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肿瘤抗原CA125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方崇峰 陈样新 +1 位作者 林仙方 孙星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肿瘤抗原CA125(简称CA125)水平与患者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108例CHF患者通过B型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内径及射血分数并探察是否有胸腔积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CA125水平,所有病例根据纽约心...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肿瘤抗原CA125(简称CA125)水平与患者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108例CHF患者通过B型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内径及射血分数并探察是否有胸腔积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CA125水平,所有病例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Ⅲ、Ⅳ级组,根据有无胸腔积液而分为胸腔积液患者和非胸腔积液患者。另随机抽取40例有心血管疾病但无CHF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CHF患者血清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Ⅳ级组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Ⅲ级组且Ⅲ级组明显高于Ⅱ级组,血清CA125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呈负相关,而与导致CHF的原发病种类不相关。胸腔积液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非胸腔积液患者,非胸腔积液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①CHF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其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而与导致CHF的原发病种类不相关;②胸腔积液患者其血清CA125水平高于非胸腔积液患者,这可能是由于胸膜间皮细胞分泌增加或胸腔积液刺激血清CA125的释放及阻碍其清除有关;③血清CA125水平的测定可能可以用来评价CHF治疗的疗效并可能用来评价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125水平 肿瘤抗原 初步探讨 慢性心力衰竭(CHF) CHF患者 胸腔积液 B型超声心动图 酶联免疫吸附法 纽约心功能分级 血清CAL25 左心室射血分数 血清CA125 胸膜间皮细胞 发病种类 左心室内径 心血管疾病 对照组 分泌增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方崇峰 陈样新 +2 位作者 傅国胜 徐耕 单江 《心脏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71-73,76,共4页
目的:探讨脉压、脉压指数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比较脉压与脉压指数用以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对优越性。方法:经冠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54例,其中ACS患者104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4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0例;... 目的:探讨脉压、脉压指数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比较脉压与脉压指数用以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对优越性。方法:经冠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54例,其中ACS患者104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4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50例;另设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患者4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分别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评分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表示。结果: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与血脂、血糖、体重指数等无明显关系。结论:脉压及脉压指数是较为方便的反映大动脉弹性的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全身心血管病的一个危险信号,指导早期干预,且脉压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较之脉压有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高血压 脉压 脉压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方崇峰 李雪娟 +7 位作者 林茂欢 陈样新 罗年桑 唐礼江 江建军 聂如琼 刘品明 王景峰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5期468-471,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中心回顾性的方法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台州医院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的慢性冠状动脉闭塞患者14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Rentrop and Cohen分级法对侧支... 目的分析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中心回顾性的方法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台州医院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的慢性冠状动脉闭塞患者14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Rentrop and Cohen分级法对侧支循环形成情况进行分级,并根据分级水平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0级与1级)与侧支循环良好组(2级和3级)。结果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饮酒、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及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钙蛋白T浓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吸烟、糖尿病及血肌酐、空腹血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闭塞支数比例及靶血管闭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Rentrop and Cohen分级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血脂浓度、超敏C-反应蛋白、估算的肾小球率过滤(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rate,eGFR)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1.24,95%CI:1.12~1.41)及eGFR(OR=1.12,95%CI:1.23~1.52)入选回归方程。结论合并糖尿病或肾功能不全的慢性冠状动脉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差,而糖尿病及肾功能不全可能是影响侧支循环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侧支循环 糖尿病 肾功能不全 闭塞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心超评价心房颤动复律后心房机械功能的恢复
4
作者 方崇峰 郑文远 《浙江实用医学》 1998年第5期18-19,共2页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由于有序的心房电——机械活动丧失,可造成心搏出量和心输出量的下降,导致血流淤滞,易于血栓形成,进一步可发生血栓栓塞。房颤的复律治疗可以缓解心律失常症状,改善血液动力学,还可能减少心源性栓塞的危险。...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由于有序的心房电——机械活动丧失,可造成心搏出量和心输出量的下降,导致血流淤滞,易于血栓形成,进一步可发生血栓栓塞。房颤的复律治疗可以缓解心律失常症状,改善血液动力学,还可能减少心源性栓塞的危险。为了探讨心房收缩功能的恢复过程,本文报告11例房颤复律病人的多普勒心超检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复律 心房机械功能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流程对ST段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薛迎生 江建军 +3 位作者 章晨 王斌 方崇峰 唐礼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优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流程对门-球囊时间(DtoB)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6月在台州医院心内科成功行PPCI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导管室启动模式分为A组... 目的探讨优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流程对门-球囊时间(DtoB)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6月在台州医院心内科成功行PPCI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导管室启动模式分为A组和B组。A组:急救中心医生初步诊断STEMI后通知心内科医生会诊,后者确认后再通过导管室负责人启动导管室;B组:急救中心医生初步诊断STEMI后直接通知导管室负责人,后者派心内科医生会诊的同时启动导管室。主要分析指标为PPCI相关时间:DtoB时间;门-心电图(DtoE)时间;心电图-导管室(EtoL)时间;导管室-球囊(LtoB)时间。次要分析指标为临床结果 :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I(TnI)峰值;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天累计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共入选患者124例,A组54例,B组70例,两组患者基础临床情况相近。B组与A组比较DtoB时间为(91.3±14.0)min比(103.3±14.1)min(t=4.72,P<0.01)。DtoB时间的缩短主要得益于EtoL时间的缩短(65.4±14.5)min比(75.9±14.5)min(t=4.01,P<0.01);B组CK-MB、cTnI峰值较A组均有明显降低,分别为(257±205)U/L比(392±292)U/L(t=2.90,P<0.01)、(43.4±29.5)比(56.3±32.3)ng/ml(t=2.31,P<0.01)。两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天总死亡率、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0.01、0.57、0.06,P>0.05)。结论急救中心医生直接通过导管室负责人预先启动导管室较传统呼叫心内科医生会诊后启动导管室能明显缩短DtoB时间,使CK-MB、cTnI峰值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门-球囊时间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样新 傅国胜 +4 位作者 徐耕 单江 方崇峰 唐礼江 江建军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253-25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其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与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雌二醇(E2)、睾酮(T)、血脂、射血分数(EF)水平,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水平差异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HD心力衰竭组...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其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与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雌二醇(E2)、睾酮(T)、血脂、射血分数(EF)水平,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水平差异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HD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间E2、T、E2/T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CHD组E2及T水平明显低于非CHD组(P<0.05),而E2/T在CHD组明显高于非CHD组(P<0.05);E2、T、E2/T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评分之间无相关性,而EF值及血脂水平则与之相关;CHD患者E2水平与H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TC、LDC-C、TG、LP(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T与血脂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老年男性CHD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明显下降,且以雄性激素下降为主;体内性激素水平与CHD的严重程度无关;体内雌激素水平与血脂代谢有明显相关,而雄激素变化与血脂代谢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雌二醇 睾酮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急性主动脉夹层关系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晓锋 唐礼江 +5 位作者 郑文远 江建军 陈丽娟 方崇峰 薛迎生 杜于茜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5年第2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脂蛋白-a水平与主动脉夹层的关系。方法 选取诊断明确的2 7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和同期年龄、性别构成相近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 0例、健康人群5 0例,检测分析他们的血脂蛋白-a[LP(a) ]、C -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计数水... 目的 探讨脂蛋白-a水平与主动脉夹层的关系。方法 选取诊断明确的2 7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和同期年龄、性别构成相近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 0例、健康人群5 0例,检测分析他们的血脂蛋白-a[LP(a) ]、C -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计数水平,并观察其中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后2 4小时、72小时、5天LP(a)、CRP、白细胞计数的动态变化。结果 (1)主动脉夹层组、急性心肌梗塞对照组、健康对照组血清平均LP(a)浓度分别为32 7. 35±89 .2 3mg .L-1、2 6 1. 35±77 .5 4mg .L-1、79 .6 9±2 1. 6 3mg .L-1,三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2 )主动脉夹层组和急性心肌梗塞对照组患者血平均CRP水平分别为12 . 12±6 .15mg .dL-1和10 . 31±8 .33mg .dL-1,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1 .0 6±4. 2×10 .9 L-1、10 . 38±5 . 6×10 .9 L-1,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 0 1) ;但前两组患者间CRP、白细胞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3)主动脉夹层发病后72小时内LP(a)、CRP水平和白细胞水平均呈持续性升高,入院后第5天CRP、白细胞水平明显下降,LP(a)仍处于较高水平。结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清LP(a)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其促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脂蛋白-a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抑制AngⅡ诱导的巨噬细胞MMP-9的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吴超能 蒲晓群 +2 位作者 唐礼江 江建军 方崇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42-943,共2页
关键词 抑制AngⅡ MMP-9 巨噬细胞 氯沙坦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基质金属蛋白酶 急性冠脉综合征 炎症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胆红素、血脂测定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洪凤芹 唐礼江 +2 位作者 江建军 方崇峰 葛卫力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2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胆红素、血脂在冠心病(coronary heartdisease,CHD)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患者184例,分为非冠心病组(A组)、冠心病心绞痛组(B组...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胆红素、血脂在冠心病(coronary heartdisease,CHD)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患者184例,分为非冠心病组(A组)、冠心病心绞痛组(B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组(C组)。检测并分析HbA1c、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血脂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结果 HbA1c C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B在B组及C组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B组和C组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A1c与TC、LDL-C呈正相关(r=0.45,r=0.91,均P<0.05),TB与TC、LDL-C呈负相关(r=-0.97,r=-0.90,P<0.05)。结论高水平HbA1c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低胆红素水平可能预示着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冠心病 血脂 胆红素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率震荡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先本 江建军 +3 位作者 唐礼江 王斌 方崇峰 付信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459-1460,146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近期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对首次发生AMI并于发病6 h内行直接PCI治疗的37例患者和同期因AMI入院而行延期PCI治疗的176例患者,于PCI术后1 h内...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近期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对首次发生AMI并于发病6 h内行直接PCI治疗的37例患者和同期因AMI入院而行延期PCI治疗的176例患者,于PCI术后1 h内开始连续72 h心电监护,第1周、第6周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发生的室性期前收缩情况,分别计算HRT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值,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不同观察时间的TO、TS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AMI患者,直接PCI可明显改善患者的HRT,提示可改善和恢复AMI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从而降低AMI后发生恶性心脏事件的危险性,在这方面的作用优于延迟P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率震荡 动态心电图 心电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成人巨大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礼江 高伟 +5 位作者 林仙方 江建军 方崇峰 杜芋茜 刘治国 薛迎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 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 (TTE)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ASD)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 1例住院患者 ,男 12例 ,女 9例 ;年龄 17~ 4 5岁 ;均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证实的继发孔型ASD ,以充盈球囊最大伸展直径加 2~... 目的 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 (TTE)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ASD)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 1例住院患者 ,男 12例 ,女 9例 ;年龄 17~ 4 5岁 ;均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证实的继发孔型ASD ,以充盈球囊最大伸展直径加 2~ 4mm为原则选择封堵器型号 ,TTE监测下放置Amplatzer封堵器。随访有无残余分流及是否影响周围瓣膜和静脉功能 ,记录临床事件 (血栓栓塞、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 )。结果  2 1例全部封堵成功 ,TTE监测放置Amplatzer封堵成功 ,手术成功率 10 0 % ;术后即刻及 1天、3天、3个月、6个月、1年复查TTE观察无明显残余分流及影响周围瓣膜功能 ,也无腔、肺静脉狭窄 ,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 ,无封堵器移位和脱落 ,心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1例发生频发房性心律失常 ,经心律平 4 5 0mg d治疗 1个月后消失 ,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Amp 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成人巨大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TTE监测ASD介入封堵治疗整个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LATZER封堵器 治疗 巨大 ASD 经胸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监测 瓣膜 血栓栓塞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介入术后局部血管并发症的改良超声引导压迫法修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样新 方崇峰 +3 位作者 吴超能 江建军 卢先本 唐礼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17-117,共1页
关键词 超声引导压迫法 心脏介入术后 血管并发症 压迫修复法 改良 假性动脉瘤 动静脉瘘 穿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神经精神症状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雅文 方崇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2349-2349,共1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其病程长,易复发,常累及许多组织、器官,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凡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者,均表示疾病活动,且严重。我院从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6例SLE伴发神经精神...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其病程长,易复发,常累及许多组织、器官,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凡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者,均表示疾病活动,且严重。我院从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6例SLE伴发神经精神症状病人.通过积极治疗和全面护理,使6例病人安全度过活动期,痊愈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神经精神症状 全面护理 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伴发 多器官功能障碍 积极治疗 痊愈出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滴定法在慢径改良术中预防房室传导阻滞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先本 徐耕 +4 位作者 唐礼江 江建军 方崇峰 王斌 傅信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7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能量滴定法”在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术中对房室传导阻滞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865例;消融过程采用“下位法+能量滴定法”。结果治疗成功率98.9%,复发率为2.08%,10例患者出... 目的探讨“能量滴定法”在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术中对房室传导阻滞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865例;消融过程采用“下位法+能量滴定法”。结果治疗成功率98.9%,复发率为2.08%,10例患者出现I°房室传导阻滞,无III°房室传导阻滞发生。靶点数≥5.0、有效靶点/总靶点<70%和累计消融能量(W*S)≥2300的患者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而复发率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减少累计消融能量、控制总靶点数和提高靶点有效率能有效减少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术 房室传导阻滞 并发症 能量滴定法 有效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巨噬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超能 蒲晓群 +2 位作者 方崇峰 江建军 唐礼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对经佛波酯分化的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mRNA的影响,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以进一步了解它们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地位。方法将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10-10~10-7mol/L)与经佛波酯(40nmol/L)分化...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对经佛波酯分化的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mRNA的影响,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以进一步了解它们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地位。方法将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10-10~10-7mol/L)与经佛波酯(40nmol/L)分化后的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共孵育24h,以及将血管紧张素Ⅱ(10-7mol/L)与细胞作用不同时间(0、6、12、24和48h),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经佛波酯诱导后,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并表达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mRNA。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作用细胞24h,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mRNA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血管紧张素Ⅱ(10-7mol/L)作用于细胞,呈时间依赖性诱导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mRNA的表达,6h开始增加,24h达峰,之后逐渐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经佛波酯诱导分化后的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血管紧张素Ⅱ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上调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mRNA表达。血管紧张素Ⅱ与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可能共同参与了血管壁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血管紧张素Ⅱ 佛波酯 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50例右侧旁道射频消融治疗的体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样新 江建军 +2 位作者 方崇峰 薛迎生 丁燕生 《心脏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 右侧旁道 心内电生理检查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急性主动脉夹层瘤关联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晓锋 唐礼江 +6 位作者 沈卫峰 郑文远 江建军 陈丽娟 方崇峰 薛迎生 杜于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2期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脂蛋白 a与主动脉夹层瘤的关系。方法 以诊断明确的 2 7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以同期年龄、性别构成相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6 0例、健康人群 5 0例为对照 ,分析他们的血脂蛋白 a[LP(a) ]、C 反应蛋白 (CRP)... 目的 探讨脂蛋白 a与主动脉夹层瘤的关系。方法 以诊断明确的 2 7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以同期年龄、性别构成相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6 0例、健康人群 5 0例为对照 ,分析他们的血脂蛋白 a[LP(a) ]、C 反应蛋白 (CRP)及白细胞 (WBC)计数水平 ,并比较。观察其中 8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发病后 2 4、72h、5dLP(a)、CRP、白细胞计数的动态变化。结果 ①主动脉夹层瘤组、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健康对照组血清平均LP(a)浓度分别为 (32 7.35± 89.2 3)、(2 6 1.35± 77.5 4 )、(79.6 9±2 1.6 3)mg L ,3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②主动脉夹层瘤组和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患者血平均CRP水平分别为 (12 .12± 6 .15 )、(10 .31± 8.33)mg dl,白细胞计数分别为 (11.0 6± 4 .2 )× 10 9 L、(10 .38± 5 .6 )× 10 9 L ,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但前两组患者间CRP、白细胞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③主动脉夹层瘤发病后 72h内LP(a)、CRP水平和白细胞水平均呈持续性升高 ,入院后第5天CRP、白细胞水平明显下降 ,LP(a)仍处于较高水平。结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瘤患者血清LP(a)水平明显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脂蛋白-a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三烯B4对巨噬细胞小凹蛋白-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琳 江建军 +5 位作者 许莎莎 方崇峰 陈葆国 朱敏 黄维清 唐礼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13-218,共6页
目的研究小凹蛋白-1(Cav-1)及白三烯B4(LTB4)与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关系,观察LTB4及其抑制剂对巨噬细胞Cav-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41例人尸检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中巨噬细胞Cav-1蛋白的表达;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167例... 目的研究小凹蛋白-1(Cav-1)及白三烯B4(LTB4)与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关系,观察LTB4及其抑制剂对巨噬细胞Cav-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41例人尸检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中巨噬细胞Cav-1蛋白的表达;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167例入选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av-1的表达水平,用ELISA检测血清中LB4的表达水平;分别用浓度为10-8mol/L、10-7mol/L的LTB4及10-7mol/LU75302处理THP-1源性的巨噬细胞,RT-PCR检测细胞内的TNF-αmRNA,Cav-1mRNA水平及Western Blot检测Cav-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稳定斑块相比,不稳定斑块中巨噬细胞聚集处Cav-1表达下调或表达阴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中急性心梗(AMI)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外周血单核细胞Cav-1表达水平皆显著低于稳定心绞痛(SAP)组、非冠心病组(99.2±40.8MnX比(176.1±90.3)MnX、(246.0±122.8)MnX(t=-4.786、5.112),(104.8±37.4)MnX比(176.1±90.3)MnX、(246.0±122.8)MnX(t=-4.508、-4.942,P<0.01);AMI组血清LTB4表达显著高于UAP组、SAP组及非冠心病组(209.8ng/L比40.7ng/L、59.5ng/L、63.8ng/L,Z=-3.771、-3.426、-2.849,P<0.01)。LTB4可下调Cav-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0.963、0.959比1.186,t=-5.079、-5.148),0.712比0.840(t=-4.050,P<0.01),上调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0.637比0.555)(t=5.148,P<0.01);U75302预处理组Cav-1mRNA及蛋白水平上调(1.089比0.959、0.963(t=3.018、3.087,0.799比0.712,t=2.849,P<0.05),TNF-αmRNA水平下降(0.529比0.637,t=-3.087,P<0.01)。结论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中巨噬细胞及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av-1表达降低,AMI患者血清中LTB4表达上调,提示高水平LTB4及低表达Cav-1与斑块不稳定有关。LTB4下调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Cav-1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TNF-αmRNA水平,U75302预处理可拮抗上述LTB4的作用,提示使用拮抗LTB4的药物可能有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蛋白1 白三烯B4 炎症 急性冠脉综合征 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患者出院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雅文 方崇峰 徐冰 《护理学报》 2011年第6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提高患者出院健康教育知晓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中的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步骤,对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值进行分析,找出关键原因,改进健康教育宣教流程,制定各类标准和制度,...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提高患者出院健康教育知晓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中的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步骤,对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值进行分析,找出关键原因,改进健康教育宣教流程,制定各类标准和制度,对环节进行监控。结果患者出院健康教育知晓值从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前的54.6分提高到80.8分,六西格玛管理流程能力Z值从改进前的-0.94提升到0.79。结论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对导致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值低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改善了工作流程,从而提高了患者出院健康教育知晓值,提高了遵医行为及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西格玛 健康教育 出院 流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小凹蛋白-1及白三烯B4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琳 江建军 +10 位作者 许莎莎 米亚非 方崇峰 王斌 葛卫力 黄洁 洪凤芹 王教辰 陈葆国 朱敏 唐礼江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0年第1期12-14,22,共4页
目的:探讨小凹蛋白-1及白三烯B4在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中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4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证实为ACS的患者与20例无冠状动脉病变的对照组进行研究,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小凹蛋白-1(Cav-1)的表达... 目的:探讨小凹蛋白-1及白三烯B4在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中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4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证实为ACS的患者与20例无冠状动脉病变的对照组进行研究,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小凹蛋白-1(Cav-1)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检测30例ACS患者及对13例照组血清中白三烯B4(LTB4)的表达水平。结果:ACS组单核细胞Cav-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CS组血清LTB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av-1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与不稳定心绞痛(UAP)组均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P<0.01);AMI患者血清中LTB4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及非冠心病组(P<0.01)。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ACS与非冠心病组,显示LTB4总预测准确率70.7%,Cav-1总预测准确率78%,而结合LTB4及Cav-1两类指标总预测准确率上升为80.5%。结论:单核细胞上小凹蛋白-1在ACS患者表达降低,AMI患者血清中LTB4表达上调,结合两类指标对预测发生ACS的准确率比单个指标的评价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患者 小凹蛋白 白三烯B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