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血管造影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血管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方早 金淑芳 +2 位作者 田卓炜 张陈平 何悦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目的:探讨运用CT血管造影(CTA)技术定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的精确性,基于CTA定位下了解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特征。方法:选取9例舌癌患者,术前利用CTA技术对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进行定位,术中测量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相关解剖数据... 目的:探讨运用CT血管造影(CTA)技术定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的精确性,基于CTA定位下了解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特征。方法:选取9例舌癌患者,术前利用CTA技术对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进行定位,术中测量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相关解剖数据,测量穿支数量、皮肤穿出点位置、血管蒂长度及皮瓣厚度,运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与术前CTA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长,管径与颈部血管匹配,对供区损伤小,CTA定位的血管蒂长度、皮瓣厚度以及血管穿支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与术中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均无显著差异;术前CTA定位测量准确。结论:术前运用CTA可精确定位穿支位置,利于皮瓣制备,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应用解剖 CT血管造影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在口腔癌术后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何悦 金淑芳 +7 位作者 方早 田卓炜 邱蔚六 章一新 冯少清 陶晓峰 周辉红 张志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75-1180,共6页
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SCIP)皮瓣的影像学、解剖学及其在口腔癌术后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SCIP皮瓣修复15例口腔癌根治术后缺损。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査。术中进行... 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SCIP)皮瓣的影像学、解剖学及其在口腔癌术后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SCIP皮瓣修复15例口腔癌根治术后缺损。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査。术中进行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受区缺损重建,对术后受、供区功能恢复进行评价。术后随访2~10个月。结果·切取的SCIP皮瓣平均面积为(46±22)cm^2,平均厚度为(1.2±0.3)cm;旋髂浅动脉与旋髂深动脉和腹壁浅动脉的关系可以分为5型:Ⅰ型(8/15),Ⅱ型(2/15),Ⅲ型(2/15),Ⅳ型(2/15),Ⅴ型(1/15)。患者术后受区外形丰满,张口度、语音和咀嚼功能恢复良好。结论·SCIP皮瓣质地柔软,穿支血管蒂较长,供区瘢痕隐蔽,是修复口腔癌缺损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旋髂浅动脉 颌面部 缺损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解剖学研究及其在舌癌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何悦 金淑芳 +3 位作者 田卓炜 方早 张陈平 张志愿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813-816,共4页
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特点及其在舌癌术后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4年1 月至2015年1 月,解剖制备15例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成功修复9 例舌癌根治术后缺损,术前及术后3 个月评价舌部功能及供区状况。结果:切取旋髂浅... 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特点及其在舌癌术后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4年1 月至2015年1 月,解剖制备15例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成功修复9 例舌癌根治术后缺损,术前及术后3 个月评价舌部功能及供区状况。结果:切取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面积27~110 cm2,平均厚度为(1.2 ± 0.3)cm,旋髂浅动脉从股动脉起始处的平均管径为(0.7 ± 0.2)cm,旋髂浅静脉为(1.2 ± 0.2)cm。旋髂浅动脉与旋髂深动脉和腹壁浅动脉的关系可以分为5 型:Ⅰ型(8/ 15),Ⅱ型(2/ 15),Ⅲ型(2/ 15),Ⅳ型(2/ 15),Ⅴ型(1/ 15)。 术后随访4~16个月,受区局部外形丰满,语言及吞咽功能恢复满意。供区均拉拢缝合,瘢痕隐蔽,无功能障碍。结论: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质地柔软,穿支血管蒂较长,供区瘢痕隐蔽,术后患者语音及咀嚼功能恢复良好,是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旋髂浅动脉 口腔癌 重建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视觉测量的上颌牙弓形态分类要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安 刘菁 +3 位作者 方早 谭宇 孙健 熊耀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应用三维扫描技术分析不同牙弓形态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点,寻找有统计学意义的测量指标。方法:选取上颌模型100例,将样本按不同牙弓形态分为尖圆形组、方圆形组、椭圆形组。通过三维扫描将牙列模型转化为计算机三维数据,测量上中切牙... 目的:应用三维扫描技术分析不同牙弓形态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点,寻找有统计学意义的测量指标。方法:选取上颌模型100例,将样本按不同牙弓形态分为尖圆形组、方圆形组、椭圆形组。通过三维扫描将牙列模型转化为计算机三维数据,测量上中切牙唇面至上尖牙连线距离(IIC)、双侧上尖牙牙尖之间的距离(ICW)、双侧上第一磨牙近中舌尖之间的距离(AW)。结果:不同牙弓形态组两两之间IIC值、IIC/ICW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尖圆形牙弓与方圆形及椭圆形牙弓之间ICW值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IIC、ICW、IIC/ICW这3项测量指标对牙弓形态可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扫描 牙弓形态 上前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舌缺损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何悦 方早 +2 位作者 金淑芳 张陈平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研究运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半舌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用于舌部缺损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9例舌癌患者,术前利用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进行定位,术中运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 目的:研究运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半舌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用于舌部缺损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9例舌癌患者,术前利用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进行定位,术中运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行半舌缺损修复。对成功应用该皮瓣进行舌重建的8例患者,术后1个月以及3个月进行随访,评价舌部功能及供区状况。结果: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长,管径与颈部血管匹配,对供区损伤小,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重建舌丰满,术后语音及咀嚼功能良好,舌部感觉功能欠佳。供区功能良好,仅留存线性瘢痕,供区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可成为舌缺损修复重建的另一种选择,其供区隐蔽,损伤小,皮瓣厚度适合舌部缺损修复,术后患者语音及咀嚼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舌缺损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年13例颌面部孤立性纤维瘤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阎学军 王丽珍 +2 位作者 张陈平 何悦 方早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282-286,共5页
目的通过对颌面部孤立性纤维瘤这一罕见疾病的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探讨颌面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要点与治疗原则。方法 2009至2014年间,对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数据库的颌面部孤立性纤维瘤进行统计,收集临床... 目的通过对颌面部孤立性纤维瘤这一罕见疾病的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探讨颌面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要点与治疗原则。方法 2009至2014年间,对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数据库的颌面部孤立性纤维瘤进行统计,收集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诊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3例患者入选研究,临床特征无特异性,CT表现为强化明显的肿物,术后病理均为颌面部孤立性纤维瘤,免疫组化CD34、Vim均为(+),Des均(-)。术后创口均一期愈合,未见明显并发症。随访3~60月,发现2例恶性孤立性纤维瘤患者出现复发情况,再次行手术治疗后,随访未见复发情况。结论颌面部SFT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最终确诊需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首选手术治疗,术后密切随访,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孤立性纤维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视觉测量的切牙乳突与上前牙的位置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刘菁 杨安 +2 位作者 方早 谭宇 孙健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通过三维扫描,测量、分析切牙乳突与上前牙的位置关系。方法:选取20~70岁年龄段的符合标准的上颌模型100例,采用2种方式分别进行分组:按年龄分为20~40岁、40~70岁2组,按性别分为男性组与女性组。通过三维扫描,将牙列模型转化为... 目的:通过三维扫描,测量、分析切牙乳突与上前牙的位置关系。方法:选取20~70岁年龄段的符合标准的上颌模型100例,采用2种方式分别进行分组:按年龄分为20~40岁、40~70岁2组,按性别分为男性组与女性组。通过三维扫描,将牙列模型转化为计算机点云数据并进行三维重建,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建立参考平面,将三维牙模上的参照点投影至所建平面上,测量各投影点之间的关系,得到上中切牙唇面至切牙乳突后缘的距离(IP)、上尖牙牙尖连线与切牙乳突后缘的距离(ICP)、上尖牙牙尖连线与上中切牙唇面的距离(IIC)。所得数据利用SAS14.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上中切牙唇面至切牙乳突后缘的距离平均值为9.3974 mm,标准差为1.6913。上尖牙连线至切牙乳突后缘的距离平均值为2.3936 mm,标准差为1.3193。上尖牙连线至上中切牙唇面的距离平均值为6.9806 mm,标准差为1.4321。以上3组数据按照年龄与性别分组,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实验成功将三维扫描技术应用于牙科模型的测量分析,所得数据可为全口义齿人工上前牙的排列提供参考。年龄与性别对上前牙与切牙乳突的位置关系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关系 切牙乳突 上前牙 三维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度曲率曲线拟合的薄板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周奎 徐宏文 +1 位作者 方早 吴伟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6-301,共6页
提出了基于柔度曲率多项式曲线拟合的损伤识别方法,并用该方法对薄板结构进行损伤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模态分析,得到损伤薄板的模态振型和固有频率,进而得到X方向和Y方向柔度曲率,然后分别在X方向和Y方向进行多项式曲线拟合... 提出了基于柔度曲率多项式曲线拟合的损伤识别方法,并用该方法对薄板结构进行损伤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模态分析,得到损伤薄板的模态振型和固有频率,进而得到X方向和Y方向柔度曲率,然后分别在X方向和Y方向进行多项式曲线拟合。基于拟合值与原始值的差值构造新的损伤指标。数值算例的结果表明,基于柔度曲率多项式曲线拟合的方法相比仅采用柔度曲率矩阵的方法能够更好地进行平板损伤定位,同时相比柔度曲率差等需要结构损伤前后模态数据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不需要用到结构损伤前的模态数据,可以运用于难以获得健康结构的模态振型数据的结构损伤识别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结构 损伤识别 柔度曲率 多项式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A法的钢框架损伤动力试验模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奎 方早 潘梦阳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7-64,共8页
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一个单跨三层钢框架分别进行恒活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三种损伤工况下的模拟设计,然后对试件进行三种工况下的缩尺动力试验。运用DASP动态试验仪进行动力试验之后采集和处理数据,再运用特征实现算法(ERA)进... 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一个单跨三层钢框架分别进行恒活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三种损伤工况下的模拟设计,然后对试件进行三种工况下的缩尺动力试验。运用DASP动态试验仪进行动力试验之后采集和处理数据,再运用特征实现算法(ERA)进行模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损伤工况下结构的频率、振型和阻尼都不同;并且在同一框架的不同损伤位置处频率和阻尼也会发生变化;试验结果与ANSYS模拟分析设计出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跨三层钢框架 损伤工况 缩尺试验 特征实现算法(ERA)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监控5000企业用工情况
10
作者 方早 《经贸实践》 2012年第1期62-62,共1页
日前从浙江省就业管理服务局获悉,随着元旦、春节临近,当地已加强对重点用工企业的监控,实时监控生产经营、用工、工资支付、劳动关系变动等状况的重点企业已从3600家扩大到5000家,数量猛增近40%,增加的基本为微小型企业。
关键词 实时监控 浙江省 企业用工 微小型企业 就业管理 用工企业 生产经营 工资支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厢起火时不同排烟模式下烟气流动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晓宇 龚剑 +4 位作者 刘强 曾涛 方早 徐文娟 戴玛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84-89,共6页
为研究地铁火灾烟气的合理防治,针对地铁车厢发生火灾并停靠在站台的情况,建立了地铁车厢及站台的物理模型,设置站台和隧道的送风及排烟口位置以及其他尺寸参数,开展了3种不同排烟组合模式下烟气流动的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其烟气能见度... 为研究地铁火灾烟气的合理防治,针对地铁车厢发生火灾并停靠在站台的情况,建立了地铁车厢及站台的物理模型,设置站台和隧道的送风及排烟口位置以及其他尺寸参数,开展了3种不同排烟组合模式下烟气流动的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其烟气能见度、温度场和CO_2浓度场的模拟结果,并提出了最优排烟组合方案。结果表明:同时打开站台和隧道的排烟装置将烟气排出,这样留在站台的烟气量相对较小,周围温度相对较低,同时车厢和站台的CO_2浓度较低,对逃生过程中的视觉和呼吸系统影响较小。因而同时开启隧道和站台排烟装置的模式,产生的排烟效率最高、排烟效果最佳,是最优方案。研究结果为地铁火灾烟气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地铁内人员的疏散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火灾 烟气流动 排烟模式 FDS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癌术后缺损功能重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方早 何悦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0期122-124,共3页
舌癌的发病率在口腔恶性肿瘤中居首位。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而手术切除不可避免地造成术后语音、咀嚼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术后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功能外科的发展,舌癌根治术后舌缺损的修复重建日益受到重视,各种带... 舌癌的发病率在口腔恶性肿瘤中居首位。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而手术切除不可避免地造成术后语音、咀嚼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术后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功能外科的发展,舌癌根治术后舌缺损的修复重建日益受到重视,各种带蒂或游离组织瓣被应用于重建舌的外形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术后缺损 功能重建 口腔恶性肿瘤 咀嚼功能障碍 术后生存质量 手术切除 游离组织瓣 综合疗法
原文传递
纪念元好问800诞辰学术研讨会在忻州举行
13
作者 方早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70-70,共1页
1990年八月中旬,在元好问八百周年诞辰之际,在他的故乡山西忻州市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并召开学术研讨会。与会的近百人,日本学者小栗英一和美国学者魏世法教授也欣然参加。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纪念活动 元好问 忻州市 诞辰 美国学者 日本学者 故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