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学习预测重度吸烟者卒中风险—NHANES研究
1
作者 施学松 刘亚 《中国数字医学》 2025年第3期26-35,共10页
目的:评估重度吸烟者的卒中风险,为优化公共卫生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基于NHANES 2017年-2020年相关数据,通过Lasso回归进行特征选择,随后使用随机森林、XGBoost、LightGBM等7种机器学习算法及堆叠算法进行建模。以10折交叉验证评估... 目的:评估重度吸烟者的卒中风险,为优化公共卫生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基于NHANES 2017年-2020年相关数据,通过Lasso回归进行特征选择,随后使用随机森林、XGBoost、LightGBM等7种机器学习算法及堆叠算法进行建模。以10折交叉验证评估模型性能,并进行决策曲线分析(DCA)和临床影响曲线(CIC)评估,使用SHAP值增强模型的可解释性。结果:堆叠模型在测试集上表现最佳,AUC值为0.764 5,能够有效区分高卒中风险与低卒中风险个体;训练集上AUC值为0.753 3,证实了模型在训练过程中的稳定性。DCA和CIC评估显示,模型在多个临床决策阈值下提供显著净效益;SHAP值分析显示心脏病史和乙肝疫苗接种等关键变量对预测结果的贡献。结论:机器学习技术可有效预测重度吸烟者的卒中风险,为个性化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显示了数据驱动模型在疾病预防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重度吸烟 卒中 疾病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脑梗死血清铁蛋白、氧化应激指标、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潘晓虎 杨明刚 +2 位作者 叶德祥 施学松 王发胜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1670-1672,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铁蛋白、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试验组采用基础治疗+依达拉奉,对照...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铁蛋白、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试验组采用基础治疗+依达拉奉,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铁蛋白(SF)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治疗28 d后,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SOD、MDA、NO、SF、NSE、S-100β蛋白、MMP-9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试验组患者的血清MDA、NO、SF、NSE、S-100β蛋白、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试验组患者的ADL评分均高于对应时间点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结合基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血清SF水平、改善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铁蛋白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明刚 叶德祥 +1 位作者 施学松 王发胜 《四川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744-74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特点及其与认知受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EH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0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单纯EH患者100例(对照组),均给予24 h动态血压...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特点及其与认知受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EH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0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单纯EH患者100例(对照组),均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和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分别为(151.15±16.10)mmHg和(87.11±6.12)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V)、白昼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V)、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SBPV)、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V)、白昼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V)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V)分别为(0.16±0.04)、(0.15±0.03)、(0.15±0.04)、(0.14±0.04)、(0.15±0.03)和(0.14±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MSE评分为(18.26±2.1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BP、nDBP、nSBPV、nDBPV与MMSE评分呈弱正相关关系(r=0.298、0.301、0.281和0.295,P<0.05)。结论老年EH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夜间SBP、DBP及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单纯EH患者,且与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腔隙性脑梗死 血压变异性 认知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康胶囊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癫痫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杨明刚 史向松 +3 位作者 王发胜 叶德祥 施学松 李洪亮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24期3826-3828,共3页
目的探究癫痫康胶囊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癫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癫痫患者92例,随机数字单双号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丙戊酸钠缓释片+癫痫康胶囊... 目的探究癫痫康胶囊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癫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癫痫患者92例,随机数字单双号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丙戊酸钠缓释片+癫痫康胶囊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氧自由基(SOD)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细胞-2(IL-2)、白介素细胞-6(IL-6)水平,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4%(37/46),低于观察组的95.7%(44/46)(P<0.05);对照组治疗后NSE、S100β及SOD水平依次为(19.11±3.05)μg/L-1、(0.77±0.15)μg/L、(323.72±16.15)NIU/ml,观察组依次为(12.15±2.31)μg/L、(0.41±0.16)μg/L、(243.42±10.32)NIU/ml,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较低(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TNF-α、IL-2及IL-6指标水平依次为(2.94±0.65)ng/ml、(5.87±0.94)ng/ml、(15.39±2.17)ng/ml,观察组依次为(1.39±0.25)ng/ml、(4.31±0.59)ng/ml、(7.42±1.13)ng/ml,观察组各项血清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生活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其生活质量佳(均P<0.05)。结论癫痫康胶囊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癫痫效果明显,同时可降低患者炎性反应,并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癫痫康胶囊 丙戊酸钠缓释片 生活质量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7
5
作者 施学松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9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替...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及平均流速高于对照组;治疗14、28d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8-OHdG、MDA、Ang-Ⅱ、CD62p、GMP-140、TNF-α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8-OHdG、MDA、Ang-Ⅱ、CD62p、GMP-140、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6.67%,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氧化应激相关因子、Ang-Ⅱ、CD62p、GMP-140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溶栓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