(65.5±11.5)岁(55~78岁);男8例,女12例。所有病人Kellgren⁃Lawrence分级均为Ⅳ级。采用人工智能结合3D打印技术辅助UKA手术,术前规划截骨位置、截骨量、假体类型及摆放位置,术中利用PSI进行精准截骨。记录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时间、住院时长、手术前后髋-膝-踝(hip⁃knee⁃ankle,HKA)角变化、胫骨假体力线偏差,并比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手术切口长度(7.76±1.42)cm,手术时间(58.50±3.68)min,住院时长(9.5±1.2)d,下地时间(7.34±1.56)h。术后1周及10个月X线复查显示股骨和胫骨截骨满意,无输血和并发症。术前HKA角为8.04°±0.71°,术后降至2.87°±0.51°;术前HSS评分中位数为76.75(70.35,78.25)分,术后3个月升至90.15(88.80,92.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中1例胫骨平台前内侧未完全贴附,术中手动纠正。其余病人截骨量与术前规划一致,假体活动轨迹良好,膝关节屈伸间隙一致,切口愈合良好,假体位置满意。结论3D打印PSI辅助下的固定平台UKA具有精准截骨、操作方便、易于学习的优点,能够显著改善术后下肢力线和膝关节功能,早期临床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