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房建设中电气系统设计简介 被引量:1
1
作者 方森辉 王敏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2年第1期79-80,共2页
在计算机机房建设过程中,电气系统的设计是设备正常工作和工作人员安全工作的基础保证。在计算机机房建设中,电气系统的建设一般分为电源、照明、防雷、接地等具体工程的建设。
关键词 机房 电气工程 电源 UPS 照明 防雷 接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政策调整与企业创新绩效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常露露 方森辉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5,共10页
本文以“五年规划”文件对鼓励行业的调整为政策冲击,构建基于残差法衡量产业政策调整的因果识别策略,采用PSM-DID方法考察产业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研究显示,产业政策主要促进企业的实质性创新,集中于创新数量上的提效和创新质量上的增... 本文以“五年规划”文件对鼓励行业的调整为政策冲击,构建基于残差法衡量产业政策调整的因果识别策略,采用PSM-DID方法考察产业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研究显示,产业政策主要促进企业的实质性创新,集中于创新数量上的提效和创新质量上的增值,不但通过企业事前创新经验影响其创新决策,而且沿着纵向供应链对客户创新产生溢出效应,并在多个维度呈现异质性表现,而金融市场的信号传递效应和人才集聚效应是两条重要渠道。这一结论意味着产业政策实现企业创新的“提效增值”,打通资金链与人才链协同赋能创新的通道,推动供应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上述发现客观准确地评估产业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深入探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联动效应,对我国产业政策调整及实现政策联动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企业创新 信号传递效应 人才集聚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与改革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敏 方森辉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2年第2期181-182,共2页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把计算机基础定为公共必修课程,这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论文主要从本学院目前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设置及现状出发,以就业为导向,结合计算机教育...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把计算机基础定为公共必修课程,这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论文主要从本学院目前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设置及现状出发,以就业为导向,结合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趋势,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及如何改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 高职高专 教学改革 社会需求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驱动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 被引量:64
4
作者 毛其淋 方森辉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4,共24页
研发对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问题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对外贸易领域的重要体现,但鲜有文献从企业层面对此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利用2005—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基础上的倍差法深入研究了企业研... 研发对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问题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对外贸易领域的重要体现,但鲜有文献从企业层面对此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利用2005—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基础上的倍差法深入研究了企业研发、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并且地区知识保护强化了企业研发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作用。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过度的企业研发会削弱该提升作用;一般贸易企业和混合贸易企业的研发有助于提升其出口技术复杂度;本土企业研发对其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作用弱于外资企业,且国有企业属性进一步降低了该提升作用。最后,我们还考察了市场竞争与政府补贴在研发影响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中的作用,发现在那些市场竞争程度越弱的行业,企业研发越能促进其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另外,适度的政府补贴能够促进企业研发对其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作用,而过度补贴则起到了削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研发 出口竞争力 出口技术复杂度 PSM-D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与创新驱动——高等教育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20
5
作者 毛其淋 杨琦 方森辉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9,共19页
以中国“高校扩招”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深入考察人力资本扩张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扩张显著提高了企业的专利申请数,对企业创新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一过程主要通过促进研发投入、增加中间品和资本... 以中国“高校扩招”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深入考察人力资本扩张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扩张显著提高了企业的专利申请数,对企业创新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一过程主要通过促进研发投入、增加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规模及种类、提升学习能力等渠道实现。另外,人力资本扩张还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效率和创新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企业创新 创新质量 创新效率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试点政策如何影响城市创新水平 被引量:8
6
作者 蒋殿春 于洋 方森辉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52,共19页
本文以1999—2003年我国专利试点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以倍差法考察了政策的实施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专利试点政策对城市创新产生了长期可持续的积极影响,不仅显著提高了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还显著提高了新增发明专利的... 本文以1999—2003年我国专利试点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以倍差法考察了政策的实施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专利试点政策对城市创新产生了长期可持续的积极影响,不仅显著提高了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还显著提高了新增发明专利的总体质量;虽然程度不同,但试点城市中的企业、研究机构和个人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创造力均有提高,专利申请"老手"和"新军"都提高了其专利质量。进一步研究表明,专利试点政策通过增加相关城市政府研发投入、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提高专利代理服务水平等渠道提升了城市创新水平,创新激励中互补性政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的发现对我国专利政策调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试点政策 倍差法 专利数量 专利质量 城市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疫情与中国数字经济对外投资:影响和展望 被引量:12
7
作者 蒋殿春 唐浩丹 方森辉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5-32,共8页
本文基于PitchBook数据库最新数据,就新冠疫情对我国数字经济对外投资的影响进行了短期的统计分析和长期发展展望。研究发现:疫情在国内发展阶段打击了国内投资机构的资金募集能力,短期内重挫了中国数字经济对外投资;随后由于疫情在中... 本文基于PitchBook数据库最新数据,就新冠疫情对我国数字经济对外投资的影响进行了短期的统计分析和长期发展展望。研究发现:疫情在国内发展阶段打击了国内投资机构的资金募集能力,短期内重挫了中国数字经济对外投资;随后由于疫情在中国得到了迅速控制而在海外急剧扩散,长期来看我国企业和投资者在全球数字经济投资市场将占据一定的竞争优势,并在疫情后期显著提升在全球的投资份额。值得警惕的是中美政治经济关系因疫情进一步恶化,这对美国和中国这两个数字经济大国的相互投资带来极大的障碍。根据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了若干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数字经济 中国对外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最低工资上升是否导致了外资撤离 被引量:78
8
作者 李磊 王小霞 +1 位作者 蒋殿春 方森辉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7-120,共24页
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的外资撤离是近年来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最低工资数据匹配得到的微观数据库,分析最低工资标准上升是否会导致外资企业撤出中国。研究表明:最低工资上升显著提高了外资企业撤出中国的... 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的外资撤离是近年来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最低工资数据匹配得到的微观数据库,分析最低工资标准上升是否会导致外资企业撤出中国。研究表明:最低工资上升显著提高了外资企业撤出中国的概率,月最低工资每上升 1个百分点,外资企业退出中国的概率将平均上升0.0743%。本文通过两种方法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最低工资上升引起外资企业退出中国的效应在不同特征企业之间存在异质性,主要导致低生产率、低端制造以及加工贸易外资企业退出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企业退出 最低工资 劳动力成本
原文传递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新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会政 方森辉 宗喆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5-176,共12页
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中间品贸易导致的重复计算夸大了真实贸易的规模,使得实际有效汇率测算中的重要指标~贸易权重的准确性深受影响。本文在全球价值链框架下,通过引入增加值贸易核算体系,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进行重新测算,并在此... 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中间品贸易导致的重复计算夸大了真实贸易的规模,使得实际有效汇率测算中的重要指标~贸易权重的准确性深受影响。本文在全球价值链框架下,通过引入增加值贸易核算体系,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进行重新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增加值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Ti VAREER)与传统实际有效汇率(STDREER)的上升趋势总体一致,但在大多数时期内,人民币Ti VAREER的升值趋势较STDREER更加显著;Ti VAREER主要受国外价格水平和双边名义汇率的影响,全球价值链贸易权重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实际有效汇率的上升趋势,这意味着参与全球价值链有利于减缓人民币Ti VAREER的升值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实际有效汇率 贸易权重
原文传递
外资进入自由化如何影响中国制造业生产率 被引量:56
10
作者 毛其淋 方森辉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3-169,共27页
本文以中国2002年外资管制放松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研究外资进入自由化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外资进入自由化对本土企业生产率产生了一定的负向溢出效应,不过两类外资进入政策调整的负向溢出效应... 本文以中国2002年外资管制放松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研究外资进入自由化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外资进入自由化对本土企业生产率产生了一定的负向溢出效应,不过两类外资进入政策调整的负向溢出效应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在制度环境越完善的地区,外资进入自由化越倾向于促进本土企业生产率提升;外资进入自由化通过资源再配置效应显著提升了制造业总体生产率水平。进一步的影响渠道检验表明,就业资源再配置效率改善和低效率企业退出是外资进入自由化促进制造业总体生产率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有助于客观准确地评估外资进入的经济效应,同时对发展中国家引资政策调整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进入自由化 制造业生产率 资源再配置 倍差法
原文传递
高校扩招、人力资本与企业出口质量 被引量:54
11
作者 方森辉 毛其淋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7-115,共19页
企业出口质量升级是中国实现质量强国之路的重要前提。本文构建了一个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框架,从理论上阐述了人力资本扩张影响企业出口质量选择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以1999年实施的“高校扩招”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倍差法深入研... 企业出口质量升级是中国实现质量强国之路的重要前提。本文构建了一个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框架,从理论上阐述了人力资本扩张影响企业出口质量选择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以1999年实施的“高校扩招”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倍差法深入研究了人力资本扩张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质量的因果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人力资本扩张有效推动了企业出口质量升级,其贡献度达到24.68%,并且存在行业人力资本强度的“适度区间”,当人力资本强度过低或过高时,均会削弱这一推动作用;②人力资本扩张对企业出口质量的提升作用对于进口中间品、从事加工贸易以及面临低融资约束的企业更为明显;③人力资本扩张在提升行业出口质量的同时,还倾向于促使行业出口质量趋同化;④机制分析显示,人力资本扩张主要通过“促研发效应”“质量吸收能力”和“中间品质量效应”推动企业出口质量升级。本文结论意味着,人力资本扩张不仅有利于实现企业出口质量升级,还倾向于改善行业出口质量配置,这一发现有助于客观准确地评估人力资本扩张的经济效应,同时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政策调整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出口产品质量 高校扩招 倍差法
原文传递
数字并购与企业创新——来自中国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3
12
作者 方森辉 唐浩丹 蒋殿春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96,共14页
企业并购与创新的关系一直受到学术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当前,数字并购作为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升温,中国企业也纷纷投入数字并购热潮。然而,以数字技术、服务和市场为主要并购标的的数字并购与传统并购存在... 企业并购与创新的关系一直受到学术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当前,数字并购作为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升温,中国企业也纷纷投入数字并购热潮。然而,以数字技术、服务和市场为主要并购标的的数字并购与传统并购存在较大差异,数字并购能否有效提升并购企业创新绩效仍是有待解答的重要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9年至2018年中国上市企业的数字并购交易数据和专利数据,深入探究数字并购对并购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中国)境内数字并购与跨境数字并购的差异化表现,同时从知识存量、企业市盈率和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3个方面解析数字并购创新效应的影响机制。实证部分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构建计量模型,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数字并购与企业创新之间的自选择效应和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并购能够有效促进并购企业提升创新绩效,且与创新数量相比,对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强;细分并购模式发现,中国境内数字并购能同时促进并购企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提升,跨境数字并购虽然在当期对创新数量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但其对创新质量的作用强度明显高于中国境内数字并购;进一步检验影响机制发现,数字并购可以通过增加知识存量产生的知识协同效应,与提升融资能力和盈利能力产生的财务协同效应共同提升并购企业创新绩效。在理论分析层面,将数字经济和技术的特征与传统并购理论相结合,丰富了已有并购研究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机理。在经验证据层面,对数字并购创新效应的因果识别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通过数字并购提升创新绩效,并对政府更好地支持和引导企业参与数字投资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并购 上市企业 创新数量 创新质量 因果识别
原文传递
人力资本扩张与企业产能利用率——来自中国“大学扩招”的证据 被引量:24
13
作者 方森辉 毛其淋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93-2016,共24页
改善产能利用率是中国推进经济转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构建异质性企业模型,理论分析并以"大学扩招"为准自然实验评估人力资本扩张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扩张提升了企业产能利用... 改善产能利用率是中国推进经济转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构建异质性企业模型,理论分析并以"大学扩招"为准自然实验评估人力资本扩张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扩张提升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拥有近6.1%的贡献度,并受企业所有制、融资约束及制度环境的差异化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人力资本扩张主要通过促进出口扩张、推动研发创新和人力资本效率溢出来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产能利用率 大学扩招
原文传递
贸易数字化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会政 张靖祎 方森辉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88,共20页
本文从贸易数字化视角,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匹配阿里巴巴诚信通会员开通信息,考察了贸易数字化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因果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贸易数字化有助于提升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第二,贸易数字... 本文从贸易数字化视角,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匹配阿里巴巴诚信通会员开通信息,考察了贸易数字化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因果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贸易数字化有助于提升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第二,贸易数字化通过成本加成效应及中间品相对价格效应作用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成本加成机制下,企业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国内附加值率;中间品相对价格机制下,资源配置效率存在不利于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的假象。资源配置效率可通过提高企业研发创新水平促进国内附加值率提升,有效避免企业受限于“低端嵌入”。第三,贸易数字化倾向于提升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数字化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数字化 出口国内附加值率 全要素生产率 资源配置效率
原文传递
中国最低工资上升是否导致了外资撤离
15
作者 李磊 王小霞 +1 位作者 蒋殿春 方森辉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9年第6期38-39,共2页
Dunning(1980)经典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OLI理论)指出,跨国企业是否进行国际生产经营取决于三个条件,即是否具有所有权优势,是否能将其优势内部化,以及外部区位是否比母国生产基地更具吸引力。较早研究外资撤离现象的Boddewyn(1983)以OL... Dunning(1980)经典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OLI理论)指出,跨国企业是否进行国际生产经营取决于三个条件,即是否具有所有权优势,是否能将其优势内部化,以及外部区位是否比母国生产基地更具吸引力。较早研究外资撤离现象的Boddewyn(1983)以OLI理论为基础,认为决定外资流入的因素恰恰是导致外资流出的动因,当企业不再具有竞争优势,或内部化优势不如外部交易,或在母国之外的其他区位进行生产不冉具有优势条件时,跨国企业将退出东道国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企业 所有权优势 外资流入 外资撤离 东道国市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内部化优势 最低工资
原文传递
数字化转型的市场绩效:数字并购能提升制造业企业市场势力吗? 被引量:72
16
作者 唐浩丹 方森辉 蒋殿春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0-110,共21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赢者通吃”的市场竞争格局下,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获得良好的市场绩效?本文将数字并购视作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正向冲击,利用2011~201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字并购数据,在双重差分法(DID)的实证框架下对数字并购与企... 在数字经济时代“赢者通吃”的市场竞争格局下,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获得良好的市场绩效?本文将数字并购视作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正向冲击,利用2011~201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字并购数据,在双重差分法(DID)的实证框架下对数字并购与企业市场势力之间的因果效应和影响机制进行识别与检验。研究发现,数字并购对制造业企业具有长期持续的市场势力提升效应,且经济意义显著。进一步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并购能够通过提高生产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以及强化服务型制造等渠道提升企业市场势力,其中服务型制造强化效应的解释力度最大,是实现企业市场势力提升效应的重要途径。此外,跨境和境内数字并购都能显著提升企业市场势力,但其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交易金额较大、主并企业是非国有企业以及主并企业处在平均市场势力较高的行业时,数字并购的市场势力提升效应更为显著。本文在数字并购这一独特视角下探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市场绩效,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并购 市场势力 数字化转型 企业加成率
原文传递
外资进入自由化是否影响了中国制造业生产率
17
作者 毛其淋 方森辉 《社会科学文摘》 2020年第4期53-55,共3页
自1995年中国商务部颁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以来,《目录》先后历经大小8次修订,中国外资进入自由化进程不断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外资企业设立实现由"逐案审批"向"负面清单"管理的... 自1995年中国商务部颁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以来,《目录》先后历经大小8次修订,中国外资进入自由化进程不断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外资企业设立实现由"逐案审批"向"负面清单"管理的重大变革,预示中国进一步放宽外资行业准入门槛,外资进入自由化迈上新台阶。伴随大量外资流入,外资与中国企业生产率的关系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进入 本土企业 企业生产率 高效率企业 溢出效应 制造业生产率
原文传递
僵尸企业、信贷约束与中国出口升级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家云 方森辉 毛其淋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131,共19页
既有研究普遍认为,中国出口品质的提升速度明显滞后于出口规模的扩张速度,本文尝试从僵尸企业的角度为中国出口升级滞后现象提供可能的解释。利用中国企业级微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僵尸企业显著抑制了非僵尸企业(即正常企业)的... 既有研究普遍认为,中国出口品质的提升速度明显滞后于出口规模的扩张速度,本文尝试从僵尸企业的角度为中国出口升级滞后现象提供可能的解释。利用中国企业级微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僵尸企业显著抑制了非僵尸企业(即正常企业)的出口升级。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僵尸企业明显提高了非僵尸企业的信贷约束程度,而信贷约束的加剧是前者抑制非僵尸企业出口升级的重要渠道,并且这一抑制效应在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的行业越大。本文还从多个维度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发现僵尸企业对民营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出口升级的抑制效应相对较大,此外,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出口升级的抑制效应随着地区制度环境的改善而减弱。本文研究为解释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相对滞后的现象,以及理解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的信贷约束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尸企业 信贷约束 出口升级
原文传递
科技政策、企业自主创新与创新决策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洋 方森辉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5-90,共16页
以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这一科技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评估了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发现:(1)科技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上市公司... 以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这一科技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评估了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发现:(1)科技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上市公司自主创新水平,体现在上市公司新颖专利申请量的增加,经过模型有效性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2)机制检验发现,科技政策通过增加政府科技支出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水平,主要体现于企业新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的增加;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越高的地区,科技政策的激励作用越强;(3)进一步研究发现,科技政策对原有创新企业激励作用高于新增创新企业,体现在原有创新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以及创新持续时间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政策 准自然实验 上市公司 自主创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