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光学表面监测系统对头部肿瘤放疗中摆位误差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庆 刘飞 +2 位作者 付秀根 敖义 吴舒鑫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526-532,共7页
目的比较分析头部肿瘤两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评估以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ptical surface monitoring system,OSMS)为辅助手段引导摆位并进行监测的可行性。方法头部肿瘤患者A组26例采用发泡胶+头部热塑闭合面罩固定,B组20例采用发泡胶+... 目的比较分析头部肿瘤两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评估以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ptical surface monitoring system,OSMS)为辅助手段引导摆位并进行监测的可行性。方法头部肿瘤患者A组26例采用发泡胶+头部热塑闭合面罩固定,B组20例采用发泡胶+头部热塑开口面罩固定+光学表面监测系统。A组摆位后进行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共178次,B组摆位经过OSMO调整后进行治疗前CBCT扫描162次,将获得的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匹配,得到X、Y、Z轴方向上的平移及旋转误差,并对摆位误差进行比较分析。通过OSMS调整摆位误差的标准为三维方向上平移误差≤1mm、旋转误差≤1°,调整后OSMS监测的摆位误差与治疗前CBCT扫描配准摆位误差的差异定义为OSMS的精度。运用OSMS跟踪监测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实时摆位误差,并记录分次内的最大三维矢量误差、旋转误差及治疗时间。结果B组与A组分次间的三维矢量误差(1.73±0.90)mm/(2.24±1.25)mm,X、Z轴上的平移误差(0.04±1.00)mm/(-0.34±1.48)mm、(0.06±0.86)mm/(0.29±1.14)mm,X轴旋转角度误差(0.01±0.09)°/(0.18±0.95)°和平均摆位时间2.5 min/2.0 min,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OSMS的精度在三维矢量误差为(1.28±0.74)mm。OSMS跟踪监测患者分次内的最大三维矢量误差(0.71±0.47)mm,旋转角度误差为(0.46±0.40)°。结论与常规的采用闭合面罩固定相比,采用开口面罩固定并应用OSMS辅助摆位,不仅可便捷有效地减小头部肿瘤患者的分次间摆位误差,而且能实时跟踪并监测分次内的摆位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肿瘤 光学表面监测系统 开口面罩 锥形束CT 摆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中发生幽闭恐惧症的综合干预 被引量:6
2
作者 付秀根 肖志平 +4 位作者 王笑 敖义 尹龙斌 郑祖安 何细飞 《中国临床护理》 2018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接受调强放射治疗时合并幽闭恐惧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3月某三甲医院肿瘤科收治的718例头颈部肿瘤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中2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幽闭恐惧症。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分...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接受调强放射治疗时合并幽闭恐惧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3月某三甲医院肿瘤科收治的718例头颈部肿瘤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中2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幽闭恐惧症。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分析其心理状态,并进行心理疏导,安排经验丰富且固定的治疗师,优化放射治疗计划,给予适宜的面膜固定以及口服镇静剂等方法进行干预。结果 22例患者首次CT定位均未成功,进行综合干预后16例(72.7%)患者第2次定位成功,5例(22.7%)患者第3次定位成功,1例(4.6%)患者放弃定位。干预后患者的呼吸频率、脉搏、血压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结论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减轻幽闭恐惧症患者的症状,提高CT定位与治疗摆位的成功率,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整个疗程的放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幽闭恐惧症 放射治疗 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表面监测系统在重度幽闭恐惧症患者头颈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敖义 郑祖安 +1 位作者 钟伟伟 郑言宏 《医疗装备》 2022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SMS)在重度幽闭恐惧症患者头颈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11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放射治疗的4例患重度幽闭恐惧症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首先利用颅脑模体在OSMS下进行反复... 目的探讨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SMS)在重度幽闭恐惧症患者头颈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11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放射治疗的4例患重度幽闭恐惧症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首先利用颅脑模体在OSMS下进行反复模拟摆位测试,并使用锥形束CT(CBCT)校正摆位误差,观察OSMS的适用性,共获取OSMS与CBCT验证数据7组;随后对4例患者采用头颈肩固定架联合发泡胶垫及OSMS辅助固定方式进行模拟定位和放射治疗,采集验证对比数据20组。结果在颅脑模体测试中,OSMS与CBCT在X、Y轴的旋转误差分别为(0.37±0.16)°、(0.45±0.15)°与(0.61±0.22)°、(0.78±0.31)°,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患者治疗前的OSMS与CBCT验证摆位误差结果显示,两者在X、Y、Z轴的平移误差及旋转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4例患者经CBCT校正摆位误差后OSMS残余监测值(A组)与治疗前OSMS实际监测值(B组),结果显示,A组与B组在X、Y、Z轴的平移误差及旋转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MS可解决重症幽闭恐惧症患者头颈部放射治疗时的体位固定难题,同时结合CBCT影像验证系统可确保患者放射治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表面监测系统 锥形束CT 幽闭恐惧症 头颈部肿瘤 放射治疗 摆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时性腺的散射线剂量研究
4
作者 郑祖安 肖端龙 +2 位作者 敖义 孙海峰 曹育春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23期3539-3542,共4页
目的探讨男性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时性腺的散射线剂量。方法选取2015年4月10日至2015年9月19日该院肿瘤中心收治的经影像学诊断和病理检查确诊为鼻咽癌放射治疗男性患者28例。测量所有患者性腺离射野的距离,利用巡测剂量仪测量模拟... 目的探讨男性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时性腺的散射线剂量。方法选取2015年4月10日至2015年9月19日该院肿瘤中心收治的经影像学诊断和病理检查确诊为鼻咽癌放射治疗男性患者28例。测量所有患者性腺离射野的距离,利用巡测剂量仪测量模拟影像引导验证和治疗条件下性腺位置的散射线剂量。结果性腺到射野距离51~64 cm,平均(55.29±0.53)cm;锥形束CT(CBCT)影像引导验证过程中接受的平均剂量为(0.53±0.01)mSv,其有效剂量为(0.11±0.01)mSv;在治疗过程中接受的平均剂量为(74.57±1.01)mSv,其有效剂量为(14.91±0.20)mSv;整个疗程中接受的平均剂量为(75.09±1.00)mSv,其有效剂量为(15.02±0.20)mSv。结论男性鼻咽癌患者在接受调强放射治疗时,性腺接收到较低水平的散射线剂量,应在行调强放射治疗时对这一放射敏感器官予以充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辐射剂量 性腺 X线影像增强 散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直线加速器场所室内空气环境监测结果 被引量:3
5
作者 敖义 郑祖安 +4 位作者 尹龙斌 江顺华 付美凤 余璇 付秀根 《职业与健康》 CAS 2019年第21期2975-2978,共4页
目的观察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的基础空气环境与治疗出束期间治疗室内可吸入颗粒物(PM2.5)与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浓度变化情况。方法2019年2—3月采用米家空气质量检测仪对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科放疗中... 目的观察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的基础空气环境与治疗出束期间治疗室内可吸入颗粒物(PM2.5)与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浓度变化情况。方法2019年2—3月采用米家空气质量检测仪对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科放疗中心医用直线加速器控制室与治疗室的基础空气环境进行测量对比,同时测量治疗出束期间治疗室内PM2.5、和TVOC浓度变化。结果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室和控制室的PM2.5浓度分别为(37.20±14.90)和(39.90±22.90)μg/m^3,明显低于室外环境(140.78±32.91)μg/m^3,室内TVOC值分别为(1.165±0.922)和(2.489±1.554)mg/m^3;在治疗出束期间治疗中心30~60 cm范围内,PM2.5指数明显升高,检测最大值范围区间(179.10~716.00)μg/m3,与照射野大小显著相关,3×3、5×5与10×10 cm射野大小的PM2.5指数最大值分别为304.70、449.00与和826.00μg/m^3,且与照射剂量有相关性。结论医用直线加速治疗室内PM2.5和TVOC的浓度与照射相关,不间断空气交换能有效降低治疗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水平,放射治疗中照射所产生有害物质的浓度变化与应对措施,需引起放射工作人员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加速器 PM2.5 TVOC 照射野 照射剂量
原文传递
体重变化与乳腺癌放疗位置精度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敖义 郑祖安 +2 位作者 余璇 刘侃 陈泽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747-750,共4页
目的探讨体重变化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位置精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放疗的16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前3次及后每周行锥形束CT影像验证,记录患者... 目的探讨体重变化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位置精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放疗的16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前3次及后每周行锥形束CT影像验证,记录患者体重,共获取1076组数据,按BMI和体重增减幅度区间分别分析。结果超重和肥胖患者的体重增重与减重幅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体重增减在X、Y轴线性平移方向误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X、Y轴线性平移方向不同BMI患者中,超重患者及肥胖患者各体重增减在X轴线性平移方向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超重患者各体重增减在Y轴线性平移方向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体重变化会影响放疗位置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体重 变化幅度 放疗 位置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