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物符号学的文化意涵:基本命题与学术使命——兼评柯布利著《生物符号学的文化意涵》 |
方仪力
|
《符号与传媒》
|
2025 |
0 |
|
2
|
“正法”与“异言”之博弈:汉传佛教译经史上的“正名”问题讨论 |
方仪力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直译与意译:翻译方法、策略与元理论向度探讨 |
方仪力
|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2
|
|
4
|
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对外译介反思 |
方仪力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5
|
西塞罗的翻译思想与修辞学的内在联系探讨 |
方仪力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6
|
以语言为中心的翻译与民族语言发展之关系——重读施莱尔马赫《论翻译的不同方法》 |
方仪力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7
|
理解翻译批评:从“何为批评”到“何为翻译批评” |
方仪力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8
|
论清末民初“译名”讨论中的两个向度 |
方仪力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9
|
论洪堡特语言和翻译思想中的普遍主义向度 |
方仪力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0
|
电影《朗读者》中的道德审判和历史认知 |
方仪力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1
|
翻译、信仰与理性——奥古斯丁与哲罗姆关于“字对字”与“意对意”的分歧 |
方仪力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2
|
歌曲翻译研究:基本范式、理论框架与前景展望 |
方仪力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20 |
2
|
|
13
|
异域“折射”:斯宾诺莎汉译及阐释探察 (1929—1943) |
方仪力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4
|
严复的翻译:再现与建构的交织 |
方仪力
|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5
|
从《北京遇上西雅图》看华人移民对赴美生子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
武显云
方仪力
|
《电影评介》
|
2014 |
0 |
|
16
|
从“启发民智”到“合于国情”:晚清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学思想的萌发和演进 |
肖铮
方仪力
|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7
|
近代“译名”问题:存疑、释疑与设疑 |
方仪力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8
|
评《翻译过来的多种现代性:从文化和文学的视角论全球化与中国》 |
方仪力
|
《符号与传媒》
|
2011 |
0 |
|
19
|
汉英主语对比与翻译研究 |
方仪力
武显云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20
|
翻译的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的翻译——翻译研究中的“意识形态”考察 |
方仪力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