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肾方剂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临床及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肖萌 张晓莲 +4 位作者 刘伟 杨金娜 王文佳 胡蕴慧 方坚松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28-1636,共9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长,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手段,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难题。中医认为肾虚是伴随着AD进程的恶化及证候时序演化的关键证候要素,补肾填精益髓是中医治疗痴呆的根本治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长,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手段,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难题。中医认为肾虚是伴随着AD进程的恶化及证候时序演化的关键证候要素,补肾填精益髓是中医治疗痴呆的根本治法。临床研究表明补肾方剂能显著改善轻、中度A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神经,降低脑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抑制炎症因子激活及抗氧化应激等有关。该文综述了补肾方剂治疗AD的临床及药理研究进展,从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研究方面探讨了补肾方剂防治AD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中医补肾疗法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补肾方剂 临床研究 药理研究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关于网络药理学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与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方坚松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1,共1页
近年来,国内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成井喷之势,特别是聚焦在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这类研究大多是通过整合中药成分与靶点数据库的信息,从“成分-靶点-作用通路“的框架去预测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由于这类研究后... 近年来,国内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成井喷之势,特别是聚焦在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这类研究大多是通过整合中药成分与靶点数据库的信息,从“成分-靶点-作用通路“的框架去预测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由于这类研究后续大多缺乏严谨的药理学实验验证,加上其研究对象仅限于特定方剂作用于特定疾病,导致其研究结论可信度较低,缺乏实际科学价值,研究结果与阐明中医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相距甚远。笔者从事网络药理学研究多年,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针对网络药理学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以下两点个人的建议。(一)聚焦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阐释。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治疗疾病,比如清热解毒法是中医抗癌的重要法则,补肾法是中医抗老年痴呆的普遍治法。这意味着具有清热解毒、或具有补肾疗效的中药与复方,能够普遍地作用于西医肿瘤及老年痴呆。即清热解毒法、补肾法分别与西医肿瘤及阿尔茨海默病(AD)之间具有共同的生物学基础。而这些具体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可以通过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来预测与指导。笔者结合前期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基础,提出基于网络距离法探讨补肾法调控内质网应激防治AD的科学假说,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面上资助(82074278)。近期本团队从基于网络药理学方面预测了补肾方剂补肾益智方中两个天然产物蛇床子素及五味子醇甲B具有协同抗AD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控内质网应激相关,预测结果在APP/PS1转基因动物模型上得到了验证(Phyto⁃medicine,2023,已录用)。笔者呼吁更多的网络药理学从业者能够聚焦于更具普适性的中医药理论防治疾病的现代科学内涵阐释,及其对中药发掘的指导价值研究。(二)拓展网络药理学应用领域,关注老药新用。国际上对网络药理学的关注一直是聚焦在药物重定位领域,但是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的药物重定位研究在国内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2020年受邀Med Res Rev杂志撰写了网络药理学方法在AD药物重定位方面的长篇综述,提出了整合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临床电子病历深度挖掘的老年痴呆药物发现框架,即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已上市药物潜在的抗老年痴呆活性,并基于大规模电子病历的队列回顾性研究验证预测药物与AD发病率之间的关系〔Med Res Rev,2020,40(6):2386-2426〕。该研究框架已在多个研究案例中成功实现〔Nat Aging,2021,1(12):1175-1188;Alzheimers Res Ther,2022,14(1):7〕。2022年,笔者整合了大规模的AD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结果,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框架预测AD的风险基因,并基于这些潜在靶标开展AD药物重定位研究,网络距离法预测结合大规模电子病历回顾性队列分析发现抗2型糖尿病老药吡格列酮(pioglitazone)与AD疾病风险降低有关,网络分析结合体外人源小胶质细胞模型验证了吡格列酮的抗AD分子机制〔Alzheimers Res Ther,2022,14(1):7〕。该研究思路通过进一步的学科交叉,将网络药理学的预测结果在大规模的临床数据中寻找证据,进一步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可信度,也加速了药物的发现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中医药理论 老药新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发现与机制研究
3
作者 刘艾林 方坚松 +6 位作者 周丹 杨然耀 连雯雯 庞晓丛 周围 闫蓉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9-19,共1页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以行为、认知和记忆功能障碍为临床特征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AD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现有的单靶点药物仅能改善AD症状,而不能真正地起到延缓疾病的作用.因此针对AD的多靶点,...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以行为、认知和记忆功能障碍为临床特征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AD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现有的单靶点药物仅能改善AD症状,而不能真正地起到延缓疾病的作用.因此针对AD的多靶点,寻找既能有效改善症状同时又能延缓病理进程的抗AD药物具有重大意义.方法本研究运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多靶点抗AD药物预测平台,经体外药效实验验证,发现了具有多向药理学特征(组胺H3受体拮抗作用和乙、丁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等)的抗AD候选物DL0410.结果APP/PS1转基因动物等多个AD相关动物模型的药效实验表明,DL0410均能够显著改善模型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其药效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1)通过抑制乙、丁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增加中枢乙酰胆碱的含量.(2)抑制Aβ前体蛋白APP的表达,通过AKT/JNK信号通路减少Aβ对神经元的损害,产生神经元保护作用.(3)通过AGE/RAGE/NF-kB通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下调NF-kB通路,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改善AD动物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结论DL0410是一个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抗AD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多向药理学 胺H3受体 胆碱酯酶 信号通路 抗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向量机(SVM)和贝叶斯等数据挖掘技术在新药发现中的应用
4
作者 刘艾林 方坚松 +2 位作者 杨然耀 刘帼静 杜冠华 《中国药理通讯》 2013年第3期65-65,共1页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针对老年痴呆相关药物靶点如BuChE已发现大量活性化合物,然而用于预测化合物活性的模型并不多见。为了建立化合物活性预测模型,并指导新药筛选与发现,本研究基于药物靶BuChE抑制剂和非抑制剂的结构,应用支持向量...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针对老年痴呆相关药物靶点如BuChE已发现大量活性化合物,然而用于预测化合物活性的模型并不多见。为了建立化合物活性预测模型,并指导新药筛选与发现,本研究基于药物靶BuChE抑制剂和非抑制剂的结构,应用支持向量机(SV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数据挖掘技术 新药发现 应用 贝叶斯 BuChE 化合物活性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思路·新技术——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相关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 被引量:14
5
作者 蒋宁 杜保民 +45 位作者 杜冠华 段大跃 方坚松 高兴华 高秀梅 顾金辉 郭彦飞 侯悦 黄晏 李琦 林志彬 刘建勋 陆茵 吕圭源 聂红 庞晓斌 齐晓甜 秦雪梅 任巧 任远 任周新 茹祥斌 申竹芳 石京山 孙建宁 孙蓉 孙晓波 王陈 王梅 王同兴 吴春福 谢宗杰 徐惠波 薛云丽 杨宝学 杨奎 余林中 张丹参 张兰 张林 张永鹤 张永祥 赵勤实 周玉枝 朱焰 周文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1-260,共20页
"第十二届全国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学术会议"于2019年10月11-13日在天津市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举行。会议期间,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召开了"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相关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专题研... "第十二届全国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学术会议"于2019年10月11-13日在天津市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举行。会议期间,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召开了"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相关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专题研讨会。研讨会分为主题报告和综合讨论2部分。主题报告由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春福教授主持,刘建勋、孙晓波、段大跃和吕圭源教授作主题报告。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兼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永祥研究员主持综合讨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司重大专项处顾金辉处长全程参加。与会专家围绕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相关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本文整理了专家们的主要观点和建议,希望能为中药复方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和新技术,为提高我国中药复方新药的研发水平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新药研发 新思路 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王小云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8
6
作者 宋雷 黄旭春 +2 位作者 曹晓静 方坚松 王小云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47-658,共12页
目的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挖掘王小云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及其核心药物作用机制。方法收集王小云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门诊中药处方,经数据标准化处理后,用SPSS Modeler软件对药物进行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属性分析、关... 目的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挖掘王小云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及其核心药物作用机制。方法收集王小云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门诊中药处方,经数据标准化处理后,用SPSS Modeler软件对药物进行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属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挖掘核心药对;借助系统药理学方法筛选核心药对(桃仁-红花)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靶点,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及药物与疾病关键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综合以上网络分析筛选出关键成分及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初步验证。结果共筛选出339首处方,涉及230味中药,总频次为2757次,使用频次≥35的中药有赤芍、白术、郁金、杜仲、葛根、酸枣仁等20味,主要以理气药、补阴药、补气药、活血调经药;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所得的用药模式中,桃仁-红花药对支持度排序位列第一。共筛选出桃仁-红花潜在活性成分34个,靶点319个,药物与疾病交集关键靶点148个,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桃仁-红花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过程中,可能与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雌激素(Estrogen)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木犀草素(Luteolin)、豆甾醇(Stigmasterol)、黄芩素(Baicalein)等成分与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蛋白激酶(AKT1)、肿瘤蛋白(TP53)等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力。结论通过对有效处方挖掘、关联规则等方法,充分展示了王小云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特色,其核心药物的活性成分主要通过PTGS2、AKT1、TP53等靶点与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及Estrogen信号通路等来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 名医经验 数据挖掘 复杂网络分析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药有效成分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庞晓丛 王喆 +5 位作者 方坚松 连雯雯 康德 赵赢 刘艾林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81-1081,共1页
目的为了探索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药方剂的网络药理学。方法本文收集了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25个作用靶点,以及13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药方剂,根据单味药出现的频率,从中选取了7种代表性的中草药进行后续研究。结果利用已建立的机器... 目的为了探索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药方剂的网络药理学。方法本文收集了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25个作用靶点,以及13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药方剂,根据单味药出现的频率,从中选取了7种代表性的中草药进行后续研究。结果利用已建立的机器学习分类模型对中草药的化学成分进行作用靶点预测,并构建了化合物-靶点网络,靶点-靶点网络以及靶点-疾病网络来解释中药方剂的多种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机制。此外,经过血脑屏障透过性分析及对预测靶点的验证,得到了7个结构具有代表性的多靶点的先导化合物。结论本文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了抗阿尔茨海默病的传统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网络作用机制,为抗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药临床应用以及多靶点药物设计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中药方剂 网络药理学 虚拟筛选 类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探索化湿败毒方治疗COVID-19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郭鹏飞 方坚松 +4 位作者 许律捷 张宝月 赵君 刘艾林 杜冠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48-1062,共15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方法探索"化湿败毒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多个在线中药数据库检索化湿败毒方中14味中药的归经、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STRING...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方法探索"化湿败毒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多个在线中药数据库检索化湿败毒方中14味中药的归经、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对化湿败毒方药物靶标和疾病靶标之间靶蛋白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并通过Circos Tableviewer、Cytoscape软件进行药物-归经网络、药物-靶点网络和药物靶向蛋白-疾病蛋白(PPI)等网络的构建。接着通过Fun Rich和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并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在线绘图软件Omic Share进行可视化。最后运用CB-Dock分子对接网站软件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的3CL水解酶(Mpro)以及宿主蛋白ACE2和类药性>0.8的活性成分分别进行对接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化湿败毒方14味中药里有10味中药都相对特异性的归属于肺经,从复方中共筛选出来240个符合标准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常见化合物如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quercetin)和木犀草素(luteolin)、醇类化合物如豆甾醇(stigmasterol)和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以及有机酸如没食子酸(gadelaidic acid)等。其它成分还有酯类、酰胺类和萜类等化学成分;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候选靶标富集的通路主要包括与癌症相关的多条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GF-beta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化湿败毒方中kanzonol F、xambioona dehydroeburicoic acid、cavidine等成分与SARS-Co V-23CL水解酶和ACE2均有较好的亲和作用。结论本文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初步探索了化湿败毒方可能通过多成分作用于病毒复制相关靶点和关键宿主蛋白,进而调节机体免疫和代谢通路等多种途径,最后发挥预防和治疗COVID-19的药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湿败毒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调节内质网应激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符小梅 宋雷 +1 位作者 方淑环 方坚松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9-157,共9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神经元渐进性损伤至死亡为特点的慢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是真核细胞内质网的适应性反应,具有保护和促凋亡双向作用,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病理及机制可触发ERS,ER...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神经元渐进性损伤至死亡为特点的慢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是真核细胞内质网的适应性反应,具有保护和促凋亡双向作用,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病理及机制可触发ERS,ERS可进一步推动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程。中医药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具有巨大潜力,可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及其相关因素保护神经元,本文旨在探讨中药调节内质网应激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机制研究及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中医药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代谢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赖奕奕 方坚松 方淑环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6-182,共7页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代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衰老过程中能量代谢障碍导致正气亏虚,中医药以补肾、健脾、活血等有效防治AD。本文从AD与能量代谢、AD的三大物质代谢特征及...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代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衰老过程中能量代谢障碍导致正气亏虚,中医药以补肾、健脾、活血等有效防治AD。本文从AD与能量代谢、AD的三大物质代谢特征及中药调节代谢防治AD方面论述,为AD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症 糖代谢 脂代谢 氨基酸代谢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生脉散用于COVID-19恢复期治疗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鹏飞 方坚松 刘艾林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1669-1681,共13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生脉散(SMS)”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恢复期治疗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方法: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并从TCMSP、在线分析平台(ETCM、TCMID、HIT)以及Chemdb数据库搜索SMS复方中每味中药的归经...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生脉散(SMS)”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恢复期治疗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方法: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并从TCMSP、在线分析平台(ETCM、TCMID、HIT)以及Chemdb数据库搜索SMS复方中每味中药的归经和成分。药物成分潜在靶标通过PharmMapper、DrugBank、E-TCM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 4个数据库进行预测。然后,运用String数据库进行SMS药物成分靶标与COVID-19之间靶蛋白相互作用关系的分析,接着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的构建和分析。最后用DAVID和FunRich数据库对候选靶标进行富集分析。结果:生脉散里的3味中药均归属于肺经,从生脉散复方中共筛选出21个符合选择标准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常见的皂苷类化学成分如人参皂苷Rh4、醇类化学成分如β-谷甾醇,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如五味子素,另外还有生物碱类、黄酮类和萜类等化学成分。预测得到中药化学成分相关靶标457个,COVID-19靶标51个。通过String分析发现,化学成分中的70个靶标与COVID-19的29个靶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候选靶标富集的通路主要包括癌症相关的多条通路、FoxO信号通路、病毒致癌作用信号通路等。结论:SMS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CUL2、NUP62、RAE1等多个靶点进而调节多条信号通路来起到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用,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信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生脉散 网络药理学 候选靶标 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规模比较蛋白质组学的内表型网络揭示阿尔茨海默病的血管功能障碍特征
12
作者 蔡垂浦 代朝 方坚松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0-20,共1页
目的基于大规模比较蛋白质组学的内表型网络识别特异性、敏感性、可靠性高的阿尔茨海默病(AD)蛋白标志物,揭示AD的血管功能障碍特征。方法我们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网络的框架,通过大规模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来识别五种AD病理的内表型特征... 目的基于大规模比较蛋白质组学的内表型网络识别特异性、敏感性、可靠性高的阿尔茨海默病(AD)蛋白标志物,揭示AD的血管功能障碍特征。方法我们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网络的框架,通过大规模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来识别五种AD病理的内表型特征。首先通过分析来自AD患者和转基因小鼠模型的23套蛋白质组学数据集,揭示了AD内表型的蛋白质组学景观。利用网络近邻法测量AD内表型模块与AD患者皮质、血清和脑脊液的整合蛋白质组学数据集中差异表达蛋白(DEP)的距离显著性,识别AD病理中不同内表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通过整合基因型-脑组织表达RNA-seq数据、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和文献证据,重点探讨了包含21个DEP的AD血管功能障碍内表型特征。APP/PS1和MCAO小鼠动物模型实验进一步验证了SEPT5、SNAP25和STXBP1可能作为AD血管功能障碍内表型的候选生物标志物。结论本研究展示了一种有效的网络策略,用于从整合的蛋白质组学数据中推测新的AD标志物,以期揭示AD的不同内表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内表型网络 阿尔茨海默病 蛋白质组学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新策略--网络药理学与中药新药研发 被引量:7
13
作者 韩露 程肖蕊 +31 位作者 伯晓晨 曹亮 陈纯 陈洛南 陈禹保 段大跃 方坚松 高丽 高莉 高耀 李美娜 李学军 刘艾林 刘骏 秦雪梅 Bauer RUDOLF 宋文婷 Alastair STEWART 孙蓉 孙妩弋 田俊生 王永华 王忠 魏伟 肖伟 徐峰 徐筱杰 张文娟 张媛媛 赵静 周文霞 张永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27-828,共2页
"网络药理学与生物医药发展国际论坛"于2018年8月23-25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协海智办、国际药理学联合会天然药物药理学分会、中国药理学会、中国药学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网络药理学与生物医药发展国际论坛"于2018年8月23-25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协海智办、国际药理学联合会天然药物药理学分会、中国药理学会、中国药学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药理学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承办,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中国药理学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文霞教授和常务委员、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伟教授共同担任论坛主席。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中国大陆和中国澳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7名代表出席本次论坛。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司监察刘登峰专员应邀参会。论坛针对国际、国内网络药理学研究的现状、最新进展和发展前沿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综合讨论,展示了该研究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和新应用。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本文对部分专家的观点和意见进行了整理,以期为促进我国网络药理学和生物医药研究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生物医药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天然产物系统药理学框架的发展
14
作者 方坚松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48-849,共2页
天然产物是当前新药发现的重要途径,天然产物具有作用靶点广泛、毒性作用低等特点。如何整合现有的药物与疾病相关数据库及文献资源,发展统计方法用于发现针对复杂性疾病的活性天然产物尤为重要。
关键词 系统药理学 天然产物 药物靶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化瘀解毒方调控PKA/NLRP3通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机制
15
作者 张丹 倪家慧 +4 位作者 张喜 沈阳 刘伟 方坚松 潘华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605-4611,共7页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解毒方(JPHYJD)调控蛋白激酶A(PKA)/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通路治疗胃癌前病变(GPL)的作用机制。方法:动物实验一: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JPHYJD高、低剂量组,维酶素组,分别进行处理后,H...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解毒方(JPHYJD)调控蛋白激酶A(PKA)/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通路治疗胃癌前病变(GPL)的作用机制。方法:动物实验一: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JPHYJD高、低剂量组,维酶素组,分别进行处理后,HE染色观察胃黏膜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LRP3、GSDMD表达。动物实验二: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H89组、模型+H89组、JPHYJD组、模型+H89+JPHYJD组,Western Blot检测GSDMD-N、Caspase-1、IL-1β表达。细胞实验一:THP-1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JPHYJD组,使用LPS+ATP造模后,JPHYJD组予含药血清处理。细胞实验二:分组同动物实验二,分别予以H89及JPHYJD含药血清处理。检测焦亡相关分子表达和PI染色。结果:动物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出现GPL病变,NLRP3、GSDMD表达显著升高(P<0.01),JPHYJD可改善胃黏膜病变,显著抑制NLRP3、GSDMD表达(P<0.01,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GSDMD-N、Caspase-1、IL-1β表达显著升高(P<0.01),JPHYJD可抑制其表达(P<0.01),模型+H89+JPHYJD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JPHYJD组(P<0.05)。细胞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LRP3、GSDMD-N、Caspase-1、IL-1β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焦亡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JPHYJD可显著抑制上述分子表达,减少细胞焦亡(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KA降低,NLRP3、GSDMD-N、IL-1β升高,焦亡水平升高(P<0.01),JPHYJD可上调PKA,抑制NLRP3、GSDMD-N、IL-1β,减少细胞焦亡(P<0.01,P<0.05);与JPHYJD组比较,模型+H89+JPHYJD组PKA降低,NLRP3、GSDMD-N、IL-1β表达升高,焦亡水平升高(P<0.01)。结论:JPHYJD可通过调控PKA/NLRP3通路抑制细胞焦亡从而治疗GP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健脾化瘀解毒方 细胞焦亡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蛋白激酶A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MS分析养血清脑丸化学成分与体外抗衰老活性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洁其 符小梅 +5 位作者 卓越 杨金娜 郝宁 王文佳 胡蕴慧 方坚松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4672-4686,共15页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对养血清脑丸(Yangxue Qingnao Wan,YXQNW)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根据质谱信息,用Mass Hunter 10.0分析软件将采集到的准分子离子峰、二级碎片离子结合文献...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对养血清脑丸(Yangxue Qingnao Wan,YXQNW)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根据质谱信息,用Mass Hunter 10.0分析软件将采集到的准分子离子峰、二级碎片离子结合文献及对照品进行比对。从养血清脑丸中共推测鉴定出131个化合物,包括苯丙素类11个,黄酮类11个,含氮化合物42个,萜类12个,苯酞类17个,醌类23个及其他类化合物15个。应用D-半乳糖(D-gal)诱导的HT22细胞衰老模型,评价了养血清脑丸及养血清脑丸中迷迭香酸、没食子酸、芦丁、7-羟基香豆素、金丝桃苷、香草酸6个化合物的抗衰老活性。通过Beyo ClickTM EdU-555细胞增殖试剂盒从整体及个体的角度观察化合物对HT22细胞的损伤及单个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最后采用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试剂盒测试化合物抗衰老的作用。该研究对养血清脑丸化学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对其抗衰老作用进行评价,为养血清脑丸进一步开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头痛、记忆力减退等多种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清脑丸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 成分分析 抗衰老活性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结合生物网络对“养血清脑制剂”和“逍遥丸”组方的优化及验证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倩 魏宇 +5 位作者 郭凯敏 王文佳 周水平 孙鹤 方坚松 胡蕴慧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3,共7页
目的: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探寻符合中医药传统的复方中药组方优化思路,为复方中药二次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围绕“君臣佐使”理论,基于中药材安全性预测模型,预测养血清脑制剂、逍遥丸中佐药和使药的安全性:(1)剔除安全性低的药材后获... 目的: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探寻符合中医药传统的复方中药组方优化思路,为复方中药二次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围绕“君臣佐使”理论,基于中药材安全性预测模型,预测养血清脑制剂、逍遥丸中佐药和使药的安全性:(1)剔除安全性低的药材后获得改良方;(2)保留安全性高的药材,结合中药材成分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性质(ADME)及靶点网络分析获得改良方。随机游走算法计算养血清脑制剂改良方、逍遥丸改良方与其原方的相关性。取ICR小鼠112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0.2 g/kg组、养血清脑制剂原方7、14、28 g/kg组和改良方7、14、28 g/kg组,每组14只。末次给药后1 h各小鼠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观察药物对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随机将78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盐酸氟西汀0.01 g/kg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结合孤养抑郁大鼠模型对照组、逍遥丸原方4.34 g/kg组、改良方4.44 g/kg和4.40 g/kg组,每组13只。在试验第0、7、14、21、28、35、42、49、56、63 d分别称体质量,进行糖水消耗试验和敞箱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中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结果:养血清脑制剂改良方和原发性头痛显著相关(Z score=11.9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养血清脑制剂原方7、14、28 g/kg组和改良方7、14、28 g/kg组均能明显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呈现明显镇痛作用(P<0.05或P<0.01)。逍遥丸改良方与抑郁症显著相关(Z score=23.6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第63 d模型对照组大鼠出现显著抑郁症状(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逍遥丸改良方(减薄荷和茯苓)4.40 g/kg组显著改善模型大鼠的抑郁症状(P<0.01),大鼠海马中DA、NE、5-HT、BDNF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优于逍遥丸原方4.34 g/kg组和改良方(减薄荷)4.44 g/kg组。结论:养血清脑制剂改良方镇痛作用与原方相当,逍遥丸改良方(减薄荷和茯苓)通过改善抑郁症状和增加DA、NE、5-HT、BDNF的含量发挥抗抑郁作用,且优于原方。该方法可为复方中药二次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清脑制剂 逍遥丸 人工智能 君臣佐使 组方优化 验证
原文传递
基于化学信息学方法预测药物靶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8
作者 方坚松 刘艾林 杜冠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57-1364,共8页
网络药理学与多向药理学等新兴学科的出现迫使科学家们重新认识与探索已有药物新的作用机制。药物靶点的预测对阐释药物分子作用机制和老药新用等领域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多个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主要综述了当前几种基... 网络药理学与多向药理学等新兴学科的出现迫使科学家们重新认识与探索已有药物新的作用机制。药物靶点的预测对阐释药物分子作用机制和老药新用等领域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多个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主要综述了当前几种基于化学信息学方法预测小分子潜在靶点的方法,包括基于配体结构特征的预测方法、基于蛋白结构特征的预测方法以及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预测方法,通过应用实例,说明这些方法的优势,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信息学 靶点预测 数据挖掘 相似性搜索
原文传递
中药复方在病证基础上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37
19
作者 蔡甜甜 潘华峰 +4 位作者 王奇 方坚松 赵金媛 林钟宇 陈晓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746-4748,共3页
中医研究方向强调利用现代研究手段探索各种中医治疗机制,随着系统生物学和网络生物学等交叉学科的兴起,以生物分子网络为切入点的网络药理学有望系统地刻画中医药的整体特征,立足于疾病与证候相结合的模式,多层面阐释中药复方药效物质... 中医研究方向强调利用现代研究手段探索各种中医治疗机制,随着系统生物学和网络生物学等交叉学科的兴起,以生物分子网络为切入点的网络药理学有望系统地刻画中医药的整体特征,立足于疾病与证候相结合的模式,多层面阐释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而成为当今中医药研究的热点所在。文章主要以网络药理学为切入点,探讨病证结合基础上中药复方在网络药理学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病证结合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基于"虚瘀毒"应用岭南脾胃学说防治胃癌前病变机理研究与推广
20
作者 潘华峰 周兴挺 +10 位作者 黄绍刚 方坚松 郭绍举 刘伟 赵自明 许琳 郑欢 樊湘珍 周恒立 周荻书 《中国科技成果》 2024年第19期8-9,共2页
恶性肿瘤是重大疑难疾病的典型代表,发病率逐年升高,半个世纪以来的科研攻关与临床实践表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控制肿瘤发生与演进的根本出路.在我国,胃癌已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目前亟需强化构建胃癌防治体系.胃癌前病变(GPL)是胃... 恶性肿瘤是重大疑难疾病的典型代表,发病率逐年升高,半个世纪以来的科研攻关与临床实践表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控制肿瘤发生与演进的根本出路.在我国,胃癌已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目前亟需强化构建胃癌防治体系.胃癌前病变(GPL)是胃癌二级预防的重点.岭南脾胃学说在治疗脾胃病特别是保护胃黏膜方面临床应用较多,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学说 人民生命健康 胃癌前病变 疑难疾病 二级预防 预防为主 临床实践 脾胃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