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形态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扶艳艳 苗艳芳 +2 位作者 徐晓峰 李生秀 罗来超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4-77,0+2+9,共4页
采用不施氮(对照)、施用等氮量的铵态氮(硫酸铵,AS)、硝态氮(硝酸钠,SN)和2∶1的硝态氨、铵态氮(SN与AS质量比为2∶1)处理,同时在洛阳3个试验点上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铵、硝态氮对冬小麦干物质累积量﹑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研... 采用不施氮(对照)、施用等氮量的铵态氮(硫酸铵,AS)、硝态氮(硝酸钠,SN)和2∶1的硝态氨、铵态氮(SN与AS质量比为2∶1)处理,同时在洛阳3个试验点上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铵、硝态氮对冬小麦干物质累积量﹑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平均比对照组干物质累积量增加36.2%,单施硝态氮干物质累积量最大,硝态氮比铵态氮处理成熟期增加6.5%。硝态氨、铵态配合次于硝态氮而高于铵态氮。氮肥形态主要影响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中的穗数。单施硝态氮穗数、穗粒数和粒重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5.6%3.6%和5.4%;比施用铵态氮肥穗数增加6.1%。硝态氨、铵态氮配合效果次之。氮肥形态对小麦地上部分生物量、产量构成因素的显著作用最终影响了籽粒产量:施用硝态氮肥比对照组平均增产21.1%,比铵态氮增产9.2%;硝态氨、铵态氮配合比对照增产1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形态 小麦 干物质累积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丹参基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与培肥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扶艳艳 吕静霞 +3 位作者 苗艳芳 寇太记 李国强 焦万松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2年第6期24-27,共4页
目的:明确洛阳丹参生产基地的土壤肥力状况及培肥措施。方法:2010年经实地调查,在洛阳两个主要基地选取了16个有代表性的土样,测定分析了丹参田土壤肥力状况。结果:洛阳丹参田pH中性偏碱,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物理性状较好;有机质、有效... 目的:明确洛阳丹参生产基地的土壤肥力状况及培肥措施。方法:2010年经实地调查,在洛阳两个主要基地选取了16个有代表性的土样,测定分析了丹参田土壤肥力状况。结果:洛阳丹参田pH中性偏碱,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物理性状较好;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含量偏低。结论:土壤适宜种植丹参且增产潜力较大。培肥改土的主要措施为:推广秸秆覆盖,实施平衡施肥,以肥调水,合理轮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土壤养分 质量评价 土壤培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磷尾矿粉对红壤生境玉米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3
作者 郭永杰 王孟来 +8 位作者 肖亚楠 陈赐云 武建林 耿川雄 扶艳艳 施文庆 杨科 王自全 杨景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4期64-69,共6页
通过玉米田间试验,研究改性磷尾矿粉对红壤生境玉米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为磷尾矿的合理利用以及酸性红壤农田防治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供试玉米试验地位于曲靖市马龙县旧县镇,设置如下处理:(1)当地习惯施肥(CK);(2)当地习惯施肥... 通过玉米田间试验,研究改性磷尾矿粉对红壤生境玉米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为磷尾矿的合理利用以及酸性红壤农田防治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供试玉米试验地位于曲靖市马龙县旧县镇,设置如下处理:(1)当地习惯施肥(CK);(2)当地习惯施肥+改性磷尾矿粉3000 kg/hm^(2)(T_(1));(3)当地习惯施肥+改性磷尾矿粉6000 kg/hm^(2)(T_(2));(4)当地习惯施肥+改性磷尾矿粉9000 kg/hm^(2)(T_(3));(5)当地习惯施肥+改性磷尾矿粉12000 kg/hm^(2)(T_(4));(6)当地习惯施肥+改性磷尾矿粉15000 kg/hm^(2)(T5),每个处理3次重复,测定玉米产量和pH、有机质、交换性钙等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施用改性磷尾矿粉显著提高土壤pH,较CK最高提高了23.20%,显著降低了交换性酸总量、交换性Al^(3+)含量和有效锰含量,最高分别降低了79%、70%和29.18%;施用改性磷尾矿粉提高了土壤交换性钙,较CK,最高显著提升了38.19%;施用改性磷尾矿粉的百粒重最高较CK处理提高了4.03%,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施用改性磷尾矿粉可通过降低土壤交换性酸,提高阳离子交换量、土壤交换性钙来消减土壤酸化,不同施用量的改性磷尾矿粉对土壤和玉米的影响有所差异,其中施用6000 kg/hm^(2)的改性磷尾矿粉(T_(3)处理)是最优的施肥方案,它可以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酸化程度,增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磷尾矿粉 磷素 酸性土壤 土壤团粒结构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响应 被引量:27
4
作者 苗艳芳 李生秀 +4 位作者 徐晓峰 王朝辉 李小涵 扶艳艳 罗来超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4-574,共11页
在陕西省永寿县和河南省洛阳市分别设置了11和7处大田试验,分5层采集0~100cm土壤样品并测定其起始硝态氮含量。永寿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硝态氮、铵态氮品种、硝态氮与铵态氮2:1组合各2个处理;洛阳试验设6个处理(硝态氮... 在陕西省永寿县和河南省洛阳市分别设置了11和7处大田试验,分5层采集0~100cm土壤样品并测定其起始硝态氮含量。永寿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硝态氮、铵态氮品种、硝态氮与铵态氮2:1组合各2个处理;洛阳试验设6个处理(硝态氮肥只有1个品种),施氮处理均施N150kg hm-2,研究小麦对铵态氮和硝态氮肥响应的差异及其与不同深度土层硝态氮累积量的关系。试验表明,同一形态不同氮肥品种之间的增产差异显著低于不同形态之间的差异。比较不同形态氮肥的小麦产量、增产量和增产率的平均值,硝态氮肥最高,硝态氮、铵态氮组合次之,铵态氮最低。氮肥增产量和增产率随土壤累积硝态氮量增加而显著下降;累积量越低,氮肥增产效果越突出,硝态氮的效果也越显著。由此可见,土壤累积的硝态氮量是决定氮肥肥效的主要因子,也是决定不同形态氮素效果的主要凼子。只有存硝态氮累积量低的土壤上,氮肥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硝态氮也才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硝态氮肥 铵态氮肥 土壤累积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顶方式对‘云晒1号’晒黄烟等级结构及产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甄安忠 唐旭兵 +6 位作者 赵斌 段开伟 雷加忠 方保 李光西 扶艳艳 鲁耀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9期1-6,共6页
为满足卷烟工业在烤烟型卷烟中对晒黄烟原料的应用需求,明确云南省德宏州晒黄烟最佳打顶方式和打顶时间,以‘云晒1号’晒黄烟为材料,研究4种打顶方式(T_(1)处理为抠心打顶,T_(2)处理为现蕾期打顶,T_(3)处理为初花期打顶,T4处理为盛花期... 为满足卷烟工业在烤烟型卷烟中对晒黄烟原料的应用需求,明确云南省德宏州晒黄烟最佳打顶方式和打顶时间,以‘云晒1号’晒黄烟为材料,研究4种打顶方式(T_(1)处理为抠心打顶,T_(2)处理为现蕾期打顶,T_(3)处理为初花期打顶,T4处理为盛花期打顶)对晒黄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等级结构和内在化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经济性状及等级结构以T_(1)处理综合表现最好,其次是T_(3)处理;上、中部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多数指标达到了优质烟叶要求,均能满足工业需求,以T_(2)、T_(3)处理综合表现较好;从关键指标烟碱含量来看,上部烟叶均超过了2%,其中T_(2)表现最好,超过了2.5%,T_(3)接近2.5%,中部烟叶烟碱含量均超过了2.4%,T_(2)、T_(3)处理接近于3%。综上,云南德宏州晒黄烟最佳打顶方式为初花期打顶(即中心花开发10%时封顶,当烟田有10%的烟株第1朵中心花开时进行打顶),其次是现蕾期打顶[即烟田大部分烟株现蕾,主茎伸出幼叶,花蕾与幼叶明显分开后,将花蕾、花梗连同其下2~3张小叶(花序)一并打掉];打顶最佳时间为3月中下旬(即移栽后110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黄烟 ‘云晒1号’ 打顶方式 等级结构 烟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晒黄烟云晒1号烟叶结构优化措施
6
作者 李光西 唐旭兵 +6 位作者 甄安忠 雷加忠 阳昊 杨志吉 段开伟 扶艳艳 鲁耀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2576-2581,共6页
为满足卷烟工业在烤烟型卷烟中对晒黄烟原料的应用需求,找出适宜云南德宏州晒黄烟烟叶结构优化措施,以云晒1号晒黄烟为材料,研究了底脚叶去除时间及数量、上部叶去除时间及数量及留叶数等相结合的烟叶结构优化措施对晒黄烟的农艺性状、... 为满足卷烟工业在烤烟型卷烟中对晒黄烟原料的应用需求,找出适宜云南德宏州晒黄烟烟叶结构优化措施,以云晒1号晒黄烟为材料,研究了底脚叶去除时间及数量、上部叶去除时间及数量及留叶数等相结合的烟叶结构优化措施对晒黄烟的农艺性状、部位等级结构、经济性状和化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结构优化处理措施能提高产量、产值、均价等经济性状,综合表现以T2和T5处理较好,其次是T3和T4处理;能降低下部烟叶的比例,提高中部烟叶比例及上等烟比例,大小依次为T5>T4>T3>T2>T1;上、中部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多数指标达到了优质烟叶要求,均能满足工业要求,综合表现上部烟叶以T5、T2和T1较好;中部叶以T5、T3和T4综合表现较好,从关键指标烟碱含量来看,上、中部烟叶均超过了2.0%,上部叶T5、T2和T1均超过了3.0%,中部烟叶T2处理超过3.0%;由此,建议云南德宏州晒黄烟烟叶结构最佳优化措施为:封顶后10 d摘除2片底脚叶,晒制到上部叶时摘除2片顶叶,常规留叶数减去4片叶,保留17片叶,其次是封顶时摘除2片底脚叶和1片顶叶,常规留叶数减去3片叶,保留18片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黄烟 云晒1号 结构优化 部位等级结构 烟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曾婕 乔继雄 +5 位作者 王金林 陈巾博 杨峥 何丹 鲁光耀 扶艳艳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7期45-48,共4页
为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升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探明N肥、P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会玉336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7个处理:常规施肥(T1);N减10%+P减10%(T2);N减20%+P减20%(T3);N减10%+P减10%+有机肥(T4);N减10%+P减... 为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升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探明N肥、P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会玉336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7个处理:常规施肥(T1);N减10%+P减10%(T2);N减20%+P减20%(T3);N减10%+P减10%+有机肥(T4);N减10%+P减20%+有机肥(T5);N减20%+P减10%+有机肥(T6);N减20%+P减20%+有机肥(T7),探讨不同处理对玉米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减施氮磷肥增施有机肥能提高玉米的单穗重、单穗粒重、穗长,缩短秃尖。与T1相比,T5、T6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T6亩产量最高,为1096.7 kg/亩,每亩比T1增产71.1 kg(增幅6.93%);T4经济效益最好,亩节本增效73.69元。综合考虑产量和经济效益,T4是实现玉米高产、高效益的最佳肥料配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减量 有机肥 玉米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烟草病害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8
作者 耿少武 柴云霞 +2 位作者 丁以纾 张晓霞 扶艳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96-199,共4页
烤烟连作、轮作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后30天:连作区和轮作区烟株长势差异不大。采烤前:烟株茎围、株高、叶数、叶面积系数均是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变大,七个处理中施氮肥多的烟株长势强,轮作区烟株长势优于连作区,连作区和轮作区烟株... 烤烟连作、轮作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后30天:连作区和轮作区烟株长势差异不大。采烤前:烟株茎围、株高、叶数、叶面积系数均是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变大,七个处理中施氮肥多的烟株长势强,轮作区烟株长势优于连作区,连作区和轮作区烟株长势差异显著。与轮作相比,烤烟连作后黑胫病和花叶病的发病率升高。连作产量提高的幅度在3.00%-9.96%,产值提高的幅度在2.88%-19.13%,上等烟比例提高的幅度在1.11%-3.44%。说明连作在肥料满足的情况下均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轮作产量提高的幅度在10.66%-34.26%之间,产值提高的幅度在3.99%-31.23%之间,上等烟比例提高的幅度在0.06%-0.14%之间。说明轮作有利于提高烤烟的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烟草病害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AoAMS的表达及编码蛋白与AoTDF1间的互作分析
9
作者 扶艳艳 成钦 +5 位作者 闻豪 刘正杰 林春 黄玲 杨焕文 毛自朝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54-865,共12页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BORTED MICROSPORES(AMS)基因是调控绒毡层和花粉壁发育的关键基因。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中与AMS同源的基因尚未报道。本研究通过同源比对、系统进化树构建及基因表达量的综合分析,预测了芦笋的AM...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BORTED MICROSPORES(AMS)基因是调控绒毡层和花粉壁发育的关键基因。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中与AMS同源的基因尚未报道。本研究通过同源比对、系统进化树构建及基因表达量的综合分析,预测了芦笋的AMS候选基因并命名AoAMS;进一步以四倍体‘紫色激情’两性株自交后代中两性株花蕾为材料,通过RT-PCR分别扩增并获取AoAMS及与拟南芥DEFECTIVE IN TAPETAL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1(TDF 1)同源的基因(AoTDF1)全长CDS序列,开展AoAMS编码蛋白亚细胞定位,与AoTDF1间的互作分析及不同性别的芦笋花发育早期的无性别分化期(T1)、性别分化早期(T2)和晚期(T3)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AoAMS是具细胞核定位特征且与AoTDF1有互作的蛋白;AoAMS基因在雄花和两性花早期T1、T2、T3期发育的花冠、花药绒毡层、以及花粉中均有表达,但在雌花中相应时期及部位均无表达。研究结果表明AoAMS是专一性地在芦笋雄花或两性花中表达,并且可以与AoTDF1形成互作复合物,通过调控绒毡层及花粉正常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在芦笋性别分化中行使促雄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绒毡层发育 AoAMS基因 基因表达 蛋白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累积特征及其与小麦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41
10
作者 苗艳芳 李生秀 +3 位作者 扶艳艳 王朝辉 徐晓峰 罗来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3-1021,共9页
在陕西永寿和河南洛阳分别进行了11处和7处小麦大田试验,设对照(不施氮)和施氮(150kgN·hm-2)2个处理,测定了小麦生物量、籽粒产量及不同土层(0—20、20—40、40~60、60—80、80~100cm)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浓度.结果表明... 在陕西永寿和河南洛阳分别进行了11处和7处小麦大田试验,设对照(不施氮)和施氮(150kgN·hm-2)2个处理,测定了小麦生物量、籽粒产量及不同土层(0—20、20—40、40~60、60—80、80~100cm)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浓度.结果表明:两地土壤铵态氮浓度均很低,而硝态氮浓度较高,其中硝态氮数量占铵态氮、硝态氮总量的91%,在反映土壤供氮特性方面与两者之和有完全一致趋势.不施氮情况下,永寿0~40、0—60、0~80和0~100cm土层累积的硝态氮与小麦生物量和产量显著相关;而洛阳无显著相关关系.施氮后,永寿不同深度土层累积的硝态氮与小麦生物量和产量的相关关系显著下降,而洛阳出现负相关;两地小麦产量增量与0—80和0—100cm土层累积的硝态氮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小麦苗期主要依赖0~20em土层硝态氮;返青期、拔节期分别利用0—40cm和0—60cm土层硝态氮,成熟期则能利用0—100cm土层累积硝态氮.小麦收获后对照土壤的铵态氮浓度与播前起始值无明显差异,而硝态氮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硝态氮 铵态氮
原文传递
芦笋性别决定基因AoTDF1的表达及其编码蛋白与AoAMS间的互作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扶艳艳 刘正杰 +2 位作者 林春 杨焕文 毛自朝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3-654,共12页
为探究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性别分化基因AoTDF1在花发育中的表达模式与分子功能,本研究以四倍体‘紫色激情’两性株自交后代中雌、雄和两性株为材料, RT-PCR分别扩增AoTDF1的全长CDS(AoTDF1-P)序列及与拟南芥绒毡层发育调控AtAM... 为探究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性别分化基因AoTDF1在花发育中的表达模式与分子功能,本研究以四倍体‘紫色激情’两性株自交后代中雌、雄和两性株为材料, RT-PCR分别扩增AoTDF1的全长CDS(AoTDF1-P)序列及与拟南芥绒毡层发育调控AtAMS同源基因的全长CDS (AoAMS-P)序列,构建基于黄色荧光蛋白(venus)的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BiFC)原核表达载体,进行蛋白间互作检测;同时用RNA原位杂交法检测AoTDF1-P在花发育早期的时、空特异性表达。结果显示:AoTDF1-P在雄花和两性花的无性别分化早期(T1)的雌蕊、雄蕊和花冠中均有较高表达,在具性别分化早期(T2)降低表达;而在性别分化后期(T3)两性花的花药绒毡层中专一地表达,雄花无表达专一性,但表达量进一步降低;而在T1、T2、T3期的雌花中AoTDF1-P均无表达。共聚焦显微观测到AoTDF1-P与Ao AMS-P间产生较强的黄色荧光,且Ao TDF1-P和Ao AMS-P自身均产生较弱的黄色荧光,预示AoTDF1-P、AoAMS-P自身可形成同型聚体,相互间能形成异型聚体调控复合物,专一性地在芦笋雄花或两性花中通过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而促进雄性发育。研究为阐明AoTDF1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性别决定 AoTDF1-P 基因表达 蛋白互作
原文传递
烟草根腐病不同抗性品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对连作的响应
12
作者 敖金成 秦树刚 +8 位作者 邱学礼 周敏 周绍松 鲁耀 扶艳艳 孔垂思 毛妍婷 余小芬 罗以贵 《土壤》 2025年第1期107-113,共7页
采用盆栽试验,利用Ⅰ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连作条件下烟草根腐病抗病品种云烟87和感病品种红花大金元(以下简称“红大”)根际土壤真菌ITS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长期连作(4 a和8 a)下,感病品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相对丰度... 采用盆栽试验,利用Ⅰ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连作条件下烟草根腐病抗病品种云烟87和感病品种红花大金元(以下简称“红大”)根际土壤真菌ITS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长期连作(4 a和8 a)下,感病品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相对丰度、多样性及特有物种数高于抗病品种。门水平上,感病品种根际土壤优势菌群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高于抗病品种,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相对丰度低于抗病品种;属水平上,青霉菌属(Penicillium)、被孢霉属(Chrysosporium)、f_Chytridiaceaes优势菌属相对丰度低于抗病品种。MetaCyc功能预测结果显示,随连作年限的增加,感病品种根际土壤真菌脂肪酸延伸–饱和代谢途径相对丰度呈先降后升趋势,抗病品种呈增加趋势。不同连作年限下感病品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脂肪酸氧化Ⅰ、乙醛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非氧化支)、卡尔文循环、糖酵解Ⅲ(从葡萄糖)、血红素生物合成Ⅰ、辅酶A生物合成Ⅰ、糖异生Ⅰ代谢途径相对丰度均明显高于抗病品种,且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呈增加趋势,抗病品种呈先降后升趋势。综上,长期连作条件下,降低真菌群落丰度、多样性、代谢途径相对丰度及特有物种类群,提高有益菌群丰度是烤烟品种云烟87抗烟草根腐病的微生物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 烟草根腐病 土壤真菌群落 功能预测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