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绵Pachychalina sp.体内细菌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方再光 黄惠琴 +2 位作者 蔡海宝 吕家森 鲍时翔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7-430,共4页
通过非分离培养分析方法 ,直接从海绵体内提取细菌总DNA。以样品总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细菌 1 6SrDNA。用 1 6S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ARDRA)和测序方法对南海湛江海域海绵Pachychalinasp .体内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通过非分离培养分析方法 ,直接从海绵体内提取细菌总DNA。以样品总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细菌 1 6SrDNA。用 1 6S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ARDRA)和测序方法对南海湛江海域海绵Pachychalinasp .体内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在细菌 1 6SrDNA的ARDRA图谱中 ,大多数克隆的酶切带谱间存在差异 ;随机挑选2 2个克隆进行测序得到它们的 1 6SrDNA部分序列 ,大部分序列属于γ proteobacterium和α proteobacterium ,但有少数克隆序列与RDP数据库中收录的 1 6SrDNA序列间的相似性极小 ,不参与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研究结果表明海绵Pachychalinasp .体内细菌组成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 细菌 多样性 分子生物学 16SrDNA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Pachychalina sp.体内古菌多样性非培养技术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方再光 黄惠琴 +2 位作者 张开山 潘志强 鲍时翔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124,共4页
采用非分离培养分析方法 ,即 16S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ARDRA)和测序方法对南海湛江海域海绵Pachychalinasp .体内的古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海绵体内直接提取古菌总DNA。以样品总DNA为模板 ,用古菌 16S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 采用非分离培养分析方法 ,即 16S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ARDRA)和测序方法对南海湛江海域海绵Pachychalinasp .体内的古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海绵体内直接提取古菌总DNA。以样品总DNA为模板 ,用古菌 16S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 16SrDNA ,回收、纯化 16SrDNA产物并克隆到T Vector。进行第二次PCR扩增反应 ,且对扩增产物进行ARDRA。在古菌 16SrDNA的ARDRA图谱中 ,大多数克隆的酶切带谱上存在差异 ;随机挑选 8个克隆子进行测序 ,获得古菌 16SrDNA的部分序列 ,并对 16SrDNA序列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了系统进化树 ,结果发现海绵体内的古菌主要属于Methanogeniumorganophilum、Methanoplanuspetrolearius等古菌类。但它们与目前数据库中收录的古细菌间的相似性均不超过 9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Pachychalina sp. 16S RDNA ARDRA 古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葡萄:海南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与助推器 被引量:2
3
作者 方再光 《中国农村科技》 2020年第7期25-27,共3页
我国海洋大省海南省,所辖海域面积200余万平方千米,海岸线连绵1824千米,大小港湾星罗棋布,拥有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三大热带典型海洋生态系统。2013年至今7年来,海南大学海葡萄研究团队牢记并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 我国海洋大省海南省,所辖海域面积200余万平方千米,海岸线连绵1824千米,大小港湾星罗棋布,拥有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三大热带典型海洋生态系统。2013年至今7年来,海南大学海葡萄研究团队牢记并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先后完成了海葡萄基础生物学与生态学,苗种快速繁育技术,种质保存技术,营养盐、温度、光照、盐度和pH值对海葡萄生长发育影响效应以及海洋污损生物防治技术等科研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海葡萄人工养殖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养殖技术 葡萄生长发育 种质保存 海葡萄 科研任务 海域面积 海南大学 基础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口革囊星虫体壁形态和组织学结构 被引量:15
4
作者 邓中日 黄勃 方再光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35-339,共5页
试验结果表明,可口革囊星虫吻长与躯干长之比介于1与2之间,体壁由外到内依次由角质层、上皮、环肌层、纵肌层和壁体腔膜组成。角质层是由上皮细胞分泌而成的非细胞结构,外突形成乳突且在吻顶端特化为钩,乳突顶端含有棕色颗粒物质;上皮薄... 试验结果表明,可口革囊星虫吻长与躯干长之比介于1与2之间,体壁由外到内依次由角质层、上皮、环肌层、纵肌层和壁体腔膜组成。角质层是由上皮细胞分泌而成的非细胞结构,外突形成乳突且在吻顶端特化为钩,乳突顶端含有棕色颗粒物质;上皮薄,为单层柱状上皮;肌肉发达,外环内纵,纵肌成束状分布;体壁的最内为壁体腔膜,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朝体腔侧有具纤毛细胞的存在。AB-PAS染色显示体壁仅有少量混合黏液细胞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口革囊星虫 体壁 形态 组织学 AB—PAS染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海南海水养殖业短板 打赢脱贫攻坚战
5
作者 方再光 《中国农村科技》 2020年第2期26-27,共2页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一号文件强调,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最后...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一号文件强调,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海南省是海洋大省,所辖海域面积200余万平方千米,海岸线连绵1824千米,大小港湾星罗棋布,拥有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三大热带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海南的海洋生态资源和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海水养殖业得天独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 海水养殖业 脱贫攻坚 全面小康 海域面积 生物资源 短板 海洋生态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鲍(Haliotis asinina)核糖体小亚基(18S rRNA)编码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黄勃 方再光 +2 位作者 刘均玲 周智 王小兵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2-216,共5页
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南海不同海区的两个地理群体耳鲍(Haliotis asinina)18S rRNA基因全长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将耳鲍18S rRNA基因的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已收录鲍的18SrRNA基因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南海耳鲍核糖体18S rRNA基因... 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南海不同海区的两个地理群体耳鲍(Haliotis asinina)18S rRNA基因全长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将耳鲍18S rRNA基因的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已收录鲍的18SrRNA基因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南海耳鲍核糖体18S rRNA基因与耳鲍H.asinina isolate H11核糖体18S rRNA基因序列的相同率高达98%;同一地理群体内耳鲍核糖体18S rRNA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不同地理群体间耳鲍核糖体18S rRNA基因在碱基组成上的相似率为99%,仅在某些位点处发生了碱基替换,即腺嘌呤(T)被鸟嘌呤(G)替换;同时,将这两个不同群体中耳鲍的18S rRNA基因与泰国耳鲍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它们之间也只是发生了碱基替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群体 耳鲍 18S RRN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革囊星虫消化道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邓中日 黄勃 +1 位作者 方再光 文丽繁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5-70,共6页
报道了太平洋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pacificum Keferstein)消化道各部的形态和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太平洋革囊星虫消化道分为口、咽、食道、肠、直肠和肛门,肠是消化道的主体,极长,可分为降肠和升肠,二者相互盘绕,使肠呈双螺旋状。... 报道了太平洋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pacificum Keferstein)消化道各部的形态和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太平洋革囊星虫消化道分为口、咽、食道、肠、直肠和肛门,肠是消化道的主体,极长,可分为降肠和升肠,二者相互盘绕,使肠呈双螺旋状。消化道管壁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各部主要区别在于黏膜:咽和降肠上段黏膜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食道和直肠黏膜为单层纤毛柱状上皮;除降肠上段外,肠其他各段黏膜均为单层柱状上皮,降肠下段有呈倒"U"型的纤毛突起和"V"型的纤毛沟,升肠只存在纤毛沟;降肠下段与升肠上段黏膜上皮中有颗粒细胞存在,升肠纹状缘明显,直肠杯状细胞丰富。此外,皱襞的形态、黏膜下层和肌层的厚度等在消化道各部也存在差异。研究表明,太平洋革囊星虫消化道结构与其食性是相适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革囊星虫 消化道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体方格星虫体壁形态和组织学结构 被引量:3
8
作者 邓中日 黄勃 方再光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62-65,共4页
报道了裸体方格星虫体壁的形态和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裸体方格星虫体壁由吻和躯干两部分组成,吻长与躯干长之比介于0.3与0.4之间,体壁由外到内依次由角质层、上皮、结缔组织层、环肌层、纵肌层和壁体腔膜组成.角质层是由上皮细胞... 报道了裸体方格星虫体壁的形态和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裸体方格星虫体壁由吻和躯干两部分组成,吻长与躯干长之比介于0.3与0.4之间,体壁由外到内依次由角质层、上皮、结缔组织层、环肌层、纵肌层和壁体腔膜组成.角质层是由上皮细胞分泌而成的非细胞结构,主要分布于躯干体壁;上皮薄,为单层往状上皮;肌肉发达,外环内纵,均成束状分布;体壁的最内为壁体腔膜,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朝体腔侧有具纤毛细胞的存在.AB-PAS染色显示体壁具有2种类型的粘液细胞,主要分布于吻部体壁上皮,躯干体壁上皮仅有少量的酸性粘液细胞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体方格星虫 体壁 形态 组织学 AB—PAS染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酵母Rhodotorula sp.NJ298的鉴定及其产虾青素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均玲 黄勃 +3 位作者 王全富 方再光 缪锦来 李光友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9-28,共10页
本研究对产虾青素的南极菌株NJ298进行了鉴定,同时对影响虾青素产量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测试。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南极菌株NJ298属于红酵母属(Rhodotorula);虾青素积累主要在NJ298生长的对数期和稳定... 本研究对产虾青素的南极菌株NJ298进行了鉴定,同时对影响虾青素产量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测试。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南极菌株NJ298属于红酵母属(Rhodotorula);虾青素积累主要在NJ298生长的对数期和稳定期;乙酸钠、蛋白胨是合成虾青素的最佳碳、氮源;在0—15℃之间,南极酵母NJ298均可以生长,但是低温更有利于虾青素的积累;pH值在6—8范围内NJ298均可生长,最适pH值为7.5;该菌对盐度要求不严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酵母 虾青素 环境因子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分配法制备南极红酵母质膜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均玲 黄勃 +2 位作者 方再光 李光友 缪锦来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2-506,共5页
用葡聚糖T-500(DextranT-500)和聚乙二醇(PEG-3350)两相体系制备南极红酵母(Rhodotorulasp.)菌株NJ298的质膜。首先在2mmol/LKCl浓度下,选用5种不同的聚合物浓度(5.6%、5.8%、6.0%、6.2%、6.4%,W/W),研究了NJ298质膜在两相体系中的分配... 用葡聚糖T-500(DextranT-500)和聚乙二醇(PEG-3350)两相体系制备南极红酵母(Rhodotorulasp.)菌株NJ298的质膜。首先在2mmol/LKCl浓度下,选用5种不同的聚合物浓度(5.6%、5.8%、6.0%、6.2%、6.4%,W/W),研究了NJ298质膜在两相体系中的分配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KCl浓度(2mmol/L、4mmol/L、6mmol/L、8mmol/L、10mmol/L)对NJ298质膜的纯度及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6.0%聚合物浓度,4mmol/LKCl的两相分配体系,分离3次可得到相对纯度在78.2%的南极红酵母质膜组分,标志酶鉴定及磷钨酸染色电镜检测均表明获得了高纯度密实的正向型的质膜囊泡。这为进一步研究该菌株的南极极端环境适应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红酵母 质膜 两相分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心卡帕藻外植体培养及不定芽诱导 被引量:2
11
作者 卓书辉 郭彦岑 +1 位作者 尹群健 方再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26-128,F0002,共4页
研究探讨了长心卡帕藻外植体在PES、PESI、f/2三种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效果。在PES培养基中分别添加浓度为2mg/L的IAA、GA3、不同浓度梯度(0.5、2、5mg/L)的6-BA及0.5%椰子水,研究上述生长调节物质对外植体不定芽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探讨了长心卡帕藻外植体在PES、PESI、f/2三种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效果。在PES培养基中分别添加浓度为2mg/L的IAA、GA3、不同浓度梯度(0.5、2、5mg/L)的6-BA及0.5%椰子水,研究上述生长调节物质对外植体不定芽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后40 d,外植体在PES中生长最佳,死亡率为33.33%,出芽率为60%,延长培养3个月后相对生长率达到2.86%。观察发现外植体不定芽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极性,3种植物激素中6-BA 2mg/L对外植体不定芽的发生有促进作用,该处理的出芽率和平均出芽数均最高,分别为90%和2.27个,IAA和GA3无明显效果。椰子水的加入则改变了培养基的物理性质,不利于外植体的生长和发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心卡帕藻 培养基 植物激素 椰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养殖学专业《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初探 被引量:3
12
作者 黎春红 尹绍武 +1 位作者 方再光 郭伟良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3期202-203,220,共3页
分析了目前水产养殖专业遗传学实验教学内容存在的弊端,指出水产养殖学专业的遗传学实验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水产养殖学专业的特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并增加海洋生物技术方面的实验。
关键词 水产养殖学 遗传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源乳酸菌的多样性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君 林俊芳 +4 位作者 郭丽琼 叶志伟 方再光 郭心悦 李梓良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51-357,共7页
为探究常见水产品中乳酸菌的分布情况,以及筛选出抑制水产常见致病菌的乳酸菌,从市场采集不同水产品的肠道,用乳酸菌分离筛选培养基分离乳酸菌;用16SrDNA鉴定对所分离的乳酸菌分类鉴定;应用打孔法抑菌试验测试乳酸菌对嗜水气单胞菌、副... 为探究常见水产品中乳酸菌的分布情况,以及筛选出抑制水产常见致病菌的乳酸菌,从市场采集不同水产品的肠道,用乳酸菌分离筛选培养基分离乳酸菌;用16SrDNA鉴定对所分离的乳酸菌分类鉴定;应用打孔法抑菌试验测试乳酸菌对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等15种水产致病菌的抑菌活性。从市场采集不同南亚热带鱼类、虾、贝、蛤等30个样品的肠道,分离出156株乳酸菌,并研究了这些乳酸菌的种属分布和抑菌活性。结果显示:菌株的革兰氏染色下的菌体形态主要有杆状、短杆状、球状、链状4种。16SrDNA鉴定主要包括乳酸乳球菌、戊糖片球菌、格氏乳球菌等11个种属。其中抑菌谱广、效果好的菌属有:假肠膜明串珠菌、肠膜明串珠菌、戊糖片球菌、乳酸乳球菌、乳明串珠菌、沙克乳杆菌和融合魏斯氏菌。本研究结果为乳酸菌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水产病原菌 抑菌活性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刺参胚胎和幼体发育的形态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怀洪 严俊贤 +4 位作者 冯永勤 方再光 王世锋 周永灿 舒培军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6-611,共6页
为提高花刺参育苗技术,对花刺参自受精卵发育到稚参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研究,详细描述了胚胎发育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通过阴干、流水刺激法对成熟亲参进行人工催产,得到大量的受精卵。在水温27~30℃及盐度33.0~35.0室内水泥池进行花... 为提高花刺参育苗技术,对花刺参自受精卵发育到稚参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研究,详细描述了胚胎发育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通过阴干、流水刺激法对成熟亲参进行人工催产,得到大量的受精卵。在水温27~30℃及盐度33.0~35.0室内水泥池进行花刺参幼体培育。花刺参受精卵经5h发育成囊胚,7h进入旋转囊胚期,9h进入原肠期,31h完成胚胎发育变态为耳状幼体,并经10d的生长发育进入樽形幼体,第20d变态为稚参。由结果可知,花刺参的幼体的健康状况与其水体腔和胃部生长发育状况密切相关,水体腔和胃部发育良好,花刺参的健康状况则佳,有利于幼体的变态与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刺参 胚胎 幼体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敌草快对斑马鱼组织损伤及慢性肝脏损害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沈文静 张潇 +4 位作者 赵子昂 方再光 谢曦 王蓉 胡文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49-956,共8页
探讨敌草快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的毒性效应及其致毒机理。观察敌草快对斑马鱼鳃和肝脏组织的急性损伤效应,并分析慢性敌草快胁迫对斑马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丙二醛(MDA)和甘油三酯(TG)的影响。... 探讨敌草快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的毒性效应及其致毒机理。观察敌草快对斑马鱼鳃和肝脏组织的急性损伤效应,并分析慢性敌草快胁迫对斑马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丙二醛(MDA)和甘油三酯(TG)的影响。敌草快对斑马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为16.92 mg·L^(-1);斑马鱼暴露于8.46、4.23、1.69 mg·L^(-1)敌草快中96 h后,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鳃小片出现卷曲变形、上皮细胞排列不规则和细胞脱落现象,肝细胞呈现明显的肿大,胞质产生空泡化,局部区域细胞坏死、溶解,斑马鱼鳃和肝脏组织的损伤程度随着敌草快浓度的增加而加重;暴露于1.69、0.84 mg·L^(-1)和0.34 mg·L^(-1)敌草快中28 d后,斑马鱼肝脏的SOD活性变化表现为降-升-降,并呈现出剂量效应;1.69 mg·L^(-1)和0.84 mg·L^(-1)敌草快处理组肝脏的GS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28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34 mg·L^(-1)敌草快处理组肝脏的GST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肝脏的MDA含量在第7 d和14 d变化均不明显(P>0.05),在第28 d时0.84 mg·L^(-1)和1.69 mg·L^(-1)敌草快处理组肝脏的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处理组斑马鱼肝脏中TG的含量均从14 d开始出现增加。水体中的敌草快对斑马鱼有较严重的急性损伤作用,长时间暴露于低浓度敌草快中的斑马鱼,其肝脏会发生氧化应激反应,肝脏代谢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草快 斑马鱼 组织结构 肝脏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胶酶高产细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彦岑 尹群健 +1 位作者 卓书辉 方再光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81,共6页
从热带海洋中分离出能高效降解琼胶的菌株,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鉴定.在改良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出以琼胶作为碳源的能高效降解琼胶的细菌,以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合成细菌16SrDNA的通用引物,利用PCR技术对16SrDNA目的片段进行克隆,目的... 从热带海洋中分离出能高效降解琼胶的菌株,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鉴定.在改良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出以琼胶作为碳源的能高效降解琼胶的细菌,以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合成细菌16SrDNA的通用引物,利用PCR技术对16SrDNA目的片段进行克隆,目的片段经过连接、转化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收录的16SrDNAs序列进行BLAST比较分析,利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细菌的分类地位.分离鉴定的三株细菌,分别编号为FG1、FG2和FG3,均为革兰氏阴性菌,其16SrDNAs序列在GenBank中的收录号依次为JX073661、JX073662和JX073663.FG1菌株的16SrDNA与聚团拉布伦茨氏菌(Labrenzia aggregata)16SrDNA序列同源性达到99%;FG2与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序列同源性达到99%;FG3与星箭头菌(Sagittula stellata)序列同源性达到97%.初步鉴定FG1与FG3均属于红细菌科(Rhodobacteraceae),FG1为拉布伦茨氏菌属(Labrenziasp),FG2为弧菌属(Vibrio sp),FG3为箭头菌属(Sagittula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胶降解菌 琼胶寡糖 鉴定 16S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琼胶酶菌株Agarivorans sp.FG15的筛选鉴定与酶学性质 被引量:3
17
作者 尹群健 陈潇骁 +3 位作者 杨宏胜 林明师 毛欣琪 方再光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2期17-22,共6页
从中国南海热带海洋环境中分离纯化出产琼胶酶菌株FG15,并以16S rDNA进行分子鉴定,分析其酶学性质.FG15为革兰氏阴性球菌,对硫酸链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和氯霉素都不敏感.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和BLAST同源性比对发现:FG15菌株的1... 从中国南海热带海洋环境中分离纯化出产琼胶酶菌株FG15,并以16S rDNA进行分子鉴定,分析其酶学性质.FG15为革兰氏阴性球菌,对硫酸链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和氯霉素都不敏感.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和BLAST同源性比对发现:FG15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船蛆杆菌(Teredinibacter turnerae),噬琼胶菌属(Agarivorans sp.)对应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5%.利用MEGA 5.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FG15与噬琼胶菌属(Agarivorans sp.)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高达99%.因此,可以初步鉴定FG15为噬琼胶菌属(Agarivorans sp.).酶学性质的研究表明:FG15所产琼胶酶的最适温度为36℃,在20~45℃之间热稳定性较好;最适pH为7.5,在pH7.0~8.0之间酸碱稳定性较好;产酶主要为胞外酶;琼脂酶的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m为4.978mg/mL,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10.33μmol/(L·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胶酶 16S RDNA 鉴定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胶降解菌产酶条件优化、酶学性质和糖代谢途径 被引量:2
18
作者 尹群健 陈潇骁 +3 位作者 杨宏胜 林明师 毛欣琪 方再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7-122,共6页
为确定热带海洋环境中琼胶降解菌的最佳产酶条件和最适培养条件,提高其产酶能力,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3,5-Dinitrosalicylic acid,DNS)比色法测酶活,研究其酶学性质并利用高通量测序获得其参加糖代谢的酶。单因素和多因素研究结果表... 为确定热带海洋环境中琼胶降解菌的最佳产酶条件和最适培养条件,提高其产酶能力,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3,5-Dinitrosalicylic acid,DNS)比色法测酶活,研究其酶学性质并利用高通量测序获得其参加糖代谢的酶。单因素和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FG12的最佳产酶条件为1%蛋白胨、0.8%琼脂、0.02%K2HPO4、pH 7.5、28℃;最适培养条件为0.8%琼脂粉、0.5%蛋白胨、pH 6.8。优化后的酶活达到739.58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273.49%。琼胶酶的最适温度为36℃,在36~55℃之间的热稳定性很好;最适pH值为7.5,在pH为6.5~7.5时,酸碱稳定性较好。高通量测序的代谢图中,FG12中含有多种不同数量的酶参与糖代谢,能通过基因改造提高酶产量。因此,FG12是一株高效琼胶降解菌,为潜在的工程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胶降解菌 琼胶酶 产酶条件 酶学性质 糖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琼胶降解菌FG15基因组从头测序分析
19
作者 曾鸿俏 张力雄 +1 位作者 刘明明 方再光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260-267,共8页
为充分了解琼胶降解菌FG15的基因功能和代谢途径,本研究使用SOAP de novo 2.04对Illumina Hiseq2000平台测序产生的基因片段进行了拼接和组装,同时利用Glimmer 3.02来预测基因的开放性阅读框,并采用蛋白质直系同源基因簇(COG)、基因本... 为充分了解琼胶降解菌FG15的基因功能和代谢途径,本研究使用SOAP de novo 2.04对Illumina Hiseq2000平台测序产生的基因片段进行了拼接和组装,同时利用Glimmer 3.02来预测基因的开放性阅读框,并采用蛋白质直系同源基因簇(COG)、基因本体数据库(GO)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的数据来预测其基因功能,获得了代谢途径.结果表明:FG15的基因组大小为5.10 Mb,G+C含量为44.58%,共有38条Scaffolds,4 922个开放性阅读框,82个tRNA,2个rRNA;通过COG分析可将菌株FG15注释到22种COG功能类型,主要包括细胞代谢、细胞信号转导等;利用GO注释可将FG15注释到3大类39个GO功能亚类上;KEGG分析能将其定位到154个代谢通路中,包括物质代谢、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等.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代谢途径精确显示,FG15能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且其与抗生素抗性实验的结果一致.研究结果为FG15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和相关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异源表达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胶降解菌 琼胶寡糖 基因组从头测序 基因功能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胶降解菌FG12的全基因组测序
20
作者 舒培军 曾鸿俏 +2 位作者 张力雄 刘明明 方再光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140-144,共5页
为了获得琼胶寡糖的高产琼胶降解菌,本研究通过Illumina Hiseq2000平台测序,使用SOAPdenovo2.04软件(拼接组装),Glimmer 3.02预测基因的开放性阅读框,RNAmmer 1.2预测rRNA,tRNAscan-SE 1.23预测tRNA以及COG、CO和KEGG等来预测FG12的基... 为了获得琼胶寡糖的高产琼胶降解菌,本研究通过Illumina Hiseq2000平台测序,使用SOAPdenovo2.04软件(拼接组装),Glimmer 3.02预测基因的开放性阅读框,RNAmmer 1.2预测rRNA,tRNAscan-SE 1.23预测tRNA以及COG、CO和KEGG等来预测FG12的基因功能,并对其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FG12的基因组大小为4.11Mb,GC含量为37.76%;共有4 441个开放性阅读框,其平均长度为780 bp,有76个tRNA和5个rRNA;有与琼胶寡糖代谢相关的基因和抗生素的代谢途径,因此得出,琼胶降解菌FG12有改造成为高效工程菌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胶降解菌 琼胶寡糖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