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昌薇 王祥贵 雷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12期927-929,共3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VSMCs,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MMP-9mRNA、TIMP-1mRN...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VSMCs,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MMP-9mRNA、TIMP-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人VSMCs在不同浓度Hcy(100、200、500、1000μmol/L)孵育24h后MMP-9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提示Hcy呈剂量依赖性诱导人VSMCsMMP-9的表达;但对TIMP-1mRNA和蛋白的表达无影响。结论Hcy可呈剂量依赖性诱导人VSMCsMMP-9的mRNA表达,而对TIMP-1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表明Hcy是在转录水平调控MMP-9的基因表达,这一效应可能是Hcy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半胱氨酸 平滑 血管 间质胶原酶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抑制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昌薇 何少林 +2 位作者 林静 赵卉 李大主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9-492,共4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影响。方法:将HUVECs分为3组,对照组加50 mg/L的ox-LDL培养12小时;实验组分为2组,分别加50 mg/L的ox-LDL和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培养12小时...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影响。方法:将HUVECs分为3组,对照组加50 mg/L的ox-LDL培养12小时;实验组分为2组,分别加50 mg/L的ox-LDL和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培养12小时,于6小时和12小时进行检测,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SLP的浓度,用RT-PCR检测TSLP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胞浆中TSLP表达。结果:ELISA和IF结果显示,实验组上清液和细胞浆内的TSLP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并随浓度的增大及时间的延长,TSLP降低得更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表达TSLP,这可能是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液流变学和抗氧化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昌薇 贺立群 +1 位作者 冷沁 雷健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566-567,共2页
不稳定心肌缺血综合征既可逆转为稳定性心绞痛,也可进展为急性心梗或猝死。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可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除心血管常规治疗外,活血化瘀和通脉舒络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广泛。我们对16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 不稳定心肌缺血综合征既可逆转为稳定性心绞痛,也可进展为急性心梗或猝死。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可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除心血管常规治疗外,活血化瘀和通脉舒络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广泛。我们对16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流变学 抗氧化
原文传递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8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昌薇 雷健 冷沁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9年第5期423-,共1页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伴随症状 冠心病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诱导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心肌移植后细胞增殖分化的结局(英文)
5
作者 昌薇 毛晓波 +1 位作者 曾秋棠 曹林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5期167-169,F0003,共4页
背景:关于骨髓基质细胞心肌成形的研究,目前都集中在模拟自体细胞移植方面。而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心肌移植的研究,国内报道较少。目的:观察大鼠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区后能否存活,并进一步增殖、分化,以及对宿主心脏的... 背景:关于骨髓基质细胞心肌成形的研究,目前都集中在模拟自体细胞移植方面。而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心肌移植的研究,国内报道较少。目的:观察大鼠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区后能否存活,并进一步增殖、分化,以及对宿主心脏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实验室。材料:1月龄Wistar大鼠1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00~120g,用于取材培养骨髓基质细胞。3月龄雌性Wistar大鼠80只,体质量200~250g,用于制造动物模型。方法:实验于2004-06/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实验室完成。①80只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45只大鼠制作模型成功。②4周后,取传两代非经诱导的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注射到大鼠心肌梗死区,为移植组(25只)。同时设置注射培养基的对照组(20只)。③移植4周后检测受体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然后取标本,检测移植细胞存活、分化和组织的血管新生状况。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比较。②移植细胞的结局。③两组大鼠血管新生的改变。结果:细胞移植组13只,对照组11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移植组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犤左心室收缩压:(88.61±5.99),(76.93±4.75)mmHg,左心室舒张末压:(7.72±1.36),(12.77±2.76)mmHg,P均<0.05;左心室收缩压最大变化速率:(2365.26±266.31),(2025.04±230.25)(mmHg/s),左心室舒张压最大变化速率:(2313.26±159.30),(2140.12±191.03)mmHg/s犦。②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入心肌梗死区后能够度过急性炎症期而且不引起明显移植排斥反应;位于梗死区的移植细胞主要分化为成纤维细胞,部分位于心肌梗死区周围的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促进了血管新生。③移植组心肌梗死区及其周围新生血管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后未能在梗死区形成心肌样细胞,但所形成的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了促进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心肌梗塞 干细胞移植 移植 同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胸腺新近输出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马旭明 苏又苏 +7 位作者 方红成 谢培益 何少林 林静 赵卉 黎明 昌薇 李大主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胸腺新近输出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实验共分3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5例和健康对照(HCs)组24例。采用CD31作为胸腺新近输出的典型标志,用磁性细胞分...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胸腺新近输出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实验共分3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5例和健康对照(HCs)组24例。采用CD31作为胸腺新近输出的典型标志,用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各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CD31+Treg占Treg细胞的比例,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中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的数量。结果:ACS组外周血CD31+Treg/Treg比例明显低于SA组(P=0.003)和HCs组(P<0.001)。ACS组Treg细胞中TREC的数量亦明显低于SA组(P=0.001)和HCs组(P<0.001)。而SA组和HCs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6和P=0.566)。患者CD31+Treg的比例与Treg细胞中TREC的数量呈正相关(r=0.493,P=0.014)。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胸腺新近输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减少可能是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胸腺新近输出 CD31 TR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内皮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何少林 李大主 +4 位作者 黎明 马旭明 林静 昌薇 赵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1-394,403,共5页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对内皮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CD4+CD25+T细胞及CD4+CD25-T细胞。在ox-LDL作用下,HUVECs与CD4+CD25+T细胞共培养,24小时后收集HUVECs。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HUV...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对内皮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CD4+CD25+T细胞及CD4+CD25-T细胞。在ox-LDL作用下,HUVECs与CD4+CD25+T细胞共培养,24小时后收集HUVECs。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HUVECs抗原提呈分子(HLA DR,CD86,CD80)的表达,Cell Counting Kit-8法(CCK-8)测定HU-VECs刺激CD4+CD25-T细胞增殖的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初步探讨Treg作用于HUVECs的具体机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reg可显著抑制HUVECs抗原提呈分子的表达及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用Transwell隔离后,与or-LDL刺激组比较,HU-VECs抗原提呈分子表达及其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无明显变化。结论:Treg可显著抑制HUVECs抗原提呈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下调CD86的表达,且依赖细胞直接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抗原提呈分子 细胞增殖 TRANSW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调节T细胞对内皮细胞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何少林 李大主 +4 位作者 黎明 马旭明 林静 昌薇 赵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VCAM-1、MCP-1、IL-6表达的影响。方法: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CD4+CD25+T细胞及CD4+CD25-T细胞。在ox-LDL作用下,将内皮细胞分别与a...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VCAM-1、MCP-1、IL-6表达的影响。方法: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CD4+CD25+T细胞及CD4+CD25-T细胞。在ox-LDL作用下,将内皮细胞分别与anti-CD3mAb激活的CD4+CD25+T细胞,CD4+CD25-T细胞共培养24小时。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ELISA、real-timePCR测定Tregs对ox-LDL诱导损伤HUVECs炎性因子VCAM-1、MCP-1、IL-6表达的影响。应用Transwell小室及中和抗体实验观察Tregs作用于HUVECs的具体机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regs细胞可显著抑制ox-LDL诱导损伤HU-VECs炎性因子VCAM-1、MCP-1、IL-6的表达;被Transwell隔离或加入中和性抗体anti-IL-10/anti-TGF-β后,Tregs对HUVECs的抑制作用可被部分逆转。结论:Tregs细胞可显著抑制ox-LDL诱导损伤HUVECs炎性因子的表达,其作用机制既依赖于细胞直接接触,又依赖于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炎性因子 TRANSW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hs-C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贺立群 雷健 +4 位作者 王顺 李佐民 昌薇 张帆 冷沁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4年第5期313-314,共2页
目的:了解较长时间的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慢血流(SCF)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评价他汀类药物在SCF患者治疗中的地位。方法:30例SCF患者,术后规范化服用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6个月,对患者... 目的:了解较长时间的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慢血流(SCF)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评价他汀类药物在SCF患者治疗中的地位。方法:30例SCF患者,术后规范化服用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6个月,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SES、hs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他汀治疗6个月后,SCF患者血清LDL-C[(3.48±2.03)mmol/L vs(2.59±1.91)mmol/L,P<0.05]、SES[(58.60±3.96)ng/mL vs(48.31±2.89)ng/mL,P<0.05]以及hs-CRP[(3.92±0.40)μg/mL vs(2.97±0.42)μg/mL,P<0.05]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升高[(0.90±0.23)mmol/L vs(1.01±0.18)mmol/L,P>0.05]。结论: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SCF患者低强度炎症反应因子血清SES以及hs-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SES hs-CRP 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对血管造影无明显狭窄患者血清E-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冠状动脉血流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贺立群 张帆 +9 位作者 王顺 李佐民 昌薇 柯于鹤 邓次妮 冷沁 郑蓉 陈海云 欧阳银娥 雷健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526-528,共3页
目的探讨吸烟影响冠状动脉血流状态的可能机制,了解吸烟在冠状动脉慢血流(scr)现象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1月~2013年6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发现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60例,采用平均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 目的探讨吸烟影响冠状动脉血流状态的可能机制,了解吸烟在冠状动脉慢血流(scr)现象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1月~2013年6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发现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60例,采用平均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帧数计数评价冠状动脉的血流速度,根据当前是否吸烟被分为吸烟组(cs组,33例)以及非吸烟组(NS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血清可溶性E一选择素(SE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对炎症反应因子与冠状动脉血流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cs组与Ns组患者血清SES[(60.23±4.21)ng/ml与(39.33±2.89)ng/ml,P〈0.01]、hs—CRP[(5.44±1.67)mg/L与(2.66±O.22)mg/L,P〈0.01]水平比较,cs组明显高于Ns组。两组SCF发生率(63.64%与33.33%,P〈0.01)、平均TIMI血流帧数[(35.69±2.45)帧与(25.19±1.97)帧,P〈0.01]Cs组亦明显高于Ns组。hs.CRP水平的高低与平均TIMI帧数呈明显正相关(r=0.830,P〈0.01)。结论吸烟可激发系统炎症反应,进而影响患者冠状动脉的血流状态,这可能是吸烟患者发生SCF现象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冠状动脉血流 可溶性E-选择素 高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左室心肌中表达与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雷健 狄鸣 +4 位作者 李佐民 昌薇 田立群 刘洪智 曹林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1期10260-10264,共5页
目的:研究表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配体可保护心脏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心肌梗死面积,促进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对实验性心力衰竭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7在华中科... 目的:研究表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配体可保护心脏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心肌梗死面积,促进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对实验性心力衰竭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7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完成。①实验分组: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质量(265±43)g,随机抽签法分为心衰模型组(n=25),治疗组(n=25)和正常对照组(n=10)。②实验方法:建立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心衰模型组:尾静脉注射阿霉素2.5mg/kg,1次/周,连续10周;治疗组:在首次注射阿霉素前两周开始给予罗格列酮3mg/(kg·d)灌胃治疗,一直持续到第12周;正常对照组: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代替阿霉素,给药方法同心衰模型组。③实验评估:所有大鼠分别于第12周进行超声和血流动力学及血浆生化指标的检测;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并应用HMIAS-2000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组织切片的胶原容积分数;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mRNA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后显微镜下定性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纳入大鼠60只,心衰模型组大鼠12周累计死亡10只,死亡原因主要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生存率为60%,治疗组大鼠生存率为80%(P<0.01),而正常对照组全部存活。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显示,心衰模型组左室心肌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治疗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mRNA表达高于心衰模型组,而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治疗组较心衰模型组相比,心功能各项指标改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降低(P<0.01)。③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显示心衰模型组左室胶原增多,心肌间质明显纤维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衰模型组胶原容积分数增加,差异显著(P<0.01);而治疗组心肌纤维化程度减轻,胶原容积分数较心衰模型组降低(P<0.01)。④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心衰模型组心肌组织受损,呈心肌病样改变;正常对照组肌纤维排列整齐,无心肌纤维的破坏,而治疗组部分逆转其病理损害。结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室心肌中表达下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配体罗格列酮通过上调并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而部分逆转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配体 罗格列酮 阿霉素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清E-选择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贺立群 雷健 +10 位作者 王顺 李佐民 昌薇 柯于鹤 邓次妮 张帆 文飞 冷沁 郑蓉 陈海云 欧阳银娥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3年第6期348-349,共2页
目的:了解炎症反应在冠状动脉慢血流(SCF)现象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发现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均采用TIMI血流帧数计数来评价冠状动脉的血流速度,根据造影结果分为SCF组以及冠状动脉正常血流组(... 目的:了解炎症反应在冠状动脉慢血流(SCF)现象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发现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均采用TIMI血流帧数计数来评价冠状动脉的血流速度,根据造影结果分为SCF组以及冠状动脉正常血流组(NCF组),每组各30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清可溶性SE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CF组患者血清SES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NCF组(58.60±3.96 vs 43.83±3.50ng/mL;3.92±0.40 vs 2.58±0.22μg/mL,P<0.01),且hs-CRP水平的高低与平均TIMI血流帧数结果明显正相关(r=0.830,P<0.01)。结论:SCF患者血清SES以及hs-CRP水平的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可能与SCF现象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可溶性E-选择素 高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军 贺立群 +3 位作者 罗兵 昌薇 戴榕 张帆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9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疗效的影响,探讨替米沙坦可能的抗心房纤颤的机制。方法:将103例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替米沙坦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疗效的影响,探讨替米沙坦可能的抗心房纤颤的机制。方法:将103例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替米沙坦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炎症因子(CRP、TNF-α和IL-6)水平变化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替米沙坦治疗组LAD测值的减小和LVEF的增加较常规治疗组明显(P值均<0.05);替米沙坦治疗组hs-CRP、TNF-α和IL-6水平较常规治疗组降低(P值均<0.05);第6个月时替米沙坦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增加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药物复律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同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这可能是替米沙坦发挥抗心房纤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替米沙坦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6例胸闷患者病因分析及辅酶Q10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硕 贺立群 +6 位作者 雷健 罗光伟 万军 黄小龙 李佐民 昌薇 柯于鹤 《中国处方药》 2014年第5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胸闷患者的常见病因,并评价辅酶Q10对缓解胸闷症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3年1月间住院的无心肺病史胸闷患者2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维生素C片、治疗组口服辅酶Q10治疗... 目的:探讨胸闷患者的常见病因,并评价辅酶Q10对缓解胸闷症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3年1月间住院的无心肺病史胸闷患者2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维生素C片、治疗组口服辅酶Q10治疗。对患者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胸闷患者的病因主要有:冠脉慢血流现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冠心病、气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胸腔积液、肺炎、心律失常、肺癌、心肌炎等。治疗组胸闷症状明显改善(Z=2.197,P=0.028)。结论无心肺病史胸闷患者发病主要原因为冠脉慢血流现象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诊断明确前辅酶Q10有助于安全缓解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闷 辅酶Q10 冠脉慢血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肺功能的变化
15
作者 杨硕 贺立群 +6 位作者 雷健 罗光伟 胡小萍 聂红 李佐民 昌薇 柯于鹤 《安徽医学》 2015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慢血流(SCF)现象患者肺功能变化。方法 60例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发现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根据TIMI血流帧数分为SCF组(30例)以及冠状动脉正常血流组(NCF组,3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肺功能水平及基础...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慢血流(SCF)现象患者肺功能变化。方法 60例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发现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根据TIMI血流帧数分为SCF组(30例)以及冠状动脉正常血流组(NCF组,3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肺功能水平及基础呼吸困难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NCF组比较,SCF组患者一秒用力呼气溶积(FEV1)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V1%预计值、FEV1/FVC、MVV、MVV%预计值、基础呼吸困难指数明显下降,而hs-CRP水平、肺功能受损明显增加(P<0.05)。结论 SCF患者肺功能下降,可能与全身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肺功能 高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张启禄 祝炜 +2 位作者 喻荣辉 昌薇 郑琼莉 《湖北中医杂志》 2004年第2期13-14,共2页
目的:观察射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射心通胶囊(治疗组)及消心痛(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服用射心通胶囊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硝酸甘... 目的:观察射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射心通胶囊(治疗组)及消心痛(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服用射心通胶囊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消耗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射心通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具有与消心痛相同的临床疗效,且耐受性好,无明显禁忌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心通胶囊 冠心病 心绞痛 临床观察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本颇有价值的工具书
17
作者 昌薇 《外语教学》 1983年第4期61-62,共2页
张振川同志编写的《英语标点符号和大写字母用法》一书(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例句丰富,内容翔实,文笔简练而风趣,对于广大英语爱好者及中等学校的师生来说,确是一本有用的案头参考书。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特别在造句、翻译和作文... 张振川同志编写的《英语标点符号和大写字母用法》一书(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例句丰富,内容翔实,文笔简练而风趣,对于广大英语爱好者及中等学校的师生来说,确是一本有用的案头参考书。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特别在造句、翻译和作文等笔头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如何使用标点符号和大写字母的问题。在往“拿不准”而踌躇多时,难以抉译。国内出版的语法书,如大家熟悉的《实用英语语法》、《英语语法手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点符号 英语语法 大写字母 工具书 运用英语 实用英语 特殊用法 参考书 作文 不足之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h17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军 贺立群 +3 位作者 罗兵 昌薇 戴榕 张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0-752,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66例CHF患者(CHF组)和23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结果:CHF患者外周血Th17/CD4+T细胞比例[(2.4±1.6)%]显著高于对照组[(0.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66例CHF患者(CHF组)和23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结果:CHF患者外周血Th17/CD4+T细胞比例[(2.4±1.6)%]显著高于对照组[(0.4±0.3)%]。Th17/CD4+T比例在缺血性心脏病者与非缺血性心脏病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者[(3.3±1.1)%]比例明显高于Ⅰ~Ⅱ级者[(1.7±0.9)%]。结论:CHF患者外周血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增加,且与心功能有一定关系。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TH17细胞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性休克并发对称性外周坏疽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俊民 吴鹏 +4 位作者 孟岩 常永青 万小健 昌薇 朱科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67-1173,共7页
目的 报告1例脓毒性休克并发对称性外周坏死(SPG)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病情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救治水平。方法 患者,男,60岁,因“左侧腰痛”于2022年7月31日入住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 目的 报告1例脓毒性休克并发对称性外周坏死(SPG)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病情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救治水平。方法 患者,男,60岁,因“左侧腰痛”于2022年7月31日入住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术前诊断为左侧肾上腺恶性肿瘤并侵犯多个脏器及血管,遂在全麻下行腹膜后巨大肿瘤、左半结肠、左肾及左肾上腺、部分胃及胰体尾切除术。由于手术创伤大、出血多且血压低,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行输血、补液及升压等治疗。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近10年有关SPG的文献,着重探讨其病情特点、发病相关因素及治疗措施。结果 该患者术后第3天因腹腔感染发生脓毒性休克,第4天开始逐渐出现双手及双足对称性缺血性坏死,根据病情特点及临床特征诊断为SPG。共检索到国外英文文献18篇,涉及24例SPG患者,结合本次报告病例共纳入25例患者,其中男10例(40%),女15例(60%),男女比例1∶1.5,男性年龄(48.8±15.1)岁,女性年龄(49.8±16.2)岁,既往均无血管性疾病史。临床特征为对称性双手和(或)双下肢、双足缺血坏死(100%),与脓毒性休克(100%)、微生物感染(5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52%)、肝功能损害(20%)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80%)等因素存在一定关系。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为24%(6/25),存活患者中截肢率高达78.9%(15/19),只有1例行血液吸附治疗有效。结论 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SPG可能与脓毒性休克、DIC、肝功能损害及天然抗凝剂缺乏等病理生理学改变,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作用等因素有关。临床医师需高度重视,以提高SPG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性外周坏疽 脓毒性休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抗凝血因子 肝功能损害 血管活性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多种心律失常效应的微创方法初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志文 赵莉芳 +4 位作者 曹佳齐 郑宏超 丁跃有 朱福 昌薇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365-371,共7页
目的探索一种对小型动物行心内膜电生理检查及心律失常模型制作的简易微创技术。方法兔全身麻醉后分离颈静脉,经颈静脉送入多极电极头端至右心房或右心室,也可通过分离出颈动脉并置入5F鞘管,沿鞘管送入多极电极的头端至左心室。将多极... 目的探索一种对小型动物行心内膜电生理检查及心律失常模型制作的简易微创技术。方法兔全身麻醉后分离颈静脉,经颈静脉送入多极电极头端至右心房或右心室,也可通过分离出颈动脉并置入5F鞘管,沿鞘管送入多极电极的头端至左心室。将多极电极另一段连接心电图的胸前导联及心脏刺激系统。通过获得的心内膜电位及刺激起搏心电信号情况可确定电极的头端送入右心房、右心室,或左心室。在确定刺激阈值后,固定电极,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并诱发房颤等心律失常。结果利用20只兔实施本研究。多极电极很容易送入心脏,并可获得高大清晰的心房和心室心内膜的心电图。在无需X线设备的情况下,根据心脏刺激与起搏的心电图信号情况进行电极调整,可使电极至所需的心房或心室的部位。通过心房刺激,可以检查窦房结恢复时间、心房不应期、房室结前向传导功能。如果配合静脉滴注乙酰胆碱等药物,心房刺激可成功诱导出房颤及房扑,成功率达95%以上。通过心室刺激,可以检测心室不应期、房室结逆向传功能,如果配合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也可以诱导出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成功率达90%。结论本实验建立的简易微创技术,在无需X线的条件下可进行兔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心律失常模型制作,有利药物等心脏电生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检查 模型 心律失常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