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辛伐他汀联合多柔比星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功能的抑制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王瑶 张民安 +3 位作者 周欢 薛庆锋 施文瑜 张亚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2,共11页
目的:探索辛伐他汀单药及其与多柔比星联合用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的影响,探究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分析比较DLBCL肿瘤组织和反应性淋巴结增生组织中甲羟戊酸(MVA)途径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对预... 目的:探索辛伐他汀单药及其与多柔比星联合用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的影响,探究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分析比较DLBCL肿瘤组织和反应性淋巴结增生组织中甲羟戊酸(MVA)途径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对预后的影响。用CCK-8法检测药物对不同亚型DLBCL细胞活力的影响;EdU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相关蛋白及涉及的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MVA途径相关基因在DLBCL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增高,且HMGCR高表达组的DLBCL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更短(均P<0.05)。通过查找人类蛋白免疫组化表达数据库发现,DLBCL肿瘤组织中的HMGC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经辛伐他汀及多柔比星单药处理的DLBCL细胞活力均降低,且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辛伐他汀联合多柔比星可达到进一步抑制细胞活力的效果,且GCB亚型细胞的活力在联合用药后被抑制得更为明显。两药单用均可抑制DLBCL细胞的增殖,联合用药后进一步抑制了细胞的增殖能力。两药单用均可促进DLBCL细胞的凋亡,联合用药后细胞的凋亡水平进一步提高。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后HMGCR蛋白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降低,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减少,cleaved-caspase3、Bax表达增加;同时PI3K-Akt促生存信号通路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且在GCB亚型中更为显著。结论:胆固醇合成通路相关蛋白HMGCR在DLBCL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高表达组预后不佳。降脂药物辛伐他汀联合多柔比星能在细胞水平上进一步影响DLBCL肿瘤细胞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辛伐他汀 多柔比星 增殖抑制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2023版)
2
作者 江苏淋巴瘤协作组 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淋巴瘤分会 +8 位作者 朱华渊 冷加燕 柳萍 张亚平 范磊 于亮 李炳宗 顾伟英 施文瑜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10-216,共7页
一、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初治)临床路径标准(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初诊DLBCL(ICD-10:C83.3),年龄≥60岁。(二)诊断依据根据2022年修订的第5版WHO淋巴组织肿瘤分类^([1])。1.临床表现:主要表... 一、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初治)临床路径标准(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初诊DLBCL(ICD-10:C83.3),年龄≥60岁。(二)诊断依据根据2022年修订的第5版WHO淋巴组织肿瘤分类^([1])。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但也可发生于淋巴结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包括胃肠道、肝、脾、中枢神经系统、睾丸、皮肤等,肿瘤浸润、压迫周围组织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部分病人伴有乏力、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2.体格检查: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脉氧),一般状况评估[身高、体质量、体表面积、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淋巴结肿大区域(包括waldeyer环),肝脾肿大情况,有无其他结外受累的病灶,贫血、出血相关体征,有无感染病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路径 感染病灶 第一诊断 肝脾肿大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结肿大 体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D1抑制剂LCS-1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3
作者 郑维成 施文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6-1732,共7页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肿瘤组织及DLBCL细胞系中的表达,观察SOD1抑制剂LCS-1对DLBCL细胞系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OD1在DLBCL组织及反应性淋巴...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肿瘤组织及DLBCL细胞系中的表达,观察SOD1抑制剂LCS-1对DLBCL细胞系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OD1在DLBCL组织及反应性淋巴结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SOD1蛋白在DLBCL细胞株(TMD-8、OCI-Ly10、OCI-Ly18、OCI-Ly19)中的表达情况。用不同浓度的LCS-1处理DLBCL细胞株后,分别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SOD1蛋白的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通过KEGG数据库分析SOD1高表达组的基因富集情况。结果:DLBCL患者肿瘤组织和DLBCL细胞系TMD-8、OCI-Ly18、OCI-Ly19明显高表达SOD1。SOD1抑制剂LCS-1对高表达SOD1蛋白的DLBCL细胞株TMD-8、OCI-Ly18、OCI-Ly19的活力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应,且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r=0.730,r=0.929,r=0.976);OCI-Ly18、OCI-Ly19细胞株经不同浓度的LCS-1处理后,SOD1蛋白表达水平随LCS-1浓度的增加而下降(r=0.860,r=0.970);LCS-1在3μmol/L浓度时可以显著促进DLBCL细胞株OCI-Ly18、OCI-Ly19的细胞凋亡(P<0.001)。KEGG基因富集通路分析显示,在DLBCL中,SOD1可能通过氧化磷酸化(P=0.002,FDR=0.003)、核糖体(P=0.004,FDR=0.005)等途径发挥作用。结论: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SOD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LCS-1作为SOD1抑制剂,可以明显抑制DLBCL细胞株OCI-Ly18、OCI-Ly19的细胞活力与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这为DLBCL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LCS-1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抛锚式教学法在肿瘤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何婧 陈子微 施文瑜 《交通医学》 2024年第2期219-220,共2页
目的:探讨抛锚式教学法在肿瘤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通大学2021级临床专业本科生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和抛锚式教学组各45例。传统教学组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组采用抛锚式教学模... 目的:探讨抛锚式教学法在肿瘤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通大学2021级临床专业本科生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和抛锚式教学组各45例。传统教学组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组采用抛锚式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课程结束后理论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抛锚式教学组选择题成绩50.68±6.70分,病例分析题成绩32.62±4.24分,总成绩83.29±8.02分,分别高于传统教学组的44.31±8.07分,28.68±6.99分和73.00±11.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抛锚式教学组教学模式认可度9.11±0.56分,思考解决问题能力9.21±0.45分,理论知识理解能力8.99±0.73分,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9.28±0.60分,总满意度评分45.67±1.19分,分别高于传统教学组的8.25±0.98分,8.78±0.53分,8.40±0.90分,8.73±1.12分和43.13±1.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诊疗思维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内科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法,不仅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考试成绩,更能提升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内科 抛锚式教学法 教学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医学留学生教育质量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1
5
作者 施文瑜 《交通医学》 2016年第5期547-548,共2页
为探讨医学留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针对影响医学留学生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留学教育无经验可借鉴、国内留学教育发展迅速、留学生质量及文化习俗等因素、教育资源的相互影响与制约等影响因素,并进一步阐述了完善学... 为探讨医学留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针对影响医学留学生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留学教育无经验可借鉴、国内留学教育发展迅速、留学生质量及文化习俗等因素、教育资源的相互影响与制约等影响因素,并进一步阐述了完善学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提高教师英语交流能力、摸索并采用有效教学方法、提高留学生汉语水平、构建留学生教育质量监督和评估体系等提高医学留学生教学质量的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留学生 教育质量 影响因素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vWF与胶原结合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施文瑜 王迎春 黄石兵 《交通医学》 2006年第6期713-714,共2页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vWF含量与功能的改变。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36例脑梗死(CI)急性期患者和15例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中vWF的含量和功能(vWF:CBA),分析血栓危险因素与vWF:CBA的关系。结果:CI组...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vWF含量与功能的改变。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36例脑梗死(CI)急性期患者和15例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中vWF的含量和功能(vWF:CBA),分析血栓危险因素与vWF:CBA的关系。结果:CI组血浆VWF:Ag和vWF:CBA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TI组vWF:Ag高于对照组(P<0.01),低于CI组(P<0.01);vWF:CBA亦高于对照组(P<0.05),低于CI组(P<0.05)。而CI组和TIA组的vWF:Ag/vWF:CB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CI患者vWF:CBA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相关,与性别、吸烟、血脂、纤维蛋白原无关。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导致vWF抗原增高,同时也存在vWF功能亢进;vWF:CBA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短暂脑缺血发作 vWF抗原 胶原结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施文瑜 姜胜华 《交通医学》 2007年第5期506-506,508,共2页
目的:探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al-color and dual-fusion 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D-FISH)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R显带(RHG)核型分析和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2... 目的:探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al-color and dual-fusion 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D-FISH)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R显带(RHG)核型分析和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2种方法,对24例CML患者进行检测。结果:24例CML中,常规细胞遗传学检出Ph(+)21例(87.5%),D-FISH检测均为bcr/abl(+)(100%);3例Ph(-)者经D-FISH检测均为(+)。结论:与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相比,D-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优点,可以作为诊断CML的一种重要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PH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BCR/ABL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医学实习生的医德教育 被引量:2
8
作者 施文瑜 《科技信息》 2008年第27期206-,共1页
本文探讨了医学实习生医德医风教育的存在问题和重要性,并且初步阐述了医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医学实习生 医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肌钙蛋白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施文瑜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64-364,366,共2页
目的 :探讨心脏肌钙蛋白 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 38例 AMI和 30例 AP患者的同一血样本 ,同时检测心肌 CTn 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AMI组患者系列采血测定 CTn I和 CK- MB。结果 :CTn I诊断 AMI的敏感性和特异... 目的 :探讨心脏肌钙蛋白 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 38例 AMI和 30例 AP患者的同一血样本 ,同时检测心肌 CTn 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AMI组患者系列采血测定 CTn I和 CK- MB。结果 :CTn I诊断 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7.4%和 96 .7%。其阳性率在发病后 2~ 4h内达 44 .7% ,72 h为 73.7% ,16 8h为 2 3.7%。CK- M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1.6 %和 80 .0 %。结论 :CTn I是诊断 AMI高度敏感、高度特异的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肌钙蛋白I 急性心肌梗死 肌酸激酶同工酶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PML/RARα融合基因重排
10
作者 施文瑜 姜胜华 《交通医学》 2008年第5期479-480,共2页
目的:探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al-color and dual-fusion 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D-FISH)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R显带(RHG)... 目的:探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al-color and dual-fusion 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D-FISH)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R显带(RHG)核型分析和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2种方法,对21例APL患者进行检测。结果:21例APL患者中,常规细胞遗传学检出t(15;17)染色体易位18例,D-FISH检测均为PML/RARα融合基因(+);2例阴性和1例因无分裂相而无法分析结果者经D-FISH检测均为(+)。D-FISH检测总阳性率100%(21/21),高于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查阳性率85.71%(18/21)。结论:与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相比,D-FISH检测APL的PML/RARα融合基因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优点,可以作为APL临床诊断的一种重要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荧光原位杂交 PML/RARΑ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长链非编码RNA-P21、microRNA-17-3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凡 施文瑜 +1 位作者 刘益飞 王国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2,共7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P21(LncRNA-P21)、microRNA-17-3p(miR-17-3p)的表达,分析其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经手...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P21(LncRNA-P21)、microRNA-17-3p(miR-17-3p)的表达,分析其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经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至少5 cm)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中LncRNA-P21和miR-17-3p的表达;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资料,分析LncRNA-P21、miR-17-3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术后随访5年,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LncRNA-P21、miR-17-3p表达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曲线;Cox回归分析影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癌组织LncRNA-P2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0.05);癌组织miR-17-3p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临床Ⅲ期、腋窝淋巴结转移、Ki-67≥30%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LncRNA-P2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临床Ⅰ、Ⅱ期,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和Ki-67<30%(P<0.05);临床Ⅲ期、腋窝淋巴结转移、Ki-67≥30%三阴乳腺癌组织中miR-17-3p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临床Ⅰ、Ⅱ期,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和Ki-67阴性表达(P<0.05)。不同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绝经状态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LncRNA-P21、miR-17-3p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LncRNA-P21表达与miR-17-3p表达呈负相关(r=-0.570,P<0.05)。LncRNA-P21低表达组5年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生存率低于LncRNA-P21高表达组(P<0.05),miR-17-3p高表达组5年DFS、OS生存率低于miR-17-3p低表达组(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LncRNA-P21、miR-17-3p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miR-17-3p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LncRNA-P21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组织LncRNA-P21表达下调,miR-17-3p表达上调,且与乳腺癌Ki-67≥30%、临床Ⅲ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长链非编码RNA-P21 microRNA-17-3p 病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和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
12
作者 施文瑜 《交通医学》 2001年第6期643-644,共2页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 (CTX)联合甲基强的松龙 (MP)冲击治疗和常规口服强的松治疗狼疮性肾炎 (LN)的效果。方法 :对L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冲击组 41例 ,常规口服组 35例 ,观察临床疗效、复发间期、血清免疫指标、副作用等。结果 :CTX、MP...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 (CTX)联合甲基强的松龙 (MP)冲击治疗和常规口服强的松治疗狼疮性肾炎 (LN)的效果。方法 :对L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冲击组 41例 ,常规口服组 35例 ,观察临床疗效、复发间期、血清免疫指标、副作用等。结果 :CTX、MP联合冲击治疗的效果优于常规口服治疗 ,复发间期长 ,抗核抗体转阴率高 ,C3恢复正常率高 ,尿蛋白及尿红细胞减少的比例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甲基强的松龙 狼疮性肾炎 冲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冬皂苷对乳腺癌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糖酵解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凡 张捷 +1 位作者 蔡翊鸿 施文瑜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851-2855,共5页
目的:探讨麦冬皂苷对乳腺癌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糖酵解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取乳腺癌细胞MCF7,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顺铂组及麦冬皂苷低、高浓度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印迹法检测Hedgehog信号通路蛋白表达,葡萄糖检测试... 目的:探讨麦冬皂苷对乳腺癌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糖酵解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取乳腺癌细胞MCF7,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顺铂组及麦冬皂苷低、高浓度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印迹法检测Hedgehog信号通路蛋白表达,葡萄糖检测试剂盒和乳酸检测试剂盒检测糖酵解相关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细胞增殖率、葡萄糖摄取水平、乳酸含量、侵袭和迁移能力及SHH、PTCH1、Gli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G_(1)期比例显著升高(P<0.05)。高浓度麦冬皂苷的作用强于顺铂(P<0.05)。结论:麦冬皂苷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显著抑制Hedgehog信号通路,并能改善糖酵解及调节细胞周期,抑制细胞侵袭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皂苷 乳腺癌 HEDGEHOG信号通路 糖酵解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R平面开链机械手灵活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施文瑜 郭为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3-147,共5页
根据Grashof定理和连杆机构特征图划分,在3R平面开链机械手上引入虚拟杆,利用机构分析方法探讨了3R平面开链机械手特征图各区域上的灵活度,分析了机械手在不同工作空间区域上的奇异位置,并通过HD921-3型挖掘机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根... 根据Grashof定理和连杆机构特征图划分,在3R平面开链机械手上引入虚拟杆,利用机构分析方法探讨了3R平面开链机械手特征图各区域上的灵活度,分析了机械手在不同工作空间区域上的奇异位置,并通过HD921-3型挖掘机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根据3R平面开链机械手的杆件尺度关系,可以将机械手工作空间划分为6个子域;根据杆长关系,可以将各子域归纳为Grashof部分、变点部分和非Grashof部分;3R平面开链机械手的机构构型和特征图及其奇异位置取决于杆长条件,与装配顺序无关;分析机械手时,可利用特征图来分析灵活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机械手运动规划.特征图分析方法适用于包含3R平面开链结构单元的机器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R平面开链机器手 灵活度 特征图 工作空间 奇异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白细胞型急性白血病治疗回顾 被引量:1
15
作者 滕熔 徐瑞容 +3 位作者 陈秀芳 徐梦琪 施文瑜 陆德炎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6-386,共1页
关键词 高白细胞型急性白血病 治疗 毛细血管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上调钙网蛋白表达提高对NHL的疗效 被引量:1
16
作者 岑海燕 施文瑜 徐梦麒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5-538,共4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CHOP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7月至2011年2月期间48例初治B细胞NHL,分...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CHOP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7月至2011年2月期间48例初治B细胞NHL,分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组(R-CHOP组,25例)和CHOP组(23例)两组,6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外周血中CD20+B细胞表面CRT的表达。结果:R-CHOP组B细胞NHL患者完全缓解率为80.0%,总有效率为92.0%;CHOP组完全缓解率为56.5%,总有效率为69.6%;R-CHOP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以及总有效率高于CHOP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相似,R-CHOP联合治疗没有增加NHL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R-CHOP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CD20+B细胞表面CRT的表达明显高于CHOP组[(255.00±5.57)vs(216.00±3.61),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治疗B细胞NHL较常规CHOP化疗效果好,可能与联合治疗上调CRT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CHOP化疗 钙网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联合CBL教学法在血液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钱娟 施文瑜 +3 位作者 杨力 林赠华 张亚平 刘红 《交通医学》 2018年第3期302-303,306,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PBL)联合基于病例学习法(casebased learning method,CBL)的教学模式在血液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南通大学医学院2013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47例学生...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PBL)联合基于病例学习法(casebased learning method,CBL)的教学模式在血液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南通大学医学院2013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47例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24例和联合教学组23例。传统教学组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联合教学组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方法。结果:联合教学组理论考试成绩为85.09±5.09分,优于传统教学组的78.75±6.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7,P<0.001)。联合教学组临床操作技能成绩为87.43±4.22分,优于传统教学组的76.58±6.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18,P<0.001)。联合教学组在提高理论水平、医患沟通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自学能力、查阅文献能力、师生互动方面的满意度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在血液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问题教学法 基于病例教学法 血液内科 临床见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维导图联合案例教学法在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凡 施文瑜 《交通医学》 2023年第5期549-550,共2页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联合案例教学法在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联合案例教学法在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思维导图联合案例教学法,观察两组学员的理论考试成绩及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91.25±3.42分,优于对照组的85.75±4.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员对教学满意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维导图联合案例教学法可显著提高肿瘤科规培学员的理论成绩及对授课方式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导图 案例教学法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肿瘤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C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钱娟 施文瑜 +2 位作者 张亚平 杨力 刘红 《交通医学》 2017年第6期527-529,共3页
目的 :观察改良C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13例复发、难治AML患者采用改良CLAG方案治疗,克拉屈滨10mg·d^(-1),d1~d3;阿糖胞苷1~2 g·m^(-2)·d^(-1),d1~d5,根据患者白细胞及骨髓增生程... 目的 :观察改良C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13例复发、难治AML患者采用改良CLAG方案治疗,克拉屈滨10mg·d^(-1),d1~d3;阿糖胞苷1~2 g·m^(-2)·d^(-1),d1~d5,根据患者白细胞及骨髓增生程度决定G-CSF的使用,观察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13例患者中获得完全缓解8例(61.5%),部分缓解1例(7.7%),未缓解4例(30.8%),总有效率69.2%。毒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其次是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受损和皮疹,程度较轻,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改良C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AML缓解率较高,毒副作用轻,可用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桥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克拉屈滨 阿糖胞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岑海燕 施文瑜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396-397,共2页
目的 :观察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把 7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41例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 ,观察组 37例应用蝮蛇抗栓酶的基础上加用弥可保治疗。结果 :对照组显效率 19.5 % ,总有效率 73.2 % ;观察组显效率 4... 目的 :观察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把 7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41例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 ,观察组 37例应用蝮蛇抗栓酶的基础上加用弥可保治疗。结果 :对照组显效率 19.5 % ,总有效率 73.2 % ;观察组显效率 45 .9% ,总有效率 91.8%。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弥可保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可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药物疗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