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高原病(CMS)骨髓红细胞中糖代谢的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分析其与血红蛋白的关系,探求红细胞增多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的20例CMS患者作为CMS组,白细胞>3.5×109/L...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高原病(CMS)骨髓红细胞中糖代谢的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分析其与血红蛋白的关系,探求红细胞增多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的20例CMS患者作为CMS组,白细胞>3.5×109/L的20例愿意接受骨髓穿刺且结果正常的男性作为对照组,PCR检测骨髓CD71+细胞中糖代谢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m 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骨髓CD71+细胞中糖代谢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骨髓上清及血清中葡萄糖、乳酸及2,3-二磷酸甘油酸水平,比较两组糖代谢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m RNA和蛋白的水平,以及葡萄糖、乳酸及2,3-二磷酸甘油酸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糖代谢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与血红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MS组HK2、GLUT1和GLUT2 m 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而HK1、OGDH和COX5B m RNA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CMS组HK2、GLUT1和GLUT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MS组骨髓上清及血清葡萄糖、乳酸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而骨髓上清2,3-二磷酸甘油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HK2和GLUT2蛋白与血红蛋白之间均呈正相关(r=0.511,0.717)。结论:CMS患者可通过增加HK2的表达增加糖酵解,通过GLUT1和GLUT2的高表达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以满足供能的需要。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spalt-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 4,SALL4)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化疗后疾病进展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进行化疗的94例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截至202...目的探讨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spalt-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 4,SALL4)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化疗后疾病进展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进行化疗的94例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截至2022年5月1日,最终89例获得随访,根据化疗后是否出现疾病进展分为进展组(n=49)和无进展组(n=40)。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卵巢癌患者化疗后疾病进展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SALL4、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al protein 4,HE4)、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CA125、SALL4、HE4、NLR为影响卵巢癌化疗后疾病进展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SALL4、HE4、NLR为卵巢癌化疗后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SALL4[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90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30~0.974]、HE4(AUC=0.833,95%CI:0.739~0.926)、NLR(AUC=0.753,95%CI:0.653~0.853)能够预测卵巢癌患者化疗后疾病进展风险。结论SALL4、HE4、NLR与卵巢癌患者化疗后疾病进展风险密切相关,且可预测卵巢癌患者化疗后疾病进展风险。展开更多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促血管生成素Ⅱ(angiopoietin-2,Ang-2)和簇分笔者医化抗原147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47,CD147)的水平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5月笔者医院诊治的26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随访结...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促血管生成素Ⅱ(angiopoietin-2,Ang-2)和簇分笔者医化抗原147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47,CD147)的水平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5月笔者医院诊治的26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随访结果分为生存组( n =215)和死亡组( n =45),并选择50例结直肠息肉作为对照组,均应用组织芯片技术进行免疫组化结果分析,比较Ang-2和CD147不同表达水平间临床和病理表现的差异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结直肠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和既往史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直肠癌组患者Ang-2及CD14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00)。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和既往史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治疗方式等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生存组Ang-2及CD147表达分值明显低于死亡组( P =0.000),淋巴结转移情况明显低于死亡组( P =0.000)。ROC曲线显示,应用Ang-2及CD147表达水平对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AUC分别为0.821和0.7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Youden 指数提示Ang-2及CD147表达水平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最佳截点分别为≥4分和≥3分。Ang-2及CD147表达水平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诊断准确率(81.88%,83.33%)、敏感度(81.30%,82.00%)、特异性(83.33%,87.69%)和阳性预测值(87.23%,89.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Ang-2和CD147表达水平较高,Ang-2和CD147在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中有较高价值,Ang-2≥4分和CD147≥3分可作为提示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高原病(CMS)骨髓红细胞中糖代谢的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分析其与血红蛋白的关系,探求红细胞增多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的20例CMS患者作为CMS组,白细胞>3.5×109/L的20例愿意接受骨髓穿刺且结果正常的男性作为对照组,PCR检测骨髓CD71+细胞中糖代谢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m 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骨髓CD71+细胞中糖代谢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骨髓上清及血清中葡萄糖、乳酸及2,3-二磷酸甘油酸水平,比较两组糖代谢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m RNA和蛋白的水平,以及葡萄糖、乳酸及2,3-二磷酸甘油酸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糖代谢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与血红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MS组HK2、GLUT1和GLUT2 m 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而HK1、OGDH和COX5B m RNA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CMS组HK2、GLUT1和GLUT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MS组骨髓上清及血清葡萄糖、乳酸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而骨髓上清2,3-二磷酸甘油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HK2和GLUT2蛋白与血红蛋白之间均呈正相关(r=0.511,0.717)。结论:CMS患者可通过增加HK2的表达增加糖酵解,通过GLUT1和GLUT2的高表达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以满足供能的需要。
文摘目的探讨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spalt-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 4,SALL4)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化疗后疾病进展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进行化疗的94例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截至2022年5月1日,最终89例获得随访,根据化疗后是否出现疾病进展分为进展组(n=49)和无进展组(n=40)。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卵巢癌患者化疗后疾病进展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SALL4、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al protein 4,HE4)、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CA125、SALL4、HE4、NLR为影响卵巢癌化疗后疾病进展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SALL4、HE4、NLR为卵巢癌化疗后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SALL4[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90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30~0.974]、HE4(AUC=0.833,95%CI:0.739~0.926)、NLR(AUC=0.753,95%CI:0.653~0.853)能够预测卵巢癌患者化疗后疾病进展风险。结论SALL4、HE4、NLR与卵巢癌患者化疗后疾病进展风险密切相关,且可预测卵巢癌患者化疗后疾病进展风险。
文摘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促血管生成素Ⅱ(angiopoietin-2,Ang-2)和簇分笔者医化抗原147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47,CD147)的水平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5月笔者医院诊治的26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随访结果分为生存组( n =215)和死亡组( n =45),并选择50例结直肠息肉作为对照组,均应用组织芯片技术进行免疫组化结果分析,比较Ang-2和CD147不同表达水平间临床和病理表现的差异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结直肠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和既往史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直肠癌组患者Ang-2及CD14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00)。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和既往史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治疗方式等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生存组Ang-2及CD147表达分值明显低于死亡组( P =0.000),淋巴结转移情况明显低于死亡组( P =0.000)。ROC曲线显示,应用Ang-2及CD147表达水平对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AUC分别为0.821和0.7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Youden 指数提示Ang-2及CD147表达水平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最佳截点分别为≥4分和≥3分。Ang-2及CD147表达水平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诊断准确率(81.88%,83.33%)、敏感度(81.30%,82.00%)、特异性(83.33%,87.69%)和阳性预测值(87.23%,89.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Ang-2和CD147表达水平较高,Ang-2和CD147在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中有较高价值,Ang-2≥4分和CD147≥3分可作为提示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