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卡尼汀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方庆欣 张金亮 房永森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266-1267,共2页
关键词 心绞痛 左卡尼汀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泵注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玉芹 方庆欣 +4 位作者 于艳丽 宋艳洁 安颖 房永森 赵文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26期148-148,151,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对98例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分为患肢持续静脉泵入尿激酶(尿激酶组)52例,每小时4万U共用72h和常规活血化瘀静脉滴注丹参(常规治疗组)46例,对比观察,两组抗凝血、抗生素治疗基本相同。结...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对98例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分为患肢持续静脉泵入尿激酶(尿激酶组)52例,每小时4万U共用72h和常规活血化瘀静脉滴注丹参(常规治疗组)46例,对比观察,两组抗凝血、抗生素治疗基本相同。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尿激酶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重要器官出血等副作用,尿激酶组显示发病1周内接受治疗者明显优于1周后接受治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持续患肢静脉泵入并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抗生素等治疗,效果满意,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输液泵 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压监测在青少年高血压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方庆欣 张金亮 +1 位作者 房永森 宫海英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9年第3期30-32,共3页
目的对经Korotkoff法测量血压诊断为高血压和非高血压的青少年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比较二者的准确性与差异性。方法选择170例经Korotkoff法测量血压高于正常的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组,65例血压正常的青少年作为对照组,分别进... 目的对经Korotkoff法测量血压诊断为高血压和非高血压的青少年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比较二者的准确性与差异性。方法选择170例经Korotkoff法测量血压高于正常的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组,65例血压正常的青少年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24hABPM,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中采用Korotkoff法诊断为青少年高血压135例(79.4%),前期高血压35例(20.6%);采用24hABPM诊断为青少年高血压115例(67.6%),前期高血压48例(28.2%)。对照组65例中有6例(9.2%)经24hABPM诊断为前期高血压。所有经24hABPM诊断为青少年高血压及前期高血压者,收缩压负荷(SPL)和舒张压负荷(DPL)均增加。结论24hABPM可作为诊断青少年高血压的有效手段,并可用于检出青少年前期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卡尼汀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对照研究
4
作者 方庆欣 张金亮 房永森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81-82,共2页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硝酸异山梨酯20 mg,2次/d,共20周;试验组硝酸异山梨酯20 mg,2次/d+左卡尼汀1.0 g,3次/d,共20周,比较两组患...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硝酸异山梨酯20 mg,2次/d,共20周;试验组硝酸异山梨酯20 mg,2次/d+左卡尼汀1.0 g,3次/d,共20周,比较两组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及运动耐量。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运动至出现ST段压低1 mm所需时间、心绞痛所需时间、ST段缺血型下移之和明显减少,运动持续时间显著延长。结论左卡尼汀+硝酸异山梨酯能更有效地缓解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症状,改善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提高运动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左卡尼汀 硝酸异山梨酯 运动耐量 运动持续时间 临床疗效 缺血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健品诈骗犯罪问题的治理——以经济学理论分析为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房永森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63-69,共7页
当前,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犯罪分子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利用保健品诈骗获利的现象逐渐增多,并且呈信息化,隐蔽化,恶性化和跨区域化发展的特点。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存在“有理性”犯罪人获利的冲动和刺激,有对保健... 当前,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犯罪分子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利用保健品诈骗获利的现象逐渐增多,并且呈信息化,隐蔽化,恶性化和跨区域化发展的特点。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存在“有理性”犯罪人获利的冲动和刺激,有对保健品诈骗受害的的主动供给性,也有保健品犯罪收益与预期刑罚成本的两者差异。治理保健品诈骗的犯罪能不仅仅靠公安机关的“严打”政策,防控模式要具有社会化且全面性,应从保健品市场产、销、供的严格监管,执法部门的精准打击,提高全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防骗意识等方面着手,使多重对策一同发挥作用进行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健品诈骗 犯罪经济学 供需理论 成本收益理论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