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任务驱动的地基与基础课程改革探索
被引量:5
- 1
-
-
作者
昌永红
-
机构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
出处
《建筑与预算》
2015年第7期36-39,共4页
-
文摘
传统的高职《地基与基础》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和培养目标,通过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任务驱动的《地基与基础》课程改革方案。通过对比教学效果,得出任务驱动法适用高职《地基与基础》的教学。
-
关键词
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
-
分类号
TU02
[建筑科学]
-
-
题名装配式建筑的前景分析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昌永红
-
机构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
出处
《智能城市》
2016年第10期103-,共1页
-
文摘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住宅产业化的核心,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对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意义、前景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预制混凝土装配建筑
钢结构装配式建筑
-
分类号
TU208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
-
题名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途径
被引量:8
- 3
-
-
作者
昌永红
-
机构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
出处
《科技风》
2019年第10期47-47,共1页
-
基金
辽宁省教育"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研究"(课题号:JG17EB096)
-
文摘
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中,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时代赋予的使命,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除了国家政策层面给予强大的政策支持外,高职教育本身也需要不断创新,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
-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创新
工匠精神
-
分类号
G718.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6
- 4
-
-
作者
昌永红
-
机构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
出处
《山东工业技术》
2017年第3期116-117,共2页
-
文摘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可从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实训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技能竞赛等方面采取一些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关键词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
-
分类号
G71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TU-4
[建筑科学]
-
-
题名高强钢筋高温后强度退化研究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昌永红
-
机构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
出处
《建筑与预算》
2017年第1期28-31,共4页
-
文摘
为探索高强钢筋高温作用后强度的退化规律,对HRB500钢筋进行了高温后残余强度测试,研究分析了温度、冷却时间对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受火温度低于600℃时,屈服强度、极限强度、伸长率无明显变化;600℃以后,随着温度升高,钢筋的强度逐渐下降,但其延性增加。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屈服强度、极限强度、伸长率与受火温度的拟合公式,为开展高强钢筋结构抗火性能分析及火灾后损伤评估与鉴定加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关键词
高强钢筋
高温
冷却时间
强度退化
-
分类号
TU528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
-
题名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
- 6
-
-
作者
昌永红
-
机构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
出处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年第30期234-235,共2页
-
文摘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大跨、各种高、新、奇的建筑越来越多,对高支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本文结合辽宁省建筑设计结构标准图集《房屋建筑工程常用高大模板支撑系统》(辽2013G901),对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中模板结构的编制依据、计算和验算内容、主要的构造要求、必备的施工图做了详细的介绍,为施工一线技术人员编制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提供了思路。
-
关键词
高支模
构造要求
面板
支架系统
-
分类号
TU35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
-
题名职业标准“课程化”处理的探讨
被引量:2
- 7
-
-
作者
昌永红
-
机构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
出处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第2期206-207,共2页
-
基金
2013-2014年度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衔接研究(课题编号:LZY13013)
-
文摘
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国内外建设类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将建设类职业标准课程化处理的步骤、引入职业标准后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探讨,这为课程开发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从而实现高职教育质量的有效控制,为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有利的探索途径.
-
关键词
职业标准
课程化
考核方式
建筑工程技术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平法图集16G101-3深度解读
被引量:2
- 8
-
-
作者
昌永红
-
机构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
出处
《山东工业技术》
2017年第2期263-264,共2页
-
文摘
16G101-3在11G101-3的基础上做了修改,增加和变化了部分内容。本文对比新旧图集,对新增加和变化的内容做了深度解读,为建筑行业技术人员重新学习新图集提供了方便,有助于更加深刻理解和运用16G101-3图集,指导现场施工与验收。
-
关键词
平法图集
16G101-3
变化
-
分类号
TU755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
-
题名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土建专业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1
- 9
-
-
作者
昌永红
-
机构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
出处
《山东工业技术》
2017年第9期227-228,共2页
-
文摘
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期,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土建专业课程为例,阐述了校企合作开发土建专业课程的思路,从教学资源、教材、实践环节、考核评价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探讨了课程建设的内容,并分析了其成效。
-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土建专业
课程建设
-
分类号
TU-4
[建筑科学]
G71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钢筋混凝土短柱高温后剩余承载力研究
- 10
-
-
作者
昌永红
-
机构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
出处
《建筑与预算》
2017年第5期28-32,共5页
-
文摘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短柱在经历高温全过程后的剩余承载力规律,对尺寸为300mm×300mm×900mm的钢筋混凝土短柱按ISO834标准升降温曲线进行了高温全过程试验,分析了轴压比、升温时间和体积配箍率等因素对剩余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轴压比n<0.6时,剩余承载力随轴压比增大而增大;当升温时间t<3小时,剩余承载力随时间增大而减小;当体积配箍率ρ_v在0.68%~1.06%范围内,剩余承载力随体积配箍率的增加而增大,且效果显著。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拟合,得到了钢筋混凝土短柱高温后剩余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今后开展钢筋混凝土短柱火灾高温后力学性能分析以及火灾后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短柱
高温全过程
剩余承载力
-
分类号
TU227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
-
题名屈曲约束支撑应用及前景分析
- 11
-
-
作者
昌永红
-
机构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
出处
《建筑与预算》
2016年第2期35-37,共3页
-
文摘
屈曲约束支撑是一种新型的结构构件,应用范围广,既可用于新建建筑,也可用于既有建筑的抗震加固改造中。本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分析了其在国内开发应用前景。
-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
既有建筑
新建建筑
-
分类号
TU352.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
-
题名基于任务驱动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 12
-
-
作者
昌永红
-
机构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
出处
《黑龙江科学》
2015年第19期56-57,65,共3页
-
基金
辽宁省教育评价协会第一届教学改革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立项课题“基于任务驱动的‘地基与基础’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PJHYYBl5391)
2015-2016年度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协会科研规划立项课题“高职院校智慧教育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2014-2016年校级课题“‘地基与基础’课程信息化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
-
文摘
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课“地基与基础”为例,分析了原有课程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任务驱动的“地基与基础”课程改革思路,并对改革效果进行分析。经实践证明,高职“地基与基础”课程推行“任务驱动”改革是可行的,这为高职课程改革提供了鲜活的实例。
-
关键词
任务驱动
课程改革思路
地基与基础
-
Keywords
Task-driven
Curriculum reform thinking
Foundation and Basis
-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一条主线,能力递进”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 13
-
-
作者
昌永红
-
机构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
出处
《山东工业技术》
2016年第13期234-235,共2页
-
基金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一条主线
能力递进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课题编号:JG14EB125)
-
文摘
本文以基础工程技术专业,探讨了一条主线、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并提出了"三阶段、四模式"的实践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为土建类相关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提供了思路。
-
关键词
实践教学体系
基础工程技术专业
课程体系
评价体系
-
分类号
G712.4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FRP加固木结构的研究现状
- 14
-
-
作者
昌永红
崔景明
-
机构
沈阳建筑大学
辽阳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处
-
出处
《山西建筑》
2006年第18期54-54,116,共2页
-
文摘
简述了木结构的应用及其加固方法,介绍了FRP的特点,论述了国内外学者对FRP加固木结构的研究现状,介绍了FRP加固木结构的研究方向,指出了FRP加固木结构的发展前景。
-
关键词
FRP
木结构
加固
力学性能
-
Keywords
FRP, timber structure, reinforcement, mechanical property
-
分类号
TU366.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
-
题名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常见问题分析
- 15
-
-
作者
昌永红
-
机构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
出处
《山东工业技术》
2016年第11期114-114,244,共2页
-
文摘
近年来,各种高、新、奇建筑的日益增多,对"高支模"的需要也越来越多,但"高支模"的倒塌时有发生,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给人们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本文简要分析了"高支模"倒塌的原因,并以自身经历,分析了"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可供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时参考,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
关键词
高支模
专项施工方案
坍塌
-
分类号
TU755.2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
-
题名钢结构住宅的应用分析
- 16
-
-
作者
昌永红
-
机构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
出处
《住宅与房地产》
2016年第11X期269-,共1页
-
文摘
钢结构住宅是绿色建筑,具有不同于传统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势,是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文章分析了钢结构住宅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探讨了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前景,指出了发展中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
关键词
钢结构
住宅
装配式
-
分类号
TU39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
-
题名高职“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5
- 17
-
-
作者
徐秀香
王丽红
昌永红
-
机构
沈阳建筑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47-250,共4页
-
基金
辽宁省建设厅"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50-3)
-
文摘
结合实践就创新高职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展开论述,提出了"依托行业、服务社会、创建特色"的"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思想,力主构建知识结构、职业资历、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从而增强"产学研"一体化活力,形成有特色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产学研”模式
人才培养
创新实践
-
Keywords
advanced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 of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human resources training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
分类号
G718.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国外建筑垃圾的处理对我国的借鉴
被引量:37
- 18
-
-
作者
杜婷
张勇
昌永红
-
机构
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
湖北省华诚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
-
出处
《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2期35-36,共2页
-
文摘
阐述了国外先进的建筑垃圾处理经验和方法,指出了垃圾建材是建筑垃圾处理的最有效途径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建筑垃圾循环再生产业的发展建议.
-
关键词
国外
建筑垃圾
中国
再生循环
垃圾处理
-
Keywords
construction wastes
handling situation
recycle use
development advice
-
分类号
X799.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论绿色建材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
- 19
-
-
作者
杜婷
昌永红
-
机构
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土木工程系
-
出处
《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37-38,共2页
-
文摘
对绿色建材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与传统建材的比较,总结了绿色建材的特征;提出了加强环保意识,大力发展绿色建材的观点,并对绿色建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
关键词
绿色建材
传统建材
环保意识
可持续发展
-
Keywords
green construction materials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material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nscious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
分类号
TU5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
-
题名谈建筑设计中的地震作用问题
- 20
-
-
作者
崔景明
昌永红
-
机构
辽阳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处
湖南大学
-
出处
《建筑与预算》
2004年第4期42-43,共2页
-
文摘
由于地震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目前很难提出一种精确计算地震的方法。现有的抗震设防是以目前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以现有的经验资料为依据。在我国,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计算得到的地震作用要比实际中的地震作用小得多。
-
关键词
建筑设计
地震作用
设防烈度
荷载效应
弹性变形
-
分类号
TU352.1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