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食味品质及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48
1
作者 张欣 施利利 +3 位作者 刘晓宇 丁得亮 王松文 崔晶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4-108,共5页
为了使优质水稻品种达到既高产又优质的目标;对粳稻品种津原45进行5种不同类型肥料的田间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淀粉谱特性、食味及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分别增产20.42%~56.94%;处理Ⅱ(... 为了使优质水稻品种达到既高产又优质的目标;对粳稻品种津原45进行5种不同类型肥料的田间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淀粉谱特性、食味及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分别增产20.42%~56.94%;处理Ⅱ(常规施肥)获得了最高的产量;处理Ⅳ(拟日本稻作)增产最少;处理Ⅲ(有机肥)和处理Ⅴ(东洋生物肥)的稻米产量略低于处理Ⅱ(常规施肥)。直链淀粉含量在各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处理Ⅳ(拟日本稻作)的崩解值最高,为84.58RVU,消减值最低,仅为10.00RVU,食味值为65.5,食味最好;处理Ⅱ(常规施肥)的崩解值最低,为67.75RVU,消减值最高为23.50RVU,食味值为54.0,食味最差。醇溶蛋白含量与最高粘度和最终粘度呈显著负相关,谷蛋白含量与最高粘度呈显著负相关;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处理Ⅲ(有机肥)和处理Ⅴ(东洋生物肥)2种施肥处理较好地兼顾了产量和品质,是较为可行的施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食味 RVA谱 蛋白质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中日水稻品系土壤养分及食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艳 崔晶 +4 位作者 王小波 赵梅 朱长娟 施利利 张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6-289,共4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肥方法对5种水稻品系土壤养分与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优质水稻栽培的施肥方法(日本施肥)比常规施肥产量低,5个品系以ZR13产量最低,ZR63最高。与日本施肥相比,常规施肥显著提高了5个水稻品系土...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肥方法对5种水稻品系土壤养分与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优质水稻栽培的施肥方法(日本施肥)比常规施肥产量低,5个品系以ZR13产量最低,ZR63最高。与日本施肥相比,常规施肥显著提高了5个水稻品系土壤NH4+-N含量,降低了土壤速效磷含量;从食味品质指标的变化看,日本施肥比常规施肥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低,具有较高的食味值。从不同品系看,ZR63的产量和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均最高,但食味值最低。日本施肥下,ZR13的食味值比ZR63高17.2%;常规施肥下,ZR51的食味值比ZR63高56.1%。综合产量和食味品质,ZR32、ZR51是比较理想的品系,ZR6、ZR13食味值高,但产量低,ZR63产量高,食味品质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系 施肥方法 土壤速效养分 食味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津原4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欣 施利利 +5 位作者 张燕 丁得亮 王瑞 杨士春 王松文 崔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17411-17413,共3页
[目的]探索较适合的施肥处理,为开展天津市优质稻米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对粳稻品种津原45进行了5种不同类型肥料的田间试验,研究5种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淀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采用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有显著... [目的]探索较适合的施肥处理,为开展天津市优质稻米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对粳稻品种津原45进行了5种不同类型肥料的田间试验,研究5种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淀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采用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各施肥处理分别增产20.42%~56.94%;处理Ⅱ(常规施肥)获得了最高的产量,但垩白率较高,食味品质差;处理Ⅳ(拟日本稻作法)增产最少,但食味品质最好;处理Ⅲ(有机肥)和处理Ⅴ(东洋生物肥)的稻米产量略低于处理Ⅱ,但食味品质均较好。[结论]处理Ⅲ(有机肥)和处理Ⅴ(东洋生物肥)较好地兼顾了产量和品质,是较为可行的施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稻米品质 RVA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丁得亮 张欣 +3 位作者 崔晶 施利利 王松文 周大强 《河北农业科学》 2009年第12期22-24,共3页
采用3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对产量性状的影响顺序为地上干重〉单株有效穗数〉单株粒重〉根干重〉谷草比〉经济系数,对品质性状的影响顺序为蛋白质含量〉食味值... 采用3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对产量性状的影响顺序为地上干重〉单株有效穗数〉单株粒重〉根干重〉谷草比〉经济系数,对品质性状的影响顺序为蛋白质含量〉食味值〉胴割粒率〉正常粒率〉粉状粒率。若以高产为目标,纯氮施用量应为276~414 kg/hm^2,与目前天津地区生产上实际的施肥水平相符;若以优质为目标,纯氮施用量应≤138 kg/hm^2,即水稻优质栽培应降低氮肥的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量 水稻 产量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理化特性与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施利利 张欣 +2 位作者 丁得亮 王松文 崔晶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2-84,共3页
选用16个水稻品种(系)进行了随机区组的品种比较试验,分析了供试品种(系)的9项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所测定的9项品质指标在供试品种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蒸煮食味品质特性中,最高粘度、崩解值、消减值的品种间变异系数较大;最高粘度和... 选用16个水稻品种(系)进行了随机区组的品种比较试验,分析了供试品种(系)的9项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所测定的9项品质指标在供试品种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蒸煮食味品质特性中,最高粘度、崩解值、消减值的品种间变异系数较大;最高粘度和崩解值与食味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消减值与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与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在主成分分析中,被入选的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达89.28%,其中第一主成分大的品种直链淀粉含量低,最高粘度、最低粘度小,崩解值大,消减值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理化特性 淀粉谱特性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籼粳稻杂交F_1花药培养效果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施利利 张欣 +2 位作者 郭玉华 王松文 张磊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8-161,共4页
以津稻291/IRBB60籼粳杂交F1、反交F1及其亲本的花药为外植体,对诱导和分化培养基、激素配比及有机附加物和高温预培养时间等影响花药培养效果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SK3基本培养基中添加2 mg/L 2,4-D,1 mg/L NAA和1 mg/L KT比只添... 以津稻291/IRBB60籼粳杂交F1、反交F1及其亲本的花药为外植体,对诱导和分化培养基、激素配比及有机附加物和高温预培养时间等影响花药培养效果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SK3基本培养基中添加2 mg/L 2,4-D,1 mg/L NAA和1 mg/L KT比只添加2 mg/L 2,4-D的愈伤诱导率高0.67~2.78个百分点;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水解酪蛋白能明显提高正交F1的愈伤诱导率;MS+1 mg/L NAA+2 mg/L 6-BA+0.5 mg/L KT分化培养基得到了较高的绿苗分化率;正交F1的愈伤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花培力显著高于反交F1;30℃高温预培养36 h,正交F1花培力达到最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药培养 愈伤诱导率 绿苗分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抗除草剂基因Bar转入北方粳稻恢复系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施利利 孙宗修 +4 位作者 王松文 蔡宝立 张欣 刘霞 郭玉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1-164,共4页
以2个北方粳型恢复系津稻162和津稻18为受体,经农杆菌EHA105/pDSBar1300转化,分别获得77和55个转植株。用0.25%浓度的Basta对转基因在T0代进行了涂布试验,其抗性植株率分别为92%和78%,对除草剂抗性转基因株系做PCR检测,均能扩增出400bp... 以2个北方粳型恢复系津稻162和津稻18为受体,经农杆菌EHA105/pDSBar1300转化,分别获得77和55个转植株。用0.25%浓度的Basta对转基因在T0代进行了涂布试验,其抗性植株率分别为92%和78%,对除草剂抗性转基因株系做PCR检测,均能扩增出400bp的Bar基因特异条带,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对转基因T1代进行潮霉素抗性鉴定,大多数转基因株系表现为3∶1的分离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 抗除草剂基因 BAR基因 北方粳稻 恢复系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除草剂基因atzA在转基因水稻中的遗传 被引量:3
8
作者 施利利 王松文 +2 位作者 张欣 刘霞 蔡宝立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102,共4页
研究了细菌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atzA在转基因水稻AA269株系自交和回交后代中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atzA基因作为一个显性遗传位点遵循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除草剂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T_1代水稻群体中除草剂抗性和敏感株数遵循3:1的分离规... 研究了细菌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atzA在转基因水稻AA269株系自交和回交后代中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atzA基因作为一个显性遗传位点遵循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除草剂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T_1代水稻群体中除草剂抗性和敏感株数遵循3:1的分离规律,T_2代稳定纯合;T_2~T_7自交世代的转基因植株均保持稳定的除草剂抗性.在BC_1~BC_3代群体中除草剂抗性和敏感株数遵循1:1的分离规律,BC群体自交的BCF_2群体中遵循3:1分离规律.分别对AA269/9311的B_3F_1和B_2F_2群体中的一个株系进行了PCR分析,PCR阳性株与阴性株的分离比例分别符合1:1和3:1,与除草剂抗性鉴定结果一致.对T_7代群体中部分单株的Southern杂交和RT-PCR分析表明,atzA基因已稳定遗传至T_7代,并得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atzA基因 除草剂抗性 遗传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施利利 郭玉华 +3 位作者 张欣 蔡宝立 孙宗修 王松文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0-563,共4页
成功构建了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1301-atzA。构建方法为:第一步将用EcoRI和HindⅢ双酶切得到的atzA基因与也经过这两个酶双酶切的pBluescriptⅡSK(+/-)载体连接,构建成pSK-atzA,用EcoRI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插入片段大小为1.... 成功构建了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1301-atzA。构建方法为:第一步将用EcoRI和HindⅢ双酶切得到的atzA基因与也经过这两个酶双酶切的pBluescriptⅡSK(+/-)载体连接,构建成pSK-atzA,用EcoRI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插入片段大小为1.5kb;第二步将pSK-atzA用SalI和SacI双酶切,同也经过这两个酶双酶切的pCAMBIA301载体连接,用SalI-SacI双酶切鉴定插入片段大小为1.5kb,从而构建成p1301-atzA,并用冻融法将重组子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并用酶切和PCR方法进行了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atzA) 农杆菌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水稻品种的再生能力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施利利 张欣 +3 位作者 丁博 裴忠有 王松文 崔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15180-15182,共3页
[目的]通过对天津市推广种植水稻品种进行组织培养,探索适合天津市推广水稻品种的培养条件,为天津市水稻的遗传改良工作奠定基础。[方法]对5个天津市推广种植的水稻的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研究诱导和分化培养基、激素配比、不同接种方式... [目的]通过对天津市推广种植水稻品种进行组织培养,探索适合天津市推广水稻品种的培养条件,为天津市水稻的遗传改良工作奠定基础。[方法]对5个天津市推广种植的水稻的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研究诱导和分化培养基、激素配比、不同接种方式及分化前不同预处理等对其再生的影响。[结果]在NB培养基中添加2.00 mg/L2,4-D和0.50 mg/L6-BA比只添加2.00 mg/L2,4-D的愈伤诱导率高3.79~14.64个百分点;对于津原系列的品种其半粒接种方式愈伤诱导率要高于整粒接种方式;NB+1.00 mg/L6-BA+0.25mg/LNAA+2.00 mg/LKT的分化培养基得到了较高的分化率;干燥处理和预分化均能提高愈伤分化率。[结论]该研究探索影响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因素,建立其植株再生体系,为进一步的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成熟胚 愈伤诱导率 分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效率的因素 被引量:10
11
作者 施利利 王松文 +4 位作者 联系作者 蔡宝立 孙宗修 张欣 刘霞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53-57,共5页
影响农杆菌介导水稻基因转化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农杆菌菌株和载体、水稻基因型、转化受体、共培养条件、选择标记基因以及转化程序等。结合实际工作,对影响农杆菌介导水稻基因转化效率的以上各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 影响农杆菌介导水稻基因转化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农杆菌菌株和载体、水稻基因型、转化受体、共培养条件、选择标记基因以及转化程序等。结合实际工作,对影响农杆菌介导水稻基因转化效率的以上各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杆菌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新品种津稻291的选育 被引量:2
12
作者 施利利 张欣 +3 位作者 刘霞 丁得亮 王松文 程玉正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2-53,共2页
在水稻育种中,不断地使有利基因积累与利用,聚合优质、高产和抗病基因,经南繁北育,穿梭育种,选出了广适性品种津稻291,实现了水稻定向育种。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广适性 定向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白叶枯病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施利利 王松文 郭玉华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4-18,共5页
白叶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 .水稻白叶枯病分子育种包括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定位、克隆 ,白叶枯病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抗白叶枯病基因工程育种和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资源创新与改良 .目前已发现和鉴定抗白叶枯病基因 2 2个 ,其中 Xa1、Xa... 白叶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 .水稻白叶枯病分子育种包括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定位、克隆 ,白叶枯病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抗白叶枯病基因工程育种和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资源创新与改良 .目前已发现和鉴定抗白叶枯病基因 2 2个 ,其中 Xa1、Xa2 1基因已图位克隆 .随着Xa1~ xa2 4 t 基因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水稻白叶枯病分子育种也开始实现基因资源的定向操作和育种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分子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转基因水稻中阿特拉津抗性表达的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施利利 王松文 +4 位作者 孙宗修 蔡宝立 张欣 刘霞 丁得亮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5-8,共4页
用10种不同浓度的阿特拉津溶液对津稻107进行叶片涂抹处理,从而确定可以用产生药害的0.076%~0.190%浓度(W V)的阿特拉津溶液检测转化植株对除草剂的抗性。用以上浓度范围的阿特拉津溶液涂抹处理津稻107转化植株,并对在此浓度下检测出... 用10种不同浓度的阿特拉津溶液对津稻107进行叶片涂抹处理,从而确定可以用产生药害的0.076%~0.190%浓度(W V)的阿特拉津溶液检测转化植株对除草剂的抗性。用以上浓度范围的阿特拉津溶液涂抹处理津稻107转化植株,并对在此浓度下检测出的除草剂抗性和敏感的转化植株进行了PCR分析,结果表明,除草剂抗性鉴定结果与分子检测结果一致。因此可以利用浓度为0.076%~0.190%的阿特拉津溶液对早期转化株进行叶片涂抹法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atzA) 转基因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设计与分子育种 被引量:1
15
作者 施利利 张欣 +2 位作者 刘霞 丁得亮 王松文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17,共2页
随着水稻基因组计划的深入开展,水稻品种设计的诸项条件已经具备。为了实现快周期、持续性、定向性品种改良,已有一些分子改良的尝试和成功例证。针对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相脱节的突出问题和倾向,品种设计与分子育种必须定位大量QTL并对... 随着水稻基因组计划的深入开展,水稻品种设计的诸项条件已经具备。为了实现快周期、持续性、定向性品种改良,已有一些分子改良的尝试和成功例证。针对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相脱节的突出问题和倾向,品种设计与分子育种必须定位大量QTL并对其进行评价。品种设计与分子育种的核心是积累不同品种的有益变异和组合形式,利用MAS、图示基因型、强化改良回交、计算机辅助育种等多种途径和综合育种技术培育骨干系,对品种进行持续定向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设计 分子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籼粳杂交F_1的花药培养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施利利 张欣 +3 位作者 时庚信 李明 王松文 张磊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4,共4页
选用以IRBB60为父本的3个水稻籼粳杂交F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与不同激素配比使用对其花药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1)M8基本培养基适合于T475/IRBB60和Hu7/IRBB60的花药培养,而沈农15/IRBB60更适合在SK3基本培养基上培养;(2)添... 选用以IRBB60为父本的3个水稻籼粳杂交F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与不同激素配比使用对其花药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1)M8基本培养基适合于T475/IRBB60和Hu7/IRBB60的花药培养,而沈农15/IRBB60更适合在SK3基本培养基上培养;(2)添加有2 mg/L 2,4-D、4 mg/L NAA和0.5 mg/L KT的诱导培养基的出愈率比添加2 mg/L 2,4-D和2 mg/L NAA的培养基高0.09~2.68个百分点,并且其对进一步诱导芽的再分化有较好的影响;(3)添加激素组合为1 mg/L 6-BA、1 mg/L NAA和2 mg/L KT的MS-2分化培养基对沈农15/IRBB60的绿芽分化率最高,可达3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F1 花药培养 出愈率 绿芽分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粳稻食味品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7
作者 丁得亮 崔晶 +2 位作者 张欣 施利利 王松文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共4页
阐明了粳稻食味的内涵和影响食味的主要理化指标,综述了我国粳稻食味品质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粳稻食味品质研究和生产的4项建议:多单位、多学科协作,以食味品质研究为核心,尽快提高我国稻米品质;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 阐明了粳稻食味的内涵和影响食味的主要理化指标,综述了我国粳稻食味品质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粳稻食味品质研究和生产的4项建议:多单位、多学科协作,以食味品质研究为核心,尽快提高我国稻米品质;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提高最高黏度值,三者平衡性好;采用食味水稻育种法选育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加强食味品尝评价体系的构建,建立品评员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食味 品质 蛋白质含量 直链淀粉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食味品质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40
18
作者 曲红岩 张欣 +4 位作者 施利利 李永杰 徐锡明 生华 崔晶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2-175,共4页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18个优质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水稻食味品质主要影响因子以及各成分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和蛋白质与食味值均呈负相关,且贡献率为蛋白质79%>直链淀粉21%,二者主要影响米饭的黏度和平衡性(黏度/硬度),...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18个优质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水稻食味品质主要影响因子以及各成分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和蛋白质与食味值均呈负相关,且贡献率为蛋白质79%>直链淀粉21%,二者主要影响米饭的黏度和平衡性(黏度/硬度),蛋白质含量越高,直链淀粉含量越低,米饭越硬,质地越差。食味值与淀粉RVA谱中最高黏度、崩解值呈正相关,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和消减值呈负相关,且RVA谱主要影响米饭黏度和平衡性。食味值与碾米品质呈负相关,与米饭物性中硬度呈正相关,与黏度、平衡性呈负相关。同时,米饭物性指标中黏度、平衡性表现出与精米粒宽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精米粒厚呈极显著正相关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食味 品质 RVA 粳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LP揭示的籼粳基因组多态性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松文 刘霞 +4 位作者 王勇 徐才国 施利利 张欣 丁得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38-1043,共6页
目的揭示籼粳基因组的多态性。方法选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RFLP对多个水稻品种进行分析,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这些籼粳特异性标记的籼粳特异性及其序列分子的生物学基础。结果筛选到28个RFLP籼粳特异性探针,籼粳特异性标记的生... 目的揭示籼粳基因组的多态性。方法选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RFLP对多个水稻品种进行分析,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这些籼粳特异性标记的籼粳特异性及其序列分子的生物学基础。结果筛选到28个RFLP籼粳特异性探针,籼粳特异性标记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些标记在基因组水平上存在差异。结论这些标记能对水稻品种进行籼粳稻分子分类。水稻基因组序列图的完成和释放,使得这些籼粳特异性标记揭示的基因组多态性可以在基因组序列水平上进行分析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RFLP 基因组多态性 籼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细菌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对水稻的遗传转化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松文 施利利 +6 位作者 孙宗修 蔡宝立 傅亚萍 王扬 斯华敏 刘霞 张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093-1098,共6页
研究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1301-atzA,使来源于节杆菌(Arthrobacter sp.)AD1菌株的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atzA受控于CaMV35s启动子下表达。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植物表达载体p1301-atzA导入粳型保持系津稻107中,经潮霉素抗性筛选,得到可育的再... 研究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1301-atzA,使来源于节杆菌(Arthrobacter sp.)AD1菌株的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atzA受控于CaMV35s启动子下表达。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植物表达载体p1301-atzA导入粳型保持系津稻107中,经潮霉素抗性筛选,得到可育的再生植株。转基因植株总DNA经PCR和Southern检测表明atzA基因已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中。对转基因植株进行除草剂阿特拉津抗性检测,在喷施浓度为0.133%的阿特拉津溶液后,对照植株和敏感植株死亡,而转基因植株表现出对阿特拉津的抗性,保持正常生长,但不同转化株系的抗性表达水平不同。对转基因植株T,代进行的遗传分析表明,外源基因atzA能稳定遗传给后代,且大多数株系的分离比符合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 细菌 阿特拉津氯 水解酶基因 水稻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