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氰含量高丹草新品系主要农艺特性及染色体构型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房永雨 于肖夏 +3 位作者 于卓 马艳红 李晓宇 李造哲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170,共9页
为明确4个高丹草新品系SLCN-11、SLCN-12、SLCN-13、SLCN-14的生育特性、生产性能、营养价值和细胞遗传学特征,对其生长速度、育性、光合性能、鲜草及种子产量、氢氰酸含量、营养成分等主要农艺特性及染色体构型进行了分析。4个新品系... 为明确4个高丹草新品系SLCN-11、SLCN-12、SLCN-13、SLCN-14的生育特性、生产性能、营养价值和细胞遗传学特征,对其生长速度、育性、光合性能、鲜草及种子产量、氢氰酸含量、营养成分等主要农艺特性及染色体构型进行了分析。4个新品系生长速度快,植株高大,分蘖能力强,生育期130~138d,穗型呈双亲中间型,花粉可育率高达96%以上,自然结实率为72.11%~73.34%,PMC MⅠ染色体配对行为规则(2n=2x=20=10Ⅱ)。新品系的光合能力均较强,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较高,以SLCN-11的增幅最大。新品系的氢氰酸含量均很低,株高约100cm时鲜草氢氰酸含量仅为5.80~10.43mg/kg,青刈饲喂安全。新品系的茎叶比均较小,营养价值高,拔节期粗蛋白质含量为14.67%~16.31%,粗纤维含量为24.31%~24.72%,并富含粗脂肪、无氮浸出物、钙、磷及各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低氰含量 新品系 农艺特性 染色体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素处理高丹草杂种F_1种子诱变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房永雨 谢锐 +2 位作者 于肖夏 于卓 马艳红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0-45,共6页
以二倍体散穗高粱×红壳苏丹草、散穗高粱×黑壳苏丹草2个杂交组合F1的种子为材料,对其在不同秋水仙素浓度(0.01%、0.05%、0.10%、0.15%)和处理时间(12h、24h、36h、48h)下的诱变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创建四倍体杂交高丹草新种... 以二倍体散穗高粱×红壳苏丹草、散穗高粱×黑壳苏丹草2个杂交组合F1的种子为材料,对其在不同秋水仙素浓度(0.01%、0.05%、0.10%、0.15%)和处理时间(12h、24h、36h、48h)下的诱变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创建四倍体杂交高丹草新种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溶液浓度与处理时间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处理组合对2个杂交组合F1的种子诱导效果不同,散穗高粱×红壳苏丹草杂种F1和散穗高粱×黑壳苏丹草杂种F1的适宜秋水仙素浓度和时间处理组合分别为0.10%、24h和0.05%、36h,其变异率分别为59%和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杂种F1种子 秋水仙素 诱变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丹草10个重要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房永雨 于肖夏 +2 位作者 于卓 石悦 谢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34,43,共10页
【目的】确定高丹草茎叶比、分蘖数等9个重要农艺性状及氢氰酸含量的QTL位点,为深入开展高丹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散穗高粱、红壳苏丹草及高丹草F2群体为材料,在已构建的高丹草高密度分子连锁遗传图谱上,采用多... 【目的】确定高丹草茎叶比、分蘖数等9个重要农艺性状及氢氰酸含量的QTL位点,为深入开展高丹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散穗高粱、红壳苏丹草及高丹草F2群体为材料,在已构建的高丹草高密度分子连锁遗传图谱上,采用多MQM模型法对氢氰酸含量、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长、叶宽、茎叶比、穗长、单株干质量、分蘖数10个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高丹草F2群体的10个性状测量值呈正态分布,均可用于QTL分析;控制10个性状的QTL有24个,分布在除连锁群LGⅨ外的其余9个连锁群上,遗传贡献率变幅为6.1%~43.6%。在24个QTL中,控制氢氰酸含量的QTL有2个,控制叶片数、分蘖数和单株干质量的QTL各有1个,控制茎粗、叶长、叶宽、穗长、茎叶比的QTL各有3个,控制株高的QTL有4个。【结论】在已构建的高丹草高密度分子连锁遗传图谱上,定位出氢氰酸含量及株高、茎粗等10个性状的24个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杂种F2群体 重要性状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榄CaM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庞俊峰 于卓 +3 位作者 张占路 房永雨 唐益雄 吴燕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6-131,共6页
以深圳红树自然保护区的木榄为材料,根据GenBank上已公布的钙调蛋白氨基酸保守区的碱基序列设计引物,RT-PCR扩增木榄CaM序列,获得cDNA全长735bp,命名为BgCaM(GenBank登录号:GU72214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gCaM与拟南芥、花生、大麦、... 以深圳红树自然保护区的木榄为材料,根据GenBank上已公布的钙调蛋白氨基酸保守区的碱基序列设计引物,RT-PCR扩增木榄CaM序列,获得cDNA全长735bp,命名为BgCaM(GenBank登录号:GU72214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gCaM与拟南芥、花生、大麦、榉木及甘薯等植物钙调蛋白氨基酸保守区具有较高同源性。BgCaM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为450bp,编码149个氨基酸,预测蛋白等电点为4.11,分子量为16.8kD。分析基因序列和相应酶切位点,将扩增获得的BgCaM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与中间表达载体相应酶切产物进行连接,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13rd29A-BgCaM,为BgCaM功能分析和进一步利用奠定了基础,为植物转基因研究与应用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基因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榄 钙调蛋白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载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氢氰酸含量新品种——蒙农9号高丹草的选育 被引量:6
5
作者 于卓 宋昌海 +3 位作者 于肖夏 石悦 姜超 房永雨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21,共8页
为培育能综合双亲优良特性的超低氢氰酸含量高丹草新品种,将散穗高粱与红壳苏丹草组配进行种间远缘杂交获得杂种F_1代及其自交F2群体植株。利用I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常规杂交选择相结合的方法,从杂种F_2分离群体中选择优异单株,通过4... 为培育能综合双亲优良特性的超低氢氰酸含量高丹草新品种,将散穗高粱与红壳苏丹草组配进行种间远缘杂交获得杂种F_1代及其自交F2群体植株。利用I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常规杂交选择相结合的方法,从杂种F_2分离群体中选择优异单株,通过4次单株选择、1次混合选择及品比、区域和生产试验,历经9个世代育成了超低氢氰酸含量新品种——蒙农9号高丹草。其根系发达,平均株高409.2cm,生育期138d;种子活秆成熟,茎叶比小,分蘖性和再生性强,年可刈割利用3次;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高,分别为14.84×104kg/hm^2和0.60×104kg/hm^2;拔节期氢氰酸含量为3.11mg/kg,粗蛋白质含量为15.09%,粗纤维含量为24.85%,并富含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及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是一种很有推广应用前景的饲草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氢氰酸含量 散穗高粱 红壳苏丹草 蒙农9号高丹草 饲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丹草新品系的SSR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晓宇 于肖夏 +2 位作者 马艳红 于卓 房永雨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66,共5页
对11份高丹草新品系(品种)进行了SSR多态性分析。用筛选出的9对SSR适宜引物对高丹草各材料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318个多态性值点,多态性位点比率达95.78%。引物Xtxpl3及Xtxp67扩增的SSR指纹图谱差异明显,可作为11个高丹草... 对11份高丹草新品系(品种)进行了SSR多态性分析。用筛选出的9对SSR适宜引物对高丹草各材料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318个多态性值点,多态性位点比率达95.78%。引物Xtxpl3及Xtxp67扩增的SSR指纹图谱差异明显,可作为11个高丹草新品系(品种)鉴别的分子依据。11份高丹草材料问的GD值变动在0.4286~0.7226之问,以GD缸O.6I为基准,可将Il份材料分为3类:第一类包括sfJCNOI、SI.CN02、SI。CN03、SI,CN09、SI。CNl0和蒙农青饲3号高丹草;铕二:类旬括SI。CN04、SI。CN05、SI。CN06、SI。CN08: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新品系 遗传差异 SSR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氢氰酸高丹草新品系选育及ISSR分子标记验证 被引量:7
7
作者 周亚星 于卓 +3 位作者 房永雨 于肖夏 马艳红 李晓宇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1,共6页
为培育氢氰酸含量极低、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高丹草新品种,利用I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对散穗高粱与黑壳苏丹草、白壳苏丹草、棕壳苏丹草、红壳苏丹草4个杂交组合后代进行选育研究。首次选育出综合农艺性状优异、鲜草氢氰酸含量极低(... 为培育氢氰酸含量极低、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高丹草新品种,利用I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对散穗高粱与黑壳苏丹草、白壳苏丹草、棕壳苏丹草、红壳苏丹草4个杂交组合后代进行选育研究。首次选育出综合农艺性状优异、鲜草氢氰酸含量极低(株高约100cm时,鲜草氢氰酸含量仅为2.58~4.77mg/kg)的散穗高粱—黑壳苏丹草、散穗高粱—白壳苏丹草、散穗高粱—棕壳苏丹草、散穗高粱—红壳苏丹草新品系。散穗高粱—黑壳苏丹草、散穗高粱—白壳苏丹草杂交组合的新品系分别含有与超低氢氰酸含量相关的ISSR特征片段H-1、H-2、H-3和B-1、B-2、B-3,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所选择的目标性状准确、可靠、遗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超低氢氰酸含量 新品系选育 ISSR标记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BnNAC6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郝丽芬 燕孟娇 +5 位作者 皇甫海燕 宋培玲 房永雨 贾晓清 李子钦 韩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2-461,共10页
NAC(即NAM、ATAF和CUC)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衰老和多种逆境胁迫反应的调控。为阐释甘蓝型油菜BnNAC61的表达特征,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甘蓝型油菜总cDNA中克隆BnNAC61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CDS全长846 bp,编码281个... NAC(即NAM、ATAF和CUC)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衰老和多种逆境胁迫反应的调控。为阐释甘蓝型油菜BnNAC61的表达特征,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甘蓝型油菜总cDNA中克隆BnNAC61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CDS全长846 bp,编码281个氨基酸,N端含有NAM保守结构域;其启动子区存在W-box、响应抗性和胁迫、ABA、MeJA的顺式作用元件。利用烟草瞬时表达系统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发现BnNAC61定位在细胞核。酵母试验表明,BnNAC61属于转录激活子,转录激活区位于136~208 aa区段。利用qRT-PCR研究BnNAC61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接种处理后,BnNAC61被显著诱导上调表达;逆境胁迫PEG、NaCl、4℃处理后BnNAC61被不同程度地诱导表达,表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激素SA、MeJA和ACC处理后Bn⁃NAC61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激素ABA处理后,BnNAC61表达被抑制。上述结果表明BnNAC61是参与多种逆境胁迫的转录因子,尤其可能在茉莉酸和乙烯信号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BnNAC61基因 亚细胞定位 转录激活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冰草脱水素基因生物信息学识别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翟永青 马艳红 +7 位作者 范菠菠 房永雨 张学峰 于卓 李坤 吴婧 闫秀秀 赵彦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4-692,共9页
为挖掘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干旱胁迫响应的脱水素基因,本研究在转录组测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蒙古冰草脱水素基因进行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保守基序、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对不同干旱处理的脱水素基因进... 为挖掘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干旱胁迫响应的脱水素基因,本研究在转录组测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蒙古冰草脱水素基因进行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保守基序、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对不同干旱处理的脱水素基因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共筛选到6个具有脱水素蛋白保守结构域的蒙古冰草脱水素基因,蛋白大小在81~275个氨基酸残基之间;分子量在0.83~2.75 kD之间;理论等电点在5.14~10.00之间;6个脱水素基因预测均位于细胞核;AmDHNs基因编码的蛋白均包括motif1和motif2;系统进化树发现DN14936_c0_g6,DN18948_c1_g4与已知具有抗旱功能的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qRT-PCR分析与对照(CK)相比5个基因在干旱处理下显著差异表达,1个基因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综合转录组测序数据和qRT-PCR分析表明6个基因的表达量随干旱处理时间延长总体呈上升趋势。本研究可为蒙古冰草抗旱相关脱水素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验证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冰草 脱水素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及在农作物品种改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郝丽芬 房永雨 +6 位作者 燕孟娇 皇甫海燕 宋培玲 贾晓清 皇甫九茹 李子钦 韩冰 《北方农业学报》 2017年第3期29-35,共7页
CRISPR/Cas9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基因编辑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多种物种中。Cas9是RNA导向的DNA内切酶,通过设计特异的导向RNA序列,将其与Cas9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在基因组靶位点切开双链DNA,利用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和同源重组(... CRISPR/Cas9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基因编辑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多种物种中。Cas9是RNA导向的DNA内切酶,通过设计特异的导向RNA序列,将其与Cas9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在基因组靶位点切开双链DNA,利用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和同源重组(HR)的方式进行DNA修复时,会造成靶标核苷酸序列缺失、替换或引入外源DNA序列,形成定点核苷酸序列突变,达到精准修饰基因的目的。CRISPR/Cas9是相当简单和用途广泛的技术手段。该综述介绍了CRISPR/Cas9作用机理、技术路线及其在农作物品种改良研究中的应用,为该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农作物品种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AmDHN基因紫花苜蓿耐旱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聂利珍 刘红葵 房永雨 《北方农业学报》 2017年第1期6-9,共4页
为鉴定转基因紫花苜蓿的耐旱能力,该研究以转沙冬青脱水素基因的紫花苜蓿T0植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干旱胁迫,从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和生理层面检测转基因植株的抗旱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后转基因苜蓿和对照的茎、叶片全部干... 为鉴定转基因紫花苜蓿的耐旱能力,该研究以转沙冬青脱水素基因的紫花苜蓿T0植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干旱胁迫,从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和生理层面检测转基因植株的抗旱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后转基因苜蓿和对照的茎、叶片全部干枯,复水后转基因苜蓿80%恢复生长,而对照则几乎全部死亡。干旱胁迫后转基因苜蓿叶片的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均随处理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加,转基因苜蓿叶片的Pro含量始终高于同期对照植株,而其MDA含量始终低于同期对照植株,且二者均达到了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由于Am DHN基因在紫花苜蓿中的过量表达,引起植株体内脯氨酸的大量积累,可能进一步诱导脯氨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最终引起转基因植株抗旱性的提高。因此,推测转Am DHN基因苜蓿的耐旱性比对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紫花苜蓿 沙冬青脱水素基因 耐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苁蓉药用价值及人工培养体系建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杰 房永雨 +2 位作者 赵小庆 刘红葵 何江峰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5年第6期161-163,共3页
近年来,肉苁蓉(Herb Cistanche)因其在医药领域的作用而备受人们关注,从而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由于其生长需特殊的寄生植物,且寄生植物生长在气候恶劣的荒漠上,所以建立人工栽培体系相对困难,使其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文章综述... 近年来,肉苁蓉(Herb Cistanche)因其在医药领域的作用而备受人们关注,从而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由于其生长需特殊的寄生植物,且寄生植物生长在气候恶劣的荒漠上,所以建立人工栽培体系相对困难,使其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文章综述了当前肉苁蓉的药用价值及其人工培养体系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苯乙醇苷类 培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甜高粱与高丹草品种在呼伦贝尔岭西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13
作者 樊荣 姜超 +6 位作者 郝建玺 肖燕子 马艳红 于肖夏 房永雨 李景伟 李家郡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84,共5页
为筛选出适宜在呼伦贝尔岭西地区种植的高丹草和甜高粱品种,探索优质牧草主要农艺性状与干草产量关系,本试验以4个高丹草和2个甜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观测各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营养品质等指标,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结... 为筛选出适宜在呼伦贝尔岭西地区种植的高丹草和甜高粱品种,探索优质牧草主要农艺性状与干草产量关系,本试验以4个高丹草和2个甜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观测各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营养品质等指标,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间的农艺性状、产量、营养品质均有显著差异(P<0.05)。品种FS3501的产量、粗蛋白质、非纤维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黑贝的粗脂肪和钙含量最高。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可知,叶片数和叶宽对干草产量有密切关系。综合分析可知,在6个品种中,FS3501和黑贝的综合评价较优,适宜在呼伦贝尔岭西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高丹草 农艺性状 产量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用大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分析和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呈宇 房永雨 +6 位作者 伊风艳 史志丹 乔慧蕾 刘芳 赵和平 朱林飞 丁海君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对饲用大麦种质资源的籽粒品质性状进行鉴定及评价,为后续利用资源提供参考。[方法]测定100份大麦种质资源籽粒的水分、蛋白质、淀粉、脂肪、纤维素、灰分和β-葡聚糖含量,运用描述统计、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分... [目的]对饲用大麦种质资源的籽粒品质性状进行鉴定及评价,为后续利用资源提供参考。[方法]测定100份大麦种质资源籽粒的水分、蛋白质、淀粉、脂肪、纤维素、灰分和β-葡聚糖含量,运用描述统计、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7个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结果]7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布于2.92%~13.93%,纤维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相关性分析发现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β-葡聚糖含量极显著(P<0.01)负相关,纤维素含量与淀粉含量和β-葡聚糖含量极显著(P<0.01)负相关,淀粉含量与β-葡聚糖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聚类分析将种质群体分为3类,第Ⅰ类30份材料,特点为纤维素含量、脂肪含量、灰分含量变异系数大;第Ⅱ类69份材料,特点为蛋白质含量、纤维素含量、脂肪含量的均值最低,淀粉含量、灰分含量、β-葡聚糖含量的均值最高;第Ⅲ类1份材料,特点是蛋白质含量最高、淀粉含量最低、灰分含量最低、β-葡聚糖含量最低。主成分分析发现,前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6.47%。[结论]供试材料的7个籽粒品质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获得1份高蛋白、低β-葡聚糖特异性材料G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种质资源 籽粒 品质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拐枣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力伟 房永雨 +1 位作者 何江峰 刘红葵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6年第12期48-52,共5页
沙拐枣属植物(Calligonum L.)作为我国荒漠地区的一种固沙造林先锋树种,具有抗旱、耐高温、耐瘠薄、抗风蚀沙埋、繁殖容易、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对干旱和流沙具有特殊适应性等特点。从种类分布、繁殖技术、化学成分、抗逆分子生物学及... 沙拐枣属植物(Calligonum L.)作为我国荒漠地区的一种固沙造林先锋树种,具有抗旱、耐高温、耐瘠薄、抗风蚀沙埋、繁殖容易、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对干旱和流沙具有特殊适应性等特点。从种类分布、繁殖技术、化学成分、抗逆分子生物学及生态特性等方面对沙拐枣属植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沙拐枣的荒漠治理、抗逆机理、基因资源挖掘等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拐枣 抗逆性 固沙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糜子在不同密度和干旱胁迫条件下的抗倒伏品种筛选试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志军 杨文耀 +1 位作者 房永雨 王树生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7期151-157,共7页
本试验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采用倒伏系数和田间倒伏面积对比的方法,对45个糜子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倒伏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进而筛选在适宜密度下的抗旱性和抗倒伏性均较强的糜子品种。研究得出,内糜3号、内糜5号、内糜6号、内糜7号、内糜... 本试验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采用倒伏系数和田间倒伏面积对比的方法,对45个糜子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倒伏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进而筛选在适宜密度下的抗旱性和抗倒伏性均较强的糜子品种。研究得出,内糜3号、内糜5号、内糜6号、内糜7号、内糜8号、内糜9号、陇糜8号、宁糜9号、宁糜10号和榆黍1号这10个品种在密度为5万株/亩时,抗旱性较强,水区和旱区亩产量均较高,在此密度下,倒伏现象不明显,适合机械化收获,适宜在当地生产中大面积种植。在糜子育种工作中,应努力提高糜子单茎根量和茎秆机械强度,降低植株高度,以增强其抗根倒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品种 密度 抗旱性 抗倒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盐胁迫处理对高丹草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姜超 李佳悦 +5 位作者 潘文喧 李景伟 肖燕子 房永雨 刘晓龙 赵佳琪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5-112,共8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对高丹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选取11个高丹草品种(系)作为供试材料,分别为新品系G-03、G-18、G-37、G-82、G-94、G-120、G-135、G-141以及SX19、超级糖王和大江,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0、10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对高丹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选取11个高丹草品种(系)作为供试材料,分别为新品系G-03、G-18、G-37、G-82、G-94、G-120、G-135、G-141以及SX19、超级糖王和大江,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0、100、200、300 mmol/L)对供试材料进行胁迫处理。结果显示,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株高、单株鲜重、单株干重、叶绿素(CHL)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在不同盐胁迫处理下G-135的株高均高于其他品种(系),G-135在0、100、200 mmol/L下的单株鲜重高于其他品种(系),SX19在300 mmol/L盐胁迫条件下的单株鲜重高于其他品种(系);在不同盐胁迫处理下SX19的单株干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系)(P<0.05);各品种(系)高丹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质膜透性(CMP)不断增加。研究表明,高丹草SX19在幼苗生长期相较于其他品种(系)表现出较强的耐盐能力,8份高丹草新品系中的G-135耐盐能力较强,可能适宜在盐碱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高丹草 幼苗 生长指标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新品系HC-R的ISSR指纹图构建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晓宇 王昆鹏 +2 位作者 米超 房永雨 杨晓钦 《北方农业学报》 2018年第2期27-30,共4页
利用筛选的14个ISSR适宜引物对马铃薯新品系HC-R进行PCR扩增,在200~2 000 bp共扩增出80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5.7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100%。基于14个ISSR引物扩增结果,构建马铃薯新品系HC-R的DNA指纹图,依次将每个引物筛选... 利用筛选的14个ISSR适宜引物对马铃薯新品系HC-R进行PCR扩增,在200~2 000 bp共扩增出80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5.7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100%。基于14个ISSR引物扩增结果,构建马铃薯新品系HC-R的DNA指纹图,依次将每个引物筛选到的多态性位点合理数字化,获得14位字符串A4694724319A83,该字符串能够唯一识别马铃薯新品系HC-R,可以形象地称为马铃薯新品系HC-R的分子身份证,该分子身份证可为下一步新品种的育成登记、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提供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新品系 ISSR指纹图 分子身份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穗高粱和红壳苏丹草杂交F_(2)代群体农艺性状的相关和聚类分析
19
作者 石悦 贺如彤 +2 位作者 丁海君 房永雨 柴文娟 《园艺与种苗》 CAS 2022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究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方法]以散穗高粱(母本)和红壳苏丹草(父本)进行杂交后自交获得的F_(2)代群体为材料,对该群体200个单株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各农艺性状间表现出明显的变异(10.00%... [目的]探究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方法]以散穗高粱(母本)和红壳苏丹草(父本)进行杂交后自交获得的F_(2)代群体为材料,对该群体200个单株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各农艺性状间表现出明显的变异(10.00%~63.07%),总分蘖数和单株鲜穗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是63.07%、52.09%;相关分析表明对单株鲜穗重影响最大的是株高(r=0.642),其余性状依次为叶片数(r=0.493)、茎粗(r=0.480)、叶长(r=0.410)、叶宽(r=0.240);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6.50处将高丹草F_(2)代群体材料分为四大类,第Ⅰ类包含群体单株数量最多(124个),其各农艺性状整体均值介于第Ⅱ类和第Ⅲ类之间;第Ⅲ类数量最少,仅包含2个高丹草F_(2)代群体单株,分别为F2-16、F2-145,明显特征表现为各农艺性状整体均值最低;第Ⅱ类有最高的株高且各农艺性状整体均值最高,都具有高秆、多枝叶、多穗粒的特点,可被用于选育优质牧草。[结论]该研究为选育品质优良、生产性能高的高丹草品种提供了指导,为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农艺性状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胫病菌侵染过程中油菜响应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郝丽芬 燕孟娇 +3 位作者 房永雨 史志丹 李子钦 韩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7-211,共15页
油菜黑胫病是造成油菜产量损失的病害之一,致病菌为Leptosphaeria biglobosa。该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和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油菜接种病原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 4、12、24、36、48和96 h后的表型及基因表达变化情况,以探讨响应死体... 油菜黑胫病是造成油菜产量损失的病害之一,致病菌为Leptosphaeria biglobosa。该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和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油菜接种病原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 4、12、24、36、48和96 h后的表型及基因表达变化情况,以探讨响应死体营养型真菌L.biglobosa侵染时油菜的防御反应及抗病机理,为揭示油菜与L.biglobosa互作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培育油菜抗病品种积累了基因资源信息。结果显示:(1)接种4~96 h,叶片病斑逐渐扩大,病原菌侵染48~96 h后形成菌丝网。(2)通过RNA-Seq测序,在L.biglobosa侵染油菜的不同时间点(4、12、24、36、48和96 h)分别得到3384、2270、3802、5811、6155和7153个差异表达基因。(3)15个油菜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检测表达水平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4)利用短时间序列聚类和KEGG富集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发现植物病原菌互作、蛋白激酶、茉莉酸/乙烯/水杨酸和芥子油苷合成途径中的基因被强烈诱导表达,而且基因表达呈动态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表达基因(DEGs) Leptosphaeria biglobosa 植物-病原菌互作 MAPK 茉莉酸/乙烯/水杨酸 芥子油苷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